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會昌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校園 閱讀(2.52W)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南部,武夷山餘脈西麓,南嶺餘脈北端,贛江一級支流貢江上游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會昌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會昌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會昌的氣候特點

會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溫暖溫潤氣候區,地跨北緯25°29′~25°55′,東徑115°29′~116°02′之間,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具有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的特徵,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澇,四季分明差異大。由於距海洋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陰雨,夏熱無酷暑,秋爽少降水,冬長無嚴寒。

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一月份平均氣溫8.3攝氏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8.7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6.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9.5攝氏度;≥10攝氏度積溫6079攝氏度;平均無霜期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達752.9毫米,佔全年總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澇災害,而7-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8.1毫米,僅佔全年總量的24%,加之蒸發量又大於降雨量253.5毫米,常發生乾旱。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夏季洪澇、乾旱以及秋季“寒露風”。

  會昌的地理環境

地質

會昌縣境內地質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上的一個次級構造。地層有前寒武與寒武系、白堊系、侏羅系、第四系、石炭系、泥盆系、二迭系,岩漿岩和混合巖,以前寒武—寒武與寒武系為多,岩漿岩次之。

前寒武—寒武與寒武系:主要分佈在筠門嶺、洞頭、高排、中村、永隆、站塘、富城、右水、麻州、曉龍等鄉鎮。面積1269.09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46.62%。

白堊系:主要分佈在縣城盆地、莊口、莊埠、小密、西江等鄉鎮。面積327.7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2.04%。

侏羅系:主要分佈在小密、筠門嶺、周田、清溪等鄉鎮的小塊地區。面積78.9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2.90%。

第四系:主要分佈在縣城至麻州、周田鎮下營和西江鎮等地。面積40.29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48%。

石炭系:主要分佈在西江、小密、白鵝、莊口等鄉鎮。面積32.6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2%。

泥盆系:主要分佈在白鵝、莊口、莊埠、西江、小密等鄉鎮。面積12.2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0.45%。

二迭系:零星分佈在西江、小密、莊口等鄉鎮。面積10.3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0.38%。

岩漿岩:主要分佈在筠門嶺、清溪、周田、右水、洞頭、中村、永隆、富城、文武壩、高排、珠蘭、白鵝等鄉鎮。面積950.85平方千米,點開全縣總面積34.93%。

混合巖:分佈在前寒武—寒武及寒武系地質的鄉鎮中。

地貌

會昌縣四面環山,中部狹長,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南嶺餘脈橫亙西南,主峰盤古嶂1184米,是贛粵分界的天然屏障。武夷山餘脈逶迤東部和東南部,主峰洋石崬海拔1107.8米,是贛閩天然分界嶺。東部和西南部地勢較高,低山環繞,峰巒重疊。北部和西北部地勢較低,丘陵起伏,坡崗連綿。縣境山區佔全縣面積25%,丘陵佔69.7%,盆地佔5.3%。其主要地貌為剝蝕構造丘陵和侵蝕構造山地兩大類。

(一)剝蝕構造丘陵地貌 按高程和形狀可分為低丘、中丘、高丘三類。

低丘 海拔高程小於200米,相對高程40~100米,坡度15°~20°,呈小塊或不規則而狹長條帶狀盆地。面積144.23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5.3%。主要分佈在周田、右水、麻州、文武壩、莊口、莊埠、白鵝、西江等鄉鎮。

中丘 海拔高程200~300米,相對高程100米,坡度20°~30°,呈狹長火炬形分佈。面積528.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9.4%。主要分佈在筠門嶺、周田、站塘、右水、麻州、文武壩、珠蘭、莊口、莊埠、白鵝、小密、西江等鄉鎮。

高丘 海拔高程300~500米,相對高程100~200米,坡度30°~40°,呈北西—南東展布。面積1368.8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50.3%。主要分佈在中丘東西兩側的筠門嶺、周田、中村、站塘、永隆、富城、右水、高排、麻州、文武壩、珠蘭、莊口、莊埠、白鵝、小密、西江等鄉鎮。

(二)侵蝕構造山地 縣境內只有低山地貌,分佈在縣南的東西兩側,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展布。海拔高程500~800米,相對高程200~300米,坡度35°~45°。面積680.6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25%。800~1000米以上的山峰多分佈於東、西兩側的低山地區。巖性多為花崗岩、變質砂岩及板岩、混合巖等岩石。

  會昌的景點

漢仙岩

漢仙岩風景區位於會昌縣筠門嶺境內,為贛南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古以來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萊”的稱譽,其自然景觀可以跟龍虎山和武夷山媲美,是鑲嵌在閩粵贛三省邊境上的綠明珠。由羊子巖、漢仙岩、盤古山、羊角古城和會仙溫泉等部分組成,集碧水、丹山、古建、溫泉、森林於一體,核心景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面積為75平方公里,發源於尋烏縣的湘水貫穿其南北。外圍景區目前尚未界定,普遍認為應該包括周田等鄉鎮的部分地域,總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1995年,漢仙岩風景區被江西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白蓮池

民間傳說何仙姑漂海之後,把蓮花放在這口池塘中,因為水淺,所以蓮花很快就紮下了根,隔日便盛開滿池白蓮花。後來有人在池塘下面又開鑿一口池塘,移栽白蓮。奇怪的是,從此白蓮全部枯萎凋謝。據說,仙家留下遺言:要想栽活白蓮,等到太平盛年。

石罅泉

泉水大旱不幹,大澇不滿,泉水清冽,甘甜爽口。民間傳說,鐵柺李因口渴難耐,就用鐵柺杖在這裡捅開一個窟窿,於是清泉湧流,供給八仙飲用。當地人又叫它“長命泉”,常年飲用這裡的泉水,可以益壽延年,長命百歲。民間傳說《仙畫》中的李子鄉就在這裡遇上鐵柺李,得到一團寶貝,能畫出會活動的動物,成為一絕。

千手觀音

“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觀音,又稱觀世音、觀音聲、觀自在,是家喻戶曉的菩薩。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音”或“千眼千臂觀音”。他普渡眾生,救人於危難之中。據密宗經典所記,觀音菩薩曾立下誓言,要“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於是長出千手千眼,“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這棵樹長出的枝叉,用“千手觀音”來描述非常恰當。

盤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