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方案

校園 閱讀(1.78W)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 瞭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 瞭解本文句法上駢散並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 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 瞭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 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 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 對文中多義詞的確定。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

神州六號已經升空,英雄們已經凱旋歸回。大家都很感覺很高興,中國的很多貧困學生更是感到興奮。為什麼他們也那麼興奮?因為,我們國家將又有一批款項投入到希望工程中來!錢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是:從神州6號中來。原來,這次隨著神州6號一起升空和返回的的還有一幅國畫。這幅國畫可謂書法、畫藝雙絕!它是由毛筆書法和潑墨山水畫兩部分組成。現在這件藝術品即將用來拍賣,所得到的款項都將全部用來資助希望工程,專家們估計這件作品價值將上千萬!!

為什麼這次選擇的是這樣的一件藝術品,而不是其他的東西呢?其實只要我們細想了一下就不難其中的原因了!“物以稀為貴”,書法和山水畫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在世界這麼多的國度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選擇國畫也就名正言順,理所當然了。

相比中國的山水畫一直受到西方油畫挑戰的狀況,中國毛筆書法的表現更是優異!我國書法有著比山水畫更加悠久的歷史,在這麼的一段遙遠漫長的歷史中,明星、巨星更是璀璨紛呈。

問:有哪位同學可以羅列出幾位這樣的人物?

答:……(匯出王曦之,再匯出《蘭亭集序》)。

(若無,則如下繼續)……

問:其實還有一些大人物居然讓你們給忽略了,有哪位可以補充一下?

答:王曦之……(繼續追問,匯出他的作品蘭亭序)

(若無,則如下繼續)……

提醒:其實他就是王----曦----之(語氣停頓,緩慢,起到提示作用)

問:有誰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王曦之的有關作品?

答:……(匯出蘭亭序)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欣賞的人物,一起欣賞的作品。

(板書:作品:《蘭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結束匯入部分。

二、作者題目介紹

剛剛同學們講到了王羲之的書法,他是魏晉時期的書法家。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出現的一批著名的書法家。王是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書聖”的美稱。不僅擅長書法,也長詩文。

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最為有名,被後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它到底是什麼摸樣的呢?請看插圖。(學生看圖)古人用八個字來形容它“飄如浮雲,矯如驚龍。”同學們從這副精美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國書法藝術的美,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美。只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臨摹本它的真跡已經失傳。據說是被李世民帶到地下去了。

《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出名作為詩文它是王最出色的一篇。同學們看註釋一,從註釋我們知道它是詩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詩文藝術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卻膾炙人口千古傳誦。既然它這麼有名那我們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共同來欣賞這篇續。

三、朗讀 思路

我們現在正式開始課文內容的學習,剛才老師已經介紹了王羲之,他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字寫的好,這篇作品的文采也很棒,堪稱“文質雙絕”。作品的特色表現在兩個方面,這也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1. 作者複雜的感情變化。

2. 駢散結合的寫作特點。

那我們來欣賞以下這篇作品,請同學們在欣賞的過程中能體會一下這兩個特點,並考慮一個問題——作品中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變化過程。

朗讀課文

剛大家都欣賞了這篇課文,應該都有一定的.體會。現在請一位同學就剛剛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問)

確實這篇作品的情感變化流程如**同學說的是一個由樂到痛再到悲的過程。作品也是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來建構的,那我們現在具體來看看作者到底怎樣表達這三種不同的情感,請大家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

四、第一段

第一段講什麼呢?講文章的事由,事由是什麼呢?是“修禊事也”,“禊”是什麼呢?我們看註釋5,“修禊事也”,就是做禊事,這有點像雲南傣族的潑水節喲。當然這種祭禮也要挑個黃道吉日不能隨便,古人很講究的規定三月上旬的“巳”為修禊日。但魏以後用三月三日不用“巳日”關於干支紀年,我們上節課就已經熟練掌握了,這裡我就不重複了。

春天在古代分幾個階段?(提問)(孟,仲,暮)

之初就是陰曆三月初。所以我們課間交代的聚會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就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

地點“會嵇山陰”即浙江詔興,蘭亭在詔興蘭諸山,當年勾踐曾經在那種過蘭花所以就以此為名為蘭亭。

作者用簡潔雅淨,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的自然風光。都有些什麼呀?(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解釋詞語並板書)

文中人物有哪些啊?

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群鹹”包括誰啊?(註釋)這些人都是些什麼人,其中都是些有名望的大家所以說是“群鹹”。

接下來看,“流殤曲水,列坐其次,絲竹管絃,暢敘幽情等”的註釋。(絲是弦類竹是管類的)

“是日也”判斷句(是 代詞)天朗氣清就是天氣清朗。

“惠風”解釋,(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指杭州當汴洲〈南宋 林升〉)所以只有春風才算得是惠風,和風。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兩個句子駢散結合的好句(提問翻譯)

向上可以看到(學生答)(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向下有崇山峻嶺等,王盡收眼底能不發出“信可樂也”嗎?

五、第二段

接著看下一段,古代文人集會多儒墨客在集會上留下千古詩篇。我們看在盛宴過後王發出怎樣的感慨?

