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班科學教案三篇

校園 閱讀(1.3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三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是人類的朋友,初步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2、欣賞畫面和連線的方式,幫助動物找到自己的房子,感知動物居住的環境

3、產生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2、動物居住地標記:河流、山林、土壤等。

3、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小卡片,椅子下面有一個動物頭飾,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閱讀幼兒用書《動物的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2、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帶領幼兒感知閱讀《動物的房子》。

——教師:畫面的上方是什麼地方?有什麼?

——教師:畫面下方有哪些動物?叫什麼名字?他們生活在哪裡?他們喜歡做什麼?

——教師講述畫面《動物的房子》。

3、操作活動:幫助動物找家。

——幼兒人手一支筆,在幼兒用書上,劃線幫小動物找家。

——看標記給動物找家。

(1)發給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說說,卡片上是什麼動物?喜歡吃什麼?生活在什麼地方?

(2)在黑板上出示河流、草地、樹木、土壤等標記,引導幼兒將手中的動物圖片貼在相應的標記旁。

(3)鼓勵幼兒用“……會……,生活在……”句型講述,例如:小羊喜歡吃草,小羊的家在草原上,小鳥會非,小鳥的家在樹林裡,小魚會遊,小魚的家在清清的小溪裡…….

4、討論:怎樣保護動物的家。

——教師:小朋友,你的家在哪裡?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教師:動物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如果動物沒有家會怎樣?怎樣保護動物的家呢?

——教師小結:保護野生動物,不捕殺野生動物,不砍伐山林,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我們的環境,維護我們的水域,建立豐富的綠色環境,給動物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園。

5、遊戲活動:動物找家。

(1)扮演遊戲角色,佈置遊戲情境。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頭飾戴在頭上,扮演小動物,教師將動物居住地的標記分別放在活動室的四周。

(2)介紹遊戲玩法:幼兒扮演動物,聽音樂自主地在活動室內走動,教師扮演“大灰狼”,當音樂聲停止時,“大灰狼”出來,動物們快速地跑回家。

(3)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角色,開展遊戲2-3遍,還可以請幼兒扮演“大灰狼”角色開展遊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讓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讓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活動準備:白紙若干張 、 書若干本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書和紙師:書和紙是一對好朋友,可是他們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為什麼吵架?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穩地站住!" (老師操作:書本穩穩地站著)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地說:"哼,你能站,我也能穩穩地站著!"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紙能不能穩穩地站起來,老師今天為小朋友準備了紙,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瞭解幼兒操作情況。

3.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的'手真巧,通過折、卷等方法,使紙站了起來,紙這會兒開心極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師:可是,書這會兒又說了:"我不僅能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穩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猜測:紙也能托起書嗎?

2.到底能不能,我們試一試。(幼兒再次實驗)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變這張紙的形狀,讓它變小、變矮能托起更多的書。

3.幼兒操作嘗試,教師觀察指導,並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教師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和紙的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動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據紙的這些特性,用紙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們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再找找身邊還有什麼物品是跟紙的特性有關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彈性”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通過探索有彈性的物體,初步認識物體的彈性,並瞭解彈性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嘗試改變物體的彈性,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1)教師、家長、幼兒共同蒐集若干有彈性的物體,如彈簧及帶彈簧的物品(彈簧秤、拉力器等)、鬆緊帶、橡皮球、海綿等,投放在科學區中,供幼兒自由活動時操作。

(2)蒐集有關物體彈性的圖畫或文字資料。

2、記錄紙、筆、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認識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許多東西,快看看都有些什麼?”(引導幼兒一一說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彈性物體,並進行記錄。

“請小朋友們都來玩玩這些東西,看看會有什麼發現?請把你的發現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下來,可以畫,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紙張貼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瞭解物體的彈性特徵。

(1)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與記錄。

“誰來介紹一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有針對性地請記錄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到前面來介紹)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進行彙總記錄,將幼兒的.發現及時記在大記錄表中。

(2)討論幼兒的發現,瞭解物體有彈性。

“小朋友們的發現我們都記了下來。大家仔細看看,從結果裡你發現了什麼?” 請幼兒充分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3)小結彈性經驗,提升所有幼兒經驗。

3、擴充套件幼兒經驗,瞭解彈性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係。

“有彈性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用來幹什麼?它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聯絡實際,回憶生活中彈性的作用,給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的方便等。

4、發散幼兒思維,將幼兒彈性經驗提升。

“彈性有這麼多好處,如果讓你來當設計師,你想用彈性的東西做些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嘗試將鐵絲變成彈性物體,引發新經驗。

(1)觀察鐵絲,提出挑戰。

“鐵絲有沒有彈性?我們能不能把它變得有彈性?大家一起來試試。”幼兒自由探索。

(2)小結:鐵絲彎了幾圈後就有彈性了。彈簧就是這麼做成的。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用彈簧、鬆緊帶、海綿等進行一些小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