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硬碟出現物理壞道的跡象及修復技巧

校園 閱讀(2.37W)

對於個人電腦使用者來說,硬碟的更新頻率一般沒有CPU

硬碟出現物理壞道的跡象及修復技巧

或顯示卡那麼快--即使要買新硬碟,老硬碟也要掛在機箱裡發揮餘熱,所以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硬碟出故障,尤其是當硬碟中儲存了珍貴的資料資料時。硬碟屬邏輯損壞倒也罷了,大不了重灌軟體,但物理損壞呢?其實只要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用一些方法處理,一般也能解決問題。

首先來看看硬碟有了物理損傷,也就是有了壞道後有哪些現象:

1.讀取某個檔案或執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或者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操作成功,其間硬碟不斷讀盤併發出刺耳的雜音,這種現象意味著硬碟上載有資料的某些扇區已壞。

2.開機時系統不能通過硬碟引導,軟盤啟動後可以轉到硬碟碟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很有可能是硬碟的引導扇區出了問題。

3.正常使用計算機時頻繁無故出現藍屏。

對於前面3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有辦法作或多或少地補救。以下提供了幾種方法來對硬碟的壞道作修復,要注意的是,應該優先考慮排在前面的方法。

1.首先從最簡單的方法入手。在Windows98的資源管理器中選擇硬碟碟符,右擊滑鼠,在快捷選單中選擇

“屬性”,在“工具”項中對硬碟盤面作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作自動修正。對於以上第2種情況即不能進入

Windows98的現象,則可以用Windows98的啟動盤引導機器,然後在“A:>”提示符後鍵入“scand

isk

X:”來掃描硬碟,其中“X”是具體的硬碟碟符。對於壞簇,程式會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

2.實際上,第1種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因為Windows98對“壞道”的自動修復很大程度上是對邏輯壞道而言,而不能自動修復物理壞道,所以有必要考慮對這些壞道作“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這些壞道上作標記,不去使用,惹不起還躲得起。記住第1種方法中壞道的位置,然後把硬碟高階格式化,將有壞道的區域劃成一個區,以後就不要在這個區上存取檔案了。要說明的是,不要為節約硬碟空間而把這個區劃得過分“經濟”,而應留有適當的餘地,因為讀取壞道周圍的“好道”是不明智的--壞道具有蔓延性,如果動用與壞道靠得過分近的“好道”,那麼過不了多久,硬碟上新的壞道又將出現。

3.用一些軟體對硬碟作處理,其中最典型的是PartitionMagic了。這裡以5.0版本為例:掃描硬碟可以直接用PartitionMagic5中的“check”命令來完成,但該命令無自動修復功能,所以最好在Pa

rtitionMagic5中呼叫Windows98的相關程式來完成這個任務。標記了壞簇後,可以嘗試著對它進行重新測試,方法是在Operations選單下選擇“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壞簇分成一個(或多個)區後,可以考慮把該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98中誤操作,這個功能是通過Hide

Part

ition選單項來實現的。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經過格式化而直接將有壞簇的分割槽隱藏的話,那麼該分割槽的後續分割槽將由於碟符的變化而導致其中的一些與碟符有關的程式不能正確執行。比如一些軟體在桌面上建立的快捷方式將找不到宿主程式,解決之道是利用Tools選單下的DriveMapper選單項,它會自動地收集快捷方式和登錄檔內的相關資訊,並對它們作正確的修改。另外,DiskManager這個軟體也能做這個工作。隱藏了分割槽後,不要試圖把壞道所在的分割槽的前後分割槽合併,因為這兩個分割槽在物理上並不連續。

4.對於硬碟0扇區損壞的情況,看起來比較棘手,但也不是無藥可救--只要把報廢的0扇區遮蔽,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行了,完成這項工作的理想軟體是Pctools9.0,具體地說,是Pctools9.0中的DE工具,要注意的是,修改扇區完成後,只有對硬碟作格式化後才會把分割槽表的資訊寫入1扇區(現在作為0扇區了)。

