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活著讀後感(集合15篇)

校園 閱讀(4.72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著讀後感(集合15篇)

活著讀後感1

從1993年到20xx年,餘華在不斷的自序中完整著自己。1993年寫下的《活著》在二十餘年後的今天看來,跨越了時間的障礙,頑強地活著。

深夜讀來,數次忍不住淚流。明明是作者精心的擺佈,但讀來卻穿越了每個文字的阻隔,直逼人心。相較於時下輕飄飄的煽情、赤裸裸的炫技,餘華的文字是讓人感覺不到技巧的,命運的厚度與沉重已足夠撐起整個故事。情感本就重得摧人心肝,還何須再去“煽”?

我們能做的已經不是旁觀與審視,而是站在福貴一家人的茅屋裡,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這是很奇妙的視角,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但在閱讀的每個瞬間卻又身不由己地被捲入其中渾然忘我。正如餘華在20xx年的自序中所言,當他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困難重重,可是當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稱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順暢無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彷彿也是一個奇特的隱喻,這個故事必須讓我們進入、替代。

福貴的一生絕不是他自己的一生,《活著》是每個人活著的象徵。儘管我們可能沒有福貴的苦痛、沒有福貴的歡樂,但是,每個人只要活著,就必然要經歷他(她)自己的悲歡。

徐福貴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自己造的,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賭嫖俱全,傾家蕩產。可是從敗家之後的每一步,似乎就走進了命運的魔掌。福貴的後半生可以說真是無奈。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後來又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窮困難捱。兒子死於人禍,妻子死於疾病,女兒難產殞命,女婿事故身亡,唯一的孫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無助就像福貴面對醫院那個小房子時的恐懼和無奈,這就是命運,或者說叫宿命。在這樣龐大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福貴仍然要樂樂呵呵地活下去。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福貴和老牛相依為命,一樣黝黑,一樣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唱著歌謠,自鳴得意。故事的開篇,老人吆喝著“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這時候“黝黑的臉在陽光裡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著”,這時我們尚不知情。到了故事結尾的時候,當老人再數出這一個個名字的時候,悲喜在那一刻洶湧而來,不可斷絕。

餘華說:“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福貴的一生抑或每個人的一生,是窄如手掌,還是寬若大地,冷暖自知,無人得曉。

活著讀後感2

不再贅述故事內容了,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沉重的悲劇故事,其令人絕望的不單單在於故事的悲壯和人物的悽苦,而是每當一切都慢慢好起來的時候,往往有一個更大的絕望等在前面,那麼突然且輕易地就將現在的看似美好化為烏有。整個故事沒有俗套的因果報應和理所應當的苦盡甘來,每一處轉折都讓讀者猝不及防,每一次都盼著這只是作者的寫作技巧、之後一定會有轉機,然而每一次都會失望甚至絕望。

這本書適合一口氣看完,如果斷斷續續地看,你就會一直被冰冷的絕望感籠罩,這個故事沒有為什麼憑什麼,但一切看著又那麼真實,借用放牛老人之口,慢慢敘說自己的故事,語言平淡樸實,一幕幕就在眼前發生,而這種淡定敘說自己家破人亡的感覺,就好像躺在手術檯上,清醒看著別人剖開自己心腹一樣,放牛老人福貴對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似乎已經將自己和過往剝離,實際上他每天都在折磨自己,有慶、二喜、家珍、鳳霞、苦根,每一次放牛的時候會把家人的名字說上一遍,再一次撕裂傷口,雖然疼,好歹減輕了寂寞感。

敗家子福貴的前半生是何等荒唐,他的後半生又是何等悲涼,然而作者不按常理出牌,最有理由死去的人一直活著,就跟他買的老牛一樣,是村裡人口中的兩個不老也不死的,他身邊那些不計前嫌、勤勞向上的卻通通都不得善終,每一次變故的發生,都讓人會以為福貴會接受不了而選擇自我了結,可偏偏最扛得住的就是他。

書名叫活著,這其實是個殘忍的玩笑,福貴當然希望自己活著,不然他不會在每一次打擊中都堅強撐下來,但是他絕對不會願意獨自一人活下來,所以苦根去世後的第二年,他還是買了牛,還特意挑了頭待宰的老牛,一方面是不忍心,另一方面想必是不敢再看到身邊年輕的生命相繼離開的場面,或許他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和老牛為伴湊合到終老也不孤單。

