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3.0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調動多種朗讀手段,品味本文洗練、流暢、優美的語言。

2、深入思考和領悟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3、體會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感受海倫凱勒的精神世界,進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作者對“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評”言辭。

2、領會文中關鍵句反覆出現的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預習:

疏通字詞;熟讀課文;讀《一個偉大的女性》瞭解作者

教學時間:

4月2、3日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知道海倫凱勒嗎?

2、請你用幾個形容詞來評價一下海倫凱勒。(堅強、好學等)

3、海倫凱勒的故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為什麼?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形式朗讀課文

2、圈劃語句,感知課文

A文中作者列舉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

圈劃文中的句子: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怠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鑑賞之心、熟視無睹、淡漠、平庸、麻木、呆滯

B作者認為大多數人產生這種悲劇性的人生態度的原因是什麼?

a對時間的錯覺,總覺得未來的日子還很多

b對自身擁有的天賦及器官的怠倦,只有等到生命快要失去,等到天賦快要喪失,器官快要退化或損壞,才知道它的可貴。

C海倫凱勒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生活態度?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

明確:生活態度是: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虛度光陰,不浪費天賦

內心世界:有一顆火熱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很珍惜自己活著的每一天。

3、再讀課文,深化拓展

A海倫凱勒為什麼要提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問題?

目的在於警醒人們珍愛時光、珍愛生命,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

B海倫凱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麼?

源泉是渴求光明、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

C再讀課文,選擇最能引發思考的警句,並說說你從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啟示?

4、練一練

文章結尾處,海倫提出了三個問題,你將如何作答?

請將答案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5、作業佈置

A完成《點選》;

B海倫凱勒說:“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

C推薦閱讀海倫凱勒的作品:《我生命的故事》、《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品析本文豐富細膩的心理描寫。

(2)結合文章內容,訓練學生聯想、想象能力。

(3)學習作者的精神,豐富個人對生活的認識。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朗讀《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認識“水”的片斷。

(2)從正常人的角度體會殘疾人的感受而談。

(二)默讀課文:

(1)海倫·凱勒雖是殘疾人卻感受細膩,我們雖為健康者,卻不如其感受之細,哪些內容是她體會到了,而你卻未體會到的呢?

(2)海倫·凱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麼?

(三)淺析課文:

(1)深入體會作者的敘寫,跟隨其進入五彩絢麗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內涵)

(2)海倫·凱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業:

(1)找出一句話,其內容觸動了你,說說何以觸動了人你?

(2)課外閱讀:讀《語文讀本》的其他片斷或借閱《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一節課我要求大家找出課文中對你觸動最大的一句話,並談談自己的感受。現在,就請大家來談一談。

(二)交流:

(1)教師示範:

第85頁第一段第1、2句話觸動了我。我整日與家中的小東西們相伴在一起,卻從未仔細看看它們,海倫卻從感謝它們把一所房屋“改變成家”的角度來仔細觀察它們。我也應該看看它們,感謝它們帶給我的溫暖,安全和情感。我們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學生交流(教師依學生情況而隨時調整)

(3)小結:

結合學生交流內容,總結板書,請學生再體會本文作者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的種種精神。

(三)聯想、想象訓練:

(1)要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給你一個機會來訴說,你最渴望的是什麼呢?請你來談談你的假如……

(2)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擴充套件思維,暢談自己的願望。

(3)小結:

結合學生內容小結。引導學生無論何種願望都要向海倫一樣,保持一顆不失信心與努力的沸騰的心。

(四)作業:

在作業本上,依要求寫出你與同學交流的內容。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瞭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根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徵,理清其“形”,並領悟蘊涵於“形”中的“神”,進一步體會散文“形”“神”的辨證關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關於作者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莎莉文的幫助下就讀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女子學校,又入劍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第一本書《我生命的故事》,敘述她如何戰勝病殘,不僅給盲人而且給成千上萬的正常人帶來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她為許多雜誌撰寫文章,還寫了幾部自傳性小說,《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後的生活》和《願我們充滿信心》,在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她自己也是個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麗·湯普遜接替,也成了她的親密朋友。凱勒後來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和聾啞人的教育籌集資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的崇敬。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著名的傳記作家範懷克·布魯克斯為她寫了傳記。

二、自讀引導

1、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並藉助《語文讀本》大體上了解全文的面貌。這大約要用15至20分鐘。

佈置預習時應要求學生認真思考課文後練習一的第一、二兩問題。要強調“三天”這個字眼,注意作者在三天裡看到了什麼,抓住其中主要的事物來透視她的思想感情。最好是一邊讀一邊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畫出來,或者加幾句旁批,為課上細讀作好準備。

如有必要,也可以提出一種可能性的解釋作補充:一般盲人渴望見到光明為的是行動的方便,本文作者是否也有這種想法?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反向思考。這樣,待到讀完課文,學生自然會感到作者的形象比自己原來所想的要高大得多,從而增強鑑賞的願望。

2、上課後再默讀一遍課文,同時列出作者在這三天裡的主要活動,然後作簡要分析。時間不超過20分鐘。

教師可以先列一個表:

時間活動日期〖〗白天〖〗夜晚第一天〖〗看望麥西夫人,約朋友來家,樹林散步,看落日〖〗回憶這一天第二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看戲第三天〖〗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世界〖〗看喜劇

活動一項由讀得較快的學生自動到黑板前來填寫,不必求全,有些內容如看狗的眼睛、過東河橋、登帝國大廈等可以口頭補充。然後指出,所有這些虛構的活動都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寫照,由此過渡到簡要分析。

分析中應強調的是:

(1)作者對自己周圍的人懷著極其真摯的友愛,希望能看到表現他們內心美的外部特徵,這說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簡要歷史,還要看到人類精神的千姿百態,這又顯示了她積極進取的精神;

(3)她關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場面,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當成自己的歡樂和痛苦,這又表現了她的博愛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

這一步,目的在於使作者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變得更加鮮明,為技巧的賞析奠定基礎;文章的勸諭意圖暫時不要涉及。

3、按課文順序選擇幾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指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技巧進行綜合分析——重點自然是課本所規定的那兩項任務。這一步,也要在20分鐘內完成。

為什麼要按課文順序?因為這樣做有利於學生保持清晰、連貫的印象——至少也可以節約翻書的時間。為什麼不用分條列目的方法?因為作家總是根據內容的需要來選定技巧,而後斟酌語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常是綜合運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技巧,並且包含著作家的真情實感,它正表現著他(她)的個人素質。由此看來,用綜合分析的方式,似乎更有益於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力。下面舉幾個例子供參考:

(1)“打量”麥西夫人。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輪廓、面孔、眼和對人類的同情心,為的是永遠記住她並認識她的溫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這充分表現了她對麥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她視麥西夫人為“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中最卓越的代表。