5.不到萬不得已,這一招最好不要用:即對硬碟作低格。因為對硬碟作低格至少有兩點害處:一是磨損碟片,二是對有壞道的硬碟來說,低格還會加速壞道的擴散。

6.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主機板BIOS的相關內容要設定得當,特別是對於一些TX晶片組級別以前的主機板,由於沒有自動識別硬碟規格的能力,往往會因設定不當而影響硬碟的使用,輕則硬碟不能物盡其用,重則損傷硬碟。

以上介紹的是硬碟有物理損傷時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大多數是以犧牲硬碟容量為代價的一種補救措施。硬碟有了壞道,如果不是因為老化問題,則說明平時在使用上有不妥之處,比如對硬碟過分頻繁地整理碎片、記憶體太少以致應用軟體對硬碟頻頻訪問等。而忽略對硬碟的防塵處理也會導致硬碟磁頭因為定位困難引發機械故障。另外,對CPU超頻引起外頻增高,迫使硬碟長時間在過高的電壓下工作,也會引發故障,所以,平時對硬碟的使用還應以謹慎操作為上策。

再介紹一款名為“Disk

Genius”的軟體,它同樣是對付硬碟壞道的能手,操作前的準備:

1、在Windows下製作一張DOS啟動軟盤。

2、從下載DG,將其解壓縮到軟盤上。

如何對付硬碟壞道

2、在程式中,按鍵盤上的“Alt”鍵啟用選單,用左右箭頭將其移動到“工具”項,在該選項中選中“硬碟表面檢測”,系統提示“測試當前分割槽硬碟表面?壞扇區清單將儲存到中”

3、執行掃描,裡面共有三個選項,分別為:按扇區掃描、按磁軌掃描和按柱面掃描。建議選擇“按扇區”掃描,雖然其速度最慢但檢測的最全面。

4、點選“按扇區”進行掃描之後,會彈出掃描程序對話方塊,掃描到壞道的時候會發出“咯滋、咯滋”的聲響,但不一會兒就會掃描過去。完成之後,會出現一個是否有壞扇區、共有幾個壞扇區的提示資訊

5、重新啟動Windows

98,進入DG軟體所在的目錄,找到並開啟檔案,在這個檔案中詳細地記錄了剛才掃描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在下面的操作中我們將用到這些資訊。

6、重新用剛才製作的啟動盤啟動計算機,在DOS下執行DG,把原有的分割槽刪除。操作如下:按下“Alt”鍵啟用DG功能選單,將其移動到分割槽選單項,選擇“刪除分割槽”,重複以上操作,將原有分割槽全部刪除。

7、重建分割槽:啟用選單後,選擇“新建分割槽”(或建擴充套件分割槽)項,根據檔案所記錄下的壞扇區位置,把壞扇區前後10~20MB的空間單獨劃分為一個區(這樣做是為了給壞道擴散預留一部分空間)。

“Tab”鍵在分割槽時很有用,分好一個區後,記得要按“Tab”鍵切換到硬碟的其他位置才可以繼續分其他的區。分割槽操作過程中,如果有誤也不要緊,該軟體提供了“重新載入”命令,可以把硬碟恢復到初始分割槽狀態。因為這個軟體在存檔之前的所有操作都只是儲存在記憶體中,所以你可以用多次分割槽的方法把包含壞道的分割槽的大小控制在指定的範圍之內。在本例中,有壞道的分割槽的起始柱面為137,結束柱面為164,這樣就把壞道(148)包含在其中了。

8、用“Alt”鍵將DG選單啟用後,執行分割槽選單裡的“隱藏”命令,就可以把包含壞道的分割槽隱藏起來了。然後存檔並退出DG,系統提示分割槽已改動。

9、格式化分割槽:雖然DG自帶的有格式化程式,但不推薦使用,建議用啟動盤上的“Format”命令對硬碟進行格式化。

10、如果在對硬碟進行格式化時,系統提示“Track

Bad”的話,那麼意味著硬碟的0磁軌損壞了。一般來說這種故障是難以修好的,但是我們還是不必放棄,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其實0磁軌損害也是壞道的問題,只不過關鍵的0磁軌也有壞道而已。此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重新標記0磁軌的位置。這項工作我們可以交給PCTools

