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校園 閱讀(3.19W)

在現實社會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7篇)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

在備這節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設想學生能找到的各種材料,運用製作小偶人的各種方法,製作了幾個精美的小偶人。精美的教具往往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直觀的引導。用這幾個小偶人表演什麼節目呢?我設想了好幾個方案,都覺得不滿意,我又在班裡找了幾個善於表演的同學協商,後來確定下來一起表演童話劇《綠野仙蹤》,我們一起分配了角色,練習了臺詞。雖然表演匯入的這個環節用的時間很短,但通過這個環節可以創設一個充滿情趣的舞臺表演情境,讓學生在欣賞表演獲得感官愉悅的同時,對用普通材料製作的小偶人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動手製作的內驅力,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表演激趣這個環節,我和六個同學一起表演了童話劇《綠野仙蹤》,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作的精美的小偶人,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陸續出現在學生面前,同學們不由發出一聲聲驚歎,幾個“小演員”生動的表演也讓他們哈哈大笑,教室裡的學習氣氛迅速調動起來了,從他們閃閃發光的眼睛和迫不及待的想拿材料的小手可以看出來,他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

在製作小偶人的過程中,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創新,製作出了許多有趣的小偶人,後面表演的時候,他們用自己製作的小偶人即興創作、表演,雖然很不專業,但臺上的“演員”和臺下的“觀眾”都開心極了,這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這節課我結合教學內容,運用自制教具,創設了一個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綜合了美術手工、文學劇本、音樂表演等知識,給學生展開了一個廣闊的表現平臺,對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學生都產生了不同的啟發,降低了專業要求,更多地關注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美術創造的魅力和成功的愉悅,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長久興趣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創設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從他的最佳起點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是優化美術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實踐證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對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優秀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種種途徑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徵的情意認知相適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盤子的種類、形狀和特點;通過對盤子的欣賞,運用添畫或拼貼等技法,大膽設計和動手製作;激發學生創作慾望和學會對美的追求。

這一課我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盤子為基礎,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盤子,如:陶盤、木盤、玻璃盤,塑料盤、掛盤等藝術品,使學生了解到盤子這一生活用品,通過裝扮、描繪後變成了美麗的藝術品。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課一開始,首先出示一隻沒有任何裝飾的白瓷盤(盤子),強調是圓形的盤子,再出示有花紋的圓形瓷盤。通過對比引出裝飾後的盤子更讓人喜歡,從而揭開了本次學習的主題《美麗的盤子》。接下來參觀盤子展覽館,瞭解不同材料的盤子,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示範環節,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掌握盤子的裝飾方法。也輕鬆自然的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圓形物的練習主要是中心花紋和花邊的組成設計,為學生之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出示課件,不同形式的盤子圖片欣賞等等,都是抓住低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徵,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多材料的運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努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因此,在創作時我讓學生選者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創作,而課的各個環節我積極創設寬鬆、和諧、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感受美、創造美。

反思不足

在這節課裡,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匯入的時候沒有準備實物,如果用實物出示的話,給學生感觀上的震撼是圖片所無法達到的。二是沒能很好地把握時間,作業評價環節,匆匆結束,沒能給學生一個相互評價的平臺。在評價環節中,其中一個學生自主往展臺走來,讓我措手不及,當時,我大腦海中出現了短暫的判斷,上還是不讓上,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在幾秒鐘內誕生了。課後我回憶起這段,覺得自己應對教育機智是有待提高的。學生上臺,如黃老師說的,這種行為其實教師應該要把握的,後來我設想,如果上學生上來是有非常多好處的:

一、對他的這種行為首先要給予肯定,他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作品前介紹。

二、如果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畫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我因時間不足,而匆匆去結束學生的話語。沒有很好的做到尊重學生的的主體性。

上好美術課,只有在不斷的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起來。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讓藝術豐富孩子們的生活。

很感謝這次新教師公開課活動,它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確了新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去學習。我也將以更積極更熱情的態度投入到教學中。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3

《“蘑菇”家園》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二冊中的第七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這堂課從備課教具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能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不過這節課如果我能更好的更精準的設計好時間及學生的問題。還有如果能才用學生給教師提問等更新穎的教學形式那麼我相信能使這節課更加的出色。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4

