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2.2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範文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1

讀書時要用心的,也是要懷疑的。抱著批判的態度來讀一本書,也許會比你抱著崇拜的心情來讀一本書,體會會深刻得多。《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我一直在懷疑這本書的真實意義。首先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標題是有歧義的:到底作者是想說,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對呢,還是想說,今天終於第一次做對了事情,以前做的都是錯誤的。其次,翻開書本,我還真搞不清楚是一本文學小說呢,還是一本企業管理知識讀本。於是,我抱著這一系列的疑問,用批判的態度,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當我利用週六週日,花了兩天三夜的時間(除開吃飯和睡覺的時間)讀完這本書之後,有覺得我有點崩潰了。原來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零缺陷管理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質量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楊剛教授!O,MYGOD!可是我以前怎麼也沒有聽說過呢?可見隔行如隔山啊,還真得感謝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鄭龍幹先生,為我們推薦了這麼好的一本書,讓我得以學習進步的機會!

首先,這本書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確二字。比如書中很多例子,提到的資料,是相當精確的:麥當勞規定,麵包厚度17釐米;牛肉餅一律重47.32克(這牛肉餅敢情比千足金還珍貴?居然精細到0.01克?),直徑9.85釐米,厚6.65釐米(下次去吃麥當勞,得帶遊標卡尺去量一下);烤麵包55秒;煎肉餅1分45秒;可樂和芬達的溫度為4所有的櫃檯都是92釐米(不知道指的是長寬還是高,書中沒有說清楚);炸薯條超過7分鐘、漢堡包超過10分鐘便毫不猶豫的扔掉;顧客從點膳到取走食品的標準時間為32秒;工作人員用清潔消毒劑洗手,雙手揉搓時間最少20秒。這麼一連串的資料,都是那麼那麼那麼的精確,怪不得麥當勞是那麼那麼那麼的好吃(好像肯德基更好吃,難道他們更加精確?)!這也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詞語:精細化!

精細化這個詞,對於我們財務人員來說,是很熟悉的。高效優質,精益求精,不正是掛在我們公司辦公大樓三樓財務部牆上的標語嗎?我們對待財務工作,就是要精細化管理。特別是在費用管理這一塊,我們做到的是相當精細的。比如在車輛管理方面,每一次加油,我們要精細到哪一部車用多少油,用多少錢,走多少路,比如汽車修理費,我們要精細到一年下來,有多少車換了輪胎,花了多少錢,也要算一下一部車這一年裡一共花了多少維修費,都維修些什麼,明細是多少錢。我想我們這樣下去,也跟麥當勞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楊剛教授最討厭人家說差不多三字。差不多是差多少?航天飛船、摩天大樓的設計即使有0.001的誤差(0.001的具體單位沒有說明),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悲劇!所以,勸君不要做這樣的差不多先生,該多少就是多少,該什麼就是什麼,沒有差不多!只有精細!只有精確!

給我第二個深刻印象的詞語,就是書中反覆提到的零缺陷(如果這本書刪除掉所有零缺陷的字眼,估計這本書的厚度得薄個三分之一啊)。我這一下子就明白為什麼鄭總要推薦這本書給我們讀了。什麼是零缺陷?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這是一個比較完美主義的想法,而正好,我們的鄭總,正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在他的完美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公司的人和事,也逐漸往完美主義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們公司能在競爭酷烈的再生資源經濟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書中序言指出:這裡的零缺陷並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點,或缺點絕對要等於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於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範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即通過零的努力,達到一的實現。這最後一句話很有哲學意味吧?所以要多讀書,才能明白人家在講什麼啊!

其實,零缺陷一向來也是我們公司,特別是財務部的工作標準。用最低的成本賺取最大的利潤,這是每個企業家都想做到的,但是,如果拋開了零缺陷,又哪裡來的最低的成本呢?作為財務部的一名員工,我時時刻刻牢記在工作的時候,要用零缺陷作為我的工作原則,因為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節約成本,也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樣,只有零缺陷,才能讓我們自己的工作更加順暢!溝通更加順暢!只要我們的工作順利了,心情自然就開朗了。工作起來就會更加有激情了!

再次說明,公司財務部是零缺陷的'標兵!你想啊,我們跟客戶對賬,跟銀行對賬,給客戶匯款,給工人工資,製作憑證,統計資料,等等等等,哪一個工作不是零缺陷?真希望鄭總能在20xx年度頒獎晚會上,給財務部頒發一個年度最佳零缺陷獎!

