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

校園 閱讀(1.3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1

一眼看到《暴風雪的夏天》,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既然是夏天為什麼還會有暴風雪?莫非六月下雪有大冤?我自娛道。

帶著一份濃濃的疑惑,翻開書的扉頁,隨著翻卷的書頁,心中才明白:這是一本科學考察科普讀物。記錄了1984-1985年南半球的夏季,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南極考察隊,配備了兩艘萬噸考察船和直升機、登陸艇、運輸艇以及大量儀器裝備,橫渡風急浪高的太平洋,闖入冰山出沒的南極海域,前往地球最南端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南極洲,揭開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首次南極考察的序幕。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在很短時間內在喬治王島建起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站——長城。這次科學考察活動,使世人看到了中華民族一旦擺脫思想的桎梏所煥發的巨大創造力,看到了中國人為振興中華勇敢地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

全書通過作者親歷親為的科學考察經歷,用科學的眼光和文藝的筆法表現科學考察的過程,讀來身臨其境。

彷彿一下子感受到:漫天飛舞的雪花,呼嘯而來的凜冽寒風,雪地上搖搖欲墜的小帳篷,在驚濤駭浪中苦苦掙扎的船隻,海灘上憨態可掬的企鵝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殼的包裹中透出一線綠意的地衣,以及許許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面孔……

感受到:考察隊員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充滿科學探索的艱辛,失敗的痛苦,勝利的喜悅……

掩書思來,本書的書名——《暴風雪的夏天》,它不僅僅是指南極的夏天充滿了風雪,更是指在南極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我們中國考察隊員一顆顆熾熱的心,勇於探索的心,就像夏日一樣熱情似火,就像巍然屹立在菲爾德斯半島的長城站,永遠傲視南極的風霜嚴寒,傲視著猖撅的暴風雪……

由此想到,此假期再次踏入遊聖故里,再次聆聽著霞客的故事:“不避風雨,不憚虎狼”,“巖泊崖棲,忍飢耐寒”,30多年如一日,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動物、風俗習慣、經濟狀況等,志不變,氣不餒,寫遊記不輟。

古有霞客,今更有“蛟龍”入海,“神五”、“神六”、“神七”“神九”升空,圓了中國人的入海夢,飛天夢。

對於大自然的探索,不論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還是撲朔迷離的地下洞穴;不論是冰天雪地的南極,還是熱浪滾滾的沙漠;不論是深不見底的大洋,還是海瀚無邊的宇宙;我們從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充滿艱險、富有魅力的未知世界中不斷探索。

“讀此書收穫什麼?”我捫心自問。收穫的乃是:一顆充滿好奇的心、一種堅持的精神,一種痛並快樂著的感悟……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2

暑假中,我閱讀了《暴風雪裡的夏天》這本與科學探索有關的書,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

這本書寫的是一隊科學家考察團去遙遠的南極考察的經過。在考察途中,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但隊員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平安地返回了。

這本書的細節描寫十分感人,有很多情節令我印象深刻:大家在船上吃午飯時,突然一陣大浪打到船上,午飯被攪得一團糟後,大家卻一個個大笑起來;隊員看到做飯的廚師忙不過來,一個個紛紛去幫忙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天,船隻遇上了風浪,科學家們從南極海洋中捕撈出的海洋生物都放在後甲板上。浪花和海水湧上了後甲板,這時在艙裡的三位生物學家不顧一切地衝上了甲板,竭盡全力“搶救”那些稀有的海洋生物和那些昂貴的捕撈網具,自己的衣服都溼透了。讀到這裡,我十分感動。在普通人眼裡,在惡劣的環境下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可科學家們卻奮不顧身地保護那些海洋生物和網具,毫不猶豫地衝上甲板,甚至都來不及向船長請示一下,可見他們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想是:科學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去南極考察探險,他們堅強、勇敢、樂觀、不怕困難的精神令我們敬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3

夏天,熱烈而又爛漫的夏天……

註定著不尋常的旅途,在這樣的季節裡悄然進行。沒有轟轟烈烈的戰鼓齊鳴,只有狂風如割波濤如怒的風雪前路;沒有膽戰心驚的回眸凝望,只有堅定向前觀察冥想的智者目光。

寒風席捲大地,嚴寒吞噬生靈。為什麼人類要來到這裡?為什麼後繼者裡多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在極寒之地讓青春匆匆流逝?為什麼?

