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謝朓 《遊東田》全詩及賞析

校園 閱讀(2.66W)

謝朓 《遊東田》

謝朓 《遊東田》全詩及賞析

慼慼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註釋:

1、東田:南朝太子蕭長懋在鐘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樓館。

2、慼慼(qī):憂愁的樣子。

3、悰(cóng):快樂

4、行樂:遊玩。

5、尋雲:追尋雲霞的蹤跡,指登高。

6、陟(zhì):登,上。《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

7、累榭(xiè):重重疊疊的樓閣。榭,臺上有屋叫榭。

8、隨山:順著山勢。

9、菌閣:華美的樓閣。王褒《九懷》有句:“菌閣兮蕙樓”,用菌、蕙等香草來形容樓閣的華美。

10、曖(ài):昏暗,不明晰。

11、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樣子。

12、生煙:指新生之煙。謝靈運《撰徵賦》:“睹生煙而知墟。”

13、漠漠:瀰漫,散佈。

14、荷:荷花。

15、餘花:殘餘的花朵。

16、不對:不面對著,這裡指不飲酒。

17、芳春酒:芳香的春酒,這裡指美酒。

18、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譯文

戚然無歡,邀友一同遊樂。登上雲霧籠罩中的高高樓榭,順著山勢眺望遠處的菌形臺閣。遠處樹木鬱鬱蔥蔥,一片煙靄迷離的景象。游魚嬉戲,觸動水中新荷;飛鳥辭樹,枝上餘花散落。春酒雖美,還是停杯對景,眺望青山。

譯文二:

戚然無歡,相邀行樂。尋賞雲霧,登臨層疊的樓宇,伴隨山勢迂迴,觀望密集的臺閣。遠處樹木蔥鬱,煙靄迷離。水中游魚觸碰到新生的荷葉,飛鳥辭樹,枝上餘花散落。時值暮春,景色寂寞,不得飲酒言歡,暫且眺望青山。

創作背景

東田是建康(今南京市)有名的遊覽勝地,西臨富麗豪華的臺城,北傍虎踞龍盤的鐘山、東靠紆迴迤邐的青龍山,南有熱鬧繁華的秦淮河,居中的雀湖(即前湖)。游魚成群,碧荷覆面,更是意態萬千。齊武帝的文惠太子非常喜愛東田的景色,特在此設立樓館,並經常到這一帶遊幸。樓館的華麗,甚至超過臺城的上宮。謝脁在建康時。因有莊在鐘山,所以也經常到東田去遊覽,《遊東田》就是一首記遊之作。

賞析:

《遊東田》是南朝詩人謝脁創作的古詩作品。這首詩寫與友人攜手共遊東田所見的美景和感受。詩人健步登臨層臺累榭,縱目眺望自然風光。“曖阡阡”的樹林,“紛漠漠”的煙霧,從遠到近,盡收眼底。“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是一組特寫鏡頭,通過動態,突出景物的多姿多彩和勃勃生機。“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兩句,寫陶醉於美景、連美酒也不想喝,從景轉到情,突出詩人對自然風光的酷愛。全詩語言清新流麗,多工整對句。

詩的第一、二句說自己心中不樂(悰,樂),故與朋友攜手來遊東田。次二句寫登上聳入雲霄的層層臺榭,隨山勢望去,只見樓閣華美無比(菌閣)。接著四句繼續描寫遠近景色,遠處樹木蒼翠茂密,山間煙靄繚繞瀰漫,“阡阡”、“漠漠”兩個疊音詞將樹木的蔥蘢和雲煙的氤氳表現得非常生動。接著,詩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見水面上荷葉顫動,於是推想一定有游魚在水下嬉戲,又見棲息著的鳥雀一飛而散,留在枝條上的殘花紛紛飄落下來。詩人在“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二句中將魚、荷、鳥、花結合起來寫。由荷動可推知魚戲,此以實寫虛也;“鳥散”是瞬間的景象,稍縱即逝,而“餘花落”相對和緩些,詩人用“餘花落”這一細緻的動態描寫來表現飛鳥散去後由動人靜的一瞬間,顯得餘韻悠悠,體現了詩人閒適恬靜的心境。“新荷”、“餘花”也點出了時節正是初夏。詩的最後兩句寫不去飲酒取樂,而是凝神眺望城郭邊的青山,詩人陶醉於自然景色中流連忘返的形象躍然紙上,詩開始時的苦悶至此已蕩然無存了。

全詩寫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寫,顯得視野開闊;又有區域性細膩的生動刻畫,精警工麗,富有思致。這樣寫景避免了冗長的鋪排,同謝靈運的某些寫景鋪排過多相比有了進步,顯得流麗清新。

賞析二:

