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篇

校園 閱讀(5.1K)

看完某一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篇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馬修是一位很好的代課老師。一天,“蛙底池”少年寄宿學校的一位老師,因為受不了這些壞孩子的行為辭職了,院長請來了馬修老師。開始,這些壞孩子並不喜歡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硬著頭皮去面對這些“小傢伙”,但他很有耐心。

一天晚上,馬修老師在整理東西時,意外發現那些壞孩子愛唱歌,於是,他組建了一個合唱團,他很快就讓這些孩子喜歡上了唱歌,通過唱歌這些孩子改掉了很多壞習慣,還懂得很多道理,成績也神奇般地提高了。上課也比以前安靜多了,甚至改變老師對孩子的看法,就連一向嚴厲的院長,也被改變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會了團結。最後,在一次典禮上,他們唱的歌,讓下面觀眾大吃一驚,他們被孩子們優美純淨的歌聲深深地感動了。一位女士好奇地問:“合唱團是誰組織的啊?”院長見縫插針欺騙那位女士,說,是他組織的。馬修老師卻一點都不在乎,雖然他也想出名,但他更想教好這幫孩子。

後來,發生一次事故。院長一氣之下把馬修老師辭退了。馬修老師特別傷心,他戀戀不捨這幫孩子,他想教給孩子更多的音樂。院長不讓馬修見孩子們,馬修老師難過地走了,他剛走出沒多遠,天空中飛來了一些紙飛機,馬修老師開啟紙飛機一看,都是孩子們寫給他的心裡話,他往上一抬頭,看見孩子們向他揮手,他的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於是他帶著微笑走了,他雖然離開了學校,但他得到了孩子的愛和認可。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人人之間要相互關愛,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愛是錢也買不了的東西,但是每個人都有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短短九十多分鐘的片長,卻蘊藏著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為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鬱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裡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為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池塘之底”是一個住滿調皮孩子的學校,因為裡面有許多都是父母離異,沒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調皮。馬修是一名剛被調到這所學校的新學監,校長是一個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會有這樣的校長,他虐待學生,大家都討厭他,但是太怕了。馬修以前是一名音樂家,他總拿著一個包夾,因為他決定教孩子們音樂,馬修很幽默,對孩子們非常好,大家都很有興趣地學,如果馬修看見哪個孩子要被校長罰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貝比諾很可憐,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長就騙他星期六父母就來了。

馬修發現莫安琦很有音樂的天賦,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團的獨唱。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是誰知道呢?一場大火就灰飛煙滅了,其實馬修救了孩子們,因為他帶他們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長卻為他沒有看守學校而解僱了馬修。之後,其他的老師投訴了校長,這所學校就這樣消失了。貝比諾無處可歸,執著的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心軟就帶他走了。

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們,我為哈山校長的殘忍而感到十分憤恨,對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對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感到十分開心,對被比諾的執著而感到十分快樂!我還是不能忘記馬修臨走的那天,孩子們把門鎖起來(不讓校長阻止)對著視窗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給馬修,對著視窗合唱送行!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淚,他曾說過,雖然他沒有妻子,但他有六十個孩子!

這部電影真的很勵志,他告訴我,要看準自己的優點,有了夢想,就去追夢,只要真心的對待一個人,就一定有回報!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克萊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處……

克萊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裡有一所學校是教養院,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是家常便飯,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但是院長不喜歡克萊門的性格把克萊門開除。但後來皮埃爾成為了音樂家。院長則被教育局開除,因為總是體罰學生讓學生受苦,一點知識都學不到。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感受到體罰、罵同學、亂冤枉同學是不可以的。這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要向克萊門老師學習;站在同學的方面的感受是:看上去有些老師壞有些老師好,但是大部分都是好的。我們要體諒老師。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著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裡,有著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著“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著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著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為對於一群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著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為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視窗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為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裡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噁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群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嚐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著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視窗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裡,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一聽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家去一間學校音樂任代課老師。

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是因為這間學校各個方面都不好,而且同學又調皮又搗亂。校長不僅對同學體罰,還貪婪自己的名譽和金錢;冷漠的老師對同學就像對待動物,但馬修仍不用體罰的方法來教導學生。

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是:當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長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時,和校長爭辯自己的看法,結果被校長開除了。當他走到往日跟同學上課的教室時,看見了許多信飄了下來,他翻開一看,原來是從教室的窗戶那飄下來的,越飄越多,越飄越多……在這一刻,窗戶裡伸出了許多手,在空中晃著,代表著他們跟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笑了,我哭了。

我覺得電影裡面的校長對名譽和金錢看得太重了,本來是馬修老師建立的合唱團,可是到公爵夫人問是誰建立合唱團的時候,哈珊校長居然說是自己建立的。馬修老師這種不用體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這樣才能保護住孩子脆弱的心靈,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罵了,就會在心靈裡對學習和老師留下了一個黑色的陰影,永遠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後來馬修老師怎麼樣了,就隨我一起進入電影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這周,我們在音樂廳觀看了一部風靡全球的溫馨而感人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XX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老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定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裡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後,雖然馬修被迫辭職,但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積極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鬥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知道,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為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裡,有許多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著。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裡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溼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裡?教師的價值在哪裡?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啊,黑夜,如此的溫柔。”這優美的天籟之音縈繞在我的耳畔揮之不去,那一雙雙真誠熾烈的眼睛彷彿就在眼前。