急切地翻著這本《暴風雪裡的夏天》,作者只是記敘著他隨中國南極考察隊的兩次“出征”。

因為從一名記者的角度來寫,書中不乏生動有趣的細節。有一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給作者講南極磷蝦。“比如要弄清磷蝦最大維持捕撈量是多少,不僅需要知道南大洋有多少磷蝦,還要了解它的生物學特性。像磷蝦的壽命現在就是一個未知數,而平均壽命就決定了它的年增長量。假如磷蝦的現存生物量是4億噸;如果平均壽命是2年,那麼就可以知道它的年產量是2億噸;假若平均壽命是4年,那麼年產量就要減為一半,僅僅只有1億噸了。這一點對於合理捕撈磷蝦,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引數……”讀下去, 我漸知道在小小的磷蝦身上,生物學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無疑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研究課題。這磷蝦只是南極的冰山一角,而南極極大的魅力也是這一點點的總和吧?南極彷彿一位戴著面紗的神祕少女,只羞怯地給人們一個蒙娜麗沙般的淺笑,卻再也不能淡出人們的視線,科學家們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一睹其真容呢?再看這一段:“懶洋洋的海豹一聲不響地在那裡酣睡。我走到它的身旁大聲吆喝,它也僅僅睜開血紅的眼睛,輕蔑地瞅上一眼,或者不耐煩地抬起那小小的腦袋,似乎抱怨道:“幹嘛那麼討厭,你嚷嚷什麼?!”更是妙趣橫生。而科學家們透過自然奇景看到卻是海洋生物資源與地理大發現的價值。神祕大陸,更是科學寶庫。千難萬險,又怎能阻擋心懷科學理想的勇士們的前行步伐?科學的魅力,又怎麼說得清道得明?

也許世界上沒有太多的為什麼,僅憑熱愛就足夠使一個人充滿鬥志,披荊斬棘。然而世界上似乎又有太多的為什麼,等待我們探索,探索,再探索。出於熱愛的探索,即使在艱險中緩緩進行,也不會淪為無意義的耗費生命和青春。在自我實現和外界壓力的矛盾中生存的人卻總能自然地使貧乏的生活流溢著王族的光輝。曾有“南極精神”一詞來形容這些科考隊員,他們不是聖地亞哥式的勇士,進行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但愛也正是他們精神的支柱,因為熱愛,從未被打敗。

在旅程之餘,作者還給同行的科學家“畫像”。“那鬍子拉碴的臉膛,那留著凍傷痕跡的臉頰,那熬得通紅的眼睛……”這樣細膩的描寫怎能不讓人心絃一顫呢?艱苦的鏖戰,風雪的搏鬥,夜以繼日的拼搏都沒有打倒這些為了心中的科學理想忍受艱難困苦的鐵漢。然而當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叩開冰雪王國的大門,在南極的曠古荒原築起了新的長城——長城站時,“在場的科考隊員一個個激動地哭了。他們有的每們默默地落淚,有的低著頭忍住眼眶裡滾動的淚水,有的激動地抱頭痛哭,有的推門而出,跑到暴風雪的曠野裡……”

讀著讀著,我意識到了這次旅途截然不同的意義,科學之愛與祖國之愛已然結合在一起。從庫克船長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到現在,兩個世紀已經過去。從勇敢的阿蒙森、斯科特登上南極極點,也快80年了。然而,這一次,揚帆起航的是中國人;這一次,南極大陸上多了我們的足跡;這一次,飄揚在南極的是五星紅旗!

《暴風雪裡的夏天》,我再次讀著書名。突然發覺這似乎不僅僅是科考隊員在夏天前往南極的客觀敘說。夏天的激情澎湃,夏天的活力與火熱,不也正應著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探險南極,科教興國的赤誠之心與火熱的科學情懷嗎?星星之火,難道就不能穿越風雪,融化堅冰,讓溫暖與熱情留在千古荒涼的冰雪王國嗎?

夏天,熱烈而又爛漫的夏天……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4

在地球最南端有這樣一塊大陸:帝企鵝在雪地裡圍成一圈,逆戩鯨躍出剛剛融化冰面,韋德爾海豹享受著極地的陽光,各色的海星在海底遊曳,還有數不清的小魚小蝦……朋友們,你們猜出這是哪了嗎?對!就是潘榮文所著的科學考察記《暴風雪的夏天》中描寫的聖境——南極。

自從俄國人別斯林高晉發現南極洲存在以來,南極就成了一個充滿神祕的地方,多少人嘗試著征服它,中國在1984年11月20日對南極進行了首次科考,《暴風雪的夏天》一書便再現了這次科考的出征到返回。這本書全面地介紹了有關中國長城站的情況,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因而顯得特別生動可感。一拿到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那遙遠的南極冰雪世界,眼前頓時浮現出一幕幕清晰而又十分親切的畫面:漫天飛舞的雪花,呼嘯而來的凜冽寒風,雪地上搖搖欲墜的小帳篷,在驚濤駭浪中苦苦掙扎的船隻,海灘上憨態可掬的企鵝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殼的包裹中透出一線綠意的地衣,以及許許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面孔……”

