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讀大學有感

校園 閱讀(3.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大學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大學有感

年過"知天命"之年,又拿起《大學》咀嚼了幾遍,更有些感悟。

《大學》為我們指明瞭人生進修的階梯: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目",然後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三綱目"的途徑。內涵深刻,振聾發聵,對我們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等問題都具有深刻而實際的指導意義。

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做人可以平凡,但絕對不可以平庸。做一個不平庸之人,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就是做人要彰顯內心的光輝品德,要把普天之下的人民放在心上,胸懷天下,志存高遠,要永葆一顆至真至善的善良之心。在追求經濟利益高於一切的今天,在倡導"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今天,我們捫心自問,為人之本的."德"究竟還存有幾何?人性光輝中最美麗、最溫暖的"至善"還存有幾縷?

成就一番事業,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和追求。然而,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難以言狀的焦慮,成為了我們這個轉型社會的突出表現,終日思索成功要訣而不得其門,於是乎,抱怨這抱怨那的,絲毫不審視自己。其實,《大學》早就給我們指明瞭道路--"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事有始終".也就是說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明確一個躍之能及的志向目標,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事思慮周詳,堅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終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騖遠,心浮氣躁,半途而廢。需要"適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態去調整、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持之以恆地付出應有的努力。倘若我們具備了這樣一種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試問成功離我們還會遠嗎?

除了事業,人生的另一頭就是婚姻家庭。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壓力之劇增,事業和婚姻家庭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和諧的音符。多少人為事業和家庭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顧此失彼,多少人為了自己所謂的"事業"而擯棄糟糠之妻,一些人則為了家庭而放棄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國有句俗話: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於事業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說是個人事業的基礎,這也是《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所表達的哲理。因此,不論你從事何等崇高的事業,也不論你工作再忙再累,請記住"必先齊家".

無論是立德,成事,抑或齊家,都離不開修身。不重視自身修養,就不會有遠大的志向;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勤奮治學;不勤奮治學,就沒有出色的才幹,也就無從談起成就功名。而最好的進業修身之道就是多讀書,更要多讀"聖人"的書,可以啟迪心志,開闊視野,可以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成就高尚的人格,可以洗滌心靈,淨化靈魂,讓人更好地感受生命之美,自然而然也就成就了個人的事業。

回想少年時代,在充斥著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諄諄教導中,耳薰目染,立誓為祖國、為人民做個有用的人,周恩來總理便是崇拜的物件。第一次在課文裡讀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心中充滿了深深的震撼,但是並不知出處。工作後,面對著第一份嚴重汙染的工作及環境,在百無聊賴、情緒低落中,偶爾得到了《大學》一讀,激起了自己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一改頹廢,發奮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境遇。

現在,關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有很多感慨!提高年輕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他們的遠大志向迫在眉睫。在班組建設中充分利用早會和大講堂的時間,帶領班員們學習、感悟"四書五經"的精華,以此來滋潤心靈。

想起,周總理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氣魄和胸懷多麼令人肅然起敬!

春天來了,讓我們敞開胸懷,迎接時代的偉大變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