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認識米教案(通用12篇)

校園 閱讀(2.6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米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米教案(通用12篇)

認識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米的外形特徵,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

2、讓幼兒知道米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裝有米的無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組1個;每組1張16開或8開紙。

活動組織:

1、讓幼兒搖動桌上的瓶子,以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你們輪流搖桌子上的瓶子,聽聽有沒有聲音,猜猜裡面是什麼。一個搖過了要給另一個,不要爭。”

2、引發幼兒猜想瓶中的東西是什麼。

教師用語參考:“剛才每個小朋友都搖過了,那你們猜猜瓶子裡是什麼呢?”

3、引導幼觀察米,說出米的特徵。

教師用語參考:“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瓶子裡是米,好,現在我們把瓶子蓋開開,把瓶子裡的東西倒在紙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可以一邊看一邊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誰願意告訴大家米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樣子的?”“好,剛才許多小朋友都說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長,有點圓,捏在手裡硬硬的像個睡著的小娃娃。”

4、引導幼兒說出米的好處。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麼用嗎?”“對了,米可以做成飯,可以讓小朋友吃飽,長身體,米是糧食。”“好,大家把米撿到瓶子裡去,我們一起把它送到廚房的阿姨把它們做成飯。要小心點,千萬別弄到地上,這是農民叔叔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會吃飯時也要小心,不要灑到地上,要愛惜糧食。”

認識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並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能力,並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鍊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建立聯絡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並且用手錶示每個小單位。

教師板書:毫米(mm)、釐米(cm)、分米(dm)、米(m)

2.我們一起用手錶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聯絡實際,匯入新課

1.同學們,觀看過體育盛事--奧運會嗎,在奧運會中有些什麼比賽?

學生思考回答。

2.那麼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麼專案呢?

學生列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試跑過這些長度的鍛鍊嗎?在跑步比賽中最長的運動是什麼專案?

教師簡介馬拉松比賽。馬拉松為什麼用千米作為單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4.學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體驗,感受長度

1.聯絡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200米,那麼如果我們要跑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麼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麼平時我們在操場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實長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繼續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後教師組織班上交流。

2.那麼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教師板書: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書質疑,鞏固練習

1.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2.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又多又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完成練習六有代表性的題目。

認識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掌握千米和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的換算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釐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重慶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國小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聯絡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觀念。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3.實踐感知。

我們現在一起去運動場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圍繞跑道進行教學,體驗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長度。

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嗎?

小組交流討論。

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互相判斷其他同學說的是否合理。

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7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八的第1~4題。

第1題,先說一說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再根據題目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2題,先想一想,再連一連。

第3題,游泳池長50米,遊2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00米,10個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遊10×2=20個這樣的長度。

第4題,要學會利用1千米=1000米進行單位換算或簡單的計算。

四、課外作業

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學反思

對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學生也並非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展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絡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認識米教案 篇4

一、知識與能力

1、在現實情境中瞭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係。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瞭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並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瞭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瞭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係,並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

(1)4公頃=()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釐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於()

出示課件

1.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瞭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絡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為學習新知設定一個知識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並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並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才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係吧! 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及時評價。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麼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麼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

談談收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認識米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並通過實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分米”、“釐米”、“毫米”,對這些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將學習長度單位中的“千米”,通過學習,學生會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內容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或距離的長度。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難點、知道米和千米的關係,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單元的知識:測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你們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你們能從中選擇一種長度單位,用你的手去比劃一個這樣的長度單位是多長嗎?比如說,一毫米是……

你們會用這些長度單位嗎?那好,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在下面的()裡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書桌的高度為80()。

(2)書桌的高度為8()。

(3)數學書的厚度為8()。

(4)我們學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國小距太湖縣城約88()。

師:我們在選擇不同的長度單位時,是以什麼為依據的呢?要看什麼?

師生一起總結方法:要看數字的大小,再結合物體的實際長短判斷選擇大單位還是小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我們一般用米。

師:那要測量更長的距離呢?比如從學校到我們的太湖縣城,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合適嗎?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就小了,我們需要更大的長度單位的出現,這就是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發現生活中的千米

1、師:在平時生活中,你若是一個善於發現和觀察的人,你就已經留意到這個長度單位了。

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指路標、里程碑、時速表等)老師這裡也準備了一些例子。你能說出每張圖所表示的意思嗎?

圖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圖二:汽車的速度錶盤

圖三:限速標誌,理解時速不超過的意思。

圖四:安徽地圖的線段比例尺。

2、師:同學們繼續往下看,讀出下面的資訊。

馬拉松比賽的全程長約為42千米;長江全長約為6300千米;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500千米以上;杭州灣跨海大橋長為36千米。

總結:在測量道路、河流等比較長的距離或交通工具一小時行使的路程時,通常我們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習單位間的換算

1、師:公里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長度單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板書:1千米=1000米)雖然使用的長度單位不同,但表示的實際長度是一樣的。

提醒: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分清讀的是幾千米還是幾米。

2、師:你能用手比劃出1千米的長度嗎?(不能)但是我們能比劃出1米的長度是……因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們需要量幾個這樣的長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個)這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程。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我們課前量出的10米長度,用了8個人。如果用這樣的長度去量需要幾組這樣的同學?(100組)那需要多少個同學張開雙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個)只是我們沒有這麼多三年級的同學啊。那我們還能用什麼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話叫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我們還可以用腳步去量,這個辦法一個人就能完成,相對還是較簡單實用。這是我們之前走100米的視訊片段,通過測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時1分半鐘,要走1000米就是走幾個100米?照這樣計算,大約多少步?(1500步,用時15分鐘)

3、師:這是一條環形跑道,如果是一條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幾圈才是1千米?為什麼?用這樣的計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幾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們學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幾個來回才有1千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中走一走一千米,體會一千米的長度,課後請同學們真實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實走的來回數和你剛剛在腦中走的數量是否相同。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了嗎?(1千米=1000米)

師:請換算下面的單位。

小組內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三)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1、師: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國小裡的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位,並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排的?

