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集合10篇

校園 閱讀(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集合10篇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1

為什麼這本書的名字叫《山羊不吃天堂草》?講的是什麼?我帶著疑問讀完了這本書,然後那些疑問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本書講的是:由於生活所迫,主人公明子不得不離開家鄉,跟隨師傅三和尚去外面謀生,但似乎怎麼努力也還是與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在打工的過程中,明子交到了一個知心朋友——鴨子,他們一起同甘共苦。明子還遇到了雙腿癱瘓的紫薇,並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她行走,最後成功了。

明子經常跟三和尚頂嘴,激怒三和尚,最後看到了三和尚溫柔可親、心地善良的一面。

黑罐家裡條件十分艱難,一日三餐都有問題……他迫不及待想要掙更多的錢,拼了命地工作,他很老實,但不如明子聰明。

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明子離開了三和尚、黑罐——他要出師了!明子剛走幾步路,回頭一望,聽見三和尚大聲地對他說:“記住,人活著,要活得像個人樣子!”

即使面對生活再多的苦難,我們也要堅強、樂觀,積極面對!

而書名的來源是這樣的:一開始明子一家由於養羊而致富,於是全村的人都效仿,最後造成羊多草少,草很快就被吃光了。明子的爸爸為了不讓羊餓死,就把羊趕到外地去放。可面對又肥又嫩的“天堂草”,它們卻一口不吃,一隻接一隻地死去。從而才迫使明子外出打工。

山羊不吃天堂草,反映出了山羊的壯烈和高尚:不拿白給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我們不也應該像山羊一樣,不要不勞而獲嗎?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2

這個星期我讀了曹文軒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晚上睡在床上,腦海中還鮮活地浮現出幾個主人公:三和尚、明子、黑罐、鴨子以及那個“她”。

這篇小說主要描寫的是一群來自農村的手藝人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遠離故土,跟隨“師傅”到城市去闖蕩謀生的打工生活,描繪出了他們打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主人公明子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他父親養羊賠了一千多元,沉重的債務像一座大山把一家人壓得彎下了腰,跟師傅出來後,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很快掌握了木匠手藝甚至超過了師傅,最後獨立生活。他敢愛,敢恨,富有同情心,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正直的人;明子還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他救出了賭博的師傅,得到外幣,請行家幫助識別,讓自己儘早瞭解真偽。當然,他也有很多缺點。這些優點和缺點組成了一個真實、生動的明子。

我最喜歡明子這個人,建議大家都來看這本書,我想你們也會喜歡他的!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迷上了曹文軒老師寫的一系列的書。前幾天,我看了《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書,現在再回想一下,書中的情節還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主人公明子生活在貧窮、落後的小豆村,小小年紀的他和師兄黑罐離開了家鄉,跟著師傅三和尚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在那個很遠的城市,明子學會了木匠活,遇到了獨立生活的小男孩鴨子,並和他成為了好朋友,還幫助了一位漂亮卻又孤獨的女孩紫薇。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倒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明子長大了,也學得了一手精細的木工活。最後,明子靠自己的聰明和心靈手巧,離開了師傅,開始自己闖蕩。

這本書中的明子很正直。有一次,師傅在他們窩棚旁邊的一個工廠裡發現了許多好木頭,那些木頭是別人的,他想據為己有,就讓明子去偷。可明子絲毫不受誘惑,無論師傅怎麼說,他都很堅定,就是不去偷木頭。明子雖然很窮,但是他卻沒有被那些好木頭給誘惑,而是表現得非常堅定,把道德放在了第一。雖然明子沒有去偷木頭,沒有得到那些木頭,但是他卻守住了道德。錢丟了可以再掙,可是道德丟失了卻再也沒法掙回來。

我很佩服明子,面對誘惑,勇敢地戰勝了自己。他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在鱸魚開放日前一天的晚上,父親帶著作者去湖邊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很肥很大的鱸魚,可是還沒到開放日的時間,父親就命令作者把大鱸魚放掉,他只好依依不捨地放了。當時作者很生氣,因為自己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父親卻讓他放掉。可是,三十四年後,作者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感謝父親,因為當時父親面對魚的誘惑,選擇了道德,給他做了一個好的表率,讓他在這些年中面對多次誘惑,都做出了道德的抉擇。

