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鄭板橋《題畫蘭》的全詩及賞析

校園 閱讀(2.09W)

《題畫蘭》

鄭板橋《題畫蘭》的全詩及賞析

朝代:清代

作者:鄭燮(鄭板橋)

原文: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及註釋

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巖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

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頂:頂頭

突:高出周圍

稠:濃郁

非:不是

浮雲:天上的雲

鬧:喧譁

參考賞析

思想感情

是借詠物表達高人隱士的情操,孤芳自賞而不為世俗紛擾打動。詩文讚美了蘭花在艱苦惡劣的環境裡,卓爾獨立的品行,歌詠了蘭花淡泊的心態,藉此表白自己堅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個性自由的情懷。抒發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詩的重點在後兩句,可以對照五柳先生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來理解。

大明王朝享國近300年,共出過十六位皇帝。這十六位皇帝中,有兩位皇帝在位時間不到一年。其中,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僅一個月,而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也僅僅十個月。

這兩位享國短暫的皇帝中,朱常洛是個荒淫無度的昏君,不值一提。但朱高熾卻是個明君,他雖然在位不到一年,卻與兒子明宣宗一起,被史家稱為“仁宣之治”,堪比大漢朝的“文景之治”。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他身材肥胖,腳有殘疾,走路時需要兩個人攙著,而且還體弱多病。對於尚武的馬上皇帝朱棣來說,朱高熾的這副尊容實在難以入目。甚至可以說,朱棣討厭朱高熾。

但是,朱元璋卻很喜歡這個孫子。很奇怪,生性殘忍的朱元璋,一直喜歡仁義的子孫。曾經的'太子朱標如此,曾經的皇太孫朱允炆如此,朱高熾也是如此。正因為受到皇爺爺的喜愛,所以,朱高熾早早地就被朱元璋立為了燕王府的世子。

對此,朱棣頗有微詞。朱棣最喜歡的兒子,是他的次子朱高煦。這個朱高煦,各方面都很像朱棣。在朱棣奪位的“靖難之役”中,朱高煦一直相伴左右,作戰勇猛,在很多次戰鬥中替朱棣解圍。正所謂上陣父子兵。朱棣很欣慰,曾經摸著朱高煦的脊背說:小子努力吧,世子的身體不太好。

也許正是朱棣的這句暗示,讓朱高煦生出了很多非分之想。

然而事實卻是:朱棣登基後,立的太子是曾經的世子朱高熾。

朱高煦很失望,這也為他後來的造反埋下了伏筆。

朱棣為什麼要捨棄最愛的朱高煦,卻立討厭的朱高熾為太子呢?

第一,朱高熾曾是燕王府的世子,而這個世子是朱元璋親自立的。朱棣一生敬仰父親朱元璋,即便他已死,朱棣也不敢違逆。

第二,朱高熾獲得的是文官集團的支援,而朱高煦的支持者主要來自武將。朱棣知道,打江山時需要依靠武將,但和平時期卻要依靠文官治國。這一點,朱高熾完勝朱高煦。

第三,朱棣極其喜愛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立朱高熾為太子後,立即就把朱瞻基立為了皇太孫。朱棣之所以能夠忍受朱高熾繼承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把皇位傳給“好皇孫”朱瞻基。

第四,朱高熾雖然體弱、仁慈,但絕對不是個慫貨。“靖難之役”中,他留守朱棣的大本營北平。面對李景隆圍城的五十萬大軍,朱高熾僅憑城裡的一萬多守軍,硬是抵抗住了李景隆大軍的攻擊,力保城池不失,為朱棣的回援贏得了寶貴時間。這是朱高熾在“靖難之役”中所立的一大功,朱棣不可能忘記。

綜合以上四點,朱高熾完勝朱高煦,贏得了“太子保衛戰”的勝利。但朱高煦顯然不服氣,一直躍躍欲試。朱高熾駕崩後,趁著侄子朱瞻基立足未穩,朱高煦也想效法自己的老爸,起兵造反,奪取侄子的江山。

無奈,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在朱瞻基親帥大軍的討伐下,朱高煦失敗了。先是被囚禁,後來被殺。

朱高煦的一生,是被野心折磨的一生,是“能力追不上野心”的一生。他的能力已經足夠大了,無奈野心更大。

這是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