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燈火家家有無燈不算春的散文

文學 閱讀(2.04W)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節亦稱“燈節”,是一個以燈為俗、借燈興舞、流光溢彩的狂歡之節。元宵燈會的核心——燈綵(也稱花燈、彩燈)伴隨著元宵節賞燈習俗的世代傳承不斷髮展演變,現已發展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民間工藝美術形式。

燈火家家有無燈不算春的散文

燈綵藝術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不斷推陳出新,種類繁多,形態萬千,製作技藝也各具特色。按式樣分,有帶穗的掛燈、美觀的座燈、秀麗的壁燈、精巧的提燈、玲瓏的走馬燈等;按造型分,有擬形燈(如魚燈、虎燈)和幾何形燈(如圓紗燈、四方燈、五角燈);按組合方式分,有單體燈、子母燈和集合燈(如燈山、燈樹、燈樓);按工藝材料分,有布帛燈、紙燈、羊角燈、竹燈等,不勝列舉。

幅員遼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物質資源,以及各地燈綵藝人的勤勞與智慧,使得我國的燈綵藝術百花齊放。

福建民俗重元宵,燈綵藝術十分發達。泉州花燈起於唐代,盛於宋元,一直延續至今。泉州花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燈的代表,以其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聞名於世。在製作傳統的泉州花燈“彩扎燈”時,藝人們會先用紙捻將竹篾綁紮成燈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紙或綢布噴水繃粘在骨架上,然後貼上花邊、描上圖案、掛上絲穗,便成了彩扎燈。

江浙燈綵,譽滿天下。蘇州燈綵以花色紛繁、古樸典雅、靈秀清麗名冠全國。南京的秦淮燈會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就有元宵燈會,享有“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明初以來,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浙南的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系因燈面圖案由刀鑿針刺成孔、燈身無骨而得名。仙居花燈融繪畫、刺繡、建築藝術於一體,是傳統女紅技藝的傑作。在仙居當地,既用作饋贈的禮物,又用於民居裝飾,在民間節慶活動中更佔有重要的地位。海寧硤石燈綵主要流傳於浙江省海寧市硤石鎮,始於唐,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它採用竹篾為骨架造型,以層層宣紙裱糊燈片,施以獨特針刺花紋或刻繪的書畫詩文裝飾,精緻典雅。如今,硤石燈綵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進和創新,形成座燈、提燈、壁燈、掛燈和禮品燈等品種,觀賞和收藏價值進一步提升。

北方燈綵與南方迥異,又尤以北京燈綵與哈爾濱燈綵最為著名。北京燈綵主打宮燈、紗燈,宮燈用紫檀、紅木、花梨等木材為框架,鑲上玻璃、紗帽精製而成;紗燈則用生長多年的竹子劈成篾條,再糊紮成橢圓形,然後裱上紗帽精製而成。元宵時節,那一盞盞各具風采的宮燈或紗燈,燈光燦爛,典雅別緻。哈爾濱冰燈是我國北方特有的一種燈綵樣式,是受氣候條件影響而產生的特殊觀賞燈,至少有百餘年曆史。正月十五前後,是北方氣溫最低的時候,此時結冰作燈,可持續數十日不化,利用冰晶瑩剔透之特性,輔以光燭,造成既天然樸素又光彩斑斕的效果。

西部地區的燈綵藝術也別具一格,呈現出有別於傳統的新氣象。流傳於青海省湟源縣城關鎮的湟源排燈,可追溯至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當時內地客商雲集湟源縣城,城內商鋪為招攬顧客而紛紛製作名號招牌,招牌內插蠟燭,夜晚一點亮便熠熠生輝。後來各商鋪的名號招牌製作得越來越精緻華美,入夜以後街道上的排燈交相輝映,絢麗多彩。當下的四川自貢恐龍燈會和山西“煤海之光”燈會,以不侷限於俗規俗制的開放姿態,在燈綵藝術世界中異軍突起,展現了現代燈藝發展的新途徑、新趨勢。彙集燈會的新型燈品,多規模巨集大、精思巧構,大量採用聲光電技術,給人以強烈而新穎的審美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