9.0工具包,我們要利用的是其中的命令。

為了修改0磁軌文字,首先要去掉DE的只讀屬性,我們必須把Configuration下Read

Only前的鉤消去。隨後在主選單Select中進入Drive

type,並選擇下一級的Physical→Hard

disk。回車之後,我們的主選單就會出現Partition

Table(分割槽表),注意找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這一項,它代表硬碟的0柱面開始,也就是0磁軌的位置。此時大家只要稍微動一下,把它改為1或者2即可。()

通過以上操作,我們就完成了隱藏壞道的工作了,怎麼樣,硬碟是不是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維修心得:硬碟出現壞道千萬不要隨意低格

什麼?硬碟壞了,好辦!。。。。如果再不讀盤你就狠狠的朝地上摔,然後再拿水泡一泡再用煤氣烤一烤從五樓上扔下去,再拿上來從十樓上扔下去,如此重複也許所有的資料都可以補救。

在硬壇泡著,有時候我真是不該說什麼好,真的,一個朋友的硬碟出事了,好多人會出主意,這當中有人是真心幫忙,而有的人是心存陰暗,你出事了,再給您出一道猛藥,死

的快點吧!!

這幾天,總是看到有人教用低格程式來修復有壞道的硬碟。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好方法,有時可能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壞結果。可以說是毒計。從我實際經驗看,低格程式是為廠商設計的,而非一般使用者。而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硬碟有壞道就想用低格來修復,在理論上來看是可能的,但硬碟的壞道的性質到底是什麼起著決定作用。如果是物理損傷,用一百次低格也沒有用,因為硬碟可不是什麼泥土塊,有了裂痕再把它揉揉就好了。所以低格根本不起作用,如果盲目的使用低格程式,就會適得其反。低格把原有的分割槽全部刪除,而壞道還是存在,再次分割槽就可能把原來的壞道分在兩個或幾個,雖然可能一時看不出,系統也暫時檢不出,但壞道是會擴大的,象傳染病蔓延,如果有重要的資料儲存在表面上看暫時還好的扇區,一旦發作就慘了!我個人維修經驗來說有物理壞道的硬碟沒做低格的壞道蔓延的速度要比做低格的要慢,而且即使擴散也只在壞道的周邊,而用低格的可能就要“滿地開花”了!

另外,我還想指出的是要區分低格程式與硬碟修復程式的區別。不要把任何低格程式與硬碟修復程式等同。各家大的硬碟廠商都會為其使用者提供檢測和修復程式,可以讓使用者瞭解硬碟壞道的性質和損壞程度,希望各位在硬碟有壞道時先做必要的檢測。可能有人會對我的看法有異議,如果是正確的我一定接受。我曾多次到美國昆騰總公司維修工廠參觀,在裡面大都用測試程式先檢測,然後再送回工廠,居然沒有用低格的,如果一個低格程式就可以修復壞道,那我看維修部就可以關門了,也沒有那麼多要返修的硬碟了。因為低格只對1G以下的硬碟有用,大家對低格的誤解也就由此產生,因為以前低格確實是有用的,原因為什麼,我以後再講。

一旦SCANDISK提示你有了壞道,首先呢,當然是結束SCANDISK的工作,因為這根本不是這白痴程式所能解決的,讓它一個個百分點的執行簡直是浪費生命。最重要的是讓各品牌硬碟自己的自檢程式進行完全掃描。注意,別選快速掃描,因為它只能查出大約90%的問題。為了讓自己放心,在這多花些時間是值得的。

由於,邏輯壞道只是將簇號作了標記,以後不再分配給檔案使用。因此理論上只要格式化就可以了。但為了防止格式化可能的丟棄現象[因為簇號上已經作了標記表明是壞簇,格式化程式可能沒有檢查就接受了這個“現實”,於是丟棄該簇],最好還是重分割槽,使用如IBM

DM之類的軟體還是相當快的,或者GHOST覆蓋也可以,只是這兩個方案都多多少少會損失些資料。

附帶說一下,很奇怪不少人認為解決邏輯壞道的方法就是低格。說起來就是低格萬歲,低格萬能,低格一句頂一萬句。其實,低格是最爛的方案。!而且低格相當的費時間,我以前花了大約2個小時才低格了一個1G的硬碟,現在的硬碟20,30G都是極平常的,真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特別是一旦啟動了低格程式,就不能中途放棄了,一旦放棄,你手上的硬碟可就只是一個“半成品”硬碟[硬碟不會壞,但連磁軌,交叉因子都沒設定的硬碟是還沒下生產線的.貨色]。