寫到這裡,覺得有些羅嗦了。讀的人可能都想打瞌睡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讀)。不過經過這麼一囉嗦,我自己也就明白了一些問題,比如文章開頭講的兩個問題,這本書其實就是企業節約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員工素質、打造卓越企業文化和提升企業和生產能力的最佳讀本!當然,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真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了,那就是讀完這本書!如果你還沒讀這本書的話,那你估計都永遠做不對事情!親們,趕快趕快去找這本書來讀吧!記住:作者是零缺陷專家楊剛博士!再次衷心感謝鄭總為我們推薦的這本管理名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2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讓我感覺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實現完美的結果應該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讓我們體驗了在繁雜的社會生活中應該增長的知識、能力,在管理企業應該具備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確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書,在潛移默化中指導人們改變世界觀,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繁雜的事物。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方式,因為它可以帶來代價最小、成本最低、時間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現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一種決心和態度。通過細讀這本書,我感悟了許多,也掌握了許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這一思想是質量管理乃至企業管理中最節約成本、最減少重複勞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質量管理與其他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比,它的特點就是強調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單純的好強調保證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強調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一、零缺陷在檢驗工作中的重要性

結合我們的檢驗工作,零缺陷也應該是我們試驗工作中不斷追求的目標。零缺陷並不是絕對沒有缺點,或缺點絕對等於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於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範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如果我們時時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個試驗工作時,都抱定:嚴格合同評定流程、做好試驗前的試驗大綱、標準的、儀器準備,做好試驗工作的計劃和整體策劃、保證檢驗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發揮質量監督員、安全員的作用、提高主檢報告的編寫能力和水平、把好稽核關和報告審批關。並在整個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設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目標和要求,就會對從事的每一項工作有充分的準備,把錯誤消滅在過程開始之前,養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習慣,那麼,我們的檢驗工作就可以充分發揮組織的效率、效能,並激發每位員工的潛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預防為主的工作態度,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體現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什麼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的做事是運作與執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

為什麼能夠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要做到確定目標、控制過程、系統預防、建立標準、團隊協作、達到結果呢、一次做對。為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我們應該首先確定工作目標:為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觀意願;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對的基本準則;第三是消除達成這一準則的障礙;最後是努力工作。

二、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員工

企業是由一個個員工組成的,什麼樣的員工造就什麼樣的企業,因此,企業的未來是由企業員工決定的。在我們企業中,檢測服務質量重要,每個員工的素質同樣重要。有許多人做事時常有得過且過的心態,對領導或者企業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覺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不認為事情的結果與自己有什麼關係。而國際知名的一些企業的員工對待工作卻非常認真,幾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須擁有一流的員工。基於此,場組織學習《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我理解,不但要學習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領會書中員工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即:如果員工不是在滿意狀態下進行工作,那我們的檢測服務也就不能達到客戶的滿意。

產品即人品、質量乃品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產品的競爭最終也是人品的競爭,企業擁有一流的員工更應具備一流的人品,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創造一流產品的獨到優勢,才可能創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對企業人的要求,產品是人做出來的,結合到我們檢測服務,檢測工作也是人做出來的,質檢中心的優秀的服務品牌也是人打出來的,我們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是對員工品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質和能力的綜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我讀過了兩遍,今後還會繼續讀下去,不但字面上瞭解零缺陷工作的內容、方式和方法,還要更深層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準則,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認證仔細制定要求;加強與他人的協作;避免雙重標準;高度注重預防。

通過《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的閱讀,我還掌握了:我們將恪守自己的工作準則;我們清楚的知道,互相協作是達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將做我們所承諾的,說到做到;我們不去抱怨,也不去辯解或尋找藉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沒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重複了太多的工作。總結起來,主要是目的不明確、方法不得當,也就是,沒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規劃,也沒有鮮明的目標和正確的方法。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確有莫大的觸動。

此外,加強個人的修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應該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減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一本非常好的讀本,我還將繼續讀下去,不斷領會其中的精髓和內涵,指導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3

作為一名剛入職不久仍處於實習階段的新人來說,首先要感謝單位提供的讀書機會,讓我在工作之初,通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得到了個人價值的提升,同時又深深地感知到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要積極踐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理念。

