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複習資料

校園 閱讀(1.37W)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七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複習資料

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1、我國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易·繫辭>>;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geographica這個術語,就是“地理(geography)”,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2、地理與風土人情:西班牙的鬥牛;荷蘭有“低地之國”的稱謂,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風車日”;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穿白色長袍反射陽光,抵抗風沙。

第二節我們怎樣學地理

1、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圖,是距今4700多年前亞洲西部的蘇美爾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圖,其次是在4500多年前巴比倫人刻於陶片上的一幅古代巴比倫城市圖。

2、地圖有自然地圖(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圖等)和社會經濟地圖(工業、農業、商業、交通、人口分佈圖等)。

2、地圖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有指向標的地圖,箭頭所指為北方;無指向標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室外,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北半球確定方向:指南針、北極星、太陽、太陽和手錶定向。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幾種表示方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在地圖上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地區範圍愈小,表示的內容愈詳細;比例實地距離

尺小的表示的地區範圍愈大,表示的內容愈粗略。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圖例和註記:圖例是用來說明在地圖中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地圖上的文字說明,如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的名稱,以及標明山高、海深的數字等叫做註記。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古代的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3、同學們學習地理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資源、人口、環境是當今全球所面臨的三大問題。GPS全球定位系統。學習地理的方式可能通過電視節目、圖書館、訪問網際網路、旅遊等方式。其中訪問網際網路最快。

4、野外旅行要準備好地圖、指南針、筆記本、望遠鏡、照相機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節認識地球

1、蓋天說(天圓地方),我國古代張衡提出“渾天說”。(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麥哲倫環球航行(大地球形說)1519.9開始,1522.9結束,現代宇宙觀測研究(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麥哲倫環球航行沒有經過北冰洋。

2、生活中哪些自然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球形的?(1)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時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遠。

3、地球有多大?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

4、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製作成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在地球儀表

面,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地方所畫的圓圈叫赤道,赤道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並標示了緯度,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低緯度(00-300)有時陽光直射;中緯度(300-600)陽光終年斜射,無極晝和極夜現象;高緯度(600-900)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在地球儀表面,連線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經線。1884年,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線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0°經線。

5、經緯網的用途?(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因此,在軍事、航海、航空、通訊、氣象觀測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6、地球上最長的一條緯線是赤道(00緯線);經線連線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0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緯線連線東西方向(緯線的形狀是圓圈),經線連線南北方向。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作900,分別用N和S表示。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向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向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赤道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0(200W)和東經1600(1600E)的經線圈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原因:避免了以00和1800經線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以上)。經線長度相等,緯線從赤道向兩級變短。

7、地球上有一點它的東邊是東半球,西邊是西半球,南邊是南半球,北邊是北半球,這點座標是(200W,0)。東邊是西半球,西邊是東半球,南邊是南半球,北邊是北半球,座標是(1600E,0)。

8、地球自轉的方向: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順著東經度增大的方向和順著西經度減小的方向為地球自轉方向。在北極俯檢視中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在南極俯檢視中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南北半球的判斷:在地球運動北極俯檢視中,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則中心點為北極點;呈順時針方向自轉,則中心點為南極點。

9、以0°經度(本初子午線)為起始線,0°經度以東為東經度,以西為西經度,且向東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度;若以180°經線為起始線,180°經線以東為西經度,以西為東經度,且向東減小為西經度,向西減小為東經度。假設無0°或者180°起始線,則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向東,經度度數增大為東經度,減小為西經度。

10、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最根本原則就是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並以此類推其他方向。

⑴只要在同一條經線上就是正南或正北方向。①兩地都是北緯,數值大的在北方,小的在南方;②兩地都在南緯,數值小的在北方,大的在南方;③兩地一個是北緯,一個是南緯,北緯在北方,南緯在南方;④在北極點上的`點,四周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方;⑤在南極點上的點,四周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方。

⑵只要在同一條緯線上就是正東或正西方向。①兩地都是東經,數值大的在東方,小的在西方;②兩地都在西經,數值小的在東方,大的在西方;③兩地一個是東經,一個是西經:a若兩地經度和小於180°,則東經度在東,西經度在西;b若兩地經度和大於180°,則西經度在東,東經度在西;c若兩地經度之和為180°,則兩地比較不出東西關係;

⑶既不在同一條經線,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兩點方向的判定如果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也不在同一條緯線,首先可以肯定兩點既不是正東、正西關係,也不是正南、正北關係。①組合法,先判斷這兩點的南北關係,再判斷這兩點的東西關係,將南北、東西關係組合。②替代點法,尋找一個替代點,這個替代必須和其中一個點在同一條經線上,和另一點在同一條緯線上。

11、極地經緯網地圖。在極地經緯線網圖上以極地(點)為圓心,緯線為同心圓;經線是由極點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條條直線。極點的判讀方法:①根據圓心處的字標,標註“南或S”為南極地圖,標註“北或N”為北極地圖;②根據地球自轉方向,極地圖旁側畫著地球自轉