總之,再次警告IBM硬碟的使用者如果您的硬碟壞了萬萬不能低格,基本上100%沒有效果,因為這個問題,我以前有專門的文章,寫IBM硬碟故障的原因分析,文章很長,是我維修的心得,但最近網友給我的硬碟有幾塊都沒修好,問題是都低格過,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IBM的盤低格根本不認簡直都是白痴,我寫過多少遍了,

四門貼告示《不識字的太多了,IBM的盤一低格後盤體交錯因子全完了,全是壞道我渾身都起雞皮各打了純粹自殺還問為什麼不能修了,因為出問題的盤,後來IBM的低格對這款盤都不支援IBM的低格只對4.3G的硬碟可以用。

另外富士通的盤也不能低格,一格就完基本沒救這都是我血的教訓,各位網友的心情我理解請勿自誤!

以上都是些個人對常見硬碟故障的解決心得,倉促成文,如有不實之處,請多多諒解。

硬碟安裝小風波

前幾天朋友裝了寬頻網,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下載狂人的硬碟空間完全不夠用。我挑了支援ATA133標準的金鑽七代40G硬碟。

安裝好硬碟進入BIOS設定,自動偵測IDE硬碟選項,看到硬碟燈閃了一下,之後就一直停在正在檢測的畫面。接著我又把它接到主機板第二個IDE口上,也不行。硬碟在買的時候就已經測試過了,看來問題是出在主機板身上了。這樣的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硬碟ATA133的工作模式和主機板相沖突,另一種就是主機板不支援大硬碟了。但是在開機時候我留意了主機板BIOS版本是1.2版,日期是1999-03-24的,一般來說1999年以後的主機板應該支援40G的硬碟才對。到精英的主頁查個究竟,該主機板型號的最新BIOS就是現在主機板用的,而且其1.1最新版本的BIOS就已經說明支援大硬碟。根據經驗,該主機板用不了這個金鑽七代硬碟並不是不支援大硬碟的原因。

拿出由邁拓公司出的這個可以改變硬碟Ultra

DMA工作模式的工具,把該硬碟改成了UDMA

2即DMA33的工作模式,誰知問題還是照舊!四種DMA工作模式從頭到尾改了一通,結果沒一個行的,難道是硬碟本身出了毛病?用光碟啟動電腦後用DM來檢測硬碟,結果DM能正確地識別硬碟,分割槽也很順利。那麼問題還是出現在主機板身上了。

無奈中把支援DMA66的硬碟線換成普通的資料線,把硬碟作為從盤和光碟機接到一起。“奇蹟”出現了,BIOS中居然可以檢測到硬碟了,但是隻認出了是33G的容量!單獨接上,還是認出是33G。我接著把硬碟跳線跳回Master,結果主機板又檢測不到硬碟了。現在我幾乎可以肯定了,這塊主機板是不支援大硬碟的!只好聯絡精英公司尋求技術支援。

接下來我用了好幾個可以直接支援大容量硬碟的磁碟軟體,但分完區重啟後都會出現錯誤,看來不重新整理BIOS是不行的了。

兩天後,精英方面回信說已經出了5.6版的BIOS,可以支援大硬碟。從精英的中國總代理主頁上下載並更新5.6版的BIOS,調整分割槽,終於這塊P6BXT-A+用上了40G的硬碟。

這次硬碟風波終於結束了,給我最大的教訓就是凡事不能太憑經驗。例如根據經驗判斷這主機板是支援大硬碟的,後來發現判斷錯誤,但精英主頁上沒有這個BIOS更新檔案我又斷定了其它地方也肯定沒有。看來,所謂的DIY精神也要跳出“想當然”的怪圈,更腳踏實地才能體現出來。

