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中國地理大學複習知識及習題

校園 閱讀(1.33W)

中國地理大學篇一:大學中國地理期末複習

中國地理大學複習知識及習題

中國地理複習

概念:

1通常用乾燥度(K)表示地區乾溼狀況的綜合特徵乾燥度是年潛的蒸發量與降水量的比值以乾燥度為標誌由南至北分溼潤、半溼潤、半乾旱、乾旱4個地帶

2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類因素驅動下。土地質量變劣,土地生產力下降的過程,通常表現為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草化、鹽漬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汙染等土地退化過程

3沙漠化是乾旱半乾旱和半溼潤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引起的土地退化,包括風蝕或水蝕導致的土壤物質流失,土壤的無力、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經濟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長期衰退。

4土地侵蝕是在水力、風力、凍融力和重力等自然力以及人類活動力的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質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過程

5土地鹽漬化,也稱“鹽鹼化”是指在特定氣候、水文、地質及突然等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以及人為引水灌溉不當,所引起的土壤鹽化與鹼化的過程,主要是土地質量的退化。

6土地鹽化的成因是指成土母質中可溶性鹽分,隨水搬運至排水不暢的低平地段,在蒸發作用下累計地表,使土地產生鹽化。

7土地鹼化的成因是指土壤膠體從溶液中吸附鈉離子的過程。

草地退化是指天然草地生物多樣性減少、草群高度降低、覆蓋度降低和生產力下降、生物地球化學迴圈失調的生態惡化的過程中國的土地退化,以土壤侵蝕最為普遍,其次是草地退化

8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災害系統由孕災環境、致災因子、承載體和災情4個要素組成

9孕災環境是由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物質文化圈所組成的綜合地球表層環境,但不是這些要素的簡單疊加,而體現在地球表層過程中一系列具有耗散特性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以及資訊

與價值流動的過程。

10致災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資源與環境破壞社會系統混亂等孕災環境中的異變因子,包括自然、人為和環境3個系統

11承載體是災害的承受者,包括人類本身及生命線系統,各種建築物及生產系統,以及各種自然資源

12災情是指在一定的孕災環境和承載體條件下,因災導致某個區域內、一定時期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資源和環境受損甚至破環的情況中國自然災害的基本特徵:1自然災害種類多樣且再次頻繁2自然災害災情嚴重3自然災害地域差異大

13中國自然災害的空間分異取決於孕災環境、致災因子、承載體的分佈

中國的水災包括洪水和澇漬兩種主要型別

14洪水是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江河、湖庫容納,水位上漲而引氾濫導致損失的災害型別

15澇漬,是窪地積水不能及時排出所導致損失的災害型別,多發生在蒸發弱、排水不暢的低窪地。

16地震是地殼中積累的地應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岩層突然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並以地震的形式向四周傳播所引起的震動

17中國的地震具有頻率高、分佈廣、強度大、震源淺、地區差異明顯等特點。主要分佈在臺灣、西南、新疆和華北等地區。地震引發滑坡、颱風、海嘯災害現象。

18熱帶氣旋,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或者副熱帶海洋上的氣旋型漩渦,依其強度,可以分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颱風災害的發生,具有頻率高、影響範圍廣、突發性強群災性顯著和承載強度大的特徵,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重大臺風災害帶來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形成颱風—暴雨災害鏈。中國臺災主要在廣大沿海

地區。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密集度高,是颱風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西北太平洋颱風三條路徑:一為西行進入南海,二為在海上轉向北上,三為西北移動登陸大陸。

19旱災,是因長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少造成空氣乾燥、土壤缺水而導致損失的災害,是世界上影響面積最廣、造成農業損失最大的災害型別

20旱災分為1農(牧)業災害2城市缺水災害。旱災具有發生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21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所致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現象,主要發生在沙漠及其鄰近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沙塵暴的形成需要強風、沙源和熱力不穩定3個基本條件

22雪災,是由於大量的降雪與積雪,對牧業生產及人們日常生活造成危害和損失的一種氣象災害

雪災分為積雪、暴風雪、其他雪災(雪崩、溜山雪、風吹雪等)雪災三大分佈區:青藏高原、北疆、內蒙和東北一帶

23冰雹災害,是由於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小,時間也短,但來勢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著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性天氣過程,給人類生活帶來不便和經濟損失。

24崩塌流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統稱,是岩石圈在各種應力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積達到一定程度時以各種形式釋放,導致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下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災害。風暴潮災害,是指由強烈大風擾動而引起的海平面異常升高是海水漫溢上陸地而釀成災害的現象。