(2)“看”書(凸字書和印刷書都包括在內)。“用虔敬的目光”是這段文字的關鍵語。作者的敬意是通過三個比喻所構成的一幅令人驚歎的想象畫面來表述的。這幅畫面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果作者不是瞎子,或者雖是瞎子而沒有她那樣的經歷,就不可能想象出來。這段文字具有諷諭意義,但首先要看到這是作者內心深處感情的流露。

(3)“看”美術作品。作者把所有的美術作品稱為“巨集偉的繪畫世界”,表達了驚喜的感情。連用“細細觀察”“讓眼睛享受”“捕捉”等語寫她著迷的程度;甚至說“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話,我將會多麼愉快地去著手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表現了她對美術的特殊愛好。

(4)“觀劇”。文中極其細緻地寫出了希望看到舞臺藝術的心理。之後,又穿插了兩段回憶,其中關於巴甫洛瓦的那一段,將盲人如何感受運動中的美寫得尤其逼真、生動。

(5)“看”日常世界(紐約觀光)。這一部分,要先讓學生注意作者在“觀光”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細節,例如過東河橋時對人類心靈的力量和聰明的讚歎,對紐約城的讚美,看行人時要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到他們生活的某些側面,要看那沸騰的、五彩繽紛的場面等。然後集中力量分析好“對於歡樂和悲哀……禁錮思想”這一段,這顯示了作者的博愛胸襟和了解現實生活的願望,也可以視為作者對她所有讀者的真誠勸告。

上述例子均應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來分析,學生的回答不必求全;如果教師非說不可,也只宜點到即止,留有餘地,讓學生課後去體會。鑑賞作品的美是一個反覆體味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4最後總括本文的寫作意圖,啟發學生談感受,回答課文練習一中的第三問,為完成寫讀後感作準備。這一步,應在五分鐘內完成。

如果學生已經讀過本文的首尾(即被刪節的部分),大概很容易說出作者的意圖,那就是:視力是人最可貴的東西(如“在所有的官能中,我相信視力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視力應成為充實自己的手段(“眼睛是看不見什麼東西的”)。但我們不能滿足於這些抽象的概念,而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加以體會,例如啟發學生認識文中兩種對比——作者憑觸覺所得印象和視力“所見”的對比,作者“所見”和正常人所見的對比——的具體含義;或者簡要地分析一下作者對正常人不重視視覺運用所作的批評(其中不乏警句),都有助於加深學生的感受。至於讓學生談感受,也應力求簡單明瞭,因為目的在於開啟思路,為課後寫讀後感作準備。

附錄:閱讀提示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文。篇幅長(課文有四千多字),但寫得生動、流暢,寓意明顯,沒有費琢磨的字詞句和難以明瞭的意象、意境,因此,學生在自讀時,可以默讀為主。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又著重朗讀、品味精警句段,重點是領會作者在與殘疾作鬥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領會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世人的強烈的愛和殷切的希望。

1、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對世人的規勸

雖然大多數人有正常的天賦——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天賦的可貴,沒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陰。如作者帶著善意批評的:“然而有人告訴我,對於你們許多有視力的人來說,藝術的世界是一個沉沉的黑夜,是一個無法探索和難以找到光明的世界。”“這是多麼令人敬畏的奇景啊!那些燦爛奪目的尖塔,那些用鋼鐵和石塊築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願意對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因此規勸人們要像明天就會變成瞎子一樣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實地活著的人。

(2)表白自己的內心世界

作者雖然身有殘疾,但品性、人格卻是美好的;雖然面對種種在他人看來難以克服的困難,但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一個殘疾人的生命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感覺到,作者身處黑暗中,渴望與人類交流,並得到世人的厚愛,也想借此文表達對世人的博愛襟懷。從一個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2、豐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來的。事實上作者生活在黑暗與寂靜中,對聲音、色彩無記憶,無感覺,她全憑觸覺來感知世界,感知的範圍窄小得很,對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瞭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三天的活動。所謂活動,純屬虛構,但作者偏愛虛構她不能看到或聽到的那些場景和事情,例如作者並不知道太陽的光輝是怎麼回事,卻多次寫了。從豐富的想象的背後,我們看到作者一顆火熱的心:一生都急欲開啟視聽感覺的視窗;也想現身說法,對世人提出勸告。

第二課時

3、樸素、真摯的語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樣設計許多機巧,運用許多修辭方法來表情達意。與熱切、坦誠、真摯的內心活動相適應的是,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寫自己的內心世界。雖然全篇都是家常話語,但用到本文中,卻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無須用太多的寫作技巧,她的故事、她發自內心的召喚,已經具有這種力量。因此,從審美角度來看,本文表現出別具一格的樸素美。

鑑賞要點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學生自讀全文的基礎上,教師提示,重點品味一些意味深長的語句。可以配合一些提問來進行,以此作為揣摩語言練習題的補充。

1、春天,我滿懷希望地在樹的枝條上尋找著芽苞,尋找著大自然冬眠後的第一個標誌。我感覺到鮮花那可愛的、天鵝絨般柔軟光滑的花瓣,並發現了它那奇特的捲曲……如果幸運的話,我把手輕輕地放在一棵小樹上,就能感到小鳥放聲歌唱時的歡蹦亂跳……對於那些萍水相逢的朋友,我只有一個不全面的印象,這個印象是從一次握手,從我用手指摸他們的嘴脣或他們擊拍我的手掌的暗語中得到的。(這些描寫節選自《語文讀本》第三冊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先念給學生聽,再問大多數人在認識世界和與人交往時是怎樣的情況,想象一下海倫·凱勒這種特殊的感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困難。)

2、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也不會閉上眼睛,因為它們畢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它們閉上眼睛就等於緊鎖心靈,禁錮思想。(一個盲、聾、啞殘疾人,本應讓世人來同情、關懷,但她卻同情、關懷他人,這表現了怎樣的精神、情懷?)

3、精警句舉要

黑暗將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他更加喜愛聲音。(充滿哲理意味)

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裡,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充滿詩意和哲理意味,具有勸誡作用)

提示:設計本題,意在考查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提供幾種參考答案:

1.對生命的珍愛,對生存的渴望;

2.對人類的友善情感;

3.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還可有其他答案。說出一種、兩種或三種都可以,關鍵是啟發學生思考,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設計本題,意在啟發學生的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以自由想象,虛構事件,但應體現一點純潔高尚的思想感情。不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成小散文,都要有點文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賞析(張東明)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也曾斷言,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學上最重大的貢獻之一。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對於被譽為“精神楷模”的海倫和作為一個出色作家的海倫都可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修辭立其誠”,這是寫好文章的要訣。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勝的,想象是那樣豐富,文筆是那樣流暢;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動我們,還在於它的真摯而強烈的感情,在於它所給予讀者的敞開心扉的親切感。在這篇用第一人稱寫的、富於激情的作品裡,作者傾訴了她對生活的禮讚,表達了她的生活態度。正由於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雖然整篇文章都是虛擬的,所記敘的事情多是非現實的,但使我們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實——情感的真實。

在文章中,作者處處用視聽健全的人來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對比的手法來寫的。作者在對比中表達了她的生活態度,人對生活要有強烈的緊迫感。缺乏這種態度,我們雖然視聽健全,卻有可能什麼都看不見;具備了這一生活態度,你將會發現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開。這樣的道理,我們也許不止一次聽到過,但現在由作者這樣一個五官三殘的、用手來感知世界的人道來,不能不給我們以更強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啟迪:三天,在作者那裡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對於我們每個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嗎?