卡通來源於漫畫,在本課的教學設計時,將故事、遊戲引入課堂,通過學生的自行發現和主動探究,學習卡通的創作方法,在課堂當中,應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使課堂成為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樂園。

一、情景匯入,貫通始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堂課中設計了一個到卡通城做客的情境,並提出要求,尋找把身邊的物品都變成卡通寶寶的方法來匯入課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注重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圖片欣賞,教師示範

通過學生的表演,引導學生表現“喜、怒、哀、樂”及更多的表情,孩子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表現最生動的表情。這點我利用QQ表情的變化來豐富學生對卡通寶寶表情表現的認識。還介紹了各種不同的動作和道具,使卡通寶寶更有生氣和滑稽。通過了解,讓學生嘗試以蘋果為例,以簡筆畫的形式設計個蘋果寶寶,學生作業展示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這點我在上課時做的不夠。用漫畫引領,學生學得更為輕鬆歡樂,通過不斷的啟發和大量地欣賞,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創作打好了基礎。

三、我行我秀,體驗成功

為了讓大家都能有展示和欣賞的機會,要求學生帶這自己畫好的卡通寶寶到卡通城做客,學生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也欣賞了別人的作品,讓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更直接。

最後課尾的拓展延伸到我們身邊的事物,讓小朋友覺得卡通寶寶隨處可見。

對於我個人有待於進一步改進的就是,自身的卡通知識和技能積累積少,平時對卡通的發展關注得不夠,所以我在教學準備中比較倉促。這一點充分說明美術教育的發展是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美術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斷提高。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教學我設計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瞭解自然紋理的美,能夠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創造,表現不同的紋理,並能充分利用紋理創作出有個性的美術作品,裝飾身邊的環境。教學中,我先通過一段奧運會入場式踩鞋印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我身邊的紋理,摸一摸我身邊的紋理,感受到紋理無處不在。再讓學生思考怎樣用顏料創造出紋理呢?通過欣賞大量的紋理圖片,使學生了解:原來人和工具都可以用來製作紋理。教學過程吸引力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本課教學我將學生放到一個重要的層面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如:我讓學生自己去探討,尋找創造紋理的方法,學生討論和嘗試的過程中不但發現瞭如何用工具創造紋理,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期望和迫不及待的良好心態中將教學任務完成。

(二)以欣賞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注意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注重以欣賞為主採用課件鋪墊。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欣賞了自然界中美的紋理,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發現製作紋理的不同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並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讓學生髮現美,創造美,享受美。並激發他們的情感,調動他們動腦動手進行創造的願望。

(三)加強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和他人交流。

新課標要求教學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培養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如何製作紋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瞭解到紋理的製作還可以利用不同工具。這比老師死板地交給學生效果好了很多。教學活動成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過程。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教師的引導語還是欠到位,評價語較單一等,這些都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努力改進的。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6

現在使用的國小美術教材浙教版從三年級起就設有中國畫課,可國小生一般都沒有國畫基礎,要搞好國小的中國畫教學,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就很有必要。國畫是視覺藝術,是要求通過眼鏡觀察、用心感悟才能學會的的技藝,而且,觀察能力是一切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後才能形成資訊反映到頭腦中。因此,我在國畫教學中就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重點,讓他們在觀察中探索、學習。

通過幾年的教學探索,我總結了“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這條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

“筆墨練習”,是指用筆用墨的練習。通過正確掌握毛筆的中鋒、側鋒、逆鋒、順鋒、點飾等筆法,通過墨色的濃淡、乾溼的變化及相互滲透暈染,通過簡單物象的表現及組合的反覆練習,使學生逐步瞭解筆墨練習的含義,掌握用筆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筆、用水是學生學習水墨畫的難點,用墨、用色也是比較難掌握,這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學習,雖然難學,但是配以兒歌,也就變得簡單多了。配合學生水墨畫教學的兒歌有許多,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體現,不再贅述。在一系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兒歌配合訓練中,學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確使用,學會了畫水墨畫的方法。通過兒歌配畫、繪畫背誦結合的教學活動,學生無論是在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水墨技法的運用和鞏固也是相當有效。

