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多方面的運用

校園 閱讀(7.64K)

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能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不會運用。

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多方面的運用

這個問題在當今高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這裡,我想談點對這個的看法。

我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沒有真正轉化為應用能力。追根究源,問題就出在教師和學生身上。

教師方面,存在著單一化的講讀課型,模式化的授課程式,灌輸化的教學方法,籠統化的預習題目和呆板化的訓練內容等,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培養;在學生方面,對語文知識存在的明顯的功利性,對語文知識掌握的機械性。學生為了對付考試,把語文教材中的名言名句背出來,背古詩、古文、精彩文段也如法炮製,記熟各種修辭手法和語法結構等。所謂掌握了不少知識,在語文課堂上,可派得上用場,考試時看起來“功效”明顯,然而,學生對這些知識缺乏明顯的理解、缺乏生活體會,屬生吞活剝,死記硬背,存在明顯的功利性。語文知識通過教師傳授或學生自學獲得,本應能舉一反三,學得“點金術”,可是許多學生就是不能靈活應用,知識就是不能轉化為能力,只會機械照搬照套,不得要領,掌握的知識表現為理解的機械性,記憶的機械性,運用的機械性。這樣,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就感到束手束腳,不會運用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設法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轉化為應用能力。轉化的過程必需教師、學生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不是傳授死知識、機械知識,而應側重知識歸類、思維訓練、方法指導、規律尋找等。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視聽感覺和注意,課後要進行復習,保持記憶,並展開聯想和想像,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線索,成為系列、系統。還應運用判斷、推理,分析和綜合,使學過的知識消化,不是機械性的記憶,而是理解性的記憶,不是死板的理解,而是靈活的理解,做到靈活運用,得心應手。只有師生通力合作,才能改變語文知識掌握的機械性,才能解決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能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中不會運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