遭遇到作者這樣嚴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對於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動人的、富於詩意的筆觸,表達了她對生活的愛戀。作者在她虛構的“三天”裡所集中表現的,乃是對人類生活的高度禮讚,它讚美了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繁衍於斯的大自然,稱頌了人類往昔的歷程與現代的文明、燦爛的文化和沸騰的生活。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對自然、對歷史的刻畫與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闡釋自然、歷史時也闡釋了自己的心靈。在海倫對自然、歷史、人的禮讚中,也體現了她對這一切的深刻理解。

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堅韌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脫的精神,追尋美和崇高的精神,這也正是引導人類邁向未來的精神。而只要這種精神還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為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為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選自《外國散文名篇選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全文。

品味重點語段、語句。

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積極、樂觀與不屈。

樹立起樂觀的人生觀與堅強的人生信念。

二、 教學重點、難點:

對重點語句的品味與體悟。

從學習這篇文章進行的對自己人生觀的重新審視與認識。

三、 教學設想:

整堂課的主線以“海倫看到什麼——為什麼看到這些——我得到什麼”展開。注重誦讀,通過誦讀加強對散文語言的領悟能力。注重學生課文研究的自主性,創設一個寬鬆的研究、討論型課堂氛圍。

四、 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展示《天堂的顏色》(伊朗描述盲童的電影)劇照以及配套小詩。

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誦:

你看見天堂的顏色嗎

我看不見...

黑色,是我眼前的全部。

但我能觸碰,我能聆聽...

在幼鳥的身上,我摸到了新生的喜悅;

在汽車的窗外,我抓到了清晨的涼風;

在妹妹的臉龐上,我撫摸到了笑容;

在奶奶的手掌裡,我感受到了溫柔。

啄木鳥的對話、海鷗的悲歌,

麥穗的細語、溪水的呢喃。

在黑色的世界裡,我能觸碰、聆聽到這天地的無限可能...

從這張圖片以及文字,你能讀到一些什麼?

我們可以看不見小鳥、汽車;我們可以看不見妹妹奶奶;我們可以看不見甚至自己;但是,誰也不能拒絕我擁抱整個世界……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走近生活、擁抱世界。

2、 品味語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天啊,僅僅三天,和人的一輩子相比是多麼的短暫而渺小,

海倫想要牢牢抓緊時間,看看自己從沒看過的東西。那麼她都看到了一些什麼呢?為什麼想看到這些?

1、想看的東西很多,時間有限,不能言盡,學生講了哪些就品味哪些,重在學習品味語言的方法與思維的方式。

2、每一個語段的分析都應很重視通過誦讀來體會,多讀,多指導誦讀,充分發揮誦讀的作用。

①“長時間地凝視著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的臉”?

看的方式是“長時間的凝視”。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幫作者想想“凝視”時蘊涵的千言萬語嗎?

重獲光明,第一想見到的是誰,為什麼?海倫·凱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教師,這確實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誠的心願。麥西夫人來到海倫·凱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認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說:“她是來對我啟示世間的事理,她是為了愛我才來的。”海倫·凱勒的奇蹟可以說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師共同創造的。

②、看所有親愛的朋友

看的是美。因為內在美。

海倫對人內在美的一種追求。

③、看嬰兒

為什麼看嬰兒?實際上看到的是什麼?。

看到的是一種新生,生命力,活力,天真無邪。

為什麼要看新生,生命力,活力,天真無邪?

對美的一種渴望,一種企求,一種呼喚。

④、看狗

狗在這裡代表了什麼?

忠誠、另人信賴的。對忠誠、信賴的美德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與熱愛。

⑤、看家,看書

方式是仔細觀察……虔誠的凝視

家是堅持前進的港灣,書是一種堅持前進的動力。

⑥、看自然

方式:在森林裡作一次長時間的漫步,讓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裡,在這有限的幾小時內我要如痴如醉地欣賞那永遠向有視力的人敞開的壯麗奇景。看一幅寧靜滿足的生活圖,我的內心不是辛酸傷楚的,而是寧靜的、滿足的、平和的。

⑦、看人造光明

人造光明代表一種人類的力量,我會為人類的創造而喜悅。

⑧、看日出、天亮

懷著什麼心情?敬畏

為什麼要敬畏?奇蹟

為什麼是奇蹟?

每天都有日出,我們從沒認為過這是“奇蹟”,可是海倫用了“奇蹟”一詞,可見,這些平常人能看見的事物在一個盲人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到需要勇敢“敬畏”的心去景仰。

⑨、看城市

“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絕不閉上雙眼,因為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們面前閉上眼睛就等於關閉了心房,關閉了思想。”怎樣理解這段話?海倫·凱勒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探究學習:作者在遊覽整個城市時,要到公元大道去,到貧民區去,到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公園去。“對於幸福和悲慘的全部景象,我始終睜大眼睛注視。”一個殘疾人,本應該讓世人同情、關懷,但她卻同情、關懷別人,表達了海倫·凱勒對世人的博愛襟懷。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最美好的心靈和最善良的天性。 海倫·凱勒讓人們不要對“悲哀和憂鬱”閉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現實、直麵人生。儘管她善良,但她並不迴避世間的陰暗和痛苦;她客觀、冷靜,具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爭的勇氣,這也是她另外一個突出的精神品質。

⑩、看喜劇

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見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後一眼要看的是喜劇,欣賞人類心靈中的諧音?海倫·凱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質是什麼?

探究學習:海倫·凱勒的奇蹟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說是在絕境中創造的。“絕處逢生”取決於什麼因素?從人的本體角度來看,取決於一個人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堅強不屈是海倫非凡生命的一個基點,而樂觀向上的品質,更是她創造奇蹟的源泉和亮點。

作者雖寫了“假如”中的三天時間,但卻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質。聯絡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師的願望,可以認為,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裡充滿著真摯友愛和樂觀的情懷。

總結:假如海倫只有三天的時間,那麼她“最”想看到什麼?

