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遲到 林-海音 讀後感

校園 閱讀(1.21W)

作為五年級的國小生,我們都知道:林-海音的文字總是那麼優美、清新,令人陶醉。單老師告訴我們,只要在“google”裡輸入“臺灣文學”和“半壁江山”兩個詞,搜尋結果中一定會出現“林-海音”這個名字。有人說:“林-海音是臺灣文學的播種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陽光。”理所當然,她是一個最棒的女文學家。

遲到 林-海音 讀後感

這學期,我們的語文書中就有一篇林-海音的文章——《遲到》。但是這篇文章卻帶給了我許多不同的感受。

這篇文章講的是林-海音童年的故事。兒時的林-海音有賴床的壞毛病,有一次她因為賴床捱了父親一頓暴打,最後還不得不悲傷地冒著大雨上學去,當她在學校里正上課時,爸爸突然來了,小海音非常害怕,卻沒想到爸爸送來了夾襖和兩個銅板,小海音很感動。從那往後,不論冬夏,她每天都是早早地快快樂樂地去上學。

林-海音的這篇文章生動感人,但是文章中她爸爸的形象卻讓我感覺不太好。

“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捱打了!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裡,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看見了要恥笑我。”

從這一段文字中我們可以想象得到爸爸的凶狠和小海音可憐悲慘的樣子。

我想,如果讓家長們來讀這篇文章那會是什麼結果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得到的啟示肯定是:“孩子犯了錯一定要狠狠地打,這樣他們才會改正錯誤,才能像林-海音一樣有出息。”但是,我認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因為,如果真的這樣對待犯錯誤的孩子,結果是有些孩子不但不會改正錯誤,還很可能會從此與家長作對,這樣的'話,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一種矛盾,孩子越不改正錯誤,家長就揍得越厲害,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後果會不堪設想。

小海音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知道父親打她是因為愛她,她理解父親的行為,所以她後來改正了錯誤,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像小海音那麼聰明、懂事理。有些捱揍的孩子會認為家長揍他們是在發洩自己的憤怒,那樣的話,他們就會從心裡恨家長,有心裡話也不和家長說。我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一句話:“家長打孩子是無能的表現”。我覺得很有道理。家長們逞強凌弱,這對弱勢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好的影響,讓他們以為暴-力可以代替正義。

犯錯誤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過避免的事情,老師和家長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辨別是非,培養正確思想的過程。有時候,揍一頓能夠讓犯錯的孩子改正錯誤,因為他(她)害怕再捱打,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瞭解這個錯誤可能帶來的後果。換一個角度來說,溫柔智慧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會讓孩子受益更大。

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我做數學題時特別粗心,老媽非常生氣。但是她沒有揍我,而是耐心地讓我自己總結粗心的原因,給我講粗心的危害,她說:“你現在做錯一道題可以用橡皮擦掉,所以你會覺得粗心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你想想,如果一個醫生有粗心的毛病,那後果會是什麼?如果一個建築設計師有粗心的毛病,那後果又會是什麼?這些因為粗心而造成的後果可不能用橡皮一擦了之。”這次談話讓我認識到粗心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必須把這個缺點改正過來。我的理想是長大後當一名生物學家,如果在研究的過程中因粗心而填錯了生物的資料,那帶來的後果將會危害全人類,多麼可怕啊!

沒有那個孩子喜歡捱打的滋味,我很同情童年的林-海音。不過,在我和老媽討論這篇文章時,她說我不瞭解舊時代的社會和文化,所以不能理解這位爸爸的舉動。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位爸爸不能成為家長們的榜樣。

這就是我讀完《遲到》這篇文章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