生活中,我也會面對誘惑。有一次,我去學校彩排,彩排完後,我和媽媽一起去買菜。在半路上,我發現了一張20元錢,於是蹲下撿了起來。這時,前面傳來了一陣說話聲:“咦!我的錢呢?怎麼沒有了?”我低頭看著手中的錢,心裡想著:一定要把這錢還給失主,不能據為己有。想到這裡,我快速地走到了前面,問道:“這是你的錢吧?我剛才在地上撿到的。”他接過了錢,感激地說:“謝謝你!”當把錢還給失主時,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輕鬆,因為面對誘惑,我絲毫沒有受影響,而是選擇了道德,我為我自己感到自豪。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卻很難。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也許是金錢,也許是地位,也許是榮譽,也許是……但是面對誘惑,我們一定要像明子一樣勇敢地戰勝自己,選擇道德,讓道德伴我們成長!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4

《山羊不吃天堂草》講述了主人公明子為了支援家裡的經濟,便和師傅三和尚到城市裡做木工。明子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孩子,他敢於創新,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家裡的山羊不肯吃美味鮮嫩的天堂草,只因為那不屬於他們,也暗暗預示我們,明子儘管是一個普通的小木匠,但他為了殘疾女孩紫薇而幾番不去招攬生意的善良的心,是不平凡的。最後明子出師了,文章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不能要”,這句話我們似乎自打出生就知道。但當面對誘惑時,又有幾個人記得這句話?而我,就為了這句話付出了代價。

媽媽說,我五歲那年,因為一次過錯,第一次被爸媽打。

那時夏日的傍晚,我們一家人一同散步。當爸媽在一個小雜貨鋪裡買東西。店鋪門口,一個孩子手握一根棒棒糖在戲耍,我也跟過去看。這時,孩子的媽媽叫孩子回家,那孩子丟下棒棒糖跑過去,我便撿起後就放進了口袋。回家時,我順手把糖放在了桌子上,爸爸看見了,知道我撿來的後,不由分說地就開始打我。我哭鬧著,掙扎著,媽媽就在旁邊咬著牙看著,眼眶中分明有一汪淚水。爸爸最後帶我歸還了失主。

“孩子,我不願意看見你哭泣,你知道,我也不好受。但孩子,如果事關你的品質問題,請原諒媽媽的狠心……”媽媽說。我靜靜地聽著,含著淚水走開。或許,那時的明子看見山羊們不吃天堂草時,心情應該也是這樣的吧。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5

如果說讀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喚起了我童年時的美好回憶的話,那麼,再次讀他的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卻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惑:文學真的是治療情感弱化的唯一良藥嗎?

帶著對書名的疑惑,一路讀下去,讀完之後,又產生了新的疑惑,於是有了以下文字。

小說一開始的風格跟《草房子》截然不同,所以我覺得自己的閱讀興趣不像上次那樣強烈,但是,出於一種好奇,仍然一路讀下去。來自農村的十六歲的小木匠明子跟著師傅三和尚掙扎在城市的最底層,處處被人歧視,走到哪裡都覺得低人一等。儘管讀起來感覺很沉重,可又覺得這不過是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再現,不足為奇。直到讀到師徒三人在澡堂裡跟幾個“城裡人”大戰一場,最後又來到小飯館遭受冷遇,作者才借師傅三和尚的話道出了現實的殘酷:

“錢這東西很神奇。沒有一樣事情它辦不到。你身上揣足了錢,走到哪都不怕。錢就是路。錢能把這天上的月亮買下來。人有了錢,屁都比別人放得響些、香些。人說了,‘腰裡無銅,不能逞雄’。人可以缺這缺那,獨就是不能缺錢。人一窮,就出來了癟三樣。這是沒法的事。你餓了三天三夜,餓得前胸貼後背,見人抓著雞腿在太陽下啃著,你的眼睛就沒了骨氣。誰說不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呢?於是,古往今來,那麼大一片天空底下,這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為那錢拳打腳踢,為那錢費盡心思,甚至鬧出無數條人命來。不然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了嗎?”

作者說三和尚是用平靜的語氣說的,但是看起來很冷酷。我一邊讀一邊想象師傅三和尚諄諄教導兩位徒弟的神情,感覺儘管是這樣赤裸裸,但又不無道理。

再往下讀,仍然沒見作者點題,不免有些失望,耐著性子讀下去——明子教導鴨子不該放了那隻養活他的鳥,明子跟鴨子去*彩票,明子偷偷去兌換那張本不值錢的外幣,一直讀到明子私自拿了人家1000元訂金,我才感覺到,現在的這個明子跟前面那個明子不一樣了,儘管他們的處境一樣。可到底哪裡不一樣,又說不出來。

