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巖子河的幸福大棚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2.04W)

枝江市顧家店鎮,是一個東西南三面被長江環抱的半島,得天獨厚的水源優勢,纏綿蘊藉,延續不斷地滋潤著重巒疊嶂的山丘,滿目蔥鬱的柑橘、臍橙綴滿山坡崗地。

巖子河的幸福大棚散文隨筆

一層神祕的面紗,始終籠罩著她那迤邐美妙的身姿,令人心馳神往。

西鄰長江的顧家店鎮巖子河村,東、北與綠色蔥蘢的山丘、山崗地石半坡村、天螺寺村接壤,南同沙漬坪村相連,呈現出一片雄偉壯闊的平坦地,似乎是一個碩大的圈椅,適宜農耕,宜種植蔬菜、雜糧等。

正值年景過半,夏日的激情與火熱,催生著這一片沃土。

巖子河人羨慕,甚至妒忌鄰村果樹的繁茂,但無濟於事,勤勞的巖子河人認識到,只有立足自身,本土挖潛,大力發展種植業中的優勢產業,才是唯一出路

一片片整齊、厚重、翠綠的玉米地,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筆直挺拔的玉米杆,高過人的頭頂,像一排排莊重、威武的士兵,持械訓練。油亮肥厚,大片伸展的玉米葉,交錯、重疊滋生,還不時在風中舞蹈,“沙沙”作響,猶如在輕聲歡唱。脹鼓鼓的玉米棒子,遞次向上,青絲褐發飄逸灑脫,深吸一口伴著泥土的芬芳而瀰漫開來的陣陣清香,彷彿進入天然森林,亦或綠蔭草地般,舒爽,愜意!

3組李遠桂的西紅柿大棚和黃瓜大棚,就掩映在這翠綠、挺拔、豐收在望的玉米地裡。

兩個大棚,面積各一畝,一根根鋼筋水泥預製件,深深入地支撐,高峻挺拔,成為大棚骨架,每根鋼筋水泥預製件之間,用鐵絲牢牢固定。頂部脊樑離地3.5米,一節節鋼管,橫著固定,自脊樑處向兩旁伸展至離地2.5米處,形成一定的弧形坡度,四周佈滿透氣紗窗,再用白色塑料薄膜覆蓋。

兩個大棚,遠看就像一列飛速行駛的火車,載著兩節白色的火車車廂,帶著對巖子河的深深眷念,蜿蜒穿行於婆娑搖曳的玉米地中,含情默默。

李遠桂夫婦2013年建了一個大棚,種植聖女果,又稱小西紅柿,有紅色、粉色、白色、金黃色等。枝江市某公司負責供苗、產品回收、技術指導、外出參觀、培訓學習等。兩年時間,該公司不僅拖欠李遠桂的貨款2000餘元,且因經營不善而倒閉。

李遠桂夫婦沒有氣餒,發奮努力,於2016年增加了一個大棚,自謀門路,自育自種自銷。他們夫妻倆,硬是憑自己的勤勞、智慧、信譽,贏得了枝城客戶的信賴,並建立了長期的合作伙伴關係。

走進西紅柿(也叫番茄)大棚裡,已是正午,室外溫度約30多度,大棚四周的薄膜已揭開,時而有涼風透過紗窗襲來,時而又是一陣熱風撲面。

大棚裡的景緻,只能用“震撼”兩字形容。5壟半西紅柿植株(兩行為一壟,邊上只一行,為半壟),株高1.8米左右,全都攀附於一根根鋼筋水泥預製件之間,或在搭成的站架上,或在竹竿上,或彩繩上,直立,壯觀。

青色、由青漸紅色、紅色西紅柿,一串串地掛著;大的、小的西紅柿,一串串地掛著。

站在大棚一端,站在兩壟西紅柿植株之間,望不到盡頭,一串串懸在半空中的西紅柿,像玩魔術似的,讓你驚豔它超凡脫俗的美。

李遠桂的妻子,身著深咖色碎花上衣,頭戴灰色布帽,雙臂套上的袖套,以及雙手戴的手套,都被西紅柿葉片上的油漬侵染成了黑色。西紅柿葉上有毛,接觸到面板,會癢,有的甚至過敏。所以,得戴上袖套、手套和帽子。