馬修,到一個寄宿學校報到上崗,成為一名地位平凡的學監,這的校長勢力、虛偽,特別是這裡的學生,頑劣、叛逆。但馬修,他是可愛的,他用智慧與胸懷“”了學生們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換來了學生們的刮目相看。他更是偉大的,在他眼裡,學生們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們骨子裡都是純真的天使。他處處為學生著想,並傾心愛護他們、教導他們。

在教育一個故意傷人的學生時,沒有粗暴的採取“行動反應”,而是用語言用道理真正疏導了學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責任與愛。“天使眼睛”是一個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馬修真誠地與他溝通,卻屢遭釘子,但決不放棄,並在合唱中是男孩兒找到了人性的美麗與人生的價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馬修仍然採取了他一貫的原則,用愛給予引導。當少年被誤判再次入獄後,他與校長開展了脣槍舌戰,為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說“將心比心”,但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誠與學生的敵視冷漠作交換,最終換來了漫天飛舞的紙飛機。他成功了,無愧於偉大這個詞。他是我們的榜樣,為人師表,就應本著不離不棄的原則,用愛心與真誠引導學生認真譜寫他們人生的旋律,這才是老師的首要職責。

電影中還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修在孩子們睡下後,獨自一人在微弱的燈光下寫日記,那黑夜,是如此的溫柔。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國慶期間,我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兒時的同學,開啟一本日記本,回憶起了以前的往事……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個調皮的學生因為惡作劇,刺傷了神父的眼睛,剛來學校做學監的馬修知道這件事情後,一開始想把惡作劇的那個孩子拎出來,關到禁閉室去。但在途中,看到校長狠狠地拎著一個孩子的耳朵把他拉到禁閉室裡去時,他又於心不忍了,於是決定和學生私下解決這件事。他對這個孩子說:“我可以不說出這件事是你做的,但在神父的眼睛沒有好之前,你必須一直當他的護理員,你願意嗎?”孩子立馬說道:“我願意!”看到這裡,我覺得這個馬修老師真好,如果換成別的老師,估計早就大發雷霆,還會喊這個學生的家長過來了呢!

還有一個場景也令我難以忘記:當後來成為指揮家的莫杭治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後獨自一個人偷偷在教室裡練習唱歌時,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了音樂或許可以改變一切,更敬佩馬修這樣的老師,用他善良而又寬容的胸懷愛護著那些在別人眼裡調皮搗蛋的孩子們。是他發現了孩子們的優點和潛能,並鼓勵孩子們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孩子們才茁壯地成長。

在我的眼裡,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就是像馬修一樣的老師,在班上孩子們調皮搗蛋犯錯的時候,她常常是耐心地詢問同學們犯錯的原因,並常常用幽默的語言來教導同學,既讓同學認識到錯誤,又不傷害他的自尊。想到這裡,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學真是很幸福啊!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是在前天的教師節,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個“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活動,在活動的宣傳片中有電影的一個片段。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但我卻被吸引住了。恰巧一起來的同學看過這個電影,才得以知道它的名字。

其實這個電影名字我好像很早就聽說過,只是一直沒有看過。乍一聽還以為是一部中國電影呢,“放牛班”一詞很有些特色。

放牛班是一種俚語稱呼。在臺灣,所謂”放牛班”就是國中的不升學班,專給那些被認為沒有出息的差生開設,學生基本上都出生於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很多人家裡很窮。放牛班制度一直是臺灣教育制度的一個為人所詬病的汙點。

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因為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因此該片的臺灣譯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放牛班”在臺灣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

一個人看完的電影,看的過程中幾次抑制了想哭的衝動。馬休老師的循循善誘,以及音樂強大的力量,拉回了孩子們那一顆顆“頑虐”而叛逆的心。

看完了,想到了讀書這麼多年來所遇到的老師們,大部分都沒有聯絡了。尤其是國中後來的班主任,給我的幫助一直無以為報。也許,老師們當時只是無意之舉,但……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這個星期,老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堅而持不懈。

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群調皮搗蛋又帶點邪惡的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只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了想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

熱愛音樂的他,想要用音樂去淨化孩子的心靈,並自己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是沒有好的音樂基礎的,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會有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這變得更加不順利。原本我以為,他就會這樣放棄了,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起反對,漸漸地,孩子們因為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為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面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為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著。

就像是馬修老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面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我們學校在週五開展了一次電影課,看的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部非常感人的電影,講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休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這部電影很感人,因為馬修來了以後,他給了孩子們父親的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這裡,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為不滿,通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為一名“佈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並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製造麻煩。最後,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於是他便認為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著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後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著叫住了馬修,央求著馬修帶著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並沒有兒女,可對於“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汙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