文中多次提到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又變成牛,這是一句充滿希望的話,然而到最後,福貴有了牛,卻看不到未來,看似積極的話增加了全書的悲劇色彩

福貴一直活著,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他還能有什麼盼頭,他不知道,但是他沒有選擇懦弱地終結生命,大概生命對他還是神聖的,他是把妻兒老小的離開當做老天爺的懲罰,他一直活著也是老天爺的懲罰,既然是懲罰,那就不是自己決定結束時間的。

活著也許不是因為勇氣,活著也許不是為了夢想,活著也許不是肩負重任,也許僅僅是怕死,僅僅是習慣,但是不管再難都一直活著的人,應該是已然看透生死了。

活著讀後感3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我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裡與老牛為伴,寄託著自我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我身上,但卻慶幸自我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洩,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裡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我兒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作者沒有發洩,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裡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我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讀後感4

我得為餘華的《活著》寫一篇讀後感,《活著》讀後感王文勝。有哪本書比《活著》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著》,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著》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裡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裡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裡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另一黨派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讀後感《《活著》讀後感王文勝》。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人,最重要的是活著。人生百態,各得其所。

活著讀後感5

《活著》這部電影,之前就一直想看卻苦於無處買到它的碟。上週在一家小店淘到碟之後,利用週末的時間看完了。果然是很深刻的一部電影,這幾天我還一直在回味著電影裡的情節,總是想寫點什麼。現在正好是在機場等飛機,就利用這個時間寫寫自己對《活著》的理解。

這部電影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富二代”到傾家蕩產的貧民,再到一個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張藝謀通過這個小人物的經歷來映射了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他試圖通過鏡頭傳達一個特殊時代的乖謬,以及渺小的個人在這種荒謬年代下的悲慘命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了幾次,在給兒子有慶上墳的那一幕,在女兒鳳霞在產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對春生、對鎮長的結局,我都唏噓不已。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於渲染巨集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眾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而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著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後,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接受命運,好好活著,罷了。

生活裡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為活著就是希望。有慶、鳳霞去了,還有饅頭,而饅頭的日子只會比現在好,富貴一家三口說著,心裡充滿了希望。這也是這部片子傳達的積極意義:活著,並且心存希望,相信未來——那是食指的名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希望。生活裡的醜陋固然很多,人卻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回頭想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去年那麼艱難的環境下,一度想放棄,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並度過了危機。但其實,我的經歷其實和福貴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不過意義卻是一樣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不管遇到什麼,還是得好好活著,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著虔誠的期許。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必須有這樣的信念支援我們的生命,那就是:苦難的終究會過去,以後會好起來的。

就以此文給自己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活著讀後感6

再讀《活著》,沒有泣不成聲,只是內心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讓我無法呼吸,這種感覺比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還要痛苦。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活著,對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講是件簡單、再容易不過的事情。而在那個動盪、貧窮的時代,生活中的無情和殘酷,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可怕。

《活著》的內容的確是活著,只不過是活剩一個人罷了。小說的裡的人物一個接一個死亡,只剩下最該死的福貴。福貴曾是大富大貴的地主家少爺,吃喝嫖賭無所不幹,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後來家終於敗光,成了一個連活下去都困難的窮光蛋。然而不幸的是,後來,兒女、妻子、女婿也都相繼離去,連那個可愛的小孫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了自己。最後只剩下兩個”——福貴和一直陪伴著他的那頭年邁的牛。想起這個場景,人生是多麼淒涼呀。風雲詭譎的命運就像一把鋒利的殺豬刀,悄無聲息地殺死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我無法釋然,甚至埋怨作者餘華,為什麼讓福貴一個人孤獨地活下來呢?他有一千次死的機會,也有一萬個自殺的理由,他給所有的親人送了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壓抑沉重的生活,未免太過殘忍了。