第一段描寫宴會是如此的快樂、自在、酣暢、淋漓。為何這段卻讓我們咀嚼到痛感呢?其實“好花不常開”人也一樣,曲終人散都會有傷感存在,這是作者自然情感的流露。

古人講究起承轉合的模式那麼這裡體現在哪呢?(提問)(仰觀句與夫人句)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插入)

“靜,躁”兩種生活態度的句子(提問)由此有了三種人生的感覺。

欣於所遇(快然自足)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欣於所遇”便“快然自足”所以感慨系之,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豈不痛哉”。

六、第三段

本文的前面兩段分別講到了“樂”“痛”,那麼接下來作者的感情會有怎樣的延伸轉變呢?現在我們看下第三段。

很多人都說這段以“悲”為感情基調,那麼到底是不是呢?(請位同學朗誦一下這段,其他同學認真感受作者的感情。

從文中哪可知“悲”呢?(提問)(“悲夫”)

好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每覽”句,每看到古人對死生髮出感慨的原因都像契那樣感觸相合,我就為此悲傷感嘆,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

“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樣相合。“契”是古人借貸的一種憑證,我們從它的甲骨文字形可以一目瞭然。(寫出甲骨文 用刀在木上刻字,古人把它分成兩半合起來就是憑驗)

“固知”句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一死生”把死生看作一樣,“齊彭殤”把長壽和短命看作一樣。這裡“一”“齊”是同義詞,都是把 **看作一樣“的意思。

“一 齊“都是莊子的看法,“彭祖”解釋(活到3800歲懂得養生之道所以把他當作長壽的代名詞。

接下看下兩句“後之”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

“雖世”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人們的思想情趣一樣的。

“其致一也”(提問致的用法)(情趣 情致)

“後之”句,讀這詩集也將有感於死生這件大事。

通過初步瞭解我們知道這段的主要思路是這樣的:首先,作者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於死生,然後轉入對人生的深入書寫,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我們知道在東晉很長時期裡,士大夫普遍情緒蕭條、不思進取,作者藉此批判他們的消極思想。這充分體現王抗拒人生虛幻執著努力,隨後發出“後之視”的感嘆。

接著交代作品的成因“後之覽、、、”總結全文。綜觀全段,顯然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後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他的精神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

七、課文總結

同學們,剛才咱們已經用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學習 《蘭》這篇文章,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兩三分鐘的時間裡,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這千古傳誦的奇文帶給我們心靈上的美感。

《蘭》它只是一個序,序是一種文體,一般寫在正文之前。他分自序和他序,(板書)

所謂自序就是作者自己寫的,介紹成書的原由,目的,和經過(板書)

問:《蘭》是自序還是他序?

顯然,在這篇自序裡,王說明了寫書的緣由,目的,經過。請大家思考一下,在文中哪幾句話寫出了這三個要素?A同學,請你說一下他的成書原由(會於會集山陰之蘭亭。

那他的目的又何在呢,B同學,請你回答一下(後之覽者,亦,)好,請坐

C同學,請你說一下他的成書經過(故列敘時人。。)

好,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序這種文體,既可議論,也可敘事,即借題發揮,王由文人在一起吟詩作賦的樂筆鋒一轉,寫到對人生態度思考的痛,既而寫到成書的悲。可以說,這三種思想感情情緒是越來越低沉的,但思想深度卻是逐漸升高的,因而顯得立意高遠。大家想想,為什麼在常人眼裡一次無限愉悅的聚會,王會想到人生態度的悲呢,這種悲有從何而來的,這種悲是不是就是悲觀悲嘆呢?顯然不是,大家知道,王生活在國事日漸衰落的東晉時代,那個時代,士大夫們崇尚老莊思想,意志消沉,不求進取。這讓王感到悲哀,他會悲嘆。但這種悲嘆正是他曠達性格的反映,正因為他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充滿了追求,才會對庸庸碌碌的歲月的流逝產生悲嘆。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那些富於創造價值的傑出人物,你比如說三國時的曹操,他在他的餓詩中寫到:人生幾何去日苦多,對酒當歌,譬如朝露。讀起來,讓你覺得對人生充滿了悲涼的意味,苦長樂短的哀愁,但是,你是不是說曹操就因此而成為庸庸碌碌的平庸之輩呢。顯然不是。這些例子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舉不勝舉

文章最後一句寫到: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應該是後之覽者,老師希望大家學完這篇課文之後,結合一下歷史上的人物,思考以下自己的餓人生,怎樣看待你的餓生命,對待你的生活。我們說,當一個人開始學會思考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開始成熟了。在座的同學們,你們思考過這些問題嗎,你們要怎樣對待你的有限的生命呢,想重於泰山還是要輕於鴻毛呢,你們要在庸庸碌碌中悲嘆歲月的流失還是要對酒當歌,意氣風發的建功立業? 好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了,下面做下課堂測驗

八、隨堂測試

學習文言文,主要學習它的字、詞、句。也就是字音字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我們剛學習完〈〈蘭〉〉接著我們做幾道題來溫習一下:(練習)

通過對這篇的學習,我們感慨於死生之大,彷彿把心融入了作者飛舞的書法中,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多看多想,有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的豐盛,正如今句話說的好。“我們可以活的平凡,但不可以活得庸俗。

好,我們這堂課到此結束,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