“臨摹作品”是大多臨摹國畫大師齊白石等人的作品,這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借鑑大師的繪畫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繪畫表現能力。國小階段的中國畫教學,一般都是以臨摹形式出現的簡單物體居多,如蔬菜、瓜果、動物、山石樹木等。我一般指導學生先畫什麼,該怎樣下筆去畫,再畫什麼,又該如何表現,並在對開宣紙上清楚地演示作畫全過程,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了。

“實踐創作”有助於對所學國畫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鞏固,它是繪畫技能與創造才能的綜合體現。創作前,我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反覆觀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帶學生去郊外觀察河邊的垂柳、秦淮河岸邊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遠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連線的等等,並且要求學生直接用筆墨畫一畫。平時還要求學生畫一些家養的可愛有趣的小狗、小雞、金魚等,以提高學習興趣和為創作收集更多更廣的資料素材。然後,我再引導學生構圖,黑的山、白的晝、濃的煙、淡的霧、輕的雲、重的山等,這些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國畫知識與技能,將自己的觀察與豐富的想象,十分生動的遷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現中。果然不少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作出內容豐富、童趣盎然的少兒國畫作品。如《豐碩圖》、《絲瓜》等等,這些畫形象簡單生動,別有情趣。

由此證明:“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不但對國小美術的中國畫教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國畫這一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藝術為更多的人從國小習,找到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7

這節美術課的主旨是要在課堂中體現學習策略的指導,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著重設計的幾個環節,也是圍繞著這個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貼畫》的教學目標為:

1、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所撕的多種圖形來進行想象;

2、掌握事物組合的次序;

3、學會合理處理黑、白、灰的關係。

學習策略的指導目標為:

1、讓學生通過黑、白、灰三者關係的理解,瞭解顏色搭配的常用規律:深淺搭配。

2、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摸索出製作的方法;

3、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幾個目標的達成有輕重。

1、“撕貼畫”本身不是新授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撕貼畫所需要操作技術含量較低,因此我將重點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點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讓學生體會並能夠欣賞黑白灰效果。

2、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步驟,我並不去著重強調,而是將整個環節讓學生回憶一下,即:想—畫—撕—貼

3、“想—畫—撕—貼”重點給學生強調的了“想”,考慮的原因是我認為這能解決平時學生匆匆動手,不經思考的習慣,也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並不是本環節的重點,而是必要的環節,不然撕貼畫少了一點具體指導和示範很容易走入誤區,必要的扶並不會約束學生的學習個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學問題,需要反思與改進的。

(1)“教”與“做”脫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欣賞看的東西很多,往往使學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對於如何操作還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學生在欣賞完一節課後,對於作業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小練習作業的時間,並結合最後課堂作業形式層層展開,讓學生的看的過程中就能掌握作業操作形式,不會在真正作業時感覺到困難,應該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2)層次展開不明顯。

學習的過程都是一個漸進過程,因此,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幫助作用。在課程展開的過程中,這種層次遞進的感覺不是很明顯,內容銜接不自然,內容有些跳躍性。可以在各個內容連線處加上轉折性的語言或活動,使學習有連續性。

(3)“黑白灰”講解缺少教師的直接演示。

教學過程中,黑白灰部分內容的講解一直覺得沒有講清楚,學生作業最後對於黑白灰的概念仍舊沒有意識到,其實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教師親身示範,在投影儀下,可以利用已經準備好的黑白灰紙條進行現場擺置,讓學生直接體會黑白灰的組成對於畫面感觀的影響。

總之,《黑白撕貼畫》主要就是為了能讓學生用撕貼這樣能夠簡單操作的方法通過拼擺組合貼上,體會黑白灰的搭配關係,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習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平時色彩豐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物體,並能發現美的存在。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8

《巨大的恐龍》這一課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我的計劃是將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分別為繪畫創作和陶泥塑造,本課為第一課時。

說起恐龍,孩子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從小就喜歡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有關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有利於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繪畫創作。

為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匯入環節,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用一段視訊直觀地再現恐龍時代。通過觀看視訊短片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是分析恐龍的外形特徵,這是本課的難點,這裡我花的時間比較多,作了重點分析,比較它們的牙齒、頭冠、頭、尾巴、背等、這些為後面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師演示這個環節,我是用一幅恐龍化石來再現恐龍,為後面的學生大膽創作做了示範,發揮學生想象力。教師當場示範及範作的出示能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繪畫步驟與用線表現的技法,是有利於學生繪畫技法提高的。在評價活動中,我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說說“給作品取了什麼名字?”“說一說自己的恐龍有哪些特色?”,“誰的恐龍畫的最棒?”通過師生一對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學生逐漸掌握評析作品的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氣。

