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陸游的愛國詩賞析

校園 閱讀(1.61W)

陸游是一個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陸游的愛國詩賞析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陸游的愛國詩賞析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賞析:

陸游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並於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但儘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

  《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賞析:

《金錯刀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作。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

  《長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賤清舊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髮種種來無情;

成都古寺臥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蛩鳴?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

哀絲豪竹助劇飲,如矩野受黃河傾;

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萬人驚。

國仇末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還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賞析:

《長歌行》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評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體詩。詩中詩人抒寫了平生的理想和抱負,以及理想無由實現的悲憤;還對驅逐金人,盡復失地的令人神往的情景作了熱切的憧憬。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賞析: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詞作。上片從角聲烽火寫起,高歌擊築,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聽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盡淚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賞析:

這是年近七旬的 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 被子裡,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 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淒涼之極,為什麼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身誰料,心在天山,

身老滄洲!

【鑑賞】

陸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為金人所滅。陸游輕壯年時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復失地。四十八歲那年他曾經到西北前線南鄭(今陝西漢中),在川陝宣撫使王炎公署裡參與軍事活動。這是諸葛亮當年北伐收復河山一貫主戰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願望只能變成滿腔憂憤,時常在在詩詞中表露出來。這首詞便是晚年退居山陰以後抒寫上述情懷的名篇。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賞析:

全詩除了巧用典故,還巧作對比,一處是理想與現實作對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現實卻是自己被排擠不能繼續抗戰,恢復中原願望無法實現;二處是自己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作對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氣如山”,而到了晚年卻“鏡中衰鬢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殺敵報國卻屢次遭受排擠打擊的悲憤;三處是用三國諸葛亮慷慨北伐同當今南宋朝廷妥協不抵抗作對比,以古鑑今,褒貶分明。此外本詩起結有力,對仗工整。如“樓船”對“鐵馬”,寫出抗敵水陸兩戰;“夜雪”對“秋風”,點出兩個時令一秋一冬;“瓜洲渡”對“大散關”,地名相對,表示抗敵方位一南一北。名詞相對,內容豐厚, 形象鮮明,很好地發揮了律詩的對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