《遊東田》是謝朓的名作之一。東田,是齊惠王於鐘山下立的樓館,附近風景宜人。這首詩即以清新流媚的筆觸描繪了東田山水的自然之美。開首二句“慼慼苦無悰(cóng),攜手共行樂”,先寫自己出遊的原因,即苦於內心悶悶不樂,所以約伴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樂趣。悰,心情,這裡指歡樂。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生活感受,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揀個有山水草木的去處走走,便可以消去許多煩惱。看來謝朓也是這樣,於是他很快就陶醉在自然景物之中了。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這兩句寫出遊的路線。陟,即升、登的意思。沿著重疊連綿的臺榭向上登攀,回首俯瞰,山下的樓閣宛若芝菌一般。這二句的妙處在於開了一個大的畫面,可以使我們想象到飄轉的白雲、堆迭的臺榭樓閣那種美妙的`景象,甚至能辨識出詩人拾級而上的身影。“尋雲”與“隨山”四字表現了詩人這時閒適自得的情懷。“尋”字饒有興味,“尋”的是雲,而非水、或風,或其它什麼,這固然是說所遊的地方是在高處,但更重要的是雲的飄渺悠遠的姿態更能激起人們翩翩的聯想,“尋雲”是虛寫詩人內心的想望,而“隨山”則是實寫詩人外表的情狀。因尋雲而來,但隨山而去,表現詩人詩思的高遠,和情態的悠閒,具有語淡態濃,筆留神往的藝術效果。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在其《抒情歌謠集序言》中道:“詩人的思想物件隨處都是;雖然他也喜用眼睛和感官作嚮導,然而他不論什麼地方,只要發現動人觀聽的氣氛可以展開他的翅膀,他就跟蹤前去。”隨著眼界的不斷開闊,詩人敏銳地捕捉著自然界中富有特徵的景物,浚發巧思,加以形象地描繪。“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廣闊的遠景。詩人這時登上山巔,縱目遠眺,只見遠處林木叢茂,連成一片,周圍又為一層薄霧輕煙所籠罩。猶如中國畫中常見的山水,於煙霧迷茫中偶爾露出點山光或樹色。“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佈的樣子。這兩組疊字既寫出綿邈的自然空間,也給讀者留下闊大的想象空間,樹色的瞹靆,煙霧的氤氳,乃至山姿的連綿,雲塊的團結,一個富有詩意的、美麗的自然山水畫卷就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彷彿也同詩人一起憑高送目、涵泳沉酣,領略大自然之美,竟至留連忘返。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這是寫近景,也點明節令。兩句寫得情彩飛動,意趣橫生,向來為人們所傳誦。如果說前面數句猶如寫意山水,那麼這兩句則似工筆花鳥了。詩人緊緊抓住一瞬間的活動,把自然界充滿生機的景象,尤其是把初夏特有的景物,生動細緻地表現出來。二句中又有層次,前句寫俯視,後句寫仰看。寥寥十字,卻有很大的藝術容量。“魚戲”的“戲”字,寫出魚兒優遊不迫,怡然自得的活潑神態;“新荷動”,又使鮮嫩的荷葩的娉娉嫋嫋的風致躍然紙上,“鳥散”句,把近景稍拉開,向人們展示了眾鳥歡唱、落英繽紛的景象。而花之為“餘”,因而容易灑落,魚動新荷,點出時間是春末夏初之交。兩句中的四個景物,構成一個畫面,整個畫面寫的又是一剎那間的活動,字裡行間,繚繞著詩人的斐然的情思,噴薄著大自然的活力。

面對著大自然美好的圖景,詩人如夢如醉,完全忘記了自己初來時的煩悶,以致使詩人發出:“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這種由衷的慨嘆。在詩人看來酒味再美,也莫如山塢水涯更為令人神往的了。在篇章結構上,這兩句又是與頭兩句相呼應。古時酒與愁是連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詩句。故有“借酒澆愁”的說法。而在謝朓此時看來,即使有很多的愁煩也無須用酒來消解,最好的辦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詩人彷彿從自然山水中找到了與自己內心情感相契合的東西。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美好的嚮往。也體現了詩人狀物寫景的才能。謝朓山水詩最大特點就是善於用清新自然的筆調,描繪出自然界秀麗明媚的景色,而且給讀者留下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具有一種意境深邃的含蓄美。意境的深淺僅僅以有無形象和能否做到情景交融來衡量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在於作者要能使讀者的“意”與作品中的“境”交融。謝朓山水詩就有這種特點。雖然寫山水,但他不是作地理風水介紹式地羅列一些景物,而是選擇一些主要的特徵加以形象的描繪,給讀者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間。正象中國畫常於一兩抹斷水殘山之外留下一大片空白,使讀者在空白處也能感到山勢的巍峨和水氣的浩蕩。劉熙載《遊藝約言》中就說:“高山深林,望之無極,探之無盡,書不臻此境,未善也。”無論詩文,抑是書畫皆是如此。謝朓山水詩富有空間感,與他喜用疊字也有關係,因此常有一種深遠幽邈的思致,如這首詩中的“阡阡”、“漠漠”兩組疊字就把詩人所要描繪的畫面拉得很開,空間顯得異常的遼闊。在謝朓其它詩中也有這種現象,象“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暫使下都》);“眇眇蒼山色,沈沈寒水波”(《出藩曲》);“從風既嫋嫋,映日頗離離”(《秋竹曲》)等等不勝列舉。

謝朓這種清新秀逸的詩風在當時別具一格,與他時代相近的沈約就說他的詩“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傷謝朓》)。謝朓的詩風對後代尤其是唐代的山水詩頗有影響,李白小詩清新俊逸的一面也可以見出謝詩的浸淫。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見南朝·齊·謝朓《遊東田》。這兩句大意是:魚兒在荷塘裡嬉戲,觸及亭亭新荷微微顫動;鳥兒從花枝上散去,抖動枝上殘花紛紛落下。

魚在水中戲。荷在水上動,水面還泛起輕輕的漣漪;鳥往天上飛,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個畫面都含著動意。描寫暮春美景可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