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蘆川老人與《賀新郎》賞析

校園 閱讀(6.9K)

《賀新郎》又名《賀新涼》,據毛先舒《填詞名解》卷三說,此調原為蘇軾所創,因詞中有“晚涼新浴”一句,故名為“賀新涼”。蘆川老人是誰呢?即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南宋詩人張元幹是也。

蘆川老人與《賀新郎》賞析

我們走進月洲村,要經過一座小石橋,此橋名叫蘆川橋。因張元幹字仲宗,號蘆川居士,故此,鄉人為念其賢德愛國,於1993年張元幹誕辰900週年之際,修建了這座小石橋,並把這座橋命名為——蘆川橋。

穿過這座小石橋繼續往前行走,進入雞鴨相伴的小村巷,我們來到張氏祠堂前。而在祠堂正坐左邊,是張元乾的故居。相傳,此居為明朝末年(公元1643年)張氏的後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至今已有369年的歷史。近期,月洲人再次集資修葺,儘可能保持原有的舊材舊木,並留有“水月亭”、“寒光閣”、“雪洞”、“紫竹假山”等遺址。

這座修葺後的張氏故居,取名為——半月居。

每年冬至,是月洲人祀掃祖墓的日子。這一天,恰逢冬至過後的第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張氏祠堂,看見張氏子孫在祠堂裡喝酒小聚。順便問一下當地朋友,才知道冬至掃墓歸來後,宗親們有喝酒小聚的習慣。

張元幹出生於公元1091年,關於出生時間,記載上基本一致。而他的卒日,卻不盡相同。有說是公元1170年,享年79歲;也有說是公元1161年,享年70歲。因其後被秦檜除名削籍,出外飄遊卒於他鄉,故此實際年歲存在說法不一,也無據可考。

雖然張元幹卒日不祥,但在他生活年間,卻是北宋與南宋交接時期,金兵大舉進範中原!其時張元幹正值青壯年,又是主戰派抗金名相李綱的幕僚,因此協助李綱,力主抗金。正因為所處的時代背景特殊,故此,張元乾的詩詞,都是體現國破民憂的情感,並對當權者表示極度不滿。這裡,我介紹一下他的名篇《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暗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詞中的胡邦衡是誰呢?胡邦衡——名胡詮,字邦衡,號澹庵,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公元1138年,胡詮上書朝庭反對議和,並請斬秦檜等主和派人士示眾,結果觸怒了秦檜,於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發配新州(今廣東新地)編管,監管廣州鹽倉。1148年又移謫吉陽軍。

李綱主政時,胡詮是張元乾結交的主戰派好友之一。故此,當胡銓被貶路經福州時,張元干時已退居在家,激於義憤,填了這首詞為他送行。這首詞寫於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詞名雖為“送別”,卻不直接抒寫他對友人的離愁別恨,而是通過國破家亡的歷史背景,抒發他與友人共同抗金的意志。表達他對山河破碎,人民疾苦的無限憤慨以及對友人親切鼓勵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此句引用《詩?王風》中的《黍離》篇,寫一東周大夫行經西周舊都鎬京,看到宮室宗廟長滿禾黍,深為感慨,悼念周室衰微故景,以此引申北宋王朝的滅亡及詩人對神州大地的夢繞情牽。

於是,詩人追問:為什麼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大廈將傾?人民流離失所?原因是金人入侵所造成的結果!因此他寫道:“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此種悲涼慘局,怎讓人不牽掛民族興亡併為之而憤慨呢?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於是,詩人憤慨於當朝權者,卻對朋友之情情深義重,悲之無淚,再次上演——南浦送君行!此處引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及江淹的《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故此,由上闕來看,詩人因為朋友送別而聯想到南宋朝庭的昏饋無能,在外力的欺凌下,國家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面對此種境況他們二人雖欲抗爭,卻無能為力,只能用詩詞表達對家國命運的憂慮和人民生活的悲憫!

“涼生暗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而此時,正是初秋之夜,疏星淡月,詩人仰望天際,似有斷雲微渡。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這一去一別萬里,君在何處呢?我只能對床夜語,又沒有鴻雁傳書,我的心事又能與誰傾訴呢?詩人此時想到的.是別離,想到的是之後一個人的日子。當故友離去時,他又會是怎樣的失落呢?