25生物災害,是指因病菌、害蟲、雜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或流行,嚴重破壞種植業、放牧業、養殖業和林業的災害,包括病害、蟲害、鼠害、草害四種,農作物病蟲災害是生物

災害的一種主要型別。

26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型生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集聚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的生態異常現象。

27土地利用是人類為獲取所需產品和服務而進行的土地資源利用活動

28地理覆蓋是指地球陸地表面的自然狀態,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的組成要素

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多種多樣活有機體,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的總稱。生物多樣性既是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的體現,也是生物資源豐富多彩的標誌。

30地理工程是人類利用與改造自然額一種工程行為,通常包括生態工程、環境保護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等。

概要:

中國四極—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53.5°N南海的曾母暗沙3.9°N南北跨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帕米爾高原東緣73°E附近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的交匯處135°E附近

中國位於亞洲中東部東亞國家與14國家相鄰接,東北與朝鮮北與蒙古、俄羅斯西北與哈薩克、布林吉斯斯坦、塔爾克斯坦,西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連,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連線。隔海相望有: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第一條亞歐大陸橋,東起揮春、經滿洲里跨境—俄羅斯、到荷蘭的鹿特丹。第二條江蘇連雲港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進入中亞到荷蘭的鹿特丹。

中國的疆域和國土:1疆域:海岸線北起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南抵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海域由北至南:渤海、黃海、東海及臺

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區。臺灣島海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最東的島嶼。南沙群島(最南)

中國可劃分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和高原帶6個氣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分界線臺灣島的南部、雷州半島的北端及雲南的南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也是南北方的分界線。

中國農業生產三大地域9個大區的基本特點:東部地域中部地域西部地域東北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黃土高原區西南區甘新區青藏區

中國水稻分佈很廣,但主要集中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長江中下游、華南、西南區北方主要分佈在松遼平原、三江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區,分佈較散。

小麥分冬小麥和春小麥,中國以冬小麥為主,集中分佈在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小麥的主產區河南、山東。玉米主要分佈在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地區,形成東北—華北—西南的分佈地帶(河南、山東、四川、黑龍江、江蘇、湖南、安徽為產糧大省)

經濟作物的分佈特點是分佈廣泛,集中與分散並存。

中國畜牧業區域劃分為農區畜牧業、牧區畜牧業、半農半牧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

畜種優勢產業帶:1生豬產業帶2肉牛產業帶3肉羊產業帶4奶牛產業帶5家畜產業帶

簡答

中國在世界的地位:1世界人口大國2世界自然資源大國3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1經濟總量居世界前10位2近十年經濟平均增長率居世界首位3世界農業和工業生產大國4人均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的發展中大國)

中國季風氣候基本特徵和環流特徵:1大陸性季風顯著2大陸性強

中國地理大學篇三:大學中國地理測試卷-嘉應學院-李世來

中國地理期中測驗卷

出卷人:李世來地科101班10108002511號

嘉應學院地理系《中國地理教程》(1-5章)課程考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就煤炭資源而言,長江以北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90%以上。其中山西、內蒙古、陝西三省區儲量佔全國64%。

2.就油氣資源而言,黑龍江、山東、河北3省佔我國石油儲量的70%;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川、陝、黑、魯、冀、新等省區。

3.中國大陸地區90%的蔗糖生產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福建、海南5省。

4.我國的煤化工基地主要有潞城、太原和吉林。

5.遼寧省是全國最大的重型機械工業省。

6.秦嶺既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又是黃河與長江、淮河的分水嶺。

7.崑崙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線,天山成為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的天然界線。

8.中國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烏鞘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的東部連線為界,其東南部為季風區。

9.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10.中國人口分界線,即胡煥庸人口線是愛輝與雲南省騰衝的連線。

11.我國被譽為黃金水道的.是長江,珠江水系主要的內河道幹線是西江。

二、單選題(每題1分,共15分)

1.下列對於我國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的評價有誤的一項是__D_____。

A.我國西起東經73°22′,位於新疆烏恰縣西側的帕米爾高原東部

B.我國最北境在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位於北緯53°31′

C.自然條件複雜多樣,自然資源豐富

D.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季,不利於農業生產

2.下列對於有關我國地貌的論述無誤的一項是___B____。

A.阿爾泰山和祁連山是北西向山地

B.青藏高原面積大、海拔高、形成年代古老

C.柴達木盆地位於崑崙山,祁連山、阿爾泰山之間

D.中國大地構造的基本格局奠定於中生代的印支運動,最終形成於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

