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于謙上太行閱讀答案附賞析

校園 閱讀(2.67W)

西風落日草斑斑,雲薄秋空鳥獨還。

于謙上太行閱讀答案附賞析

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詩作於作者晚年巡撫山西、視察太行山時,“輕騎遍歷部所,延訪父老”。而且年年出巡。

1.前兩句詩描寫了哪些意象?有什麼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詩的後兩句簡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5分)

參考答案

1.夕陽、西風、衰草、秋空、薄雲、飛鳥。以肅穆空闊的自然風光襯托詩人不畏肅殺、勇於進取的豪情。用孤鳥還巢襯托詩人應有的思鄉之情。

2.詩人在任上年年出巡,現在兩鬢斑白又一次登上了太行山,給我們塑造了一位雖年事漸高,仍勤政不倦、為國奔忙的政治家形象。

【解析】試題分析:

1.“西風、落日、草斑斑”,“雲薄、秋空、鳥獨還”我們找到的“象”是“風、日、草、雲、空、鳥”同時加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修飾詞,加以概括即可。【2分】這些意象描繪出了肅穆空闊的畫面,揣摩作者的情感,結合註釋背景,體會作者感情。【2分】“鳥獨還”中“獨、還”字型會詩人的思鄉之情。【2分】。2.“兩鬢霜華”寫出了詩人年事已高,“馬蹄、又上”指出了又一次出巡,登上了太行,刻畫了一位雖年事已高,仍為國奔忙的形象。

考點:鑑賞詩歌的'形象

賞析

這是一首行旅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蒼茫的秋景圖。最先曝露讀者眼簾的是“西風”兩字,既點明上太行的季節,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勁掃落葉的秋風拂面吹來,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肅殺而惆悵思歸。詩人登臨眺望,只見夕陽西墜,或枯黃或殘綠的雜草在落暉中陰暗參差,顯得色彩錯雜斑駁。平視惟有滿山遍野的衰草,夾著殘光慘淡的落日,一片蕭索;仰望呢,暮雲逐漸密佈了高遠的秋空,籠罩了連綿的群山,朦朦朧朧、寂寂寥寥,只有一隻回山歸巢的鳥兒在孤飛,夠悽清的。蕭索悽清構成了詩人即景抒情的環境氛圍。在這裡,歸鳥的描寫頗有畫龍點晴的妙用,它不僅僅以其飛動點活了靜態的畫面,也不僅僅以其渺小襯托出秋空的寥廓,而更在於以其獨還故巢寄寓了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與前面令人思歸的氣氛正相呼應。這兩句寓情於景,為後兩句的抒情作了鋪墊。

“兩鬢霜華千里客”,是詩人自謂。詩人自二十五歲入宦途起,先後出使湖廣,招撫川貴,巡按江西,三十三歲時巡撫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雲自己已經鬢髮花白;長年累月地遠旅他鄉、奔波道路,寫此詩時在山西巡撫任上,與家鄉錢塘遙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為客。這一句準確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鄉歲月之久,距離之遠,卒使人想起元人馬致遠的一首著名散曲《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三句從語言到意境,與這首曲子的後三句是何等的相似。然而,“憂國忘家。計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謙畢竟不同於消極遁世的文人馬致遠,最後一句陡然振起“馬蹄又上太行山”。聞馬蹄之聲,如見騎馬之人,他策馬奔行、風塵僕僕地巡視太行,雖年事漸高,仍不倦地為國事到場奔忙。“又上”兩字頗寫出詩人的壯心,老驥伏櫪,自強不息,一洗斷腸的哀怨,為全詩增添了一種爽朗豪健的情調。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隨著結句而完整地躍然於紙上。

全詩意境如太行秋空遼遠開闊,筆調如上山馬蹄矯健有力。《四庫全書總目》評于謙詩歌“風格遒上,興象深遠”,此詩很能體現出這一特點。它在寫法上也頗具一格,看似景與情分寫,其實一體連貫,承轉自然,形成先抑後揚的感情波瀾,讀來別有一番頓挫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