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加拿大留學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識分析

校園 閱讀(2.97W)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所以在準備去加拿大留學的準留學生們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知道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項,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加拿大留學的注意事項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加拿大留學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識分析

  加拿大留學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識

緊急服務

緊急求助電話(警察,消防,救傷) 911,如需華語服務,請向接線員說出“Chinese”。

非緊急服務

1、滅罪專線:(+1) 800-222-8477

2、性侵犯專線:416-863-0511 416-597-1171

3、中毒資訊中心電話:(+1) 800-268-9017

4、火警 416-421-9111 416-363-2133

5、求助熱線:416-598-1121

6、救護車(非緊急)416-638-7301

7、兒童求助電話:(+1) 800-668-6868

8、多倫多警察局 416-324-2222

使館領事館

1、中國大使館:613-878-8818(渥太華)

2、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416-964-7260

3、中國駐溫哥華領事館:604-336-8866,778-383-2637

4、中國駐卡爾加里領事館:403-930-2288

5、中國駐蒙特利爾領事館:514-419-6748

與陌生人溝通技巧

加拿大人說話比較直接,一般不需要寒暄直接進入主題,第一次見面時為表尊敬要用稱謂(Ms,Mrs,Miss,Mr,Dr)和姓(如 Mr. Thomas)。雙方熟悉之後對方會讓你直接稱呼他的名字。說話時通常與對方保持2英尺的距離並且保持目光接觸。公共場合不允許抽菸,寄宿家庭通常也是不允許抽菸的。

留學生們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一定要學會尊重,尊重他們的習俗,也要尊重自己的習俗,當然,大家還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多觀察學習,儘快適應喲。

交通相關規則

在加拿大過馬路一定要看行人訊號燈,和國內不太一樣,加拿大的一些行人訊號燈是由人來控制(按鈕)。打算騎自行車上學的同學們,如果你在溫哥華和維多利亞地區,法律規定騎自行車是必須要戴頭盔的,夜間騎自行車必須要配備車燈。

緊急電話要記牢

  加拿大留學的'日常出行的介紹

同學們都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級,隨著多倫多氣溫上升,很多同學都步行上下學並有假期出遊的打算。安博遜高中提醒各位同學,過馬路時一定要走人行橫道,不要在過馬路時打鬧,嬉戲,玩手機不注意路況。出遊的時候一定提前確定當地天氣、旅店及景點情況。隨時更新緊急聯絡人的情況並儲存在手機中。如果不幸遇到車禍:

第一,不要輕易私下和解。如果一部汽車撞到你,司機說,不要報警,我給你 500 塊錢,咱們私下和解吧。這時候,如果你受傷了,法律規定一定要報警。即使傷很輕,也要報警,不一定在現場,可以事後報警。

第二,無論如何都要做醫療檢查。發生了車禍,人通常處於驚魂未定的狀態,有些受傷沒有立刻顯現出來,包括頭部、頸部的傷,可能後來才顯現。因此,不要跟警察說,沒事。如果你說沒事,警察可能就會在報告上寫下你沒有受傷,對你很不利。

第三,車禍發生後,小心你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記住,絕對不要說“是我的錯”。警察通常會問車禍相關人員:“發生了什麼?”警察問的是事實,不是讓你下結論。因此,你不要說“對不起”,也不要說“是我的錯”。常言道,一個巴掌拍不響。有可能大部分的過失在於你,但對方可能也有過失,你都不要把過失全部攬到自己身上。

第四,儲存所有的證據。儲存證據對你將來打官司有利。如果有好心的目擊者把電話留給你,要趕緊記下,把目擊證人的名字告訴警察。儘可能多地拿到對方司機的資訊,問司機的名字,地址,保險公司名字。如果你身上有手機,用手機拍下現場的照片,將來會有用。

第五,出了車禍後,不要跟任何人講車禍發生的細節,除了你的律師。你可能會接到一些電話,包括對方的汽車保險公司,或你自己的保險公司打來的電話,對方可能態度很好,話說得很動聽,但無論如何,不要跟他們談論細節,因為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陷阱。

  加拿大留學的住所安全介紹

在同一座加拿大城市裡,不同地區的治安狀況有著天壤之別。某些街區繁華,卻治安一般;某些街區房租便宜,但匪盜猖獗;某些街區房租便宜治安良好,地理位置卻十分偏遠……因此,住所的選擇就成了很多留學生面臨的問題。很多留學生遭遇的惡性治安事故,比如搶劫、槍擊、綁架和其他暴力案件都和所在區域的治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正確選擇住所成了減少安全隱患,避免惡性事故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選擇房源的時候要全面瞭解所選街區的情況,如果是第一次租房,建議諮詢學校老師或者熟悉本地情況的朋友親屬。千萬不能貪便宜,要注意區域的治安條件。應該避開貧民區、酒吧街、夜店或者人群混雜,治安比較鬆散的街區。不熟悉當地情況的同學可以優先選擇較多中國人居住的地方,熟悉情況後再考慮更換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