讀者迷惑了,明子自己也迷惑了,當他揣著那一千元訂金來到教堂,產生了如下疑問時:“什麼東西是錢買不到的?人們為什麼又需要這些用錢買不到的東西?”,作者終於點題了。書中的明子好象是被教堂的鐘聲敲醒的,又好象是被家鄉那群寧死也不吃天堂草的羊點化的,就像父親說的那樣,“不該自己吃的東西,自然就不能吃,也不肯吃,這些*生也許是有理的。”

此刻,答案有了,明子震驚了,明子成熟了,明子出師了,小說也結束了,一個完美的結局,迎著初夏的太陽,明子帶著自己的新徒弟鴨子朝前走去,儘管不清楚要走向哪裡,可腳步卻是堅定的------

小說讀完了,讀之前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新的疑問卻產生了,那群高貴的羊真的能喚醒飽經生活滄桑的明子嗎?真的能讓他產生羞恥心負疚感嗎?我有些懷疑,正如當我站在講臺上激情滿懷的對著學生講:“金錢可以買到山珍海味,可以買到金銀珠寶,就是買不到高尚的靈魂啊!”,可是,一走下講臺,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我依然會覺得自己的吶喊明顯地底氣不足了一樣!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6

《山羊不吃天堂草》這短篇小文章讓人讀後很沉重。文章的開頭交代了故事的結尾,即一群飢餓的山羊面對食物不肯進食而最終死去。這個開頭也作為結局呈現在我們面前,便無疑會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悲劇。

這個作品給人留下的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羊不吃天堂草?

我想,在這裡只是一種象徵。天堂草是真的很美好的事物,“那草灘在陽光下籠了一層淡淡的霧,像透明柔軟的棉絮,是純淨的安靜的”,可見這些草與羊平常吃的草不是一個檔次的。再看羊倒下時的神情,“他們寧可呆呆的站著,餓得在風中顫動,可在這草灘上,只有這一種草——天堂草,純淨得沒有一根雜草,於是羊群一隻只倒下,或側臥或屈著前腿伏著,溫柔安靜,沒有痛苦像是在做一場夢”,可見小羊對於這些草是極度欣賞的,它們對於天堂草的心態是崇拜與神往的。

這些草不是羊本身世界所應享受到的,所以當這些美好的天堂草擺在它們面前時,它們只會選擇逃避,它們心裡是既害怕又欣喜的。

這正如明子的生活,他原本是應該呆在自己的家鄉的,可是為了能給羊買草,為了家裡能有一筆筆巨大的收入,只好背井離鄉,只好去了其實並不適合自己的城市。這正如他自己以後慢慢懂得的那樣,“不是什麼好東西都適合自己,每個人有自己生活的世界,離開了自己的世界,如同魚離開了水,只能掙扎,奮力抵制,就像明子,離開了家鄉,城市在怎樣耀眼,也不能帶給他歸屬感”。

在城市裡,我們也可以看見他的心態,“對這個城市,明子是茫然的,城市帶給他的有太多太多的不知所措,他顯得是那麼侷促不安、眩暈、緊張。這個城市對他來說是陌生的,遙遠的,永遠不可到達的。城市這個是永遠不可解釋的,是永不可捉摸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實他並不快樂,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他覺得自己與這個城市的世界有深刻的隔閡,當這個世界越是輝煌,越是呈現出千重魅力,這種隔閡便是越深刻。

在這個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呈現明子的心理。在這些心理中,我們讀出的是,明子陷在深深的困境中,他不斷幹活不斷賺錢,他像一隻小耗子拖著一把大鐵鍬,過分沉重的負荷既壓著他的肉體,也壓著他的心;我們可以想象的是,當羊拒絕吃天堂草而倒下時,明子的`心裡該是多麼的無語和無助啊。

明子後來會明白,不是好東西都適合自己。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7

我最近剛讀完曹文軒的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是一部生動易懂,而且耐人尋味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精美小說。

書中描寫一群飢餓的羊,面對一片長得高貴誘人的“天堂草”卻不肯將頭低下。若干天后,這群高貴的羊一隻只壯烈地倒下。由於生活所迫,小說主人公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跟隨師傅到外面的世界闖蕩謀生,但他們似乎永遠走不進哪個世界……小說透過生活的艱辛,世態的炎涼,刻畫了主人公生活道路的坎坷,以及他們優劣並存的所作所為,然而整部作品迴盪的卻是歌頌道德和正義的昂揚旋律,高奏的是人格力量最終勝利的鏗鏘樂章。

主人公明子在幹完活回家的路上,幫助了一位名叫紫薇的小姑娘,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而且明子天天拉著紫薇看病,治療她那無法走路的腿。看到這兒,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明子與那位小姑娘很快建築起友誼的橋樑。在那樣的時代,能有如此好的友誼是十分難得的。然而今天,經濟發展了,文明進步了,人與人之間感情卻陌生了,要找到一個知心的朋友是多麼難呀!