合上書,我掉進思考的黑洞裡,千萬遍地問自己:福貴歷經磨難,飽嘗悲苦,為什麼還能在夾縫中活著?作為大千世界之一我又為什麼活著?這也是我該用一生去回答的問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換作是我,早已無力活下去,沒有勇氣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我沒有辦法像福貴那樣在一個黃昏的下午,向一個願意聆聽的陌生人,平靜緩慢地講述自己的那些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然後再高聲唱出那首古樸的歌謠:“少年在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作者餘華說過: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為福貴找出了一條活路,那便是忍耐和包容,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於生命,我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敬畏。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問我們怕死嗎?當然很多同學都回答怕死,我對死亡也充滿了恐懼。但是當前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自殺?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成績沒考好被批評就跳樓,情緒失控就輕生,受了委屈就離家出走,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抑鬱……活著不快樂,生命便不再延續了嗎?也有很多的人,為了活著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活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條尋找希望,追求幸福的路。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的一生中總有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難,我們要堅強、樂觀地面對。活著,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力量,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我似乎明白了人為什麼而活著,好好活著,真實地活在當下,比什麼都強,為活著而努力地活著。

活著讀後感7

合上《活著》的時候,落日酡紅的臉蛋恰好沾上了地平線,那一片黃土便愈發迷濛,讓我彷彿看到了福貴與牛。福貴蹲靠在光禿禿的樹幹下,一杆菸袋冒著絲縷白煙,老牛許是倦了,耷拉著腦袋,不知在思索還是睡著了。陽光掃過略有霧氣的黃土地,將鏤刻的剪影慢慢投射過來,印在了我的心上。

福貴的爹是掉下糞缸死的,或許還要更早。在福貴敗光了家產後,福貴的爹便已經沒有了奔頭,生的念頭沒有了,人也就算死了,不管他是否還是如常吃飯、睡覺、蹲糞缸,行屍走肉與死有什麼分別呢?這讓我想起了春生。春生的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到底他們是沒有看透,有什麼能比活著更美好呢?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福貴的家產,可下場呢?龍二死前說了一句:福貴,我是替你去死啊。是福是禍,當真難以定論。

福貴的娘是病死的,家珍也是病死的。要說唯一的不同,就是福貴的娘臨死沒能見上福貴一面吧。生老病死,誰又能左右呢?她們最欣慰的,可能也就是福貴娘死前一遍遍重複的話:福貴是不會去賭錢的。是的,經歷了浮沉,錢財再多又能怎樣呢?

家珍應該說是福貴的福星了。婚禮上他們常說:你是否願意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都毫無保留的愛他,對他忠誠?家珍從來沒有接到這樣的提問,卻成為了“我願意”這三個字忠實的踐行者。家珍的心栓在整個家上,拴住有慶和鳳霞的身上,直到有慶和鳳霞全都走了,她也便跟著去了。

有慶死於抽血過多,鳳霞死於生孩子。有慶這個善良的孩子,卻死於他的善良,讓人唏噓不已;鳳霞為了一個生命的誕生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讓人愈發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兩個人都死於醫院,這讓福貴對醫院產生了深深的恐懼。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也暗暗鍛磨了福貴的生存意志。

二喜放不下的或許只剩苦根了。鳳霞死後,他所有的生存意念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可造化弄人,他還是死了。臨死前那把胸膛都喊破的苦根,像極了另一個版本的《吶喊》,只不過這個吶喊的主題是活著。

苦根也死了,整個家庭唯一的香火死於窮苦。因為窮苦,他連豆子都很少吃,結果一次性吃了很多豆子,撐死了。所有的親人都死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福貴。

不,還有一頭同樣年邁的老牛。

夕陽漸漸沉下了地平線,福貴起身,牽著老黃牛漸漸走遠。我不敢猛然合上書本,怕把最後一抹生命夾死。扉頁的“活著”二字愈來愈顯眼,我卻突然想起了《紅樓夢》,想起了那句: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活著讀後感8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如是說。

在認識福貴以前,我覺得活著遠比死亡艱難,它要我們用盡一生的力氣,大多時候仍掙不夠生存的物質資本。但福貴用他羸弱的命運和堅硬的靈魂告訴我,死亡往往是最難著手的一件事。人越大,膽子越小,對於年輕時候的福貴來說,過著糜爛的生活、逍遙享受地活著再簡單不過。當他在命運的車輪的殘酷碾軋下,在歷史的洪流中,他逐漸明白他應該活著。至於為什麼要活著,大概他也只是想要活著而已。也可以說是他做不到死亡罷了。