3.在下列關於中國氣候的評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___B____。

A.氣候型別多樣,種植制度複雜

B.多樣化的山地垂直氣候帶,不利於多種經營的開展

C.熱帶氣候面積有限

D.氣候災害多發

4.下列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的論述,錯誤的一項是___A____。

A.土地資源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後備土地資源充足

B.中國耕地資源總量達1.33億hm2,其中旱地所佔比例最高

C.在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三個林區中南方林區的面積最大

D.北方草場主要包括內蒙古東部及東北草地、新疆草場和青藏高原草地

5.下列關於中國水資源的特點與評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___C____。

A.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地均擁有量少

B.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勻,旱澇災害頻繁

C.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的分佈相匹配

D.水資源與礦產的分佈不匹配

6.下列對於我國糧食生產的描述有誤的一項是___C____。

A.黃河流域棉區位於長城以南,太行山、岷山以東,秦嶺以北。主要包括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汾河谷地

B.桑蠶絲生產集中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的亞熱帶、熱帶地區

C.我國以秋播油菜籽生產為主,主要分佈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四川盆地和江漢平原

D.茶葉生產分佈於秦淮以南地區,長江以南低山丘陵區為最宜區

7.下列關於我國工業生產的論斷完全正確的是___B____。

A.中國工業佈局形成了七個經濟實力相當雄厚的工業區域,即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京津唐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遼中南地區、山東半島、長沙—湘潭—株洲地區、廈門—漳州—泉州地區

B.全國工業佈局明顯形成了沿海、沿(長)江、沿(黃)河及沿鐵路線的佈局特色

C.南京、杭州、福州和廣州都是我國大型的鋼鐵生產基地

D.我國的煤化工基地主要有濟南、鄭州和西安

8.對我國城市發展特點描述有誤的一項是__B_____。

A.我國城市空間分佈不均衡,偏集於東部沿海地帶B.人口向中小城市集中明顯

C.城鄉二元結構顯著D.逐漸形成城市群和類城市群

9.下列對我國三個經濟景觀地帶的有關描述有誤的一項是__D_____。

A.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經濟核心區對整個東部經濟景觀地帶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B.東部經濟景觀地帶經濟基礎好、產業實力雄厚,環境問題突出

C.中部經濟景觀地帶處在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上

D.西部經濟景觀地帶資源、能源欠豐富,經濟基礎條件差、發展水平低

10.下列有關長江中下游區工業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C____。

A.長江三角洲為核心的滬、蘇、浙,形成以加工業為主體的完整強大的工業體系

B.長江中下游區是全國最大的機械製造業基地

C.南京是全國最大的精密儀器儀表及量具製造中心

D.上海、武漢、馬鞍山都是我國大型鋼鐵基地

11.下列對於我國主要平原和盆地的描述錯誤的一項是___A____。

A.自古有“兩湖熟,天下足”之稱的兩湖平原是指洞庭湖平原和鄱陽湖平原

B.柴達木盆地是我國第三大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C.四川盆地位於青藏高原以東、巫山以西、南北介於大婁山與大巴山之間,因中生界紫紅

色砂、頁岩分佈廣泛,又稱“紅色盆地”

D.華北平原面積31×104km2,因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

12.我國蔗糖產量最大的省區是___B____。

A.廣東B.廣西C.雲南D.海南

13.在下列山脈中,走向皆為東西向的是___D____。

A.賀蘭山、南嶺B.陰山、太行山C.六盤山、秦嶺D.燕山、崑崙山

14.我國南方除____C___外,均嚴重缺煤。

A.廣東省B.福建省C.貴州省D.浙江省

15.下列關於我國鐵路幹線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__C_____。

A.京滬線自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合肥、南京、蘇州達上海

B.京廣線縱貫京、冀、豫、鄂、贛、粵六省市

C.浙贛線起自杭州,西至株洲

D.隴海線東起連雲港,經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至烏魯木齊

三、多選題(每題2分,共8分)

1.下列中國的世界遺產資源中,是2012年新增的是_BE____。

A.開平碉樓與古村落B.澄江化石地C.中國丹霞D.五臺山E.元上都遺址

2.下列屬於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是__ABCD_____。

A.泰山B.黃山C.峨眉山和樂山大佛D.武夷山E.華山

3.我國人類遺產面臨的問題有哪些?__ABCDE_____

A.自然災害和自然侵蝕B.非法開採和狩獵C.戰爭和衝突D.城市化和土地利用E.水壩專案和水電站建設

4.我國城鎮人口的變化的特徵__ABCD_____。

A.城鎮人口不斷增加B.城市非農人口比重不斷增加C.城市數量不斷增長D.城鎮化在波動中加快E.城鎮人口不斷減少

四、讀下圖回答(每空1分,共12分)