這是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腦海裡不由地浮現出一幅白雪皚皚的景象,不由地感嘆咱們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之快。合起書,我想到了許多:即使是今天的資訊時代,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仍然保持著濃厚興趣。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到大自然去探險,探索大自然的奧祕,認識未知世界許多尚未揭開的謎團,以揭示歷史的過去和現存世界的許多專業課題,仍然是擺在人類面前趣味無窮的任務。不論是到宇宙空間,到大洋深處,還是到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撲朔迷離的地下洞穴,也不論是尋訪史前人類的遺址,還是到氣候嚴酷的`沙漠和極地探險……總之,在這個充滿艱險、富有魅力的未知世界的探索中,人類是永不會止步的。

同學們,熱愛科學吧!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科學技術是未來世界發展的主旋律,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策略,肩負重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明天時刻準備著!

踏上科學的階梯,努力攀登最高峰吧!

《暴風雪的夏天》讀後感5

沒有比那再冷的了。冷,只是環境給予的,而現實給予的是炙熱的心,我想金濤先生當時領略南極風采時,內心一定是激昂的。

那是1984-1985年南半球的夏季,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南極考察隊,配備了兩艘萬噸考察船和直升機、登陸艇、運輸艇以及大量儀器裝備,橫渡風急浪高的太平洋,闖入冰山出沒的南極海域,前往地球最南端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南極洲,由此揭開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首次南極考察的序幕。金濤先生在這其中之一,進入他的文卷中,我們一起看看南極。

每個人的印象中,南極是怎麼樣的呢?對,冷,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詞,設想一下吧,當你要踏上南極的那一刻,你的心情又是怎麼樣子的呢,對,激動,不管怎麼樣子,如果我有個機會去南極,當時的炙熱的心一定是冷所覆蓋不住的。有這麼一段描寫:海豚躍出海面,互相嬉戲玩耍,迎接這些黃面板的中國人;海象家族的成員們都懶洋洋地趴在冰島上不願動彈;身材有些肥胖的企鵝們在海岸邊大搖大擺的的踱步,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真讓人忍俊不禁……這是金濤先生剛剛登上南極時看到的場景,那是多麼的令人遐想啊,那些可愛的動物使人心情愉悅。大自然就是這麼的奇妙,偏偏只有在那麼冷的南極,才能看到那肥嘟嘟的企鵝一搖一擺的走路,只有在那麼冷的南極,才能看到那胖乎乎的海象慵懶的望著你,我是多麼希望親眼目睹一下啊,多麼令人心情嚮往的描寫啊。而冷冰冰的考察環境是不容忽視的,不管是冰地還是風雪,都令一般人難以忍受,只有毅力頑強的人,才可以敞開心間,鼓足勇氣,登上那令人畏怯的一片天地——南極。

一切的景象都是原本就融合在南極環境中的,只有那些矗立著的,小小的考察站,顯得那麼的突出。所有的考察人員做著深切的研究,對大自然,對這個奇妙的世界,他們在顫抖的帳篷裡,在狂暴的風雪中,在冰冷的水窪中,就那麼一點一點的細心的考察著,他們沒有抱怨,只有堅持不懈。即使到了過年,他們也還是依舊。金濤先生有這麼一說:在恍惚中聽見新年的鐘聲,從遙遠的天穹傳來,動聽極了,美妙極了……這是溫馨的幻想,在冰冷的南極,這是給予心靈炙熱的一個幻想。每個考察隊員都希望和家人團圓過新年,然而只有在這冰天雪地裡努力奮戰。他們是不後悔的,這是中國第一個考察隊踏入南極,這是中國人留下的腳印,是中國人留下的印記,是中國人留下的毅力與堅定,內心從此時炙熱,情感從此時迸發,每個人,都會記住這一刻,我們與南極考察者們同在,一起為祖國的未來感到驕傲。

事隔雖然很多年了,金濤先生考察的時候我還未有來臨這個世界,而此刻,能在金濤先生的書中,看到了如此之多的風景,內心異常暢快。回憶總是消散的很快,但在大自然中,我們永遠有前進的動力,不管何時,不管何地,回想起中國一件件驕傲的事蹟,我們總是懷著一顆炙熱的心在看世界。正如《暴風雪中的夏天》這個名字——在暴風雪中,寒冷只是外表,夏天的炙熱才是每個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