方向的箭頭,由於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轉動的,在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是順時針旋轉(北逆南順);③根據圖中標註的經度數,在極地圖上,既無標註南極或北極,也沒有畫自轉方向,但標註經度數以及東經西經,判斷方法:根據東經度沿地球自轉方向增大,西經度減小的規律,畫出地球自轉方向,從而判斷南北極圖。在極地圖上,東西經度的判斷:以0°經線作起點,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由西向東)的0°~180°為東經度,反之為西經度。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佈

1、地球之所以稱為地球,是因為人們生活在陸地上,對海洋瞭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為地球表面以海洋為主的緣故。我們地球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僅佔29%。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2、七大洲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Asia)、非洲(Africa)、北美洲(NorthAmerica)、南美洲(SouthAmerica)、南極洲(Antarctica)、歐洲(Europe)、大洋洲(Oceania)。其中亞洲面積最大。亞洲和歐洲部分是一個整體,稱作亞歐大陸。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廣;跨中、低、高緯度的是亞洲、北美洲;赤道橫穿的大陸是非洲,赤道穿過的大陸是(非洲和南美洲)大陸。我國所在大洲是亞洲。亞洲西面是歐洲。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稱為亞歐大陸,佔世界陸地的1/3以上。

3、大洲之間一般以山脈、海峽、河流、運河、海洋等作為分界線。

①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③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⑤歐非兩洲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兩個運河比較表

4、四大洋為太平洋(PacificOcean)、大西洋(Atlantic)、印度洋(theIndianOcean)、北冰洋(theArcticOcean)。其中太平洋麵積最大、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大西洋S型;北冰洋是面積最小的大洋,並且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大陸北岸之間。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

第三節世界的地形

1、海拔(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這兩個地點的高度差)

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基本型別。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海拔低於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陡峻,海拔高於500米,頂較平;

山地:海拔較高,海拔高於500米,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小於200米;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最長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11034mi),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

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陸地最低點死海海面,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大的高原南極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北京天安門廣場。

4、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洋中脊(海嶺)火山活動比較劇烈;大陸坡是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米;海溝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5、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形圖。在不平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這種地圖叫做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著色規律: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淺的黃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6、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線。同一幅等高線地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山脊的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等高線中常用的山部位的名稱: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7、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高度差。等深線:在地圖上,將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線。

第四節海陸變遷

1、當熾熱的岩漿沿地裂口衝出地表,叫做火山噴發,岩層在運動中,引起地面的震動,叫做地震。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較窄的水道。

2、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海陸變遷:1.地球上海洋和陸地的分佈不是固定不變的,海陸是不斷變遷的。2.海陸變遷的原因:①地殼的變動。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類活動。3.海陸變遷的例項:①喜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過去的海洋變成現在的陸地。②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遺蹟:過去的陸地變成現在的海洋。解析: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由於地殼的變動;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遺蹟是由於海平面的升降;荷蘭圍海造陸說明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3、20世紀初德國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從非洲與南美洲的輪廓吻合得到啟發,而開始研究大陸漂移說的)。板塊構造學說所說的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餘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4、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解釋下列現象:

①地中海在不斷縮小,將會消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碰撞。

②喜馬拉雅山在不斷增高——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繼續碰撞。

③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張裂分離運動.

④東非大裂谷形成,不斷擴大將會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張裂分離運動

【例】科考隊員在冰雪覆蓋的南極洲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煤田,請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為什麼?

地下煤層是古代森林由於地殼運動埋藏於地下多年以後形成的。現在極其寒冷的南極洲沒有任何森林生存,卻有豐富的煤礦。只有一個可能,數年以前南極洲所處位置應是溫暖溼潤的溫帶或熱帶,後來由於大陸漂移到達現在這個位置。

答案:因為在很久以前南極洲曾位於溫帶或熱帶,只是後來的大陸漂移才來到南極地區。

5、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的結果。大西洋是板塊張裂的結果。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以及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

烈的地帶。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這裡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

6、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是阿根廷境內的尤耶亞科火山。世界上最高的死活山也在阿根廷境內。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全國已查明的火山達500多座,其中活火山超過170座。

3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世界的人口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突破60億大關。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增長率較低(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佈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佈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不能用人口遷移的方法使世界各地人口平均分佈。--判斷)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①亞洲東部②亞洲南部③歐洲④北美洲東部,分佈特點: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分佈原因:①地形:平原面積廣闊②氣候:溫暖溼潤③經濟:工農業發展早,經濟發達。人口稀疏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溼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自然環境惡劣。

3、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快慢

是用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表示的,而其大小又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世界人口過多、增長過快,會帶來問題:①環境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過度開墾、放牧等;②經濟方面:飢餓、貧困等;③社會方面:交通擁擠、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教育條件差、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

4、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人口資源和環境資源是否都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併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系統保護良性迴圈。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談談你的看法?(不是。人口少、增長慢,會引起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等問題。所以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當前,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5、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中國是人口控制的典範。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另外:鄉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規模遷移帶來的問題: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的同時,還帶來許多問題:城市食品短缺、就業機會減少、犯罪率上升、環境汙染,交通擁擠等問題。

第二節世界的人種

1、膚色是劃分人種的重要標誌。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過去也叫愛斯基摩人)也屬於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主要分佈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第三節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大約30%有文字。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這6種語言被聯合確定為工作語言。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總人數過1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