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

校園 閱讀(1.54W)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1

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其目的是通過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一)、用好資訊科技,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髮展

1、通過教學實踐我們感到,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等於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簡單應用,它是附著在新的教學方法之上,為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工具和資訊資源,發揮資訊科技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成為了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工具。課件內容對教學內容顯示的多媒化,改善了資訊的多元表達方式,較好的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學習。課件在應用過程中的互動性,構成了師生之間適時交流。課件超文字的組織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與“因材施學”的條件。經過近兩年多的實踐,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師,已經離不開校園網教室裡的多媒體裝置,例如只要出現停電等特殊因素,多媒體不能正常使用時,就感覺難以上課的樣子。而且不僅多媒體設施使用率不斷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體的製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傳統的“技術”整合,僅把資訊科技作為教師“教”的輔助工具,缺少把資訊科技作為學生自主認知、自主探究、自我評價、互助交流的工具。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看到資訊科技的整合功能,在教學的應用中可以有三個層面,一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二是作為一種學習資源與豐富課程的整合;三是作為學習方式整合於教學體系之中。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整合,要從符合學科特點、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發展水平出發。學校選擇一部份基礎好的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力爭以點帶面。在實驗中,我們力求突出資訊科技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的難點,尋找整合實驗的關鍵點。兩年來廣大教師在情境探究、自主發現、協商合作、問題解決、開發創造等數字化學習方式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學習,即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情境探究學習。

利用資訊化學習資源創設情況的各種問題情境以及虛擬實驗環境來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我們說情景是可以操作的。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可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探索問題的機會:當面對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協作,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推理,然後用幾何畫板操作圖形,把圖形各種不同的狀態都表現出來;此外,學生還可以使用幾何畫板自己做實驗來發現、總結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現象。

②自主發現的學習,藉助資源,依賴自主發現、探索性的學習。

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藉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具有聯想結構特點。讓學生基於網路資源進行自主發現、探索性地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去收集資訊。老師根據課題,以問題為中心,以任務來驅動,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網站資源,指導學生在網路教室進行開放式的學習,學生通過檢索、閱讀、思考、討論自主探索以增長知識和能力。

④實踐創造的學習,使用資訊工具,進行創新性、實踐性的問題解決學習。

過去在課堂上那種單一的接受性的教學,都是“我告訴你”的,學習是接受性的,而利用資訊化學習環境和資源,藉助資訊化平臺,嘗試創造性實踐,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資訊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而且這種學習還具有生產性。例:我校陳翔宇同學製作的動畫《螢囊夜讀》,就是結合歷史故事學習,學習一些製作的方法來製作的,在製作過程中,他一邊看歷史故事,體會歷史故事,一邊學習Flash軟體的動畫設計,從而使自己操作技能等到了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也認識到在進行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整合應有針對性,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應求真務實,不搞花架子,內容不要繁雜。二是整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做到“適用性、推廣性”。三是整合應考慮自身的硬體設施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靈活實施。四是整合應體現科學性、學科性和可操作性。

(二)、激發、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研究實踐中,我們還體會到,資訊科技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很好的工具。它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催化劑;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原動力。因此我們把探究“資訊科技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子課題在實踐中進行研究。我們的做法是:

1、引導學生明確資訊科技的學習目標。

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糾正一些國中學生把計算機當成遊戲機,認為上資訊科技課就是學打字學上網的錯誤觀點。樹立計算機不是玩具,計算機是工具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用計算機蒐集、處理、加工、應用資訊的同時,還萌發創造自己的資訊作品的意識。使學生從“學計算機知識”轉變為“利用計算機學習知識,利用計算機創造知識。”

2、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催化劑。

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不應該靠電腦遊戲,我們學校的計算機房拒絕一切電腦遊戲。我們認為電腦遊戲激發的興趣是維持不了多久的,甚至有可能將學生引入歧途。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能靠空談,口號式說教式提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離學生太遠的例子或國中生很難做到的例子只會讓學生將資訊科技課當成故事會。我們用學生身邊人身邊事入手,用看得到做得成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每個模組課程開始時都要展示同齡人利用這個模組的知識創作的作品。通過教師點評激發同學們用電腦蒐集、加工、處理資訊,併產生自己的資訊的興趣,具體表現為創作自己的資訊科技作品(或作業)的興趣。成功是興趣的有力支柱。學生做出有個性的作品時,我們及時將作品進行網上展示,相互觀摩點評;當同學們創作出較好的作品時,我們還會請他們的家長一起欣賞。用成功的喜悅增強同學們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3、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近年來,我們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探索。即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把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我們認為這種教學法的成功的關鍵在“任務”的設計。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分散重點和難點,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後的聯絡等,還要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我們將“任務”分為短任務和長任務。

短任務就是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在講授新課時,提出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一般為課堂練習或課後作業),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

長任務一般是綜合性的任務,它需要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各方面知識,並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自主地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我們設計的長任務有以下三種:①、學習成果彙報式。在一個模組的學習後,讓同學們將自己的收穫用電腦創作的.作品向大家彙報。我們很注意設計的任務不但要有技術性,還要有思想性,讓同學們在創作電腦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情感,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學好Word這個模組後,我們給同學們佈置作品的主題為:我愛xxx。收到的600多篇作品感動了許多老師同學和家長,有個同學說:媽媽看了他的“我愛我家”的作品後感動的都哭了。