明子與師傅和黑罐來到一戶人家打傢俱,無意間發現了六張外幣,而且數目可觀,他們貪念起,將錢裝入自己的衣兜,尤其是明子,他竟然也偷偷地藏了一張。雖然他的家裡緊需錢用而情有可原,但他的這種行為卻讓讀者很失望,什麼叫“拾金不昧”,更何況這還不是他們撿來的。後來因為貨幣貶值,那紙幣現在已經成為廢紙一堆,這使師徒三人的夢徹底破碎了。

小說帶給讀者歡樂,也帶給讀者失望,同時也帶給讀者壯烈。

明子家攢錢買了許許多多的羊,這在這個貧困的村上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所以人們都敬佩他家。過了一些時候,他們準備將羊群趕到一片很大的草灘。在這草灘上只長著一種草,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草長得乾淨,葉是純淨的綠,花是高貴的藍,就連它的名字也帶有幾分高貴,叫“天堂草”。明子父子倆喜出望外,他們認為最佳的草地就是這兒了。然而羊群壯烈地死去,也不願低下頭去吃高貴的“天堂草”。它們寧死也不願向高貴低頭,這不就是人生的真諦嗎?明子豁然開朗。

一篇好的文章會使人受益終身,就如曹文軒所說:“當今世界,情感的弱點還是讓人憂心忡忡的問題。最能治這個世紀病的大概就是文學。文學是唯一的良藥。”作文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8

《山羊不吃天堂草》講得是:一群飢餓的羊,面對一片長得高而誘人的天堂草卻不肯將頭低下,若干天后,一隻只壯烈的倒斃。明子家的生活由此陷入了困境,明子不得不遠離故土,來到城市裡尋找夢想,跟著木匠“三和尚”在城市裡創蕩謀生,經歷了生活的艱辛,世態的炎諒,經歷了在澡堂洗澡時被人侮辱,與在金錢與理智中艱難選擇,在盼望中獎的懸崖邊踱步等事。

在現實生活中,像明子這樣人並不多。每一個都非常想過上好日子,不想讓自已低人一等,為自已的利益,去幹一些違法一點也不光明的事,就像三和尚所說的:那樣有錢能使鬼推磨。我有一次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個男人用報社主編的身份去騙人。錢乃身外之物,它能買到一切東西,卻不能買到優秀的品質,錢能在太陽下閃閃發光,但好品質卻也能在你身上發光、發亮。當人有這種品質時,上天一定會對他非常公平,在你貧窮時一定能開創出自已的事業和道路的。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肯定也會遇到許多困難,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遇到困難要勤思考、動腦筋,發揮自已的創造力,要想出克服困難的辦法。但是,在成績面前也不能驕傲,要謙虛。但我們也不能學習小說中的山羊,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已的缺點,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明子,做個道德的人,讓我們迎著朝陽,走向美好的明天。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9

拿到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書時,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山羊的動物小說。開啟後才發現,原來它是寫人的,寫農村男孩明子在城市裡的工作、生活。明子是個小木匠,有一個光頭師傅和一個笨笨的師弟,他夢想著發財,融入城市的生活,卻遭遇了許多哭笑不得的事情。

“明子覺得自己被一泡尿憋得慌,便去找廁所。”書本一開頭,就寫了明子尿床的情景。尿床後,明子不敢吭聲,用自己的身體去焐幹被子,因為被窩裡還擠著他的師弟黑罐,“那種隱隱約約卻緊隨不捨的自卑感,一陣一陣地襲擊著明子的心靈。”

自卑感,是明子在城市裡常有的感覺。他被人嘲笑,甚至被人毆打。他花了很多的錢去買x票,想要中一輛跑車,卻把最後一張能中跑車的彩票以1元錢的價格賣給了別人。他有慾望,也很有個性,非常迫切地想要改變貧窮的生活,也受到過許多的誘惑,然而,他有自己的堅持。有一次,明子的家人生病了,在收下別人1000元定金後,他很猶豫,想拿錢跑掉,不過,最後他放棄了這個可恥的念頭。

明子猶豫不決時,想到了自己曾經養過的那群山羊。它們不吃天堂草,面對死亡,飢餓的羊群表現出了可貴的節制,直到“整個羊群都倒了下去。草灘上,是一大片安靜而神聖的白色”。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隻不吃天堂草的“山羊”呢?