儘管如此,極目楚天,思古念今,我們怎能是那種閒情兒女、無事之輩呢?高高舉起你的酒杯,聽我唱一首《金縷曲》(〈賀新郎〉的別名)吧!這就是“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因此,下闕所寫的此情此景,是與友人依依不捨的場面。但儘管如此,詩人依舊鼓勵朋友:為人要有英雄豪氣,不做恩怨兒女,為了明天,舉杯同唱《金縷曲》吧!

歷史,成就英雄。張元幹生逢於金兵入侵北宋的烽火刀光歲月,故此,在這家國危難之際,詩人不忘文章報國,不忘體恤人民疾苦,實為一代愛國詩人。在以秦檜為首的主降派高壓統治下,南宋王朝的黑暗與昏饋,是有目同睹的。但是,詩人竟然敢為一個謫貶官人填詞送別,沒有俠肝義膽,那絕對做不到的。

張元乾的另一首詞《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是寫給主戰派領導人丞相李綱的,詞雲:

“曳杖危樓去。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這首詞早於上首《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作於紹興八年(1138年)冬,時秦檜、孫近等人籌劃與金議和,準備向金營納貢,遭到李綱等主戰派人士的堅決反對。張元幹得知此事後,義憤填膺,填寫此詞,以表達對李綱主戰思想的支援和崇拜。

上闕寫詩人登高望遠,孤單隻影,悵望大好河山支離破碎,徒然自傷。雖然如此,卻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下闕運用典故,寫出對南宋朝庭的極度不滿。“十年一夢揚州路”借用了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的詩句,隱喻城破人空的慘劇。而“驕虜”與“樓蘭”則比喻金兵外敵。在大好河山淪落,有志者三尺劍欲斬“驕虜”、“樓蘭”之時,無奈卻是遺恨琵琶……就算如此,詩人還是激勵自己不要消沉,常懷青雲九天之志!

在軍事和政治上,為配合李綱的抗金斗爭,張元幹廣結抗金志士,為抗金主戰派大出其力,胡銓就是其中之一。張元幹曾與李綱親自上城禦敵,挫敗金兵的多次進攻,並取得守城的勝利。在文學上,張元幹同時博覽群書,文學修養極高。他對詩、詞、文等都有著極其精湛的文學修養,並著有《蘆川歸來集》一書。其內容十分豐富,寫景寫物,抒發友情,怒斥奸臣,抗金保國等等。他的著作,處處洋溢著愛國愛民的情懷,深受後人稱讚。

張元幹平生尤擅填詞,其中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他的詞風隨著時代的風雲改變,早年,風格清麗、婉約;南渡之後,風格豪放、悲壯,氣節凜然。張元幹生活於兩宋之間,是位承前啟後的大詞家,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又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使作品更加緊密地與社會相結合,反映出時代、社會的重大主題,成就對國事發表見解和感觸的新藝術手法。

張元乾的詞作,無疑開拓了詞的新境界,賦予詞以新的時代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新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後來辛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周必大在《跋張仲宗送胡邦衡詞》中說道:“長樂張元幹,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於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賀新郎》二篇為首。”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蘆川詞提要》中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春,由於主戰派李綱被排擠,張元幹也辭官回到閩地。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因反對秦檜向金營納貢,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支援李綱。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張元幹再次填寫《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贈與謫貶官員胡詮。而後,秦檜聞知此事,便以“莫須有”之名追赴大理寺,將其治罪併除名削籍。張元幹無處可去,孤身漫遊於江浙等地,後客死他鄉,現有存詞180餘首。

走進半月居,看到那舊時古木,土灰老房,千年的往事如歷心頭。不能不讓我們對這位偉大的南宋詩人心懷崇敬。

雖然,近千年的往事已經過去,但今天,當我們踏上月洲村這塊風水寶地時,昔人已乘黃鶴歸去了,只有在歷史的陳積層裡,留下他們曾經走過的足跡。我們當然知道,在我們剛剛走過的月洲村裡,在張元乾的故居里,在他童年、少年、中年、老年曾經走過的土地裡,今天,一樣摻雜著我們探訪的足跡……

歷史是公正的,她會給好人留下永恆的碑石,也會給壞人留下永遠的恥辱。這讓我們記得,在永泰的嵩口古鎮,有一個月洲村,在這裡,曾經有過一儒一道的故事。道呢,是人稱為閭山派道教神人的張聖君;而儒呢?則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愛國詩人張元幹。

雖然歷史一去千年,但故人並不走遠。他為我們留下《蘆川歸來集》,留下一腔愛國熱血,留下“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的無奈和痛苦;也留下“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的理智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