當然,在本課的設計和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帶的恐龍玩具(資料)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沒有進行準確適當的小結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我以後備課時思考的重點。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9

1、學習活動設定獨特創新,且與黑白畫繪畫表現做到了巧妙結合、相得益彰。本課作業設定不是一般地隨意畫一幅黑白畫,而是畫小王撲克牌,小王撲克牌正是黑白畫的表現形式;活動設定的嘗試訓練與創作作業也不是一般地分離成單純的兩次訓練,而是將知識點的嘗試訓練與畫小王形象統一在一張撲克牌中。兩次作業由易到難,由此及彼,形成學習的層次梯度,且統一在一張整體作業中,結合巧妙,渾然一體。

2、課堂教學行為有實效,學習目標達成高效。一是通過撲克牌形象,引發對黑白畫的認識,提示課題簡潔有效。二是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有效認知與理解由點、線、面組織成黑白灰的效果,並利用撲克牌“JOKER”進行嘗試訓練,獲得黑白畫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建立起了學習的規範。三是再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探討與發現小王人物造型的變形要求,進一步明確點、線、面的疏密處理與黑白灰的表現方式,學習難點突破有效,有效建立起創造表現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意識地突破規範,大膽創新,從而高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100%的作業完成率與80%的富有創造性的高品質作業足以反映本課教學的高效率與成功經驗,參照以上的“作業選樣”就能可見一斑。

3、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要調整。在通過課件呈示兩件小王人物造型的典型範作時,一幅具有變形特點的人物黑白畫卻不被學生所選擇,正如學生所說:這幅畫雖然誇張變形很有趣,但人物五官不清晰,線條組織也看不清了。這說明教學課件範作或掛圖的提供應精選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使範作的啟發性與視覺審美能更好地呈示出來,充分發揮直觀教學的意義。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本次課,我花了很多精力去設計教學過程,反覆思考過如何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可最後還是沒有完全成功,經過何老師的講解後,我的體會可以說的深刻的,讓學生在玩的狀態下,不知不覺下,我完成了教學任務,滿足了學生愛玩的心,也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上課。這就是一篇不常規的教學設計,在與第一次教案進行對比,很明顯得我明白了什麼叫不常規。

其實在設計本次課時我有請學生來辦公室玩彩泥,因為我原先的要求是學生用彩泥製作一隻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惜沒有學生能完成,只有學過彩泥製作的學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不會,所以我才改用了簡單的水果和蔬菜。瞭解學情也是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我事先沒有請學生來製作,那在課堂上學生就無法在3分鐘之內開心的玩彩泥,就不能完成我下一步的計劃了。在設計教案時,還是這個問題,從學生的情況去考慮,這樣的思路總不會錯的。

各種塑料的、陶瓷的、不鏽鋼的水壺由於較為常見,往往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因而學生表現壺時,大多平面化、概念化、程式化,較少有創新之處,有較大的侷限性。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單純片面的、主觀的表現方式,通過積極地欣賞古今中外的壺的造型,在嘗試用各種工具、材料來製作壺的過程中,切實地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從而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壺文化。

最後講到評價部分,有很多種方法,有教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等,這次課我是向全班展示再評價,但是其中還是存在問題,就是我沒有考慮到,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看見作品,而不單單是隻有上臺評價的同學。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講解,才能是全班的同學有所提高,每一節課不是隻有一個學生,當回答問題或者遊戲時,展示作品時,我都要讓全班同學看到、聽到和玩到,這樣才能達到教學要求。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我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及教學的實際情況,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學,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下面,我就針對美術第三冊教材中的《捏泥巴》這節課進行了反思,談一談自己的收穫與體會。

這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匯入,欣賞陶瓷藝術作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身“捏泥巴”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項熟悉的遊戲,在小的時候大都隨意的捏過這樣或那樣的東西,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情緒十分激動。在教學中,我提出質疑:陶製品是如何製成的呢? “我親自演示給同學們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細條,就象麵條一樣。”“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一朵花。”學生看完老師的示範作品之後,讓學生給大家總結出泥塑的方法,進而,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書,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奧的字便的具體形象,學生對其含義也迎刃而解。