闊少爺福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去吃喝嫖賭都要一個女人揹著,不學無術,更不用說珍惜家庭,思考活著的意義了。直到有一天,他失去了一切,他才明白自己擁有什麼。這時的他想要活著是不易的,可他能死嗎?不!這時的他發現自己有妻兒要養活,有父母要照顧,他得活著。他得彌補活著的原罪。生而為人,他活有餘罪,死有餘辜。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因而父母相繼去世後,他不再是一個兒子,而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他活著的慾望變得空前強烈,連戰爭也未曾將他打敗。被抓去打戰時,他看著炮火、飢餓、恐懼吞噬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心裡卻無比的堅定他得活著回去。只是命運似乎已經拋棄了他,當他回去時,妻子家珍病弱,女兒鳳霞因高燒不治成為任人欺凌的聾啞人,連唯一好好的兒子有慶也因為為縣長夫人抽血而被活活的抽死了。他瞞著家珍偷偷把兒子埋掉的時候,我的情緒漸漸失控。我合上書,默默擦了眼淚,總得冷靜下來,才又接著看福貴的命運如何沉浮。也許,最令人興奮的就是鳳霞出嫁了吧,那新郎淳樸善良,那場景滿是紅色,那是喜慶的色調。感激餘華,給了我一絲希望。只是啊,這希望的光芒轉瞬即逝,繼而再次黑暗席捲而來,家珍傷心過度而病逝,鳳霞枉死在了手術臺上。違背家屬意願、戕害生命的醫生,這時他們代表的不再是善良、正義與仁慈。可憐的二喜工傷去世後,留下福貴和外孫苦根相依為命。

最難以讓人承受的就是小外孫苦根的死了,餘華啊餘華,你大可以寫他被餓死了,也沒有被活活撐死那樣令人悲痛。苦根的嘴裡還含著未嚼爛的豆子,沉重的歷史也還欠著一大批“福貴”一個完滿的人生。如今福貴煢煢孑立,可他對死亡的態度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因為活著異常艱難,它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正因為死亡難以做到,所以不得不艱難地活著。

就這樣,圖書館外的夕陽西下,直至暮靄沉沉。我見證了福貴悲慘的一生,見證了生命的壓迫力道。太陽升起的時候,它是紅的;夕陽落下的時候,它也是紅的。沒錯,我指的是我的眼眶。生命如斯,敬畏,亦感激。

人,大概真的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讀後感9

人們總會去崇尚那些優秀的作家或者偉人,但對於我而言,讀一本好書,就相當於和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對話。或許我不曾瞭解過他,但他用帶著墨香的文字告訴我他的經歷,和他的故事。

我們都不曾經歷過,那個人命賤如草的年代,而餘華的一本《活著》,卻打開了我無盡的思緒。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餘華在活著中寫到這句話。我不懂餘華,更無法理解那個年代中所發生的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慶的死。那個充滿陽光,熱愛跑步的他;那個笑起來有酒窩,懂事的他;那個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在醫院裡活活被吸血吸死的他。有慶在抽血時,哆哆嗦嗦地告訴醫生“我頭暈。”而醫生輕描淡寫的態度和對有慶生命的輕視卻越發讓我覺得心寒。他因抽血過多而直接去世,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離開這個世界,他甚至不知道,他的生命早已被人忘卻而不再想起。而在福貴來到醫院後,因縣長是他的老戰友,他並沒有追究自己兒子的死。這也是令我十分糾結之處,我不懂為何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流逝,不懂為什麼那時的社會窮人命賤如螻蟻。

生活對福貴是殘忍的。生活慢慢奪走了福貴所愛的人的生命。他的母親,他的父親,他的兒子,他的女兒,他的妻子……最後只剩這位老人和一頭老黃牛。餘華說:“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我想這才是活著真正的名字。死去,才是活著真正的名字。

親人們一次次的離去,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他身邊流逝著。他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要幹什麼,生活給他的打擊太大了,一次次奪走了他的希望。讀書筆記。就像福貴的外孫——苦根。外孫苦根跟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苦根沒吃過飽飯,便給他煮豆子吃,但苦根卻因為吃豆子撐死了。生活摧毀了福貴,也令他失去了所有。

生死無常,沒人會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人們來不及挽留,也來不及去珍惜。讀過餘華的《活著》後,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或許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裡,福貴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而對於心靈的極大震撼,也只能由自己來慢慢平復。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福貴在堅強的活著,儘管他失去的越來越多,儘管他最後一無所有,但至少他活著。

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我想是的。我們無法忍受那個時期的黑暗,無法忍受在權貴面前生命的渺小。但無論怎樣,都要堅強的活著。