學生回答略

是的,她想看的東西太多了,她最想看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我們不如說,什麼都是她“最”想看到的。或者,我們又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這個最,因為任何她想看到的事物全都是她內心一個信念的傳達:我想看看這個美麗豐富的世界,我想擁有一個健康豐富的人生。

海倫想看的的東西太多太多,她豐富的行程也是她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展現。她熱忱、認真、樸素、博愛、求索、執著、積極、樂觀……她對生活是眷戀的,對知識是渴求的,對人類是友愛的。

3、 擴充套件人生觀、思想教育

她,一個盲人可以看到這麼多東西,感受這麼多東西。我們一個正常卻往往不能重視這

些東西。海倫曾經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展示投影)

我不時地詢問過我的能看見東西的朋友們,以瞭解他們看到什麼。最近,我的一個很好的朋友來看我,她剛從一片森林裡散步許久回來,我問她看到了什麼,她答道:“沒什麼特別的。”如果我不是習慣了聽到這種回答,我都可能不相信,因為很久以來我已確信這個情況:能看得見的人卻看不到什麼。”

對於這一段文字,你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

學生回答略

海倫規勸著有視力的人們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好好去全神貫注於一部電影、一場戲;好好的珍惜眼前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好好的體會著每一絲生活的痕跡。

4、結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的心願,這是一種生活的理想,這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這種生命的力量在他們身上同樣體現著……

最後送給同學們幾句話:

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但是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是可以展現笑容;

我們不能決定他人,但是可以把握自己;

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是可以利用今天;

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是可以事事盡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認識作者純潔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學方法:

自讀——點撥法;閱讀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1、從文題來看,這是作者設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讀課文,這三天光明帶給海倫一種怎樣的感受?

明確:“充滿甜蜜的回憶”(28節)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2、眼睛是心靈的門窗。它既是人們攝取外界資訊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們傳送資訊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達千般風情;眼神一瞥,會有萬種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視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個永遠處於黑夜中的盲人對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嗎?

提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三天美妙的時光,(自讀課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動內容,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勾畫出來。)

明確: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麥西夫人,約朋友來家,樹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憶這一天。(親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

夜晚:看戲(藝術)

第三天

白天: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劇。(平常生活)

小結:三天的活動,雖是想象的,卻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寫照。

(三)透視語言,體會思想感情。

1、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的日子裡,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內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指導學生重點朗讀對麥西夫人打量這段,體會其情感之真。)

(提示: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我所有親愛的朋友”。而這其中首先“長久地凝視”的是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

學生閱讀、討論、回答。

明確:之所以“長久地凝視”麥西夫人,從她臉上能“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的形跡”,因為是她“打開了我的外部世界”,這是一個多麼困難艱鉅的任務,但靠著“溫柔和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和任務”,海倫對她是充滿感激而尊敬之情的。

海倫把看望親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見她對親情的極端重視,因為是這些人給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現了她對自己周圍的人是懷著極其真摯的友愛之情的。這裡體現的'是一種親情美。海倫稱其為“再塑生命的人”。

擴充套件閱讀:《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與水”片斷;

一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師為“杯”和“水”這兩個字發生了爭執。她想讓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卻把兩者混為一談,“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沒有辦法,只好暫時丟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DOLL”這個詞。我實在有些不耐煩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覺得特別痛快。發這種脾氣,我既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並沒有愛。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裡,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憐的洋娃娃的碎布掃到爐子邊,然後把我的帽子遞給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陽光裡去了。

我們沿著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隻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隻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一些。我靜靜地站著,注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盪,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祕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再次朗讀此節文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麥西夫人的溫柔和耐心,海倫對老師的感激而尊敬之情。)

2、“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閱讀海倫的第二天活動,體會海倫的情感。

學生閱讀、討論、回答。

提示:學生會勾畫出的語句:(略)

作為一名嚴重殘疾的人,十分珍惜這三天的“光明”時間。常常地感到了健全人擁有各種天賦的可貴,可是卻有許多人沒有去珍惜自己擁有的天賦,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明,對人類的歷史文明熟視無睹,漠然對之,她不得不提出了善意的批評。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自己擁有的這份幸福,珍惜光明。

她在這三天的假想活動中,看到了人類燦爛的歷史文明和豐富的文化藝術,有著一種藝術的美。

3、“下一天清晨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個永遠重複出現的新的美景。依據我虛構的奇蹟的期限,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獻給了我有生命和無命的朋友。第二天,我顯示了人與自然的歷史。今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

閱讀海倫第三天的活動,看一看她是對日常世界擁有怎樣的心態?

學生閱讀、討論、回答。

提示:海倫在這一天中,不僅對那沸騰的五彩繽紛的生活場景讚歎,而且“看到他們的笑顏,我感到快樂;看到他們嚴肅的決定,我感到驕傲;看到他們的痛苦,我不禁充滿同情”。

更難能可貴的是“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有些則極其悽慘,令人傷感。對於後者,我決不閉上我的雙眼,因為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們面前閉上雙眼,就等於關閉了心房,關閉了思想。”。

這樣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當成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充分顯示了一位殘疾人的博愛襟懷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她渴望一種平凡的生活,從這位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小結:我們通過對作者情感的仔細體味,自然感受到這位盲人作家對大自然的愛戀和渴望,這是對人類美好的大自然、人類美好生活的高度禮讚。同時也向世人展示著她那顆對美好的未來的人生之路的執著追求的心,而這種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珍視,對美的追求,從這位生來就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發而出,不能不給我們這些健全人以強烈的震撼。

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視力的人”對諸多“奇觀”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怎樣認識海倫·凱勒心中的“奇觀”?

在節選部分中,有7個地方提到了“有視力的人”,這中間有善意的批評,也有真誠的規勸。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識到這種天賦的可貴。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實地活著。這種情感是真摯的,是關愛的。

海倫·凱勒說,“由黑夜變成白天”是“奇蹟”,這對正常視力的人來說,如果不會感到激動人心,似乎還可以理解。但對於歷史和藝術的“奇蹟”和巧奪天工的紐約塔,人們的眼睛也看不見這壯美的奇觀,這確實是我們每個身體正常的人要進行反省的。我們是不是對生活缺少了必要的欣賞,必要的熱情和美感。

(四)自主探究。

通過這些“甜蜜的回憶”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諦,縱觀全文,我們看海倫是用一顆怎樣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學生能聯絡課文內容、閱讀資料的簡介,討論、交流。

提示:同學們,會聯想,想象海倫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一顆熾熱、求索的心。一顆坦誠、趨勢的心。

一顆樸素、博愛的心。一顆對生活熱戀的心。

一顆對知識渴望的心。一顆對人類友愛的心。

一顆堅忍不拔的執著心。一顆積極樂觀的上進心。

一顆追尋人類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而這恰恰又是一顆平凡的心。

(五)小結:

同學們,我們從海倫的三天光明中,絲毫沒有看到恐懼、淒涼、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內心世界,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的愛。因此,海倫的人生之路是一曲《命運交響曲》

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她堅韌不拔,自我超脫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導人類邁向光明的未來。而只要這種精神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為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為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不會忘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目標:

1、瞭解海倫·凱勒的一生,引導學生做有一個有毅力、有信心敢於挑戰困難、擁有愛心的人,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社會,關愛他人。

2、激發閱讀全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讀書的好習慣。

3、領悟閱讀方法,品味作品中的語言,能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前準備:

學生借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筆記本。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閱讀全書興趣,掌握簡單的閱讀方法,以及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中。(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並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有人說,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蹟,她的一生,向人們昭示生命的尊嚴和偉大。

師:正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調查:讀這本書了嗎?讀完了嗎?如果你沒讀呢,在這節課上我們要推薦給你這本好書;如果你讀了,在課堂中你會學到如何去進一步閱讀和賞析這本世界名著。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她為什麼是了不起的人物;她哪些地方了不起?為接下來的閱讀墊下基礎。)

二、閱讀指導;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會了解作者——看前言瞭解作者。

1、瞭解作者

“你對海倫凱勒瞭解多少呢?”(請學生彙報)教師完善補充:海倫凱勒是19世紀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讓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時,眼睛被燒瞎了,耳朵被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陷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蜚聲國際的美國哈佛大學,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成就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設計意圖: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可以讓學生對海倫凱勒的精神品質有初步的瞭解,對海倫·凱勒產生無比敬仰之情,有助於學生理解他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在閱讀正文之前,我們可以看內容簡介,瞭解大概內容。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介紹。

3、指導閱讀正文

師:進行課外閱讀,在這節課中向同學們推薦“三步閱讀法”;

泛讀:概括書的內容。

精讀:品味賞析內容。

研讀:聯絡實際,思考感悟。我們在這節課中就採用這“三步閱讀法”。

(設計意圖:先指導閱讀方法,再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充分感知閱讀的方法與閱讀的快樂。)

4、泛讀:概括書的內容。分組讀:引言、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概括內容,並交流。

(引言:光明的寶貴,作者對光明的渴望。如果我有三天能用眼睛看見世界的話,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的有價值的人們,我要將我所有親愛的朋友們都叫來,好好端詳他們的面孔,將他們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第二天,我要去看一看那由黑夜變成白天的激動人心的奇觀。我還要通過參觀博物館,戲院或電影院瞭解人類和自然的歷史面目。第三天,也就是最後一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裡,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5、精讀:品味賞析內容。讀出你認為深有感觸的句子或段落,品味、欣賞、交流。(抓重點詞欣賞、理解含義、用心體會、聯絡實際欣賞) “對於我們所具有的感官能力和其他天賦,我想我們同樣是倦怠和麻木的。只有失聰者才知道擁有聽力是多麼幸福;只有目盲這才知道能看見陽光是多麼慶幸。那些在成年以後喪失了視覺和聽力的人最能體會這一點,但是那些從未遭受視聽障礙的人卻幾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這種珍貴的天賦。他們的眼睛粗枝大葉的掃過身邊的世界,耳朵則模模糊糊的接受周圍的聲音,從不會集中起來,帶上哪怕是一點點欣賞的意味。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生病了才想起健康的好,這都是老生常談了。”

(對光明的渴望,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 “春天裡,我沿著樹枝觸控,希望能找到春回大地後抽出的第一支新芽,這是大自然從寒冬的睡夢中甦醒的訊號。我觸控到柔軟的花瓣是有說不出的欣喜,還發現他們一圈圈的卷繞著,真不簡單,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奇蹟。”

(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一天,我要去見那些好心、親切的人,因為他們的友誼我的生活才變得有意義。首先我要好好看看親愛的安妮。沙利文。梅西夫人。在我還是一個懵懂孩童的時候,她來到我的身邊,向我揭示了外面的世界。我不僅僅想模糊的看到她臉龐的輪廓,而要把她仔細端詳,從她的臉上尋找深切的同情和耐心,這兩種品性讓她在教育我的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如此,就能把她的面容珍藏到我的記憶裡面了。我還要凝視她的眼眸,她的眼裡定然蘊藏著面對困難時的堅毅,以及她經常對我流露的對整個人類的同情心。 (感恩的心,博愛的心。)

第二天,在擁有光明的第二天,我要快速的瀏覽這個世界,瞭解它的歷史和現狀。自然歷史博物館向我們展示的是世界的物質財富,藝術博物館則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精神財富。以前通過觸控認識的東西現在可以仔細打量了。更讓我高興的是繪畫藝術的華麗殿堂將向我敞開,從義大利那帶有宗教熱情的原始繪畫到在視覺上給人震撼的現代作品。對拉斐爾、達。芬奇、提香、倫勃朗的油畫我要仔細品味,還要用韋羅內塞那色彩豔麗的作品來一飽眼福噢,對你,一個視力正常的人,這些古老的作品中包含了多少美的元素和有意義的東西啊!

(知識的豐富,對光明的渴望。)

接下來的這天早晨,我會再次黎明就起床,熱切尋找新的欣喜,我敢肯定對於那些視力正常而且真正用心看世界的人來說,每一天的黎明始終都會是美的再現。今天我要過一回平常日子裡的生活,融入那些忙碌於商業活動和生活瑣事的人群。

(對生活的愛)在午夜,我從目盲中暫時解脫出來的短暫時光就要結束,永久的黑夜將再一次將我包圍。自然,在短短的三天光明裡我不能看盡我所希望看到的全部,只有當黑暗再次降臨我才意識到自己來不及看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的頭腦中將塞滿了光輝的記憶,以至於我沒有多少時間去遺憾。此後,我對每一件物品的觸覺將會喚起關於它的模樣的生動記憶。

(對光明的渴望,光明值得珍惜。)我作為一個目盲之人可以給那些目明之人一點建議。對那些想要把視力天賦充分發揮的人也許是一句警言:使用你的眼睛,好似明天你將失明。傾聽人聲的音樂、鳥兒的歌聲、管絃樂強有力的旋律,彷彿明天你就會永遠失聰;觸控一切你想觸控到的東西,彷彿明天你就會觸覺失靈;聞聞花朵散發的清香,每一口食物都津津有味地品嚐,彷彿明天你再也沒有嗅覺和味覺。讓每一種感官都發揮出的功能,為世界通過大自然以各種接觸的方式給予你的一切歡樂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珍惜光明,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在她的作品中,也不乏孩子對生活中的好奇,模仿書籍中寫作帶來的成功,閱讀書籍給他帶來的快樂

6、研讀:聯絡實際,思考感悟。讀過一本書,我們會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反覆研讀,提出你讀過文章後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海倫·凱勒的成功來源於什麼?