接著,我又佈置了本課作業——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組捏的容器多。”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大膽探索與創新。在下課之前,我還安排了讓學生下座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布藝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給人以視覺上的溫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趣味上的個性感,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布藝中的“布”,是各種纖維品的總稱,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時剩餘的邊角餘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因材施藝,運用捆紮、填充、剪下、縫紉、裝飾等方法制作布藝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其個性,發展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等。

本課圍繞“布藝”這一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學習活動: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製作一件布藝小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製作一個小掛袋。活動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式:創設情境——欣賞激趣——感受材質——學習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創設情境”時利用精美圖片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布藝製品,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欣賞激趣”環節利用實物欣賞民間布藝製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從民間工藝品的造型、色彩和裝飾方面汲取營養。

“感受材質”時讓學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質進行比較,通過觀察、觸控、擠壓、拉扯、拆開等方法對布料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瞭解。

“學習指導”在造型和製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通過對原材料方向的變換、原材料區域性造型的改變等,設定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展開聯想。

“創造表現”環節中我加強個別輔導和經驗提示。

“交流評析”時大膽的表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有完成的比較好,有些想法很新穎,很獨特。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的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通欣賞圖片、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及形狀。學生根據想象,運用不同的繪畫製作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設計的興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鼓勵學生運用繪畫或製作的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啟發學生想象表現窗外的景色。

針對本課的目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個性特點,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過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出示學校和所上班級的窗景照片,使學生產生學習慾望。

2、講授新課,激發想象,享受創造。

首先讓學生通過班級的窗景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再請學生談除了常見窗子的樣式,你還見過哪些樣式的'窗子。課件出示窗子的樣式,開拓學生的視野。接著啟發學生想象,創造景色。我請學生談透過窗子經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過欣賞課件出示景色圖片“四季的變幻、日夜的更替”啟發學生進行想象,想象透過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後學習製作方法。通過分析範畫,引導學生分析運用的表現方法有a、繪畫b、剪貼。明確作品中運用不同方法採用的技巧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3、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4、拓展延伸,審美提高。

教學反思:

1、在前兩個環節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展現的照片和圖片,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而且,這次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這對我而言是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有利於美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多媒體將圖形、影象、文字、視訊、聲音等,經過處理後再生動地表現出來。它的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使往日呆板的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慾望和情緒,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本課的層次性很清晰。特別是能通過分析範畫,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瞭解到可以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解決本課的重點。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學評價不到位。特別是最後的總結性評價簡單、倉促。課後反思使我認識到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4、通過這次教學,還使我看到在平時“學生如何合作?”訓練不到位。在課堂中,出現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著發言和製作,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和製作,其他人一言不發,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有的小組藉此機會閒聊、說笑甚至幹別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從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和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入手,養成合作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學習漏印版畫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瞭解漏印的特點和表現力。其重點是用漏印的技巧創作一幅漏印作品。難點是畫面構思和佈局安排。本節課僅僅圍繞漏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絡,貫穿整堂課,從學生的最終作品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非常的感興趣。

在活動開始,教師選擇了實物引出課題,並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學生對教師的實物非常的感興趣,同時也起到了我們預設的目的。很自然的將學生拉到本節活動中來。為了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認識,教師將印製到T恤上的圖案的模板形象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很自然的瞭解到樓引得技巧,並理解了用鏤空的模板印製圖案的方式稱之為漏印的說法。在此也沒有出現什麼以外的事情,很自然的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通過教授這節課,我個人認為,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沒有出現大的意外,但是整堂課中沒有出現高潮的環節,雖然最終學生們用老師教的方法制作出了一幅漏印作品,但是從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學生們沒有大膽想象,只是侷限在教師展示的實物圖案上,所以導致作品的不完整性。

