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最新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校園 閱讀(4.98K)

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習數學的心態。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蒐集整理了2017最新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最新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經過幾年品德課學習,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關心他人,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對生活充滿熱情。但是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有部分學生畢竟還是團結協作精神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行為習慣、思想意識等還需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難忘的昨天》;《絢麗的世界文明》;《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愛科學》。每個單元下設了三——四個主題,共14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示: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製作、蒐集整理資訊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近代以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救亡圖存的抗爭事例。愛戴革命先烈,樹立風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2.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3.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體會人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護與自救的方法,形成相應的能力。

4.初步瞭解科學技術與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對邪教。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把社會知識、道德觀念和品德規範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發展。

2.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科學學習方法的`選擇。

3.引導學生了解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4.引導學生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對邪教。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難忘的昨天

1. 屈辱的歷史 2課時

2.不屈不撓的抗爭 2課時

3.沒有共產就沒有新中國 2課時

4.永久的緬懷 2課時

第二單元 絢麗的世界文明

5.人類文明的搖籃 2課時

6.豐富的思想寶庫 2課時

7.永恆的文化遺產 2課時

第三單元 在自然災害面前

8.大自然的壞脾氣 2課時

9.與自然災害的較量 2課時

10.災難無情人有情 2課時.

第四單元 我們愛科學

11.科學技術造福人類 2課時

12.科學技術的另一面 2課時

13.科學家的啟示 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