謝成明

硬碟出現損壞問題前的一般徵兆及修復技巧

硬碟出現問題前的一般徵兆

如果硬碟出現故障,那麼最好儘早發現並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如果等到病入膏肓時,硬碟中寶貴的資料就難以倖免了。一般來說,硬碟出現故障前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出現S.M.A.R.T故障提示。這是硬碟廠家本身內建在硬盤裡的自動檢測功能在起作用

,出現這種提示說明您的硬碟有潛在的物理故障,很快就會出現不定期地不能正常執行的情況。

2.在Windows初始化時宕機。這種情況較複雜,首先應該排除其他部件出問題的可能性,比如記憶體質量不好、風扇停轉導致系統過熱,或者是病毒破壞等,最後如果確定是硬碟故障的話,再另行處理。

3.能進入Windows系統,但是執行程式出錯,同時執行磁碟掃描也不能通過,經常在掃描時候緩慢停滯甚至宕機。這種現象可能是硬碟的問題,也可能是Windows天長日久的軟故障,如果排除了軟體方面設定問題的可能性後,就可以肯定是硬碟有物理故障了。

4.能進入Windows,執行磁碟掃描程式直接發現錯誤甚至是壞道,這不用我多說了,Windows的檢查程式會詳細地報告情況。

5.在BIOS裡突然根本無法識別硬碟,或是即使能識別,也無法用作業系統找到硬碟,這是最嚴重的故障。

不幸中的大幸

——分割槽表遭到破壞

首先我們應該確認硬碟的電源介面和資料線沒有脫落,然後進入BIOS,使用“HDD

Auto

Detect”來檢測硬碟。如果此時BIOS能夠正確識別硬碟的話,那麼至少你的硬碟還有救治的希望;不然,我想大家也不用瞎忙了,因為憑我們普通DIYer手頭的工具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

在UltraEdit中查詢“55aa”字串

用光碟或者軟盤引導系統後,大家可以試圖進入C碟符,如果此時提示找不到C盤的話,那麼絕對應該是一件好事情。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硬碟分割槽表資訊遭到破壞,或者被某種病毒攻擊。如果硬碟中你的資料對來說無所謂,那麼可以先用FDISK/MBR命令來無條件清除分割槽表內容,然後用FDISK等分割槽軟體重新分割槽格式化,一般這樣就能解決問題;而如果你還需要硬碟中的資料,那麼步驟要麻煩一些。這時最好能擁有一張殺病毒軟體或者隨主機板贈送的相關軟體,然後你可以參閱幫助文件,一般該軟體會包含恢復硬碟分割槽表的命令,而且使用極其方便。

對於沒有防毒盤的使用者來說,大家可以使用NU

8.0中的NDD修復,它將檢查分割槽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NDD將會詢問是否願意修改,你只要不斷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錯誤,或者用備份過的分割槽表覆蓋它也行。

用Hide

Partition就可以實現

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決的話,還可利用FDISK重新分割槽,但分割槽大小必須和原來的分割槽一樣,這一點尤為重要,分割槽後不要進行高階格式化,而是用

NDD進行修復。這樣既保證硬碟修復之後能啟動,而且硬碟上的資料也不會丟失。

邊緣求生存

——硬碟的物理壞道

如果剛才DOS能夠轉到C盤,而硬碟工作卻不正常,那麼就很可能是硬碟出現了壞道。一般來說,硬碟的壞道可以分為邏輯壞道與物理壞道。產生邏輯壞道時一般不會嚴重影響使用,所以很可能是物理壞道。

我們處理物理壞道的核心思想是將這些有壞道的簇單獨分成一個分割槽,並隱藏起來避免其它程式呼叫,這樣就可以不讓壞道擴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對於這一處理,我們主要是使用Partition

Magic6.0這款DOS下的軟體。

在DOS介面下進入PQ

6.0之後,我們先用Operations選單下的Check

For

Errors命令來確定物理壞道的位置,因為PQ6.0的這項功能非常出色,不像Windows下的Scandisk那樣經常誤診。

PQ6.0的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它能將所有藏有壞道的簇用特殊標記標定出來,而且你可以將這些壞簇全部選中,然後將它們劃分到一個獨立的新分割槽。這完全是圖形化的操作,是非常方便的。隨後,大家切記要把這個充滿罪惡的分割槽隱藏起來,這樣才能確保它不會被呼叫。此時使用Advance選單下的Hide

