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天渠觀後感500字(精選8篇)

校園 閱讀(3.21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渠觀後感500字(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渠觀後感500字(精選8篇)

天渠觀後感500字1

《天渠》一部能震撼人心的影片,講述了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具備奉獻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以群眾的利益為重,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實踐中去。片中的主角黃大發就是當代黨員的楷模,因為有他的堅持奮鬥才有了草王壩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一條渠,承載的不僅僅是水,而是草王壩村百姓的所有希望。它更是一條“生命渠”,不僅能讓百姓擺脫貧窮的狀態,還能從此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黃大發深深的意識到這條渠的重要性,為了能讓百姓脫離苦海,修渠成為了他一生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一走就是36年,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挫折,面對著百姓一次次落寞的深情,他頂著巨大的壓力獨步前行,他深知自己是一名黨員,不能造福百姓就違背了自己的信仰。

在個人和黨兩者之間,黃大發無疑選擇做黨堅強的臂膀,為黨服務,傳承黨的精神。歲月如梭,時光帶走了他的容顏,帶走了百姓們的希望,卻帶不走黃大發修渠的決心。他四處學習,討教修渠的方法,向上級請示幫助,在面臨諸多的問題上,黃大發從不退縮,而是冷靜沉著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不忘初心,堅強樂觀,迎難而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片中我們看到黃大發在平凡崗位中做著不平凡的事,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黨和百姓,帶領百姓能真正過上好日子。遇事自己身先士卒,沒有一點領導作派,這樣才能使百姓信服,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匠人精神的優秀品質。

這部電影掀起了學習當代愚公精神的熱潮,大力弘揚並踐行愚公移山精神,團結奮鬥,苦幹實幹的品格,也讓我學習到不管是在黨的哪個地方工作,首先作為一名黨員就要為黨幹實事,永做人民公僕,爭做時代先鋒。

天渠觀後感500字2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一首群眾自創的童謠,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播州區平正鄉草王壩村的貧苦日子。

電影《天渠》就是以這個不起眼的村落所發生的感人故事為題材,講述了“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2017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的獲得者——黃大發鑿山修渠,帶領群眾戰天地、鬥貧窮,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進事蹟。

電影再現了黃大發老支書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不忘初心敢擔當、牢記使命有作為的優良作風。黃大發老支書號召全村山下,歷時三十餘載,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了一條長9400米,繞3座高山的生命之渠,結束了滴水貴如油的落後歷史,創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群眾交上了一張完整答卷,他無愧於黨員信念、無愧於群眾信任,是一名合格優秀的基層黨員幹部。

通過電影的觀看,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學習他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切實為群眾排憂難、做好事、辦實事,凡是想著人民,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保持黨員幹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學習他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黨恩、守紀律,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名利所惑、不為人情所困,嚴以律己,帶頭弘揚清風正氣,保持黨員本色;要學習他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在本職工作中,積極主動,廢寢忘食,堅守工作崗位,兢兢業業辦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負責的工作態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壓,精準發力,強化擔當,努力為社會事業奮鬥。

天渠觀後感500字3

電影《天渠》是以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改編的。從上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堅持不懈動員並帶領群眾,在險峻的山區環境中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水渠。水渠讓當地村民逐漸過上了好日子,深受黃大發精神震撼與影響的村民們,親切地稱這條水渠為“大發渠”。這個故事不僅深入刻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決心幹事創業的崇高品質;更是充分體現了以黃大發為代表的基層農村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謀發展、謀致富,擺脫貧窮落後面貌的為民情懷。

黃大發,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平凡的遵義人,面對艱難險阻不退縮,面對挫折失敗不氣餒,以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信念,以當地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用盡一生修渠、護渠。可贊可喜,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用幹創事業的精神譜寫了為民奮鬥終身的堅定理想信念,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引來了清泉灌貧瘠,始終為民服務,對黨忠誠。

他,是我們青年學習的楷模!

