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6W)

老實說,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憤怒,我認為勒龐一定是個極端主義者,才會這麼絕對的看待一類事物。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思辨思維支配,又或者是我的潛意識裡一直在遵循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中庸之道,認為絕對地認識事物是愚蠢的做法。這世界上有精英群體,也有烏合之眾,而我認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在思維上的訓練足以讓我在某個群體中保持理智,我完全可以頭腦清醒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轉念一想,根據我這些年在各種各樣群體中的經歷來看,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

就像我本以為讀這本書一定是一次糟糕的體驗,但事實證明我開始反思自己,思考一些以前我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在群體的心理特徵中,有些可能與獨處的個人有相同之處,另一些則完全相反,完全為群體所特有,只有在群體當中才見得到。”我開始明白自己的那部分理智也許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發揮到極致,當我處於群體當中或許會變得有所不同,換句話說,或許大部分時間裡我向別人展示的是我的另一個維度。就如勒龐舉的例子,眾多細胞聚集在一起創造的新生命有著與單個細胞完全不同的特徵,酸和鹼組合後會形成與原來物質完全不同的新實體,我們在群體當中會不自覺根據當前環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它們當中有些愚蠢的成分我們意識不到。對於這種現象我覺得很無奈,我想不出方法來讓這種積聚愚蠢的行為停止,只能盡力的保持冷靜,向別人展示我理智的一面。因此在大多數時間裡,我選擇保持沉默,甚至在無意中迎合大多數人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被群體所影響,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一個具有一定理性思維的人在融入群體之前會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但不可避免的是另一種更強大的心理暗示,這就是群體心理。小到自我,大到國家民族。我們在高中歷史中研究民粹主義和精英決策到底哪個更能維持國家的和平穩定,我一直認為群眾的力量強大,任何重大歷史事件都離不開他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有能力參與國家治理。就拿一些西方國家來說,公投的弊端已經非常明顯。有一類人,他們不需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他們的行為帶來的後果也不會對他們產生過多影響,因此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可以說是毫無責任意識。另一類人以為自己做出了符合邏輯的理性選擇,但事實上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人或某個組織所影響,做出了與自己的意願和國家利益不完全相符的選擇。在這種幾乎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民主的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就是決策者反映民眾的意願,但不要完全被群體力量征服,因為群體也並不完全知道他們想要得到什麼,這才能使決策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高度。

即使這樣的群體心理不可避免,對於以上兩類人,後者也比前者高尚許多。勒龐提到“群體從來不渴望真理”,但群體中的個人渴望真理。他們中的一些人仍然在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問題,提出鍼砭時弊的見解,不在意自己到底是多數派還是少數派,也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和什麼有權勢的人意見相左。有一些人則具有更大的格局,他們不會一味地向群體中的其他人輸送自己的價值觀,而是希望自己提出的想法能夠引起群體中人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將他們的任務做得更好。然而事實往往和想象有很大出入,這些人要麼成為默默無聞的獨行者,要麼被眾人批判,被群體驅逐。長此以往,成功只屬於個人,人們將群體於烏合之眾畫上等號,感嘆反智主義在低智商社會橫行。難道我們就這樣什麼都不做,只能在烏合之眾中做一個蜷縮在角落裡的看客嗎?

其實群體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但我們要的是改變缺點和更多益處。就拿我個人所經歷的來說,辯論賽讓我的辯證思維得以發揮,但我的想法難免有偏差,幾個人集中在一起深入思考和討論就能讓這個偏差減少很多。這樣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可是我們教育環境、學習理念和思維方式不允許它有更多。“人們還是會接受我們的`傳統教育的種種不利之處,雖然它只製造失去社會地位的人和不滿的人,”我們之所以無法換掉教科書和競賽,是因為我們無法找到,或者難以付諸實踐的另一種替代方法來鍛鍊人的能力,而現存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效率低下,或者他們從未想過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能力和道德,只一味的死記硬背,於是就造成了今天這樣一種可悲的局面。正如勒龐所說,一個國家給青年人什麼教育,就可知道這個國家以後會怎麼樣,希望有一天真正適合青年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大規模施行,我們能在國家和民族這個大群體中充分展現出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帶給我們的好處。也希望我們能從現狀中尋找出希望,實現真正的德育和智育。積極進步的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是智慧的群眾,而不是等待聽命的群眾,哪怕他們改寫歷史的力量再強大。文字/張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