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城南舊事觀後感1000

校園 閱讀(9.92K)

讀了《城南舊事》後,感覺到有一種現實世界所缺少的東西——真善美。這本書不但道盡了小孩子間純真的友誼,家人間誠摯的親情,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親切動人。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窮苦,人與人之間各種瑣事、隔閡,還有社會封建制度的黑暗。

城南舊事觀後感1000

英子——本書的主人公,以自己童年的獨特視角觀察了在北京胡同特有的生活。以時間順序,展現了自己從“六歲”到“讀國小”直至“國小畢業”時生活的點點滴滴。

六歲的時候,英子結識了朋友妞兒和“瘋子”秀貞。英子在與秀貞的交往中,發現她不是瘋子,而是一個丟失丈夫和女兒的可憐、孤獨的人。而英子也發現妞兒是個得不到溫暖的孤兒。秀貞和妞兒向英子敞開心扉。最終,英子陰差陽錯地發現妞兒就是當年秀貞的孩子小桂子,兩人團聚。然而,事與人違,當她們急匆匆地踏上尋父之路時,悲慘地命喪火車。在這裡,英子不僅和“瘋子”、“孤兒”在一起,還將媽媽的手鐲贈給秀貞做盤纏,看到死訊時整整昏迷十天,對遺物的懷念,對舊家的眷戀……英子的心靈在震撼中開始成長。“那麼我就要放開蒙在臉上的手了。”

很快地,英子上了國小。家人開始管她,約束她,教導她。在給男同學撿球的時候,她遇見了“蹲在草地裡的那個人”。在和他的接觸中,英子發現他很喜歡、很佩服自己在上學、學得好。而他很“沒出息”。還有瞎子媽媽和有志向的弟弟。他們之間還有了約定:“我們看海去。”可是,在英子一次無意的“點引”下,他被抓了。英子很痛心失去一個好朋友,因為社會現實逼良為盜。傳統的文化教養和不堪負荷的生活壓力導致了他的所作所為,使他在偷盜別人錢財的同時承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除此之外,在國小生活中,蘭姨娘——這個依附別人生存的人,作為別人家的姨太太被趕出去後,最終和德先叔——這一進步青年走在一起。“英子,好好地念書,可別像上回那麼招你媽生氣了,上三年級可是大姑娘嘍!”

在國小畢業的時候,爸爸的去世對英子的打擊很大,但也使英子懂得了長大的意義,瞭解了自己對媽媽和弟弟妹妹的一份責任。可見,爸爸對影子的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在全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宋媽——像保姆一樣忠心照顧英子等人。為了掙錢,她拋下了自己的.小栓子、小丫頭子,一直在英子家照顧“我”和弟弟妹妹,幫爸爸媽媽的忙。從她讓英子代寫書信中,可以看出她對兩個孩子的思念。可是,她的丈夫——“黃板兒牙”竟狠心地“賣掉”了小丫頭子,“間接地”害死了小栓子。最後,兩個孩子都離她而去。這樣的打擊讓她承受不了,樂觀的她也“蒙著臉哭”。媽媽說:“兩件事一起發作,叫人怎麼受!”宋媽在回去的路上,還是千叮嚀萬囑咐,看來她對“我們”還是放心不下可惜,兩邊都是孩子,究竟該如何抉擇?最終,宋媽選擇了回去和丈夫“算賬”。可是,真正的宋媽,會是這樣的嗎?迫於生計又失去了孩子,宋媽又“何去何從”?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雜意。現在的我們生活富足,但卻缺少了像英子一樣的一顆心。《城南舊事》反映了祖國老北京的民俗民風,豐富多彩。所以,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祖國,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