②、課題驅動式。提出一些適合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讓學生在完成課題任務的驅動下去探索學習新知識。例如結合建立綠色校園活動,我們給六年級的同學佈置了一個長任務:製作一個有關環保的個人網頁。這也是個綜合性的任務,不但需要應用計算機和網路知識,還要求同學們進行社會調查,瞭解環境問題,探索解決方法,並將自己的資訊通過自己的作品釋出出去。

③、競賽驅動式。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資訊科技競賽:學校組織電腦繪畫比賽,參加全國電腦比賽等。我們把每次參賽設計成“任務”,都有明確的主題,不為競賽而競賽。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是:知識技術的引導,創作激情的激發,創作靈感的捕捉等。這樣的競賽學生很喜歡參加,每次競賽我們都能收到幾百件參賽作品。去年陳翔宇製作的《螢囊夜讀》獲全國動畫製作一等獎,黃呂威製作的《百年奧運》和葉悅製作的《守株待兔》獲全國動畫製作二等獎。

四、開展本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該課題的研究通過對現代教育思想的學習討論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促進了傳統教育手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變,同時提高了一大批教師的資訊科技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例如全體教師的“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使老師懂得了在課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如何重點圍繞學生和教師如何利用技術,通過研究和交流以及運用卓有成效的策略與工具來增強學習。如何進行團隊合作,結對評審教學單元並共同解決問題。

六、課題研究存在的不足與今後打算。

經過一年的研究,我們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的,新觀念深入人心,新技術普遍掌握,新模式不斷成熟,新效益日益凸現。但目前我們還處在摸索階段,所做的思考也可能不太成熟,多媒體網路與教學的整合還處於一個較低的層次,特別在如何較好的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和評價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教師的資訊素養還須提高。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對資訊科技的掌握程度較高,但在全校中也是為數不多的,所以網路教學的推廣和實踐首先還須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必須加強對學生上網進行引導,改變學生將網路變為聊天、發帖的主要工具,而變網路為學習的輔助工具。另外,同時還必須加強對網路學科性、知識性網站的建設,通過豐富的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改善硬體環境。

二是進一步深入課題實驗研究和總結經驗,加強整體規劃和技術培訓。

三是發動更多的教師,參與該課題的研討之中,發揮該課題的學科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四是加強各學科課件製作、學習網站製作管理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協作工具和研發工具,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學習知識,利用計算機創造知識”。

五是以資訊科技的應用為突破口,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並以此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現代化。總之,我們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深入大膽嘗試、開拓創新、不斷改進,能把這一課題進一步落到實處。

秀嶼區實驗國小李密蓉

二○○七年六月二五日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總結2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學校領導的重視下,我校積極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教學改革實驗,師生充分發揮計算機操作技術熟練的優勢,側重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進行了實踐探索。工作程序中,我們體會到運用資訊科技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師生間教與學的關係,而且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都有十分顯著作用。多媒體網路教學作為現代資訊科技與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諸多深層面都有著不同層度的改進。

一立題背景

今天,資訊科技已經滲透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計算機網路提供的資訊和傳播技術,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人們以極大的速度跨入資訊時代。在教育領域裡,人們藉助於資訊科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孩子們成長在21世紀這個人類的資訊時代,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應初步認識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學習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資訊素養。對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1.《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大力普及資訊科技教育,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各地要逐步實施“校校通”工程,實現學校與網際網路的連線,開設資訊科技課程,推進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中學資訊科技課程與中學其他課程相比較,具有較強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於它的學科交叉性和它支援知識聯絡的整合性。

2.我國現代遠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實現了衛星電視系統、因特網系統和通訊系統的合一。現代遠端教育的實施為擴大教育規模,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構建終身教育與學習體系奠定了基礎。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為邊遠地區帶來契機,將對西部地區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3.傳統的教學手段、方式效率低,嚴重阻礙教育的發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日益被人們所接受,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加強國小綜合課程,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勢。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現代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探究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和策略成為迫切需要。

4.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衝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物件,再現各種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絡,提高教學效果。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時空變換、大小變換、速度變換、虛實變換,把許多巨集觀和微觀的、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和複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揭示事物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

6.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於現代教育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的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還需要教學手段激發興趣。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從上個世紀以來,教育界對網路在教育發展中的應用給了更大的關注。面對資訊社會帶來的衝擊,我校領導提出了“建網就是建學校,誰領先了一步就是領先了一個時代,也就搶佔了教育發展的至高點”等觀念,為此,全校形成共識。要以資訊科技為依託,以網上培訓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素質和辦學能力為目標,以新的課程標準為中心,探索出一條課堂教學新途徑。近年,我校在教學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學校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大力投入資金,加快硬體、軟體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初具規模,因此將“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作為我校實驗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主要內容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