(1)受季風影響,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從時間分配看夏季多,冬季少;

解決措施是興建水壩;

從空間分佈看,南方多,北方少;解決措施是跨流域調水。

(2)該圖反映的是我國正在實施中的南水北調工程。

該工程是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津、京、唐等北方地區。分為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方案,其中東線利用了京杭大運河河為輸水主要河道,中線工程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前平原開渠引水。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砸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的巴顏喀拉山輸水隧道,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

五、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中國人口的基本特點是什麼?(5分)

第一,人口基數龐大;

第二,人口呈增長型年齡結構;

第三,性別比例不平衡;

第四,城鎮人口增長較快;

第五,人口地區分佈不平衡;

第六,少數民族人口穩步增長;

第七,人口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2、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什麼?(5分)

第一,地質條件複雜,礦種多,礦產資源豐富;

第二,成礦時空跨度大;

第三,礦床種類齊全;

第四,貧礦多,富礦少;

第五,伴生礦多,共生礦少;

第六,礦產資源地區分佈不均勻,地域組合型別多樣

3、簡述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網中的七條近南北走向的交通幹線?(5分)

第一條,哈爾濱——瀋陽——大連——上海——廣州線,主要由哈大線,沿海南北航線,國道等組成。

第二條,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線,由京滬線,京杭大運河、魯寧管道和國道組成

第三條,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線,由京廣線,北京到廣州航線和各條國道組成。

第四條,北京——菏澤——商丘——九江——南昌——贛州——深圳——九龍線,主要由京九貫通。

第五條,大同——太原——焦作——枝城——柳州——湛江線,由北同蒲線,太焦線,焦柳線等及各條國道組成。

第六條,包頭——潼關——寶雞——西安——安康——重慶——貴陽——柳州——防城港——友誼關線,由湘渝線,川黔線,湘桂線及210國道等組成。

第七條,中衛——寶雞——成都——昆明——河口線,由中寶,寶成,成昆線及108國道組成。

4、中華民族的地理分佈特徵?(5分)

①東半部漢族聚居,西半部少數民族集中;

②各民族分佈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③漢族聚居於平原和丘陵,少數民族多分佈於高原和山地

④城鎮人口的民族構成比鄉村複雜

5、我國自然環境的時空變化顯著表現在?(5分)

(1)、氣候季節變化明顯

(2)、季節降水不穩定

(3)、構造運動活躍

(4)、地表起伏顯著

(5)、易侵蝕的地表物質分佈廣泛

6.中國地勢特徵及其意義:

㈠地勢特徵:地勢較高,高差顯著;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㈡地勢的意義:

①中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控制著大江大河的走向,對河流的影響最顯著②在地勢呈階梯狀急劇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度流急,水力資源豐富,適於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開發

③陡坡山地成為交通開發的地形障礙

④地勢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帶譜

六、論述題(每題15分,共15分)

1、青藏高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一)、對氣溫的影響

(1).機械阻擋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佔據對流層中低部,對於冬季層結穩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氣是一個較難越過的障礙。從西伯利亞西部侵入我國的寒潮一般都是通過準噶爾盆地,經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而直下東部平原,這就導致我國東部熱帶、副熱帶地區的冬季氣溫遠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島北部為低。

冬季西風氣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別沿高原繞行。

夏季青藏高原對南來暖溼氣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不過暖溼氣流一般具有不穩定層結,比冷空氣易於爬越山地。

(2).熱力作用

將青藏高原地面的氣溫與同高度的自由大氣相比,冬季高原氣溫偏低,夏季則偏高。就全年平均而論,青藏高原地-氣系統是一個熱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區偏於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區範圍很廣,整個對流層的溫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

從青藏高原的地面氣溫看來,具有如下特點:

(1)地球的第三極地:

(2)氣溫日、年較差大:

(3)氣溫季節變化急,春溫高於秋溫。

二、高原季風

在青藏高原由於它與四周自由大氣的熱力差異,所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風系,稱為高原季風。高原季風對環流和氣候影響很大,首先它使我國冬夏對流層低層的季風厚度增大。我國西南地區冬夏季分別處在青藏冷高壓環流和熱低壓環流的東南方,應分別盛行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這與由海陸熱力差異所形成的低層季風方向完全一致,兩者疊加起來,遂使我國西南部地區季風的厚度特別大。

三、對降水的影響

1、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青藏高原對亞洲降水分佈影響範圍極廣,據最新氣候模式研究結果:如果沒有青藏高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