她怎樣獲得那麼豐富的知識?這本書帶給我什麼啟示?這部作品想告訴我們什麼?(對周圍人的愛與感恩、對大自然的愛、對生活的熱愛、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要有勇氣、有信心)隨你深入讀這本書會進一步尋找答案。

三、回顧總結

1、要想更深入的解讀海倫·凱勒,你在課下用心走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把其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段落摘錄下來,帶給你啟發的語句銘記在心裡。

“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要靠心靈去感受。” “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2、為更近一步瞭解海倫·凱勒的思想,可以擴充套件閱讀海倫·凱勒的其他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我的老師》、《走出黑暗》等。

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發自心底的聲音。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讓我們向海倫·凱勒學習,做一個在逆境中永遠向上的強者,珍惜你所擁有的,用心中的愛回報愛。

佈置作業:

聯絡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寫一篇讀書感悟,不少於40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看一本完整的書常用的讀書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故事情節,體會人物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收穫。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方法:

1、專題閱讀方法指導;

2、學生閱讀實踐;

3、暢談收穫體會;

教學媒體:

白板展示給學生上課閱讀的片段。並且配圖。讓學生邊讀邊看圖,體會作者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每人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要想讓自己變得聰明,那就得讀書。

你能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嗎?

二、談談自己的讀書方法

1、你們喜歡看書嗎?看了哪些課外書呢?那你是怎麼看這些書的?

學生交流:

2、總結:看書是有方法的,今天,我們就以手中的書為例學習怎樣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學生手中的書是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書目,凱勒著,劉廣星改編,河南人民出版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奇書,2005年世界圖書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國家庭幾乎家家都有這本書。

讀著這條資訊,你想說什麼?學生交流。

3、激發興趣:它到底具有什麼神奇的魅力呢?讓我們趕緊走進它吧!

三、走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一)閱讀導讀:瞭解作者簡介、作品簡介和目錄

1、拿到這本書,你認為應該先看什麼? (首頁中的導讀)

2、導讀分幾個部分?(作者小傳和作品簡介)怎樣閱讀?

A.作者小傳一般是在書的最前面,我們怎樣去讀呢?請大家開啟書粗粗地看一遍。

B.從作者小傳中你瞭解到了什麼?簡單介紹一下。

書中有一個主人公,她雖集盲聾啞於一身,但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19xx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勳章,1965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她是美國的驕傲。她的名字叫——海倫·凱勒。馬克·吐溫說:“19世紀的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C.從作品簡介中你又瞭解到什麼?

3、還要看什麼?(目錄)

目錄可以體現作者的思路,通過看目錄可以瞭解所看書的大概內容,所以我們看書,還要學會看目錄。

A.請同學們開啟書看看目錄中有什麼內容。

B.從目錄中你能瞭解到哪些資訊?學生自由發言。

目錄有這樣強的感染力啊!你們想讀書嗎?

4、小結閱讀準備:除了看作者、作品簡介和目錄外,有時還要看序言,看看作者或作者邀請的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或譯者對對作品所進行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二)閱讀期待:猜想內容

1、剛才我們讀了作者簡介、作品簡介和目錄,對文章和作者有了大致的瞭解,現在請大家合上書本,先思考一下你想知道什麼,或猜想一下故事情節,再開啟書看看,我想,肯定會別有一番感受,我們會因為故事情節被自己猜中了而歡呼雀躍,會因為書中精彩描述而驚歎,你們有興趣來猜想一下嗎?

學生髮揮想象,自由猜想

2、出示文中片段,請大家欣賞。

片段1:

就是在這個陽臺上,我第一次聽到鳥兒在唱“愛之歌”。那天,我在陽臺上享受著風捨不得進房,足足呆了一個鐘頭。陽臺的南邊種著蔓藤,枝葉繞著欄杆而上;北邊則種著蘋果樹,每當蘋果花開時,撲鼻的香味令人陶醉。

忽然間,我扶著欄杆的手感覺到微微的震動,這種震動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把手放在音樂家的喉嚨上的感受一樣。震動是一陣一陣的,忽行忽止,就在某一個停頓的瞬間,有一片花瓣掉了下來,輕擦過我的臉頰落到地面。我立刻猜想可能是鳥兒飛來或者微風吹過,花瓣才會掉下來。我正猜測時,欄杆又開始震動了。

“到底是什麼呢?”……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像,邊讀邊提出疑問。

(2)你想到了什麼?心中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交流。

“微微震動”是怎樣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在震動?同學們採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猜想,和作者一起猜想,原來是鳥兒在唱“愛之歌”。這種學習方法值得記憶。

海倫在用心體會著一點一滴,通過這傳神、優美的文字,她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身為殘疾的海倫尚且如此,那健康的我們就更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就是我們從這段文字中所感悟出來的。

我們用上面的閱讀方法來讀下面的經典段落,邊讀邊想象,再感悟,相信你會有新的收穫。

片段2: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那樣充滿熱情。

(1)學生讀文,交流:你讀出了什麼?聯絡自己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2)小結:同學們很會讀書,除了會看,還會思考。請把你們剛才的那番感悟寫在這段文字的旁邊,那就是一次非常好的讀書筆記,也可以把它摘錄下來,不時地去看看,你肯定會有所啟發的。

(三)閱讀評價:感悟人物

1、通過閱讀以上兩個片段,結合課文《海倫·凱勒》,你最想對海倫說些什麼。

2、老師摘錄的這些僅僅是書中的滄海一粟,還有許許多多更為精彩、更為驚人的語言。讓我們用眼、用心去通讀,讀完整本書,細細去品位這一世界奇書,認識這位世界奇人。

3、請記住海倫·凱勒的名言。

(1)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海倫凱勒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3)對於凌駕於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四、閱讀,終生的承諾

請大家記住下面兩句話,願大家一生與書為伴,讓閱讀,成為終生的承諾: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時那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板書設計:

閱讀指導

一看:導讀(作者介紹、作品簡介)目錄(粗讀)

二想:情節內容

三看:經典句段(細讀想象感悟讀書筆記)

四想:人生哲理

課後反思:

我一直在積極探索“低起點,高落點”的課堂教學策略,它的評價依據是:教學是否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聯絡;是否注重教學環節的層遞性;是否注意教學基點提高的靈活運用;是否注重教學反饋的方式方。我覺得我的這堂課還是可用這些依據進行評價:開篇對海倫凱勒的簡介就很好的聯絡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理解,品味,感悟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散文語言的品味,小說原有句式的套用就是教學基點提高的靈活運用,材料閱讀後的談感受,實際上就是一種閱讀指導後的反饋。

上完本節閱讀指導課,我也深深感受到在今後的課外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方面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包括感悟能力、欣賞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教學目的。要真正將“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展,力行全過程落實”的三全理念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事實上,國小生的課外閱讀就應該“低起點”,人為拔高,容易抹殺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如果能夠輕輕鬆鬆閱讀,快快樂樂閱讀,而不是帶著很多工去閱讀,孩子就願意。願意去做這件事,且長期去做這件事,就會形成習慣,而這也是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目的。

我們常常談論今天的孩子如何不願讀書,如何不肯動腦,那是對孩子的一種歪曲性理解。據我瞭解,本班85%的學生在市少兒圖書館或者市圖書館購買了閱讀證,有70%以上的孩子一有時間就到圖書館讀書或借書回家看,有的孩子不僅自己去看書,還擔任義務監管員,幫助其他孩子借書,參加好書推介活動,甚至和圖書館的叔叔阿姨一起去新華書店選書購書……從此我們不難看出,只要孩子有了閱讀興趣,書籍漸漸就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

我們熱切的希望各位老師都有一些耐心,慢慢把孩子們引入閱讀世界,讓孩子們與好書為伍,讓書籍伴隨他們成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瞭解燈的簡單演變過程,知道電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觀察對比,簡單瞭解各種燈所存在的缺點,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3、讓幼兒體驗和使用照明工具,感受光明帶來的幸福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佈置一個山洞;油燈、煤油燈、檯燈各1"2盞;小兔頭飾一個;風爺爺頭飾;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圖片一張;手電筒、礦燈、蠟燭許多;絨毛玩具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幼兒感受黑暗。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提問:怎樣才能在黑暗的地方看清東西?

