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

校園 閱讀(1.79W)

大家認識作家魯迅嗎?如果認識的話,那麼你看過《魯迅經典》嗎?這是一本經典的書籍。《魯迅經典》在噹噹網,亞馬孫等網站得到了很高的評價。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吧。

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

  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一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後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願前往偏遠地區的志願者們,難道沒有過後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裡獨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地不可想象的艱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那些堅守操節,廉潔奉公的幹部們,難道沒有羨慕過別人富足的生活?難道沒有在賄賂面前感到一絲的猶豫?面對著清苦的生活,難道沒有過委屈與不甘?面對妻兒親友的抱怨,難道沒有過歉疚、沒有過啞口無言?

  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二

魯迅選擇學醫,是確知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助力,想通過學醫,改變中國人“東亞病夫”的狀況,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但後來通過“看電影事件”認識到體質弱並不是導致國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棄醫從文”,希望通過提倡新文藝,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來達到富國強民,改變落後面貌。

如果說出國前魯迅多次的人生選擇多是被迫的、無奈的,那麼留學日本後,魯迅也經歷了數次人生道路的選擇,則完全把自己的學業和國家命運緊緊聯絡在魯迅先生對自己的奔波表現得極為平淡,用“走出”“又走出”“被拒絕”“到底被拒絕”,較詳敘述的只是從北京到廈門的一次,這表明魯迅先生對個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對反動政府的迫害則不屑置辯,不以為然。由此可見,在文章樸實平緩的語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對民族、國家的摯愛,也有對反動者的氣憤與不恥。“到1926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緝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魯迅先生卻以輕描淡寫的語氣表達出來,將那種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告密行為說成“說我不好”,重話輕講,充分體現了先生蔑視反動政府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與反動軍警不兩立的堅定立場。而將告密者尊稱為“學者”,則不無調侃嘲弄之味。

  魯迅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三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