她在採摘西紅柿。最大的3.5兩。不一會兒,一筐西紅柿裝滿,每筐60斤,丈夫搬上機動三輪車。車上只能並排裝10筐。李遠桂準備運到枝城,發給販子。

業務,都是微信聯絡。

裝滿筐的西紅柿,不能一筐壓一筐,要保持西紅柿不受擠壓,李遠桂寧可多跑一趟。

這繽紛火熱的.6月,也是西紅柿銷售的旺季。8月份,就要種植黃瓜了。

李遠桂的妻子,從頭年臘月開始,在大棚種植西紅柿,通過自選植株高、果實大、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品種,經過下籽,細心填埋,深淺是自己摸索的,精心育苗,這是非常關鍵的,再進行移栽定植。次年2月點花授粉,技術性很強,用毛筆蘸,開花就點,這項活兒要持續一個多月。緊接著要剪老葉,保證養分有效供應。注意防治西紅柿疫病和灰黴病。

冬天,勿需揭膜,保持恆溫。

這些關鍵環節,全都是李遠桂夫婦完成。每個環節,不能馬虎,更不能偷懶。他倆從早上5點起床,到大棚勞作,中午兩點吃飯,下午繼續,晚上8點進門,晚上10點睡覺。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兩點一線”,連下雨都沒有休息過(大棚不受雨天影響)。

夏天,不關膜,四周通風透氣。

西紅柿整個生長週期,不用催熟劑,全都是自然成熟,真可謂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發給販子的西紅柿,勿需冰箱冷藏,自然放置,一個周至半月不軟,且愈存愈好,經過後熟作用的西紅柿,生食入口更甜,肉質細膩爽滑。熟食更佳,如西紅柿煎雞蛋,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瘦肉丸子湯等,都是理想的佳餚,老少皆宜。

李遠桂的另一個黃瓜大棚,藤蔓上吊掛著長長的黃瓜,已經歷了幾個月的上市旺季。這是正月栽植黃瓜苗,45天黃瓜上市,6月底結束。接著種植小白菜,45天出售。

兩個大棚,就這樣,交替種植著西紅柿、黃瓜,黃瓜、西紅柿。豐收的喜悅,也在這漸綠、漸紅的交替中被不斷累積,被不斷溢滿心間。

李遠桂妻子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儘管常年貓在大棚裡,種植西紅柿和黃瓜,比起大田種植棉花、玉米,有保障,效益很高些。這是自己多年實踐證實的。想到這裡,這些年來,無論流淌了多少汗水,都是值得的。

李遠桂夫婦,每天在大棚都要呆上15小時左右,常年以大棚為房,以大棚為友,與西紅柿、黃瓜藤蔓零距離。哪跟西紅柿植株的葉片捲了、發黃了,他們會及時發現,並及時調整揭膜時間,調整營養供給。那根站架鬆動了,他們會及時用繩索繫緊,並把一根根藤蔓扶上,將葉片理順,將果實理順。

李遠桂夫婦用心呵護著大棚!呵護著大棚裡的瓜苗!這些瓜苗,甚至就是他們的孩子,每天伺弄著它們,每長高一點,心裡就會美滋滋的!每開放出一朵小花,哪怕很小很小,都會在心中激盪出小小漣漪。隨著西紅柿苗、黃瓜苗遞次開花,到盛花怒放,看著西紅柿果實由小變大,由青變紅,以至碩果累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寒暑往來,年復一年,有耕耘,有收穫。

生活如此充實,有趣兒。

有靈性的大棚!幸福的大棚!

大棚裡的瓜苗、果實,是幸福的!大棚裡的一草、一木,是幸福的!因為有勤勞、勇敢、睿智的巖子河人——李遠桂夫婦,用心,用生命,呵護著大棚及大棚裡的瓜苗、果實、一草、一木!

鄰村繁茂的果樹,都要羨慕、甚至妒忌這靈性的大棚!這幸福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