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社戲教案2015最新

校園 閱讀(6.62K)

  教學目標 :

社戲教案2015最新

1. 學習分析小說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敘事有詳有略的特點。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課文所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 匯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社戲》——它選自短篇小說集《吶喊》。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篇文章是原作的節選。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一篇作品,是散文,你們還記得嗎?對,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但是這篇文章選自《朝花夕拾》,其中的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所以我=作者。

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呢?這是一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我”創作的一篇講述童年生活的小說,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的藝術創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兒)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來的。所以我≠作者。

2、“社”,“礻”+“土”是個會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插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後來發展為以演戲的形式祭社,這是演的戲就是社戲。

  二、聽錄音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邊聽邊批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

  三、初讀小說,理清小說的結構。

1、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自選一個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內容,力求用最簡潔的詞語來表達,小組合作解決 。(提示: 注意時間和地點的轉移 )

2、 第一部分: (1-3段)看戲前

第一層 (第1段) 寫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隨母歸省

第二層 (第2段) 插敘,交代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層 (第3段) 寫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釣蝦放牛

第二部分: (4-30段)看戲中

第一層 (4-9段) 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戲前波折

第二層 (10-13段) 寫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夏夜行船

第三層 (14-22段) 寫在趙莊看社戲。 船上看戲

第四層 (23-30段) 寫看社戲後歸航,偷蠶豆吃。 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 (31-40)看戲後

寫六一公公送來蠶豆。 六一送豆

3、理清時間

夏季 : “消夏” 、 “掃墓完畢之後” 、 “羅漢豆成熟” 、 “兩岸的豆麥” —— 春末夏初

4、材料組織

①材料的 詳略是怎樣安排的?

詳寫的有: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

略寫的有:隨母歸省、釣蝦放牛、六一送豆。

② 為什麼這樣安排?

從題目來看課文主要寫看社戲,與此關係緊密的詳寫,關係不大的略寫。

總結: 我們 寫作 也應該這樣圍繞中心去選材

  二、 讀精段,層次式品析,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1、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

2、 交流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句子。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

漆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

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

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小艇看著唱採起來。

所嗅: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

所感: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鄉的'夜色裡。

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3、 同學們看書都很仔細,這些語句作者寫得很美,美詞美句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請自選一段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用“我覺得_______(美詞)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_”的形式對你選讀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交流。

4、 同學們的感受很真切,剛才我們對文中的兩個精段進行了由句到詞,由粗到細的品讀,感受了江南水鄉的溫柔秀美,我們在讀的時候還要思考,這些自然環境描寫對作品主題的表達有什麼作用?請大家思考並討論一下。

總結:

這幾段 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戲臺、漁火)寫出江南水鄉月夜的特徵。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夜景的清新優美,使“我”這次看戲更具有獨特的韻味,寫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於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好,想象一下一個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場精彩的戲正在開演,而你還在看戲的途中,帶著這份情感,我們一起朗讀一下這部分景物描寫的句子,好,開始!

  三、 評人物,抓中心

1、 小說有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 這篇小說不僅情節吸引人,自然環境描寫細膩,更塑造了一些熱情的夥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請同學們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__(評價其性格的品質),比如___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寫三言兩語,勾勒人物形象,請結合課文合作討論後寫話。

例句: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為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並且“找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

  四、 抓文眼,明主旨

1、 本文主要是寫看社戲,那麼我們來看戲好看麼?請結合課文內容來談談為什麼不好看?

正面描寫: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沒翻。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最怕看“老旦”,她還是不停地唱著。

側面描寫:男孩子的“喃喃的罵”、“不停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神態描寫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2、去看戲,不盡興,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長在田裡的普通豆,但文章結尾“我”卻說“直到現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戲了,”這看似矛盾的結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這個“好”,我的理解是有雙喜、阿發這樣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難忘。

②這個“好”我認為是農村美好的景色,使我流留年忘返。

③這個好,是國為我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沒罵我們,還送豆給我,表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總結:

“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獨特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好,我們一齊把最後一部分讀一下,感受一下這份人間真情。

  五、 體驗遷移

1、 你的身邊也有文中這樣的朋友和長者嗎?你有過類似的體驗麼?

2、 你希望你的家鄉有怎樣的“民風”?事實上怎樣?(比如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