現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實驗,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用三種技術做兩件事情,實現一個目標。即是(1)現代媒體技術,即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也就是現代教育媒體,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2)現代媒傳技術,即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媒傳教學法,是一種智慧形態的技術;(3)教學系統設計技術,即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也就是教學設計,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智慧形態的技術。三種技術合起來,就是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媒體、媒傳教學法、教學設計是組成現代教育技術的三個基本要素。所以用三種技術,也就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兩件事情:1.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資訊、教學媒體、教學人員、教學環境等等。我們的實驗中、需要積極開發、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最主要的是現代教材資源和現代教學技術環境資源,也就是現代教材體系和電化教育系統工程的建設和利用。就是使教學過程各組成要素(教學任務、內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關係,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做到整體優化。

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建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以教學模式為核心的現代教學體系。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1、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2、網路環境下的教育設計的理論與實踐;3、現代教育技術對普通學校各學科教育教學的影響;4、應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5、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學與教過程的評價。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1、在新的教學環境(技術支援的環境)下,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的應用中,需要採用何種新的教學模式和策略;2、學校如何發揮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難點:1、通過研究、總結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的應用中,所採用何種新的教學模式和策略;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在資訊時代如何改革傳統教育思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以實驗法為主,以文獻法、調研法為輔。四本階段實施過程中心工作

1.軟、硬體建設,師生資訊科技培訓是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礎與關鍵(1)硬體建設是基礎,現代教育資訊科技條件,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我們自20xx年建校開始重視現代教育設施的投入,五年來,有計劃的對現代教育資訊科技軟、硬體建設方面設立專項資投入金,至今已經投入一百多萬元。建設了一個以主控室為控制中心的綜合應用型校園網。到目前為止,學校有兩個教學微機室、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即網路中心、一個多媒體教室和20個辦公室都配備微機,所有微機全部連入校園區域網。利用互動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和校園區域網建立了一個通暢、高速、效能強,能同時傳輸資料、音訊、視訊等多媒體訊號的傳輸系統。校園網將全校21個資訊點的100餘臺的物質基礎微機聯結起來。這個校園寬頻網路環境為我校的個性化教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師生的資訊素養建設是關鍵

在師資隊伍資訊科技培訓過程中,我們把握的原則是觀念先行,硬體建設和師資隊伍資訊科技培訓同步開展,隊伍建設適當超前,促進硬體投入進度,加大軟體的開發。

通過學習、研討,教師們認識到,現代化教育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能力,要有現代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運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在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樹典型,抓示範、在校內開展了多媒體教學研究課、網路教學示範課、兩項全能基本功競賽、優秀CAI能手等活動,將原以為很高深的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每位教師學習資訊科技的緊迫感,使教師們深刻認識到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認識到學校現有條件進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完全可行的。

在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們向教師提出了"自我加壓、潛心研究、廣泛交流、注重應用"的學習與實踐要求,自20xx年以來先後開設了windows入門、課件製作、網路基礎、網頁製作等培訓班,設立了校本培訓班和校外培訓班,共開設了5期培訓班約20課時的技術培訓。3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模式的整合

網路資訊以其豐富的知識量,快捷的傳輸為多個學習者提供了同一問題的多樣化的、不同的觀點,提供了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和綜合判斷的`機會,我們在運用網路資訊科技時,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髮現問題、主動探求、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極積性。強調以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教學過程的探究化、教學活動的網路化的教學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五明確實施目的、制定實施方案。

依據課題總體要求,以教研組為核心,召開參加課題人員會議,明確本階段實驗目標,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在總結上一段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本階段的實施方案,在高一、二、三年段全面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的一般教學模式。任務落實到每位實驗教師,明確分工,每月進行一次課題調研課,課後組織教師認真討論,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每學期寫出與課題相聯絡的結段性總結,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模式構建的實際情況,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的要求,在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確定出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教學模式。確保把教研活動落到期實處。

四實施的階段性效果和存在

問題1效果:(1)提高了教師的素質和專業知識能力。通過實驗使課題組教師進一步明確了改革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加強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使我校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力迅速提高,明江、閆春哲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彙報課中均獲一等獎,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好評。(2)全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經過本階段的實驗,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對多媒體圖片、動畫分析、比較、概括、歸納使方面能力有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意識得到了加強。其解讀、運用各種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習成績獲得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存在問題:(1)在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平時教學與課題構建脫節的現象,沒有真正做到課題構建實施中的連續操作。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缺乏永續性。(2)實驗教師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理解不夠,在實施中多數情況下憑經驗進行,使實踐缺乏強有力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支援,實際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五本模式下一階段實施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必須符合學生的現有認識實際,把握住兩考考綱。

2.優化教學過程,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啟用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熱情和積極性。實現師生教學活動的雙向交流,並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

3.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積極討論、闡述觀點和回答問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點,幫助學生形成相互交流學習成果的良好習慣。

4.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教學中時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梯度性,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今後的設想

1.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現代教學理論的理解,從理念上更新提高認識,做到理論聯絡實際。

2.增加相互間學習,不斷苦練內功,提高三種技術的應用能力,做到得心應手。

農墾北安分局第二高中課題組

20xx年12月21日

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階段性實驗報告

農墾北安分局第二高中課題組

  20xx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