你可千萬別犯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活著讀後感10

最近讀了《活著》這本書,對於文中的福貴的遭遇感觸非常深刻,我想在此表達一下感慨和讀後的感受。當你讀完我這篇讀後感後,你的人生思考方向可能會有所不同,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相信我,你一定會愛上讀這本書的!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富貴一生的遭遇。在他年輕的時候,是地主家的一個少爺,在年輕的時候敗家,吃喝嫖賭是他的惡習,每天都是如此。老爺都管不了他。老爺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敗家子,可是年長後就變好了。可是到他這一代也是如此。直到敗完所有的家產後,全家都遭罪了。變成一個農民,富貴的親人都一個個的死去,直到就剩下一個人——自己。全文描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我讀完全文,不由的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富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以下我具體分析:

我覺得是他對於生命有了很深的領悟吧。

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死去,他看透了人生,卻也明白了生命的珍貴,在他心裡,家珍還有鳳霞有慶都還活著,而他也明白自己家人希望自己好好活著。他失去了所有家產,卻在打地主的時候得以倖免;他被抓卻做了壯丁,卻奇蹟般地從戰場上生還;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卻由年少的浪蕩無知漸漸明白了人生。

他覺得,這就是命,上天都安排好了,他不需要再去爭去搶,就簡簡單單活著,平平凡凡也很好,況且一輩子一轉眼就下來了,就簡簡單單活著,平平凡凡也很好。

他這一生起起伏伏,經歷過錦衣玉食,也有過墜入深淵,經歷過太多生死,或許已經讓他變得通透,只想順其自然平平淡淡的過完餘生,連同逝去的親人那份一起活著。還有就是他選擇繼續活著,也是對文題的另一種呼應。

主人公的一生都在詮釋這個人生哲理,活著,本身就是動力,就是理由。受過的苦,遭受的難,都是插曲,都是你活著的見證,經歷的一切,到頭來,只是你坐在夕陽下草地上遙望遠方時的回憶,是你手握繩索躬耕田畝時的一次閒聊。曾經的驚心動魄,而今的過眼雲煙,活著,給你回憶的機會,給你閒聊的能力。

活著,難得的活著,活著的難得,在奮力扎進生命的那一天,揹負這著不可想象,生命的開局不可修正,未來似乎亦是如此,彷彿到來的使命,要麼得到自我修正,要麼促使他人修正,反覆的,反覆的……

人生該是如此,不是嗎?

活著讀後感11

王爾德曾經說過:“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見的事情。很多人只是存在,僅此而已。”當我讀完《活著》這一書後,很慶幸主人公福貴不是那很多人之一,他真實的活著,而非簡單的存在過。

餘華所作的《活著》從福貴自敘年輕時遊手好閒嗜賭成性為始,以暮年時與同樣垂垂老矣的老牛作伴消失在暮色中作結,期間伴隨著父母﹑妻兒﹑女婿﹑外孫先後離去的失親之痛,又經歷了戰爭﹑土改﹑人民公社﹑饑荒﹑文革……這是他的一生,又或許可以說這是那一代人的縮影。只不過相較於他人,福貴似乎擁有了更多的苦難。在閱讀時我幾次克服住了不再翻閱的衝動,因為當作者用最最客觀的語調將殘酷的現實一層層剖開呈現在眼前時,那種悲苦更甚﹑那種震撼愈發讓人難以平靜。

然而當我們由旁觀者的視角轉化為主人公的身份時,當一切的不幸變成了現實,擺在面前時,我們會驚訝的發現福貴的快樂其實多於苦痛,甜蜜可以大過心酸。一夜輸光家產從地主淪為平民,卻因此在土改中逃過一劫,福貴是幸運的。大戶人家的小姐甘願一生守護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恰恰印證了她的名字“家珍”,是家裡最珍貴的財富。又聾又啞的鳳霞勤快能幹,最終也覓得一樁好姻緣。有慶長跑能手運動會第一,受老師表揚,作為父親同樣驕傲。二喜女婿懂得責任與擔當,孝順長輩,給鳳霞以最好的生活。我們不可否認福貴生活遇見的變故之多,但我們同樣應該知道這些最親近的家人,美好而又溫馨的回憶會是支撐著他一直活下去的力量。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寫道:“《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有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與命運相處的模式並非對抗,而是順其自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軟弱與妥協。他看見了苦難也看見了幸福,儘管美好總是短暫,僅餘的些許溫存總是在不經意間最慘烈的方式從他生命中抽離,但他依舊選擇了不斷向前,不斷生活。有人曾評價說“人太渺小,稀釋成了平凡”,而我認為他並非麻木,他只是在用一種最溫和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這本書裡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福貴的一生。我並未從中讀到福貴很多的心理描寫,是悲哀自己慘淡的一生,亦或樂觀的積極生活下去,這些都沒有。彷彿在講述時,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但我卻感受到了傳達出來的一份平靜,平靜的接受,平靜的生活。

