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果有一天讀後感

校園 閱讀(1.12W)

1.

如果有一天讀後感

每次看到內內寫的《如果有一天》: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嫁給我,請你一定告訴我。我會用光的速度去娶你,要用全世界的愛去疼你。就不自覺的哭得稀里嘩啦。

我們在一起時總是那麼快樂,呵呵,我覺得好像別人都不存在似的,我們沉浸在我們的世界裡,我們懂得彼此,懂得怎樣讓對方快樂。

看起來我們是天生的一對,實際上也是,呵呵,但是始終逃不開命運。

你讓我知道了思念的滋味,讓我知道什麼叫愛,你,是我最愛的男人。

希望你幸福,也希望你有一天想起我的時候,臉上會有淡淡的微笑,永遠要記得,有一個女人,她在深深的愛著你。

2.

《拆掉思維裡的牆》,讀完很久了,讀後感卻一直拖著沒寫。我想,是我的等死模式又一次控制了我,拖延啊拖延。planner上寫著這周必須完成的任務,完成《拆》的讀後感,終於不再拖了。

合上書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被許多道牆包圍著?inception裡面說過,人就是一個想法,有沒有感覺自己的想法就在那麼一轉念之間就發生了變化,然後突然在拐角出發現了一直存在在自己生命裡的那堵牆?我會時不時有這樣的感覺。總是到拐彎的時候發現,之前自己一直固執的堅持的想法是多麼的偏激。

當到了這一天,發現了這些牆時,是掉頭回去還是拆除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拆牆其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你要不斷的質疑自己,然後審視自己,甚至有時候要自己去把一直以來的'心理防線開啟,去直視那些你不敢提及的傷疤。但是,越感到痛苦的時候,才是你成長的時候。

我想,我還是要做一個痛苦的明白人。

書中提及的觀點不少給了自己啟發,這裡,就針對自己的兩堵牆簡單說說。我的兩個受限的心智模式:等死模式和獨腳架模式。

一、等死模式。其實就是拖延。好好自我分析了一下,問了自己這樣幾個問題:你拖延的時候你在等什麼?不開始是害怕不成功嗎?你拖延的時候自己的感覺是什麼?你不拖延某事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你是否一直開始而沒有堅持?一一回答這些問題,發現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馬上放棄時給自己說的話是今天狀態不好,等明天繼續;或者是這件事明天弄也來得及;甚至有的時候期待上天就下場雨替自己把花澆了。無奈,到了明天狀態還是不好,所以到了明天也沒有做這件事,到了最後上天遲遲不肯下雨,還是要自己懷著內疚、負罪的心情去完成這件事。關於一直開始的問題現在比原來好了許多,但是還是有很大的改進餘地。像是學習外語這方面,自己最大的感觸就是選定了一個方法後就堅持,否則就像從北極走到南極,如果一直換方向,肯定到不了,但是堅持著一個方向,無論什麼方向,最終你都會到達目的地。

關於這個心智模式的解決辦法:我針對自己的自身情況,還有新精英網站上給出的建議以及自己在豆瓣上看到的經驗,想了幾個小方法。

1、關於需要大塊時間完成的任務,一定要分解到足夠細,而且要量化。就像現在在寫的畢設,是一個持續時間段很長的任務,每天都要拿出時間來做,這個時候一定一定要把每天的任務細化到自己可以開始的地步,同時不要籠統的給自己設定一個計劃,例如今天看完5篇文獻,要把你期望得到的結果量化,例如我想做幾篇文獻的筆記,筆記想做到什麼程度,包含哪幾個部分。這樣,一天結束,你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今天的成果,而不是有這樣的感覺:草草完成任務與認真完成任務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完成了。所以說,任務評估的各個指標要細緻,這個根據自己的任務性質可以自己決定了,不要自我欺騙就好。

2、問一下自己,接下來15分鐘可以做什麼。很多時候距離吃飯只有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時候,就往往會有這種心理,就這麼一會兒了,看會兒新聞唄。很多時間就是這麼溜走的。拿出自己的task列表,看一下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問自己,接下來15分鐘針對這件事我可以做什麼。肯定有可以做的事情,然後,著手開始做就可以了,15分鐘之後,一切都好轉起來。

3、找人監督。google calendar有一個分享功能,可以找一個人和你一起完成戰勝此心智模式的過程。你們倆人之間的task列表是互相可見的,這樣,無形中的壓力還是對克服拖延有一定的作用的。當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好懲罰措施。我自己這邊是以3天為期限,如果到第三天你第一天的任務還有未完成的,那就要懲罰了~~~當然採取的措施是最常見的--罰款。。。為什麼不以當天為界限?因為會有突發事件的發生,很多時候任務完不成確實是有客觀原因的,但是如果第二天第三天還沒有跟上進度,那就是拖延問題了。

4、當遇到狀態不好的時候換一個環境。狀態不好的時候是一個人能量最低的時候,這個時候低落、抑鬱,拖拉難免會趁虛而入。怎麼辦?對著電腦就想上網,就想做些不費腦子的事情。趕緊站起來換個環境,因為這會兒意志力實在是太弱了,和拖拉鬥爭的結果大部分時間都是完敗。so,出去走走,或者去視窗吹吹風,真的會好挺多。

二、獨腳架模式。我的想法更多的是和男人一樣的,事業大於家庭。就像書中所言一樣,自己反而引以為榮。現在的感覺就是,有些時候為了自己所謂的成長與進步,我可以犧牲人際和健康。所以,在那任務很重的時間裡,我過的既痛苦也歡樂。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身邊的人的感覺。我在想,我是不是過多的關注了自己,而忽略了很多自己應該關注的其他人。

關於這個模式的解決方法到現在我並沒有找到,因為至今我的想法尚未扭轉過來。就像我還會覺得應該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自己定義的正事上面。而且困擾我的是,很多時候被別人觀點影響後,有拆牆的感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又自己砌好了。

所以,還是需要思考,反省,不停的審視自己。

從昨天開始寫這篇讀後感,又是拖到了今天下午才完成。我不得不承認又一次拖延,幸好,沒有中途放棄。

最後,感謝生命賜予我的每一個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