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2.6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通用10篇)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1

《人生大事》的好,不在於導演編劇多麼厲害。《讓子彈飛》不一定誰都拍的出來,而《人生大事》這樣的本子如果導演願意勤奮一點,想拍好不難。難的是如何試探一個國人都避而遠之的話題。

《人生大事》在話題性上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一是國人比較忌諱死亡的話題,二是中國孤兒多且福利體系不健全,收養法律條文中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如異性單方收養應有40週歲以上的年齡差等)。片子裡涉及喪葬、領養等話題就開創了一個較新的話題維度。

本片是新人導演劉江江的處女作,此前在事業單位上班,期間嘗試做編劇和導演,將自己親身經歷加一些社會想象組成了這樣一部電影。監製韓延,連續拍過《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片子,對於死亡的理解可能比很多導演深刻。二者合作並呈現出的《人生大事》充滿煙火氣,並沒給死亡這個話題鎖上沉重的枷鎖。

在《人生大事》中多少看得出致敬《入殮師》的橋段:一個是主角無法直面逝者,被師父手把手的教學和感化;另一處是對生前不尊重自己的逝者,依然堅持了職業操守為其處理後事。在本片中三哥面對粉身碎骨的老六,就很好的致敬到以上兩點。

也因為類似要素,本片很容易被拿來與日本電影《入殮師》比較。個人看來,片子對殯葬師這個職業的探討還只是淺嘗輒止。大量三哥和小文之間的感情描寫,更貼近是枝裕和講述非血緣“親情”的《如父如子》《小偷家族》等影片,死亡在影片中不是冰涼,“搭夥過日子”讓電影變得溫和。

男主三哥,是片子中的平民“孫悟空”。早期因打架進了監獄,出獄後已與社會有些脫節。隨其家業從事殯葬師一職,看似步入正軌,卻依舊面臨八十一難:職業上被人瞧不起,感情上被人戴綠帽,家庭中甚至被父親貶到毫無地位,後來老太太戒指被冤、房本被洗等也暗示了此人生活事業中的不順,三哥是一個在別人白眼中生活的“怪人”。

女孩武小文,是片子中的平民“哪吒”。除了cos的一身哪吒扮相,生性桀驁的她就像是一隻刺蝟,咬人、噴飯、大鬧葬禮等將一個孩子的頑劣展現生動。同時她也是善良的孩子,如對外婆的緊隨不捨、幫莫三妹拉活等等。也因為寄養家庭的環境問題,小文在幼兒園也被老師、同學當做了異類。

三哥和小文,正如同《西遊》中的孫悟空與哪吒,起初是針鋒對麥芒,不打不相識。在走進彼此的世界後,二人不但罷手言和,甚至開始了互相的救贖。在小文進入三哥生活後,後者的生活有了方向,不僅工作在小文的無心插柳之下有了起色,合夥人關係以及父子關係都得以釋懷,自己也一改頹靡願意為之用心。

三哥為了安慰小文外婆的去世,編織了美麗的殯葬童話,自己的職業成為了“種星星的人”,去世的外婆就成了夜空掛著的星,這一方式也消解了幼童對親人離開時無法理解的心結。非常喜歡這互相取暖的設定,本來雙雙被周遭遺棄的三哥和小文,在浪漫的“殯葬童話”之下,可以一起仰望夜空中最大密度的星群——那是愛著他們人。

電影中的小細節也做的很好:三哥用燒了一半的紙錢點菸顯示了他的不羈和市井、鍾美美平淡的解釋外婆的死亡看得出舅媽家與外婆的疏離、老人無奈的活葬影射家庭問題、殯葬店隔壁的婚慶店就像是人生的兩個站點。

電影的劇情充實,敘事也相對飽滿,但吃虧在後面節奏不好,比如小文被送走後緊接著父親去世的電話打來、再比如父親骨灰通過煙花灑向天際時小文走丟的電話又跟著打來。雖能凸顯世事無常,但沒有閒筆或者過渡,事趕事的強戲劇性讓前半段塑造的故事到後面開始逐漸失真。

