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育專著讀後感4篇

校園 閱讀(1.3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專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專著讀後感4篇

教育專著讀後感1

新世紀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對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育新形勢下,對加強教師的自身學習,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必要。古詩有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活動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這些教師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話,沒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沒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他註定了會一事無成、枉度此生。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二是用思想陶養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思想的創生,是一種精神的歷險,需要膽識,需要勇氣,也需要寬鬆、寬容的氛圍。讓我們共同去營造,讓我們用心去呵護生長思想的土壤,讓陽光灑滿大地,讓美好永駐人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想聖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

二、 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篇報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於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儘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考、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與“自由”相對的是壓抑、禁錮、灌輸、奴役、摧殘、踐踏、束縛、鉗制……這是兩種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證自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

把人從相互敵視、相互防範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把人從依附、盲從和定勢中解放出來,把人從習俗、傳統、群體壓力以及本能慾望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無論它處於什麼層次,以哪一方面為側重點,致力於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都應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應是其根本性內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為教育。

三、 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學習是辛苦的,但更是快樂的,是一種用努力釀造的快樂。

學習是一種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漸歸於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介入生活,創造生活。

學習能夠拯救我們自己。我們通過學習,讓知識活化成了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最終,因為學習,我們勝任著我們的工作,我們將學習與工作合為一體,我們實現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教育專著讀後感2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著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日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著很多的“學習殘疾人”,只可是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著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夥伴在一齊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景並非如此。她發現自我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裡,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教師冗長複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教師面前表露出自我的失望與迷惑時,教師就提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教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教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教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教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團體遊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教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教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我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教師家長眼裡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教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教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那裡,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並且加倍關懷,可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餘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日我聽餘偉坤媽媽講,餘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教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忙,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教師的職責應當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我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我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本事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本事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我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育專著讀後感3

促使我買下這本書的是好奇心,教育專著讀後感——愛的底色。因為這本書有一個溫暖的書名,有別於以往的教育教學專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它的內容是不是也有別於以往的教育教學專著呢?

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女士。書中,她以“用生命書寫愛的信念、”“讓愛灑滿兒童的心田”、“‘以愛育愛’成就辦學理念”、“在愛的分享中體現生命價值”“讓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拓展”、“成長詮釋愛的真諦”為題,記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書中,李烈校長詮釋著這樣的一種信念:“愛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她娓娓道來的愛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滿身,成了一條溫暖的河,流向我內心深處。

欣賞她的“快樂生命學說”——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還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這就是李校長的“快樂生命學說”。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別人的“滿腹牢騷”所煩惱,積極的面對,思考解決的辦法,生活就會一定很快樂。 想必,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樂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李烈校長因為擁有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厚重;因為付出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絢麗。

在她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愛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細節,因為細節可以決定成敗。”也就是說,她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細節教育。愛在很多時候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點點滴滴的細節。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對學生她提出了“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子”、“給孩子一個擁抱”、“給孩子出錯的權力”等一系列細節教育。為了讓老師每天都快樂起來,她先後提出了“快樂加減法”、“角色復位”、“適合學說”、“揚長意識”和“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統一學說”等,讀後感《教育專著讀後感——愛的底色》。她倡導老師要學會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調節心態、調節期望值,讓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樂的飛翔。

下面就簡要介紹幾點本書有關以愛育愛教學原則:

平等原則。尊重學生,公正的真誠的朋友般的接納每個孩子,平等地愛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生活在老師期待的目光裡。

差異原則。承認學生存在著差異,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發展性原則。承認孩子都是在發展變化的,要看到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的進步,要強調努力過程中的體驗,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激勵原則。要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與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在老師的讚揚聲中感受到愛,在這中愛的情感中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無錯原則。適度寬容學生在求知和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重在因勢利導,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加以改正。

互動原則。理解學生,善於和學生溝通,要蹲下來和孩子講話,用一顆童心和學生經常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並且根據孩子的要求和意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使教育教學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愛”——人世間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間最動人的字眼,人世間最偉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我願當一名充滿愛心的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攜愛而行,詮釋愛的意義,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灑愛的陽光。

最後,我想借用李烈老師的一段工作感言作為結尾,也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教師工作對於我們來說,

不僅是職業,不僅是事業,

還是我們生命的收穫。

收穫成功的幸福;

收穫發展的喜悅;

收穫生命的價值;

收穫生活的快樂!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收穫生活的快樂!

教育專著讀後感4

新世紀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對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育新形勢下,對加強教師的自身學習,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十分必要。古詩有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活動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這些教師應當有自我明確的教育夢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話,沒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沒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他註定了會一事無成、枉度此生。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二是用思想陶養學子的心靈。僅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才更趣味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思想的創生,是一種精神的歷險,需要膽識,需要勇氣,也需要寬鬆、寬容的氛圍。讓我們共同去營造,讓我們用心去呵護生長思想的土壤,讓陽光灑滿大地,讓完美永駐人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想聖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

二、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篇報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於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我的才能和儘可能牢牢掌握自我的命運而需要的思考、確定、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與“自由”相對的是壓抑、禁錮、灌輸、奴役、摧殘、踐踏、束縛、鉗制……這是兩種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證自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

把人從相互敵視、相互防範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羈絆中解放出來,把人從依附、盲從和定勢中解放出來,把人從習俗、傳統、群體壓力以及本能慾望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無論它處於什麼層次,以哪一方面為側重點,致力於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都應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應是其根本性內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為教育。

三、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日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提議》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學習是辛苦的,但更是歡樂的,是一種用努力釀造的歡樂。

學習是一種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漸歸於平靜,讓自我始終堅持著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介入生活,創造生活。

學習能夠拯救我們自我。我們經過學習,讓知識活化成了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最終,因為學習,我們勝任著我們的工作,我們將學習與工作合為一體,我們實現了我們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