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南北極探祕》讀後感

校園 閱讀(1.05W)

多少次在攝影作品和影視創作中一睹她的芳容——天是藍晶晶的,是沒有一絲雜質的那種純粹的藍,絕不像司空見慣的鉛灰色天空,似乎總在隱藏著什麼沉甸甸的祕密。澄澈的藍天,映襯著一望無垠的茫茫雪原,間或有高聳的冰山或一汪碧藍的海水,一切都是那樣寧靜、幽謐和溫存。或許就是因為那一次次眼睛和心靈的觸動,藍白兩色成了我畢生至愛的色彩。極地,總是以她那亙古不變的聖潔,使我悠然神往。

《南北極探祕》讀後感

極地的許多奇景,是地球其他地方的居民難以一飽眼福的,如漫天的五顏六色的“水晶雨”、像牛奶一樣潔白濃稠的大霧、美麗而神祕的極光……但與此同時,對於探險家來說,極地在充滿魅惑的同時也孕育著恐怖。矯若遊龍的“地吹雪”,一不留神便會“殺人”;深不見底的冰縫內部,或許是無比神奇的水晶宮殿,也或許是可怕的地獄;當人們陷入牛奶樣的大霧時,若仍然四處走動,很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極地天氣雖然有凶殘的一面,但無風的時候,那種天地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還有那永恆的曠遠與岑寂,會讓人被一種神聖的力量所包圍,進而生髮出對時空、對人生的思索與浩嘆。我時常這樣想,現代都市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之下,被世俗的教條左右,被無謂的喧囂包圍,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將一切繁蕪望之腦後,懷著一顆虔誠之心踏上南極的蒼茫雪原,在幾乎靜止的時間中,“思接千載,神遊萬仞”,從獨特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思考人類的永恆母題,尋找來自靈魂最深處的啟示。因為,只有才那樣純淨聖潔的背景下,人們心中的雜質才能無所遁形;只有將時間和空間無限地拉長,人們才不會汲汲於眼前的蠅頭小利;只有從浮華的障眼法中掙脫,人們才能看清回家的路。而這一切,南極能夠做到。

在我們的想象中,兩級是冰封酷寒的。生命在低溫的威脅下,就會舉起降旗。其實不然。極地生命是極端頑強的,它幾乎充滿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極地海洋裡,浮冰簇擁,在浮冰的下層,是坑坑窪窪迷宮般凹陷的通道,裡面充滿了鹽度極高的海水。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著一百多種微生物。此外,南極的企鵝、海豹,北極的白熊、馴鹿都是眾所周知的極地“寵兒”,也是那片冰天雪地中當之無愧的“形象代言人”。在南極的天空,還有一些頑強的'生靈,以其矯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意志在天空中展翅翱翔。他們形態各異,個性鮮明——賊鷗長著鷹一般的尖喙和眼睛,有偷盜企鵝蛋的習慣;燕鷗兼有燕和鷗的特徵,是而得名;黑背鷗時而鳧水海面,時而兀立閒雲,時而輕盈滑翔,最受人們喜愛……命運之手讓它們降生在冰封雪裹的極地,它們卻活得安靜、灑脫、多姿多彩而又自然而然。這讓我想起了臺灣“雲門舞集”現代舞團的創始人林懷民。為了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讓舞者們在河邊光溜溜的大石上躺下,努力入睡。這個實驗,體現了人與命運的關係——你沒法改變石頭,也不需要改變你自己,你只需要找到兩者相宜的角度。在這一點上,極地生靈竟然比社會中的某些人做得更好,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最令我難忘的,是關於極地的探險工作和科研活動。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就有人動身去北極地區探險,可見人類揭開極地神祕面紗的願望不會受時空和物質條件的限制;1990年,我國冰川學家秦大河和美、英、法、俄、日的科學家,經過二百多個晝夜,跨過冰裂縫區,越過南極點,穿過“不可接近地區”,最終到達和平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東向西、路線最長的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壯舉;優秀大學生楊惠根、尹雪斌等人,忍受了一般年輕人難以忍受的單調生活,讓南極雪原見證了自己的科學夢想;探險家劉小漢置生死於度外,五上南極,兩登格羅夫山,為南極的科學考察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更不用說各國科學家在極地建立的一座座考察站……面對這千古如一的聖潔,人類在好奇和敬畏之間找到了平衡。重重疊疊的腳印,將人類的赤誠印在了極地的骨血裡,前赴後繼的努力,即使是亙古不化的冰川也會為之動容。

神祕的極地,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