(二)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簡單瞭解其缺點和優點。

1、教師以遊戲的形式,向幼兒逐一介紹各種燈,並請幼兒觀察。

2、幼兒操作:給四種燈排列前後發明使用的順序。

3、教師向幼兒講述正確的排列順序。

(三)引出手電筒和礦燈。

1、遊戲《小雞找蛋》,引出手電筒帶來的方便。

2、遊戲《小熊家停電了》,引出礦燈帶來的方便。

3、教師小結:針對電燈的缺點,人們發明了手電筒和礦燈。

(四)體驗活動:遊戲《營救行動》

教師佈置一個山洞,讓幼兒自己選一種照明工具,想辦法照亮後,去山洞營救動物和娃娃。

(五)結束活動

集體舞《兔子舞》。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講盲童的故事等藝術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鍛鍊、學習角色的塑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體會盲童的心理世界,培養堅強的性格。

2、讓學生用手觸控不同的材料,感受各種材料的質感,用不同材料製作一幅貼上畫,送給盲校的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心。

3、學唱歌曲《摘星星》,感受節奏規律和旋律的高低。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準備:

1、彩紙、毛筆、剪刀、紗巾。

2、《摘星星》歌曲錄音帶、花的圖片(錄影帶)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

1、通過眼睛觀察周圍的色彩(如看到教師裡的、窗外的),感受色彩,並試說自己喜愛的色彩名稱。互相交流,根據學生能力不同,認識5-7種色彩。

2、欣賞繪畫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畫中都描繪了什麼,說一說你都認識哪些顏色?體會用色彩表達快樂的情感。

活動二:

1、故事切入。教師可以為同學們介紹一位自強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導學生講一講他們所瞭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師事先與學生共同研究故事內容,選擇學生講述故事。傾聽《光明行》(作者金光輝)中的一段鋼琴曲。教師為同學們介紹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歲時,也就是你們這個年齡,就能夠舞動著一雙小手彈奏樂曲,彈得那樣有靈氣,可是他從來都不畫畫(討論為什麼?)。教師講授:因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輝,現在他長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臺彈奏鋼琴。一個盲童,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是什麼樣、他彈的鋼琴是什麼形狀、穿的衣服是什麼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學生用戲劇表演的形式,體驗一下,眼睛蒙上紗巾,站起來,伸手四處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難。運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方式,讓一組同學蒙上眼睛,老師帶領引導其他同學參與對話。同學談感受,有哪些困難?心情是怎樣的?

主題圍繞著讓我做你的眼睛這個內容,學生展開討論(怎樣克服困難,看不見害怕嗎?體會堅強,這麼多困難,他自己能克服嗎?誰在幫助他?)關愛來自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和社會,最後教師引申中國有6萬多盲童,怎麼辦?引入到主題: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師可引導同學,盲童看不見卻聽得到,讓我們一起大聲說:“我就是你的眼睛。”)。

活動三:

1、講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導學生髮揚關愛的人文精神。

2、你想擁有這樣的花瓣嗎?看圖片(錄影帶),觀察花瓣的形狀,每人介紹一種自己喜愛的顏色,學生們之間互相學習,根據學生能力記住5-7種色彩的名稱,用對稱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組拼擺),在自己製作的花瓣上穿毛線(絲帶)完成花瓣書籤。用神奇的花瓣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把花瓣書籤夾在書裡,那是善良的心靈。

活動四:

1、學習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據“小星星”高低的變化,用手在空中畫出音調的高低跟隨著慢唱,感受音的高低變化並逐漸感受音級之間的相互關係。

2、引導學生討論歌詞內容,認識歌曲三拍子的特點是怎樣更生動地表現了兒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與三拍子節拍的不同特點,學生分組用二聲部來演唱,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評價建議:

本課師生、學生雙邊活動較多,建議採用隨機評價、口頭評價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摘星星》,詩歌《盲童》

教學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欣賞錄影帶等

課型:綜合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二、導課:請聽,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一首配樂詩歌。

盲童

從小我就是一個盲童娃娃,在摸索探求中漸漸長大。

雖然我看不見五彩雲霞, 心中卻盛開著芬芳的鮮花。

雖然我看不見奔騰的江河,洶湧的波濤卻在我腦海拍打。

燕子在為我吟唱著春天的故事,小溪在為我講述著金秋的童話。

我不寂寞,我不憂傷,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大家瞭解這類人群嗎?(請學生回答他們所瞭解的故事。)

三、新授:

唱一唱:

1、學習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據“小星星”高低的變化,用手在空中畫出音調的高低跟隨著慢唱,感受音的高低變化並逐漸感受音級之間的相互關係。

2、引導學生討論歌詞內容,認識歌曲三拍子的特點是怎樣更生動地表現了兒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與三拍子節拍的不同特點,學生分組用二聲部來演唱,用打擊樂器伴奏。

方法:集體齊朗讀歌詞:

1、朗讀歌詞:集體聽教師有表情地朗讀歌詞。

2、範唱:集體聽歌曲範唱一遍。

3、學生跟琴演唱

要求:1、唱準音名和音高及節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聽故事:

1、講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導學生髮揚關愛的人文精神。

2、你想擁有這樣的花瓣嗎?看圖片(錄影帶),觀察花瓣的形狀,每人介紹一種自己喜愛的顏色,學生們之間互相學習,根據學生能力記住5-7種色彩的名稱,用對稱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組拼擺),在自己製作的花瓣上穿毛線(絲帶)完成花瓣書籤。用神奇的花瓣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把花瓣書籤夾在書裡,那是善良的心靈。

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感受。

將自己所瞭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你同時又是怎樣做的。

課堂拓展:

1、瞭解身邊盲童的故事,並設計怎樣為他或她解憂。

2、和你的爸爸、媽媽談談自己的感受並瞭解他們的想法。

3、當一次小老師,將歌曲《摘星星》教給家長學唱。

課堂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歌曲《摘星星》、瞭解身邊的各種材料和顏色,用自己身邊的工具和材料製作一幅作品送給盲童小朋友

教學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欣賞錄影帶等

課型:繪畫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二、導課: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聽一段小故事。這是關於一位盲童小朋友的。現在,他已經能夠周遊世界各國進行巡迴演出了,你們相信嗎?