現結合入所以來的實習情況,就《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淺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在我看來,既然是做事情,就是一種實踐活動。而實踐的全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歷史的車輪永遠是前進著的,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無時不刻不在進行中,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並不就是意味著否認探索過程,其著重強調的是實踐中的第一次。誠然,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會走彎路,但是,只要探索後形成理論的總結,並以此為基礎應用於實踐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硫化班實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不僅使我對硫化有了更深地瞭解,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實際與理論實驗之間的聯絡和差異。小到製坯過程中的稱量,大到硫化時對溫度和時間等因素的確定,無一不是在理論分析後通過多次試製,不斷地進行修正才確定出來的。看似簡單的橡膠件產品,在實際的車間生產時,要在滿足批量生產的前提下,便於工人操作和後處理。從模具設計的角度看,既要保證產品的合格率,又要考慮出模時橡膠件能順利快捷地取出,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綜合考慮生產工藝後,精確合理地對模具進行設計製作。不得不佩服設計人員著眼生產、講求效率的深厚地設計功底,對於畢業剛入職的我來說,帶著景仰和好奇的心態,感受著自己的無知,或許,因為現在的無知,將成為我以後求知的動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又因為年輕,我不怕路遠,我堅信:只要用心地走下去,即使慢點,也總會有收穫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方面任何理論的誕生和發展,都是服務於實踐的應用,從而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另一方面,因理論應運而生的實踐,又反過來促進了理論的修正和完善。基於此,理論和實踐不是脫節孤立的,而是相互促進和統一的。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既要肯定理論探索階段存在的重要性,又要注重第一次辦事情做對在理論應用環節對質量的嚴格把控。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每天都有第一次,日積月累,千千萬萬個第一次,體現出來的就是對工作的熟練程度。以硫化車間為例,製坯工序上,許師傅將經過熱煉的膠料用剪刀裁成合適地大小,然後針對不同的硫化件用料情況進行稱量,最後再填寫流轉卡並分割槽域存放,或整齊擺在工作臺面上供硫化工人取用,或放入溫箱中恆溫處理。剪裁的膠料基本上不用再進行添添減減,符合工藝上對膠料重量的要求範圍。硫化工序上,師傅們一個人可以操作三四臺硫化機,從模具的擺放入模到膠料的填入,再到硫化完後的出模處理,看起來是那麼地麻利流暢,有一氣呵成地氣勢和節奏感。修邊工序上的女師傅們,坐在工作臺前,對硫化的橡膠件進行修邊,如果說單純地修邊還算輕鬆的話,那每天下來搬搬拿拿的重達幾十斤的橡膠件,可不能說是鬧著玩的,粗略地說,每人每天倒騰的橡膠件有3噸左右吧。這不得不使我想起入所培訓時,劉所長讓我們做好吃苦準備的講話。誠然,天下沒有不累的營生,累並快樂著,既是對生命的一種感知,同時,也是對生活的一種享受。

有道是:熟能生巧。在實際的生產中,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而巧則是熟練後享受工作的一種境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如此,工作亦然。只有在熟練的基礎上,才能生巧,才能迸發出更加飽滿地工作熱情,帶動出更加積極地工作態度,從而實現個人和集體的雙贏。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關鍵在於把每一個第一次做好、做對,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同時又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員工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要重視溝通與合作。人是群居動物,要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而現今快節奏的社會,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依靠合作來整合資源,是大勢所趨。在我看來,這個社會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神話並不存在,因為當今的社會是共贏的社會,作為一個團隊,基於木桶效應,即便有人工作非常出色,抑或是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也未必能實現1+12的工作業績。這時,團隊成員間的合作和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還要重視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認真重複地做好,就是不簡單。因為簡單,我們可能會不屑去做,但是,積土成丘,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為。現在的生產大多是流水作業,只有保證每一道工序的合格,才能最終生產出使用者滿意的產品。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要樹立事無大小、事無鉅細的工作意識。

細節決定成敗。注重細節,既是個人工作態度的體現,又是企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膠囊成型過程中,工藝卡片上從機頭的直徑和寬度,到膠簾布和膠片的層次、型號、尺寸和角度要求,再到鋼絲圈的鋼號、圈數、排數、根數、直徑引數和纏繞簾布的厚度寬度,無不體現出細節的重要性。因為注重細節,就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工作態度,為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強調做事要正確地做、思考地做、用發展的眼光創新地做。一直以來,我不敢妄同存在即合理的論言,我覺得存在是前提,而如何做到更好地長久地存在,才是王道。鑑於現在的存在,我們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予以改進和創新,這就是社會之所以不斷前進的原因之一,倘只滿足於現在的存在,而不思進取,那今天理所當然地合理註定會阻滯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踏踏實實地學習並消化吸收現在的存在,為以後能長久地合理存在積蓄創新的基石!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中的理念延伸到實踐中,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對該書精髓加以消化吸收,爭取更大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