天渠觀後感500字4

週末,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天渠》。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山村的村支書黃大發為群眾解決吃水問題而耗時三十六年,翻過三座大山,穿過無數險崖,修建了一條全長9600米的偉大水利工程─紅旗渠。其中黨員黃大發那種堅韌不拔,臨危不懼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令人不由感嘆:是怎樣的信念讓他堅持了三十六年盡職盡責?又是什麼樣的精神使這樣一位老人修建出如此偉大的工程?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水渠修到擦耳巖一段,因為下面就是萬丈深淵,所以連很多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不敢下去打炮眼,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卻要下去,人們也不曾一次的勸他:“你已經不是當年修紅旗水利的年紀了,放棄吧!”他卻義無反顧,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勤懇為民,開山劈石,志拔窮根。

影片中紅旗渠的建成,群眾的支援是一個重要方原因。從異口同聲的反對,到砸鍋賣鐵去補一萬元資金缺口;肖大能從封建迷信到積極肯幹,這一切的信心都來自於黃大發,是他的頑強拼搏精神打動了他們,以至於連他的女兒都為資金缺口出一份力。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麼?黃大發工作中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像電影中的一樣,紅旗渠是拼搏來的,是奮鬥來的`,對於我們來說,學習上拼搏進取,生活上積極向上,這就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拼搏。

天渠觀後感500字5

我是一個在城裡長大的90後,沒有喝過渾濁的水,沒有經歷過過年才能喝米湯飯的日子,更沒有在大山懸崖邊上負重走過路,更別說還得起早貪黑的幹活兒了。我無法同曾經歷過窮苦日子的草王壩村鄉親們感同身受,也無法真正體會窮苦日子下的堅韌不屈,只能從《天渠》裡尋找那些艱苦的歲月和那堅定不移的信念。

“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實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眾。”《天渠》裡的這段話,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9400米盤纏在懸崖絕壁上的水渠工程在上世紀90年代初實施,是怎樣的不易和艱辛。它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更需要群眾的全力以赴。黃大發老支書花了整整36年的時間,只為修好這一條渠。沒有技術,他去學;沒有資金,他去申請;資金不夠,他帶頭湊;沒有運輸車,他就去找;懸崖邊上沒人敢下,他第一個上……為了這條渠,他被鄉親們質疑、嘲諷、埋怨,甚至失去摯愛的女兒,但他從未動搖過,始終堅定對黨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地告訴群眾——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壩一定要擺脫貧窮富起來,他承諾過的事一定要兌現。

作為基層的一名工作人員,與群眾面對面的機會更多,能更好地聆聽群眾的心聲,瞭解群眾的需求,知曉基層現況,更能體會到基層工作開展的不易和群眾思想上的差異性。在日常工作中,總能碰到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事,但無論是什麼事,只要是和群眾息息相關的事,就一定得放在工作主心骨上,放在最前面。群眾不理解、不支援、不配合,我們就更要多跑幾趟田坎,多開幾次群眾會,多聽聽群眾的意見,多瞭解當地的明情,多體諒群眾的不易,也多加強正面引導和宣傳,從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竭盡所能的為群眾辦事,做到問心無愧,無愧於人民的信任、無愧於黨組織的信任。

天渠觀後感500字6

影視作品常有一句“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而在現實生活中,無私奉獻、造就豐功偉績的英雄確實少有雷同。黃大發自小無父,9歲時母親去世,此後便成了孤兒。十幾歲時在大冬天打著赤腳給村裡站崗,上級領導看到後,覺得這個瘦小的少年勤勞、能吃苦,於是發展成為黨員,吃百家飯長大的他被任命為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後立誓決心為村民幹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這段艱苦卓絕的修渠歷程。

沒有任何修渠技術,測量靠豎起幾根竹竿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沒有起重裝置,就在腰間拴根草繩下到擦耳巖用錘子鑿。不知道什麼叫導洪溝、分流渠,洪水一來,溝渠和草王壩人的心被衝得七零八落。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專案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援。

過年了,黃大發卻帶著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沒錢買,乾脆赤腳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藥,腳板磨破皮,雙腳血淋淋的。春去冬來,風餐露宿,三年時間,草王壩人勒緊褲腰帶,用雙手硬生生鑿出了絕壁引水的奇蹟!大渠竣工,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渠”。這條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歷時36年完成。

它鑲嵌在靈寶山半山腰,就像是從天上引來的,水流到每家每戶門口,灌溉著良田、餵養著牲畜。2016年底,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6500元。結束了草王壩因為缺水,全村種包穀洋芋,吃不上白米飯,只能吃包穀沙,無水、無電、無路,男人娶不上媳,光棍村名聲不脛而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