因為整個環節就是僅靠製作步驟進行的,教師以為繪版很簡單,就直接出示了事先已經繪製好的小花形象,教師在介紹刻板、印刷的時候講解清晰,但是有幾句話說的不夠流利,也許與教師的緊張狀態有直接的關係。個別語句不夠完美。導致教師在接下來的問題中,學生說的不夠精確、細緻。同時教師在提問題的的環節中由於緊張將2個問題全部拋給了學生,使得這一個環節下來有些亂的感覺。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中學生作品的時候,由於大多數的學生多侷限於T恤圖案上,所以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但由於時間沒有掌握好,導致出現了這一個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在分析作品的時候,教師沒有更深入的介紹,使得部分學生對中間一幅作品的評價產生了消極的想法,認為這樣的作品由於自己不喜歡,而導致大家對此有了新的看法,同時教師也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使得最終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夠充分,而導致最終匆匆的收場,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最後環節不夠重視,特別是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時間敢的更急;教師應該在學生練習和評價環節,給予大家足夠的時間進行創作,相信大家的作品會更加獨特、新穎而富有個性。

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使得本節課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有所提高。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事實上,在上這節課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們的想象力的。因為以我的經驗判斷,孩子們到了中高年級,不知怎麼就想不出那麼多奇妙的東西來了。這節課是針對五年級的孩子,我以為他們肯定會有些吃力,作業也會有很多雷同。事實告訴我,我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孩子們想象的積極性很高,我的預設根本不夠他們用。他們想到了很多我沒想到,教材也沒想到的場景。有一個孩子甚至說圖上的那個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來了一片笑聲,但我表揚了他,因為我們都沒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確實還有那麼點意思。我想,我們成年人失卻了曾經超級想象力就是因為我們的上一輩曾經嘲笑打壓了我們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認為只要孩子敢想,就該表揚,更何況是還想得像模像樣的。要是這次打擊了他,說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這節課上得熱鬧,最後作業的效果也挺不錯,應該算是我這學期上得比較滿意的課之一了。但是後來我也想了,如果我能夠多提供幾個人物的動態,孩子們的選擇空間會更大些,而他們的想象也會飛得更高更遠一些吧!另外,每一組總還是有孩子參與得不夠積極,也仍舊有照搬別人作業的現象,這些孩子這樣做各有各的原因,我想,我還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他們,畢竟,想象力是一輩子的事,想象力強的人會格外出色。我希望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這一科上學到對自己有用的一點——不管是技術、人格還是想象力。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你在童年的時候玩過泥巴嗎?你手中的泥巴會聽你的話嗎?《塑個小動物》是美術第三冊第13課的內容。為了讓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我把課題改為《泥巴真聽話》!一看課題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麼會聽話呢?因此把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愛動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泥塑製作的方法,陶冶審美情操,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願望。

孩子們對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為生活在山區的孩子,泥巴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對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瞭解,所以我課前就佈置學生在家親自動手用水和泥巴先嚐試玩泥巴的感覺。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展示各種美觀的泥塑作品,使學生知道泥塑是由什麼做成,並讓學生在欣賞中開眼界、激情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教師現場製作泥塑,把一塊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以“這泥巴可真聽老師的話”來引出新課。

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揉一揉,親身觸控泥巴,體驗對泥巴的感覺,然後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泥巴的特點,並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會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讓學生動手製作泥塑,我給學生出示一些主題:如水果、蔬菜、玩具、點心等,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技法大膽想象,明確主題,構思製作出新穎而又別緻的泥塑作品,教師可巡視指導。最後展示學生製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終的效果如何我都給予鼓勵。然後讓他們自評、互評或師生共同評價,特別是讓學生對自己製作比較精美、有創意的作品談談製作的過程,方法和體會。目的是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17

這是四年級上冊涉及色彩知識內容的一課,是在上一冊學習《三原色、三間色》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色彩練習課。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較枯燥的一課,因為它的專業性較強學生較難理解。

通過觀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見到的對比色,探討它們各自的特徵,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及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本課還涉及了“造型與表現”和“設計與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觀察、討論等活動,瞭解色彩對比的基本知識,以及它們的組合原理,並嘗試運用對比的色彩作畫,從而對色彩的對比具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是為下階段色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了在匯入部分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課的學習,我特地加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多拉A夢首先引出三原色,再用人機對話的方式設定層層任務讓學生完成。學生在思考、學習、遊戲、嘗試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色彩的對比關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收穫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們從此會用審美的眼光感知身邊的色彩,並有意運用色彩美化生活。

由於準備的時間不夠充分,本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上體現較少;本課拓展的部分如果能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加入聽音樂感覺對比這一環節,學生對於對比的理解可能會更深刻,從而創作出更能完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