Partition命令就可以實現。

擁有PQ6.0之後,物理壞道真的不難解決,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擴散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此時的硬碟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的資料還是非常危險的。用PQ6.0處理物理壞道後,究竟這塊硬碟還能用多少時間很難說,這要看運氣了。

硬碟分割槽技巧二則

硬碟分割槽是每一個計算機愛好者都非常熟悉的基本技能,大家對fdisk更是“瞭如指掌”,其實不然,fdisk命令還有好多功能我們還不知道,還有一些隱藏引數不為人知,以下就利用fdisk命令的隱藏引數解決兩個常見的硬碟分割槽中的問題。

案例一:硬碟分割槽時,既要有FAT16格式又要有FAT32格式,或者硬碟只認FAT16格式,從而不能安裝Windows

98作業系統等等。

技巧:通常狀況下,大家是通過各種分割槽軟體進行格式轉換,以求滿足使用者的需要。這種方法操作複雜,而且分割槽軟體並不是隨處都有,非常不方便。在這裡,我們在擁有一張啟動盤的前提下給大家介紹一種極其簡單的辦法,既方便又實用,那就是利用fdisk的一個實用引數/fprmt,此引數的功能是在互動模式下詢問FAT16格式和FAT32格式的使用。當用戶輸入fdisk

/fprmt命令回車後,硬碟分割槽時不會出現是否支援大容量硬碟的詢問畫面,而是在每次建立一個分割槽時詢問使用FAT16格式還是FAT32格式。非常方便吧。

案例二:硬碟有壞區,每次進行分割槽時,不能通過硬碟檢測,導致無法正常分割槽。

技巧:此問題最為討厭,明明只壞了一點硬碟,卻使整個硬碟無法使用,甚至整個計算機都閒置,造成資源浪費,每次看見自己的“愛機”就想踹兩腳,難受之至。不用發愁,解決方法依然很簡單,輸入fdisk

/actok命令後回車試試是否一切順利過關。走運的話,你的“愛機”從此又可以活蹦亂跳了,興奮吧!其實這就是fdisk命令的隱藏引數/actok的功能,它可以在硬碟分割槽時不檢測磁碟表面是否有壞區,直接進行分割槽,既解決問題又加快分割槽速度,真是事半功倍。

另外,使用者每次分完區後,都必須重新啟動計算機,非常不方便,大家可以加

/q

引數,這樣每次分割槽結束後,不用重新啟動計算機,直接格式化硬碟,安裝作業系統即可。

張新奎

硬碟怪故障處理

一臺Acer

Veriton

3200-M電腦,PⅢ

1GHz、40G硬碟,分3個區:8/15/15GB,一開始使用時就發現D、E分割槽錯位,顯示“D盤(E)”、“E盤(D)”,進行了人為糾正,系統軟盤啟動看不見E分割槽,因故沒有及時處理,最近因病毒氾濫,才進行徹底重新安裝系統。

先是查殺病毒,D區內容看不見了,重新整理時可以看見有關內容一閃而過,又看不見了,但是MS-DOS方式下可以看見。拷貝所有內容到E區暫存,快速格式化D區,再將E區所有內容拷貝到D區。然後快速格式化E區。

系統軟盤重新啟動,仍然看不見E分割槽。FDISK發現沒有邏輯分割槽,建立邏輯分割槽則只發現一個15GB左右空間,建立後只有一個D邏輯分割槽。覺得仍然有問題,並且預感到可能會丟失邏輯分割槽。於是,將C區快速格式化,拷貝D區所有內容到C區,以防不測。

再次系統軟盤重新啟動,結果真是兩個邏輯分割槽都沒有了。FDISK發現只有一個D邏輯分割槽,再次建立又出現了E邏輯分割槽,至此顯示分割槽內容正確。以後再重新啟動,格式化D、E分割槽,排除硬碟故障。

分析:估計原來DOS下分割槽後沒有全面格式化,特別是邏輯分割槽只格式化了一個,並且可能是後面的E分割槽,而D分割槽可能是在Windows

98下格式化的,因此出現本文的怪現象。所以,硬碟分割槽最好還是在DOS下一次解決為好。

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