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間世觀後感5篇

校園 閱讀(9.82K)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間世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世觀後感5篇

人間世觀後感1

淚流滿面,是我看完這部紀錄片最直接的情感表現。豆瓣評分9.8的它,的的確確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起先以為蒲老師留的作業,是讓我去學習一部紀錄片該如何想,該如何做。可事實證明,我錯了。這不是一部能反覆品味,琢磨其中奧義的紀錄片。它讓我看完第一遍,不敢再去看第二遍。那些生離死別,與我無關,卻鑽心的疼。

其實,我不是個這樣的人。

我總是用麻木來形容逐漸長大的我。我已經很久沒有向遇見的乞討者遞出一元錢,也很久沒有因為電視劇裡的感人橋段嚎啕大哭。我對於他人的不幸即使同情,也難以設身處地。也許,是被媒體大肆渲染的人間悲劇消費過多,我對悲傷早已免疫;也許,我單純只是個冷漠的人。我知道,這世界每天都有無數的不幸在發生,死亡和哀嚎是生活的必需品,你得接受,也得習慣。

但就是這樣一個冷漠的我,還是在螢幕前潸然淚下。我為主人公心電圖的每個起伏而提心吊膽,為活著的人慶幸,為去世的人黯然。我大概明白了魯迅的那句:“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相關。”是什麼意思。他們,就是我。

曾經某一天,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身邊的親人拍手笑著看我;未來某一天,我笑著走到人生的終點,身邊的親人伏在我床前嚎啕大哭。算起來,前前後後,也不過就幾十年的時光。但我還是無法釋懷。第二季第二集中,那個手腕上寫著吳瑩之子的孩子一出生就沒有了媽媽,醫生對著鏡頭說:“你說可憐嗎?她都沒能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孩子更可憐,沒媽的孩子能不可憐?”第一季第四集中,那個身患絕症,在臨終關懷醫院住院五年的老人,每天都在社交媒體中記錄生活的點滴。醫院,承載新生,就得接受死亡。我看著螢幕哭,因為我旁觀死亡,卻無能為力,這才是我最痛心的地方。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醫院的走廊,比教堂聆聽了更多的祈禱。你猜猜看人們為什麼祈禱?因為這世上,除了生死,哪一件都是常事。你要記得這句話,然後好好活著。

送給你也送給我自己。

人間世觀後感2

這句話來自紀錄片裡面的'一個11歲的孩子—安仔,隨口說出的一句話,但是卻給了很大的打動,疾病不會看你是小孩還是大人,不會看你是高官還是平民都會突然襲擊你,然後摧殘你。

安仔的這個病房的所有的病人都是得了一種很可怕且發生機率較低的癌症—惡性骨腫瘤,得病的概率是百萬分之三,且大多數發生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要把做手術把骨頭拿出來醫生把這些惡性腫瘤細胞磨掉去掉,再放回原部位。有得人很幸運手術後很成功,沒有復發,並且生存了很久,有很多孩子還是要截肢,甚至很多孩子截肢還是未能阻止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等部位。

安仔最後還是因為肺部的轉移,最後離開這個世界。在這一集全程作為視訊旁白的是另一個患者—杜可萌小朋友,這個小朋友13歲,每次都是很樂觀地講著,並且還會在網上寫上一些文字,最後知道自己在化療的療程快要結束的時候,還是轉移到肺部了。她跟醫生說:她這個樂觀使者累了,想卸下面具。

人間世觀後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人間世》。

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感觸很深,它講述了一個叫蔡炫安的小男孩不幸得了腫瘤,成了一位骨腫瘤患者,這對他的心靈造成了很深的打擊。他不能上學,他不能和朋友們一起玩耍,更不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在他剛接受治療時,他十分反抗,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可是,他並沒有被病魔打倒,他變得樂觀了。一次,醫院裡開迎新會,他剛剛做完手術,不能劇烈運動,他卻執意要參加,可見他是多麼嚮往美好的生活啊!

病魔是無情的,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在20xx年5月1日悄然無聲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這痛苦的700多天裡,他的母親為他拍攝了許多照片、視訊,就為了希望以後還能聽聽兒子的聲音。直到他病入膏肓時,還想著以後長大了要照顧母親,雖然這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我沉思了:世界上那麼多人在和疾病抗爭,他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有時,我們可能真的無法和死神抗爭,但心中的希望之燈不能熄滅。雖然肉體是脆弱的,但心靈是堅強的!

人間世觀後感4

寫下日期才發現今天居然週四,日子過得實在是太快,過了明天就又是週末了;大約是這幾天追劇《人世間》忘記了時間了吧。

還是在朋友圈裡看到各種推薦及觀後感,先是買了書來看,看到第二部開始看電視劇。直接的觀感是,經過改編的劇本,精心的拍攝和演員們精湛的演技,精美的畫面,電視劇的劇情比小說更精彩、更吸引人。

《人世間》裡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路遙《平凡的世界》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青年,是那個年代城市和農村的兩個不同維度,而《人世間》的時間跨度更長,延展到了20世紀。原著,我覺得《平凡的世界》更震撼;而電視劇,《人世間》更為突出。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後感各不相同,各花入各眼。

熱播的《人世間》再次讓我想起了自己不止一次閃過的念頭,那就是把《平凡的世界》接下去,從我們出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接續起來,勾畫一個體現我們這一代人的新的平凡的世界。想了很多次,時常苦於自己能力不足、決心不夠,想法還是想法,慚愧。

這兩部作品,均是一家三-四個娃娃,到了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一代,有2個的都蠻稀罕了。

人間世觀後感5

距離這部紀錄片的播出到現在已經有三年之久,但是它的影響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衰退。這部紀錄片直擊醫患關係的重重矛盾,用一個個生命的故事去向人們展現真正的醫學,讓人們在面對疾病的時候能夠多一些思考,不避談失敗,不忌言生死,尊重醫學,尊重生命。

醫生可能現在已經成為了醫患關係中的弱勢群體,這也直接導致了現在的醫科大學的招生並沒有像前幾年一樣火爆,而是逐漸冷清下來,醫生這個職業在當下的中國正在成為畏途。原因就在於醫生揹負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不光有行醫救人的壓力,同時也揹負著病人家屬的壓力,這樣雙重的重壓嚇退了一些原本打算從醫的人。

“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醫學的真相就是在高明的醫生也有無力迴天的時候,在很多“傷醫”事件的背後,是因為不少患者家屬不能夠接受對於自己親人生的渴望以及現有醫學水平之間的落差,這在同時也給醫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疾病面前,患者家屬能夠給予醫生充分的信任,讓醫生能夠真正發揮出自己的職責,盡力去挽救每一位患者,或許這才應該是我們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