讀著,讀著,我腦海裡不自覺地便閃現了這樣一個畫面:烈日炙烤著大地,路兩旁行道樹上,知了在不停地叫著。 “嚓,嚓,嚓”的聲音清晰而富有節奏,一個看上去已年過六旬的老人,手拿大掃把,低著頭專注地清掃著地面上的樹葉與垃圾,不時地還用一條舊得發黃的毛巾擦著臉上的汗水。累了,他就坐下來拿出水杯喝一口水;餓了,他就坐在路邊啃帶來的饅頭。看到有人隨手扔下了果皮紙屑,他就立刻走過去撿起來。他的背已經不再挺直了,他的雙手佈滿了老繭,臉上也已找不到一絲光澤了。可是,一年365天,他都這樣默默地為我們小區的美麗環境奉獻著,毫無怨言。也許,他也是一隻像明子一樣的不吃天堂草的“山羊”吧?

其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像明子這樣的,像馬路上默默打掃的環衛工人這樣的人,真的不少!他們也許是菜場裡賣菜的阿姨,也許是餐廳裡忙忙碌碌的服務員……他們都從事著看起來並不光鮮的工作,但他們有各自的故事,或許也正遭遇和明子一樣的苦難。但他們從不放棄,踏實做著很多城裡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就是杭州這座美麗城市中的那一群“山羊”,樸實地為我們的美好生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讀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合上書,我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感覺:我要感謝明子,感謝和他一樣的城市的“山羊”們。因為他們讓我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些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

指導老師評語: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是一部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長篇小說。小作者在閱讀後,以主人公明子在城市謀生雖艱辛但依然潔身自好為感點得出“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隻不吃天堂草的“山羊”呢?”再聯想到身邊的一位環衛工人,進而引出了城市裡的那些從農村來到城市賣菜的阿姨、餐廳的服務員……他們就是杭州這座城市中的那一群“山羊”。最後以“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些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結尾。全文采用“引—議—聯—結”的結構模式,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引人深思。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10

假期中,又重讀了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我卻被書中的一個問題難住了,我在疑惑中尋找著我想要的答案。

這本書的故事其實是很簡單的,只是關於一個少年在一點點地步入社會時面對的誘惑和挑戰,他的選擇是放棄自身內心的底線,還是該堅守它?曹文軒在書中給出了一個響亮的回答是——"放棄中,要有堅守!"

可究竟該放棄什麼,又該堅守什麼?

這本書的主人公明子,來到城市中打工的原因是因為一群山羊。山羊吃草,是有選擇的。當明子的家鄉只剩下天堂草時,它們絕食而死。這應該是堅守的極致了。可是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堅守,真的是作家曹文軒想宣傳的嗎?恐怕不是。不可否認,"山羊不吃天堂草"是值得讚頌的,但作為一個少年,我們真的應當以生命為代價去"堅守"嗎?我想,未必。

於是,便出現了"放棄".

記得國小時,在看到明子為完成師傅要求的"黑暗中三斧子砍在同一處"而只砍了一斧子,用斧背敲擊木樁而發出另外兩聲時,我的內心是失落的。我為明子的行為感到羞恥,儘管後文中師傅說沒有人能完成這一目標,而明子的行為是唯一可行的做法,我依然感到明子不再是明子了。在社會中被改變,為了達成目標甚至願意不惜手段,是多麼的可恥!

可幾年後,當我再讀這本書時,僅有的疑惑,便是放棄與堅守的權衡。書中師傅曾說過一句話,告訴明子這分寸要自己把握著,明子似乎也確實做到了。但我卻一直不曾明白,"放棄中的堅守",究竟是什麼?

再讀,復讀,一本書並不厚,讀一遍也就幾個小時。但幾個小時後,我卻發現明子,依舊是以前的明子。因為他內心深處,是有些東西沒有變的。他渴望上進,渴望自由,這從未改變,只是經過了社會的洗禮,他更光滑圓潤了。

我想起了古時的張居正。官海沉浮,張居正圓滑世故,但他卻始終堅守著他的本心。透過《明史》,我們所看到的,已經不是他老練的外表,而是他一直不曾改變的忠心和抱負。放棄難以避免,但放棄中,一定要有堅守。水流盡管彎曲,但最終流向不會改變。放棄高山,放棄雪原,但沒有放棄最終的目標。

我們只是少年,但也終將步入社會。那麼,也將直面放棄與堅守的問題。但,永遠不應當忘卻的,便是文中的一句話了:

"放棄中,要有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