三、新授:

聽一聽:

1、故事切入。教師可以為同學們介紹一位自強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導學生講一講他們所瞭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師事先與學生共同研究故事內容,選擇學生講述故事。傾聽《光明行》(作者金光輝)中的一段鋼琴曲。教師為同學們介紹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歲時,也就是你們這個年齡,就能夠舞動著一雙小手彈奏樂曲,彈得那樣有靈氣,可是他從來都不畫畫(討論為什麼?)。教師講授:因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輝,現在他長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臺彈奏鋼琴。一個盲童,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是什麼樣、他彈的鋼琴是什麼形狀、穿的衣服是什麼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學生用戲劇表演的形式,體驗一下,眼睛蒙上紗巾,站起來,伸手四處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難。運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方式,讓一組同學蒙上眼睛,老師帶領引導其他同學參與對話。同學談感受,有哪些困難?心情是怎樣的?

主題圍繞著讓我做你的眼睛這個內容,學生展開討論(怎樣克服困難,看不見害怕嗎?體會堅強,這麼多困難,他自己能克服嗎?誰在幫助他?)關愛來自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和社會,最後教師引申中國有6萬多盲童,怎麼辦?引入到主題: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師可引導同學,盲童看不見卻聽得到,讓我們一起大聲說:“我就是你的眼睛。”)。

學一學:

1、通過眼睛觀察周圍的色彩(如看到教師裡的、窗外的),感受色彩,並試說自己喜愛的色彩名稱。互相交流,根據學生能力不同,認識5-7種色彩。

2、欣賞繪畫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畫中都描繪了什麼,說一說你都認識哪些顏色?體會用色彩表達快樂的情感。

畫一畫、做一做:

鼓勵學生用自己身邊的各種材料製作一幅作品,並且送給盲童小朋友。

作品大展示:

將學生作品展示,給予鼓勵。

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特別是一些製作精美的作品。使學生體會到製作過程的不易和作品完成時的歡喜。

摸一摸:

感受一下盲童小朋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請你閉上眼睛,觸控一下,體驗各種材料的質感。

演一演:

各小組可以先討論設計出主題,然後進行表演。

例如:“遇到盲童時”為主題,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此環節讓學生自己設計主題,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自主能力。

課堂拓展:

1、將你在課堂上的收穫說給家長聽。

2、可以為盲童小朋友設計一種器械為他們解除看不見的困擾。

課堂評價:

1、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2、學生們可以進行自我評價的方式,對自己在表演中的表現予以評價。

3、老師恰如其分的利用時機對學生進行開發,開發他們善良的本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閱讀過程中,認真感受海倫在苦難的成長中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慾慾望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在生活、學習中能夠學習主人逆境中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訊《海倫.凱勒》匯入

1.同學談心目中的海倫.凱勒。

2.課前同學們已經課前閱讀了第一章“開啟心靈的眼睛”,第二章“我的求學之路”,第三章“迎接新生活”,現在請你同桌談談以下問題。

(1)在這山間秋色中海倫盡情地享受,她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

(2)海倫為什麼喜歡劇院生活,而不喜歡演講生活?

(3)你覺得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3.全班展示彙報以上問題。

二、閱讀第四章“假如給三天光明”

(一)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四章閱讀導語“也許人的本性就是這樣,已經擁有的不知道珍惜,而總是去追逐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1.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和同桌交流。

(二)自由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1.快速閱讀184頁——203頁。分為四部分“學會珍惜”、“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2.圈畫出帶有批註的生字詞語。

3.重視帶有重點符號的句子。

4.關注每一部分後面的“成長啟示”、“要點思考”、“寫作積累”

(三)交流讀後體會

1.感受成長啟示:

(1)課件出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駐足,但是我們總是錯過它們而不自知。當某一天,它們消失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為什麼沒有多看一眼,這時多少會有點遺憾與悔恨。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眼前的美麗,珍惜眼前的情意,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想起追逐。”

思考一下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組內交流。推薦展示發言。

(2)課件出示“海倫想象著能看見事物的第一天,自己能做些什麼。她是多麼渴望光明啊,所以她珍惜所能看見的一切,而且看得深沉而又入迷。但我們視力正常的人卻往往忽略了身邊存在而又值得欣賞的東西。”

你對這段話有是怎麼理解?

(3)“第二天”、“第三天”的成長啟示,和同學交流想法。

(四)思考感悟

1.課件出示

(1)海倫為什麼要先看人,這裡表達了她怎樣的一種情感?

(2)想象一下自己,如果擁有和海倫一樣的境遇,自己將會怎樣做?

(3)看過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小組討論以上問題,推薦同學全班交流。

2.出示:作者為什麼設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小組內討論交流,推薦發言。

預設:第一問,對世人擁有光明卻不珍惜,表示遺憾;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這種幸福。第二問,以此表達自己對身殘志堅的堅強忍耐、對生命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人類的友愛。第三問,警示我們要珍惜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知識,追求道德完善,並且不被任何困難嚇倒。

三、學習寫法

(一)小組交流書中的寫作方法。

(二)全班展示交流:

1.預設“松針或者海綿似的柔草鋪就的茂盛蔥鬱的地毯”。把松針和柔草比作地毯,形象生動。

2.預設“季節變換的華麗場面是一部激動人心的永無止息的戲劇,它的情節從我手指尖上一幕幕滑過。”比喻,語言優美,想象豐富。

3.預設“我還想盡情欣賞韋羅內賽溫暖的色彩,研究埃爾.格列柯的神祕之處,從柯羅的作品中捕捉對大自然的新看法”。韋羅內塞: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主要畫家,以擅長運用華美色彩著稱。埃爾.格列柯:西班牙畫家,作品色彩明亮偏冷,任務造型奇異修長。柯羅:法國風景畫家。這裡運用了舉例子的寫法。

……

四、閱讀延伸

(一)看本書名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感悟。

2.摘抄自己喜歡的名言。

(二)看“作者名片:海倫.凱勒”“人物名片:安妮.莎莉文”

莎莉文這隻照亮了別人的蠟燭,她默默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沒有莎莉文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莎莉文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蹟,而莎莉文就是創造奇蹟的的人。六年級了,同學們馬上國小畢業了,希望同學們進入國中以後,繼續努力學習,你們就是我的驕傲!

(三)作業:看“名家點評”、“讀後感優秀例文”,課後根據自己對這本書人物,寫作方法等的感悟,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國海倫.凱勒身殘志堅

安妮.莎莉文照亮凱勒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