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校園 閱讀(2.59W)

在高中的學習中,生物學科是重點,在考試中佔了很大的分值比重,那麼你想知道自己必修三的生物知識掌握了多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1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型別:

可分為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定義課本P93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迴圈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2

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1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3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

(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佈,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於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佈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絡: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4

一、種群的特徵

1、種群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單位。

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徵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群的特徵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徵

3、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誌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二、種群數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答應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後,由於食物減少和活動範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三、群落的結構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區域中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

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種間關係: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結果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或空間等。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提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間結構

群落結構是由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群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佈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佈。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溼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次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後的森林、棄耕後的農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5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迴圈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一、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

1、碳迴圈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迴圈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課本P103

二、生態系統中的資訊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迴圈、能量流動、資訊傳遞

2、生態系統中資訊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資訊: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資訊: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資訊: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的傳遞;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資訊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汙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6、製作生態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銳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汙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

(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

(5)環境汙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6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麼是生態系統?

是指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2、什麼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有哪些結構?

⑴、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⑵、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

①、非生物成分:

Ⅰ、物質:空氣、水無機鹽。

Ⅱ、能量:陽光、熱能。

②、生物成分

Ⅰ、生產者:指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Ⅱ、消費者:指動物,包括全部的動物

Ⅲ、分解者:主要指細菌和真菌。

⑶、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二、應會知識點

1、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

質迴圈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

2、從功能上講: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之間能量交換和物質迴圈的基本功能單位。

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存在的物質和能量基礎,是生態系統各營養結構聯絡的紐帶。

4、生產者:

⑴、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將H2O和CO2合成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進入生態系統的起始端。

⑶、沒有生產者就沒有生態系統。

5、消費者:指不能將H2O和CO2合成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的生物。

⑴、初級消費者:指直接以植物為食的動物(植食性動物)。

⑵、次級消費者:指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食肉動物)。

⑶、三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的動物。

以此類推……

6、分解者:能利用動植物遺體中、排出物中以及殘落物中有機物維持生存的有機物的生物。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

7、食物鏈和食物網:

⑴、是生態系統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⑵、生產者是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是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

⑶、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可能同時擁有多個消費級或營養級。

8、生態系統包括那些基本型別?依據無機環境及生物類群的特點劃分:

海洋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苔原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9、森林生態系統:(瞭解)

⑴、分佈:溼潤或較溼潤地區。

⑵、特點:

①、動植物種類繁多,種群結構複雜。

②、種群密度和種群結構能長期處於比較穩定狀態。

⑶、生物類群:

①、植物以喬木為主,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②、動物種類繁多,多營樹棲及攀緣生活。

⑷、生態功能:

①、提供木材及林副產品。

②、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⑸、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溫度,其次是光。

10、草原生態系統:(瞭解)

⑴、分佈:乾旱地區。

⑵、特點:

①、動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結構簡單。

②、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

⑶、生物類群:

①、植物以草本為主,有少量灌木,稀有喬木。

②、動物多具挖洞或快速奔跑行為。

③、兩棲動物、水生動物極其罕見。

⑷、生態功能:防風固沙,是畜牧業基地。

⑸、主要限制因子:水,其次是溫度、光。

11、海洋生態系統:(瞭解)

⑴、特點:物種繁多,數量龐大。

⑵、生物類群:

①、浮游植物為植物的主要型別。

②、淺海區有大型藻類,分佈在200米水深以上,能進行光和作用。

③、浮游動物為動物的主要型別。

⑶、生態功能:提供海產品,調節氣候。

⑷、主要限制因子:光、溫度、鹽度。

12、溼地生態系統:(瞭解)

⑴、分佈:《關於特別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定義:沼澤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紅樹林以及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水域。

⑵、生物類群:多種多樣。

⑶、生態功能:是生活、工業水源,養育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巨大的蓄水庫,能調節氣候,淨化汙染物。

⑷、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合理開發利用。

13、農田生態系統:(瞭解)

⑴、特點:

①、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單一。

②、農作物是主要生物成員。

③、人的作用佔突出地位。

⑵、生物類群:農作物為主,也有昆蟲、鳥類等。

⑶、生態功能:人類糧食及農副產品的主要來源。

⑷、退化因素:人的作用消失。

14、城市生態系統:(瞭解)

⑴、特點:

①、人起支配作用,高度開放,調節能力弱。

②、對周圍生態系統具有高度依賴性。

③、對其他生態系統干擾強烈。

⑵、生物類群:主要是人,生產者微弱。

⑶、結構:自然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

⑷、保護:強化生態規劃,改進生產工藝和管理體制,大力綠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識點 篇7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

2、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

(1)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2)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是同時進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過程。

(4)能量是物質迴圈的動力。

二、應會知識點

1、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中的生態系統是指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學迴圈。

3、碳迴圈與溫室效應有關

4、硫迴圈與酸雨有關。

5、生產者和分解者對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具有重要作用。

6、生產者對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

7、二氧化碳是生態系統中碳迴圈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