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政治必修一必備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1.33W)

必修一的政治重要嗎?必修一是經濟生活部分,是我們政治大學聯考必考的一部分內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將必修一的政治學紮實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一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政治必修一必備知識點歸納

  政治必修一基礎知識

一、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1、商品

①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及本質

①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說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本質:一般等價物

含義:貨幣具有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指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價格:用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示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決

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

③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②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W-G-W

③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3)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貨幣流通規律——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

①其內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次數成反比

②公式:

5、紙幣

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能決定紙幣的發行量、紙幣的面值,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或者紙幣代表的價值)

②優點:製作成本低,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磨損減少貴金屬的無形流失

③限度:發行量要以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過多易導致通貨膨脹,過少易導致通貨緊縮

6、電子貨幣: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轉賬、購買、支付的

7、貨幣的發展: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紙幣——電子貨幣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1、結算方式

現金結算: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轉賬結算: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優點:功能多、方便、節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3、外匯含義: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4、匯率:又稱匯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①含義: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②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政治必修一知識總結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賣方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買方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

3、價值決定價格

①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一般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與價格成正比)

②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對於商品生產者來講,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於不利地位;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於有利地位。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④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規律

①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人民生活的影響: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購買,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購買,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即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④在互補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即互補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政治必修一重點知識點

1、市場經濟:(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重點)

(1)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途徑)及優點: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等來實現的。

②市場能夠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資訊,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③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3)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並非所有行業和領域市場者能起作用,市場有的的領域不能調節。如果聽任經營者自由經營這些產品,會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A、市場調節的自發性。

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人們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為是自發的,不是在政府引導下進行的,可能會出現不利於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經濟現象。

B、盲目性。

因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各自獨立,分散的地位,不可能準確掌握市場資訊,決策必然帶來盲目性,結果必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

C、滯後性。

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盲目性和資源配置的實現方式,決定了市場調節必然有一定的時間差。

(4)市場調節弊端的後果:

① 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② 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③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導致兩級分化。

2、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說明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重要性(與25點結合理解)

(1)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手段:

①經濟手段:含義: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表現:經濟手段的內容十分廣泛,如最常用的調控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意義: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②法律手段:含義: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作用:通過立法,調整社會經濟關係,規範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正常執行。通過經濟司法活動,保障經濟秩序協調發展。

③行政手段:是通過行政機構,採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注意: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進行協調,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要求,也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使用,否則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