其實電影結束在小文生日時的鏡頭可能會更好一些:小文和三哥相擁而泣,“豆角”一遍遍播放著外婆的語音,鏡頭慢慢拉遠,出字幕和片尾曲。不用後續偏戲劇性的“尋親”橋段,樸實的講完兩個被遺棄者的和解,昇華逝者在身邊的思想,就夠了,片長也能撐90分鐘左右。

再說一下被很多人詬病的親媽出現,可能生加個親媽是為了好過審,從某種角度說也讓故事完整性得到了加強。但這種強戲劇性高密度的故事轉折如果真拍成電視劇可能更為合適,塞進一部電影就有種看《長津湖》的感覺:哪裡都是高潮,卻不知道高潮是哪裡。

關於三哥把小文送給親媽的橋段看的時候總覺得牽強,想了想也能幫這個橋段找補下合理性,即內心自卑的三哥會認為小文投靠這裡之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既然親媽來了送回那裡也許更適合;再者三哥的家庭成員描寫暗示了他是從一個缺乏母愛的環境中長大,那麼想到自己現在的處境,他也不願小文也從小缺失了母愛。總之這裡展開的有一些飽和了。

電影《人生大事》中除了朱一龍、楊恩又的出色表演,其他每個配角也都不拉垮,真好。它不一定能講到每個人的淚點上,但它填補了國內銀幕上的一些話題空白,就值得鼓勵。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2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看到的是生活經歷。一部關於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後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麼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歷。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樣經歷著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懷疑,被傷害,孤獨且沒有目標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拯救一個善良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最後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互相嫌棄,彼此治癒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於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拼命的勁兒,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因為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裡嘴裡心裡……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害怕有那麼一天像電影裡的小姑娘一樣,什麼都追不上。

男主角當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因為他已經看慣了生老病死,當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部分,太正常不過了,習以為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癒彼此的人,大概這就是以前學習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癒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第二次流淚:行業歧視,親情淡薄

每當我介紹自己的大學專業和工作崗位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老不正經了,因為我是男的,我還是一祕書。大家聽最多的就是“女祕書”,我這一男祕書是怎麼會事兒?

行業歧視在這個社會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變。電影中男主角是殯葬行業,在現如今,這個行業依然像一盞冥燈,讓幾乎所有的人聽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離。

男主角年紀輕輕就做這個,當然不受人待見。小女孩孤苦伶仃跟著外婆生活,無依無靠無能為力,當然不受舅舅舅媽的待見。常言道後媽難當,可又有誰知道這孤兒的親戚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對待的時候,我又淚奔了。

第三次流淚:抬頭看星星是故事,低頭討生活是人生

電影裡好多次提到星星,還有一句臺詞是“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小姑娘告訴老師說爸媽是“種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訴小女孩,外婆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關於星星,我們小時候在院子裡躺在竹蓆子上乘涼看星星聽故事的場景,應該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記憶吧,那種日子還有嗎?那種快樂悠閒還有嗎?那時候的那些人還在嗎?

太讓人淚奔了。

我們為了生活,為了活著,已經多久沒有抬頭看星空了,我們一頭扎進生活的土壤裡,巴不得可以立刻發芽開花結果,可當我們有朝一日抬頭看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來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歡、曾經想要的樣子了。

而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為男性,有時候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到處都是重心,唯獨自己不是,從來都在忙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很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為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訊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心痛、恐懼、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3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於色,付於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並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並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並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裡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讚揚的愛,即使成年後,在生活裡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後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並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後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裡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衝突的環境裡,彷彿,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的原因,已經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後,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願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後,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4

人生大事看了,感覺這兩天腦袋裡總會時不時響起小文哭著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後面追的鏡頭,眼睛裡也都會溼潤。真的後勁太大了!