2、師: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裡?

3、小結

五個基本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四)距離的估算

師:學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說,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各有多長,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

師: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吧?在小組內交流,並說說你是怎麼估算的?

學生先小組討論,估計教室的長和寬,互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彙報,再測量驗證。

三、鞏固應用

師:你已經掌握了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那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練習六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說說你們現在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從學校大門口到你家大約有多遠。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km、公里

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學反思: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處於學生安全,沒有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讓他們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離,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時間,去想象10個100米有多遠,需多長時間,學生對於千米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

認識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3.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及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

路程的估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1米=( )分米、 2釐米=()毫米

50釐米=( )分米、3分米=( )釐米

80分米=( )米、1米=(、 )釐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釐米+15釐米=( )分米

1分米-4釐米=( )釐米

23毫米+27毫米=( )釐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第27頁例5。

(1)這兩道題你能自己完成嗎?獨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3)你能出一道題考考大家嗎?試一試。

(4)老師這也有幾道題想考考大家,看看誰能全部都做對。(板書)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頁例5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弄懂題意,學生獨立完成。

(2)說一說通過填圖,你有什麼體會?

3.教學教材第27頁例6。

分析過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來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從家到學校走600步,相當於3個200步,所以大約就是300米。

(2)小東是利用公共汽車的距離來估算的。從家到學校要經過3站公共汽車站,每站大約是500米,所以3站大約是1500米。

(3)小紅是利用時間來估算的。走100米大約需要2分鐘,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10分鐘,相當於5個2分鐘,相當於5個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過程

1.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圖片,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3個小朋友說的話。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3)彙報:你能出一道題考考大家嗎?看看誰能全部都做對!

①李大爺100米大約要走300步,從家到公園他走了900步,大約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師坐公共汽車從學校到教育局辦事,每站約500米,王老師坐了4站,從學校到教育局大約多少米?

2.完成第27頁“做一做”。

(1)弄懂題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體訂正後,說說你有什麼體會?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六第9、10、13、14、15題。

第9題,認真讀題,獨立判斷,再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第10題,從小偉家到體育場有3條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線,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題,王老師每分鐘走100米,從家到學校要步行20分鐘,從家到學校就有20個100米即2000米,也可以說成2千米。

第14題,根據要到的地方距離的遠近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再瞭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

第15題,12時-8時=4時,汽車需每小時行80千米,4時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時能到達。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想去哪兒?準備怎樣去?

教學反思

現在的學生缺乏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所以在教授數學知識時,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活動情境,肯定會使學生感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和喜悅。我們應該把研究的目光轉移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數學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重合的活力,讓數學課堂與生活相融。

認識米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 口答:

50毫米=( )釐米 5米=( )分米

60釐米=( )分米 9釐米=( )毫米

3、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 ) 門高2 ( )

橡皮長40( ) 課桌長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麼?”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 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 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釐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為什麼?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麼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哪個同學能說說?老師:其實昨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學都說跑完了很累,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們跑步時的情境,想想跑完這一千米我們用了多長時間。我們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來1千米還是很長的。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總結。

認識米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讓學生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並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能力教學點:使學生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化聚。

3、德育教學點: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步驟:

一、 情境匯入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師:同學們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板書課題) 學生口答 學生嘗試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學生看教學情境掛圖

(1)教師引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長度的計量單位。(板書:公里)

(2)聯絡生活:你知道揚州到南京的公路長多少千米?你的家離學校多少公里?

認識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同學們走學校100米跑道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2)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3)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學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4)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單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 師: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 )米

(2)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長約6000千米。

師:南京長江大橋的長是多少千米?

板書:5000米=( )千米

三、綜合練習。

1. “想想做做” 1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讀題 解題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較

5.“想想做做” 6 看題

6. 拓展訓練:判斷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學生回答。

五、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

認識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

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遊戲匯入,引起認知衝突請學生用釐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釐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釐米?

彙報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釐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幹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認識米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彙報到路邊觀察到什麼。

2、出示老師製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南寧市外環線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南寧外環線6千米,那麼你是否知道從某路口到那裡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彙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

認識米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詢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並說說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麼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麼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後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裡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裡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並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並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資訊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認識米教案 篇12

設計理念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千米的長度觀念比較難建立,除了選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教師還應該自主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對於千米的感受,應將實際感受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教學“千米”時,一定讓學生們實地走一走,知道從哪裡走到哪裡(或往返幾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們初步形成千米的長度觀念。學生形成了較清晰的長度單位的觀念,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就容易掌握。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例4、例5,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資訊,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製好的視訊錄影,錄影中出現路牌標誌)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麼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誌性建築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麼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麼關係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裡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資料),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