就像在結尾,老人扛著鋤頭與同樣名為福貴的老年遠去時,在鄉村渺遠的歌聲裡,在夕陽沉沉的暮色裡,大地正敞露胸懷無聲的召喚著,蒼老而又龐大,充滿著無盡的隱祕感。我知道,這是活著最美好的姿態。

活著讀後感12

活著或去世都是一個年青生命難以駕御的標題。相同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佈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逼真地領會到了這書的意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視點道出了一個一般人普通而彎曲的終身。主人公福貴日子在那個繽紛特別的時代,閱歷了戰役,殺伐以及一系列動亂的日子,閱歷了家庭的興富到堵塞,身邊人連續的死去。在他們終身中,不知失掉的多少東西,失掉金錢,失掉親人,最終只剩餘一頭弱不禁風又幾乎被人分割的老牛與他為伴。雖然是這樣,他仍是友愛地面臨國際,全部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平。或許當咱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止境的時分,回望從前的全部,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全部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去世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際實在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敘說全部。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全部生離死別中最安靜的一段,也是最逼真的一段,想起阿朱身後喬峰抱著她的屍身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窩囊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我想人活終身,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年月帶走了,那時的咱們或許真的會挑選一種安靜,它是多年的愛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閱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臨著一塘殘荷將曩昔的傷痛回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曩昔是否清楚地知道而且敢幹面臨,我不敢說。

這個國際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有相同,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終身。面臨這樣的不公,憎惡確定都是白費,乃至我也說不清究竟該怎麼做,我面臨的是無法自由挑選日子方法的無法和心裡與實際的激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著實際中的瑣碎,而在心裡尋求思想上的終年,但不論怎樣,我一直遺言自已能對國際友愛,雖然天分中的頑強與後天構成的叛變或許會導致我走上背叛的路。

生老病死,咱們都得相同相同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程序算了。我僅僅遺言能按自已的志願挑選一個方法,實在清醒併發自心裡的去完成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遺言我能帶著安靜的淺笑向國際道單個,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會。

活著讀後感13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它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講述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書本開頭主人翁福貴錦衣玉食、腰纏萬貫的紈絝子弟形象便赫然紙上。仗著家裡的財產在城裡穿梭於賭場、青樓。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卻依然會有結束的那天。不知不覺間,他便被賭場的人下老千而敗光家產。但是,當他脫下上等的綢緞玉帛換上粗布麻衣,從烏煙瘴氣的賭場走向厚實廣闊的土地,他以為一切的事物都從頭開始、慢慢變好的時候,故事也才剛剛開始。父親失足、母親病重、妻子癱瘓、兒子醫故、女兒難產、女婿工地事故、外孫吃豆噎死。福貴的一生,最痛苦的不過是見證著一個個親人的接踵離去,而他還活著,活下來承受煎熬的孤獨。孤苦伶仃,無人噓寒問暖,獨嘗世態炎涼。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孤獨在黃昏裡散步,惆悵在夕陽下吟唱離別。或許我們體會不到為何所有親人離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但是每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也許都會有一個身影席地坐在屋簷下,凝望月亮和遠方,心中湧起無數回憶,與親人們在深夜徹心交談。到了黎明,他依舊會擼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間繼續埋頭幹活。

《活著》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時候會很脆弱。但是《活著》卻又很複雜,沉浸於賭場青樓裡的福貴那是活著嗎?對,他有呼吸,他還能走動,但也僅僅是一具長著人模樣的行屍走肉罷了。但是一個個親人由於病痛和意外的離去無不在割剜著他的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福貴依舊選擇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的時刻遲早會來。

人活著就應該熱愛生活,而說到熱愛生活,人也必須要熱愛不幸、失敗和孤獨。

雁會回來,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個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來,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額頭的汗珠,望著天邊的晚霞,口中念著老牛的名字——福貴,眼睛變得深邃而堅定。