電影裡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殯葬師,他沒有會以為的莊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個老子,脖戴大金鍊子,腳踢夾趾拖鞋,活脫脫的一個剛從大牢裡出來的超社會的街溜子。影片一開頭,這個男主角的形象就無聲無息的立起來了。而有了這樣的反差,在後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後的轉變,才會那麼的喜劇和感人

我特別喜歡他在燈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壞的木棒那一幕,一臉溫柔和虔誠,誰都不會懷疑他當爸爸的稱職性。而朱一龍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動人。 另一個記憶猶新的點在停屍間,吳倩飾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經的情敵老六遺體旁,三哥本是為了保護她入獄,結果出來卻發現愛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這個自己深愛的女人,滿眼都是怨憎與釋然交匯的複雜情緒。雖然一句臺詞都沒有,但是他的複雜心事卻全部展現出來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詬病的兩個點,卻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煙花送走父親,當灰燼落去長江裡時,何嘗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這是一場非常浪漫的葬禮啊。二是小文親媽的迴歸,真的不多餘。三哥以為小文是沒有選擇才留在他身邊,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無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動回來意味著她主動做了選擇,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後幾人一起啃桃子的結尾,真的你想怎麼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兩對疼愛她的父母,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人生大事》不同於《入殮師》,它講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活著的時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這個疫情時代,這樣的情緒彌足珍貴,它讓我們懂得要愛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愛人…… 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地上愛過我們的人!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5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複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係,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係;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係,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裡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6

去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沒有看劇情,沒想到開頭的劇情,是以老人離世為題材,話題很沉重,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不適合,但是,每個人終究要經歷,不如讓孩子從小了解,對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漫漫人生路有個思想準備。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貴,有的平凡,有的輝煌;有的步步高昇事業有成,有的碌碌無為卻被視為沒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輕時候走過彎路,歷經坎坷和磨難,但是,幡然醒悟之後,洗心革面,浪子回頭金不換,猶如重生,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閃耀出善良、友愛、尊重、孝道的優秀人性光芒。

電影中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成長、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禍福,都要面對無法預測的生老病死,在這個漫長又短暫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義。

小時候都不能理解“死”含義,像電影中的小姑娘尋找死去的外婆,就給她說:“外婆化為青煙,飄到了天上,變成了一顆閃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靜謐的夜晚,仰望著滿天繁星,傾訴著自己的心事。

電影中有句臺詞:“天上的每顆星星都是守護著愛著你的人。”你可能會想到你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些愛著你的人;你可能又會想到無私愛著我們的父母,也可能會想到在我們面前撒嬌的有時候氣人,有時候可愛的孩子們。

面對愛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動,從生到死,愛都在我們的周圍。《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說:“謝謝你,溫暖我。縱有悲歡離合,縱有艱難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著,努力的活著,善良的活著……”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7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衚衕裡,兩邊是婚慶店和理髮店(好像是),初看是這麼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遊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遊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8

《人生大事》作為一部殯葬題材電影,雖然講的是殯葬題材,但並非頹喪的一哭到底或者簡單的只談生死,而是通過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啟發觀眾從死亡的角度出發,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

很多人在這部電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貴的人間溫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癒”的瞬間,也有“煙火氣息十足”的市井生活,這部片子飽含“中國人獨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從容客觀的存在,是我們每個人終有一天要學會面對的,也不得不面對的。

我作為殯儀館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殯葬從業者的不易。我們不被大眾認可,被誤解,被歧視,就算被家屬惡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加,我們都要保持克制,秉持著“聖人之心”去照顧家屬的情緒。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殯儀館或者社會上的殯葬師對於逝者的意義。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莫三妹受委託請出老爺子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殘軀,在殯儀館整容間,老爺子親授還原逝者軀體面容的修復技藝,為逝者老六恢復肢體和半邊面容,為逝者保留了一絲尊嚴。這個片段不僅僅是殯葬世家的傳承,還是對逝者親屬委託的一種責任。我們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夠讓逝者能夠乾乾淨淨、體體面面的離開世間。“他們就是幹這個的,收錢就應該把事情辦好”、“不要靠近我們,髒死了,晦氣”,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在背地裡聽到了無數次。我們不求每一位家屬都能有一顆感謝的心,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家屬的尊重。

何為人生大事,電影中莫三妹父親遺言中給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後一頁,人除死,無大事。”這告訴我們,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積極面對一切。莫父幹了一輩子殯葬師,最後希望莫三妹給自己安排一個不一樣的傳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遺囑,把父親的骨灰以煙花的方式發射到天空,化作一顆顆繁星。這裡也點到了現在國家大力倡導的綠色殯葬,減少土葬,提倡綠色安葬方式,也許通過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9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巨集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臺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臺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裡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衝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藥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10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于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象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裡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穫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裡推。其實就像歌詞裡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裡。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