活著讀後感14

餘華說:《活著》的緣起是“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沒有活在餘華的大時代背景下,沒有活在奶奶口中的擔驚受怕裡。我所在的時代充滿著進步與新奇。

所以,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是錯愕的,短短的幾個小時、十幾萬字被悲情、驚措、壓抑的情感所包圍。

通篇由主人公福貴娓娓道來,從年少時的紈絝敗家子萎靡不振,棄妻兒於不顧,遮蔽父母的關切到嗜賭成性敗光殷實的家產,父母離世,寄人籬下決定好好生活,卻又不幸被國軍抓壯丁,好不容易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回到家發現女兒因病成啞巴,幸而一家人能夠在生活在一起好好過日子,好不容易讀者也跟著在這裡鬆了一口氣,兒子有慶也在他的粗暴教育下擁有正直的人格。誰都沒有想到有慶在這個時候僅僅是因為血型和鎮長夫人相同而給生病的夫人抽血活活抽乾。到後來女兒成婚,卻因難產死在了病床上,妻子因為終年悲慟承受不住接踵而至的苦難終於也離開了人世,女婿因為工地事故身亡,最後連小外甥苦根也因為過度飢餓吃豆子撐死了。

最終陪伴福貴的只有一條老牛,他再也不擔心戰爭,不再懼怕災害,甚至不在乎老牛是不是會離他而去。

福貴一路上接受著命運給他的驚愕,奮力勇敢的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我們活在幸福的時代,還沒有到30歲的年紀,生命的見識窄如手掌,卻總是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怨恨,怨恨命運的不公,怨恨周圍的人沒有善待自己,怨恨為何要經歷一切才能獲得。措不及防於芝麻大的小事,一點點挫折就想方設法的逃避,一點點的批評就如同受盡屈辱。

我們沒有了父輩們的堅韌,丟掉了他們的樸實,不會腳踏實地卻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總是侃侃而談命運、幸福、善良,卻有沒有想過在困境面前,是否有獨自面對的勇氣,奮力抗衡的覺醒和越戰越勇的堅韌呢?

我想我們會的,我們終究會堅韌到可以承受生命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可以成為父母有力的肩膀,可以被朋友信任,被小孩子依靠。

生命就如同我們小時候種植的那一刻小樹苗,而苦難和挫折是最肥碩的養分,讓我們的小樹苗茁壯成長,終有一天成為只屬於我們自己的參天大樹。

活著讀後感15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著》一書是從徐家的敗落寫起的。“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樣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裡,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發家史和敗家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福貴貧困生活和“活著”意義的源頭。

暫且不說福貴年輕時如何賭博、泡院、氣丈人,福貴也算得上相當幸運了。福貴為生病的娘到城裡請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當壯丁拉大炮,結識當了六年兵的老全和十六七樣子的娃娃兵春生,並與他們在戰場上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一起抬大米、搶大餅。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士兵死傷無數。福貴和春生幸運地揀回一條性命,老全卻永遠離他們遠去。帶著對妻兒的牽掛,福貴回到了家。

土地改革懲罰地主,龍二作了福貴的替死鬼,福貴又悻悻地逃過一劫。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長——劉縣長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醫生抽乾了血,死了,死在醫院一間磚砌的小屋裡。女兒鳳霞自己生孩子時大出血,沒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間房裡。

偏頭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兩塊水泥板夾死,又死在醫院的同一間房裡。成了孤家寡人,這是何等的淒涼。福貴的女人家珍,這是一個堅強賢惠的女人,軟骨病並沒有停止她辛勤勞作的步伐,直到雙腳不能站立。她為福貴活著,為鳳霞活著。

待有慶、鳳霞相繼離開後,她也毫無牽掛的走了,走的那樣安詳,那樣坦然。後來,能說會道的外孫——唯一為福貴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嘆,這徐家的人難道就沒一個命好的嗎?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都是經福貴的手埋的。

故事結尾聽著老人淒涼地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這不正是福貴的人生寫照嗎?孤孤單單一個人和棄世的和尚有什麼分別?反正都是經歷世事滄桑後寧靜的人了。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福貴的人生告訴我們:活著,不僅僅為了自己,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同樣值得你為他麼而活。現實也許殘酷,但不總是殘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沒到絕望的地步,想想福貴。你或許會得到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