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篇)

文學 閱讀(4.95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篇)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

當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時間,所以當上輔導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不過說起我們班的那幫孩子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你的講臺上放上幾顆糖,要不就你下課的時候幫你把講臺理乾淨;可是他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在上課時有一些小朋友不專心,玩一些不是上課時能玩的遊戲,有時講過好幾次的作業題目還是錯的……這一切都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生氣,不過想想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那一些可愛的地方,真是讓我又想氣,又想笑,所以就想讓他們也擔心一下,和他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一個星期乖乖的,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就讓他們好好的玩一節課。當然這裡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裡玩有意義的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的。

這個星期他們還是很聽話的,沒有出現什麼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來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隊課。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麼可以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準備,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弄好,可是讓我來定吧,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所以班幹部要開個小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想進行一次背詩比賽。想想也不錯,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去準備去了。我們接觸到的詩,李白和杜甫的比較多,所以讓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是背李白的詩,一組當然是背杜甫的詩咯,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吧。

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隊課的時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們很重視這次活動。當我正式宣佈活動開始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已經沉不住氣了,想要把對方壓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聽不到,現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這樣是不行的,你們這樣讓評委怎麼評呢?”我的一聲大喝讓他們安靜下來了,於是我只好讓他們派出代表,讓代表說出題目,組員進行集體背誦。這個法子果然有效,活動就這樣下去了。

兩邊都不服輸,一邊的聲音響了一點,那邊的聲音就更高。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熱鬧,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的聲音還是那麼響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時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沒有這麼響了,哎,還真是要靠興趣的。

時間在他們熱鬧的背誦聲中逃走了,很快時間就到了,要評比結果,因為比賽不能沒有結果啊,可是發現兩邊背的一樣多,所以兩邊都是冠軍。小朋友們還是意猶未盡,我們約定下次在玩這個遊戲。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要上這樣的課需要他們什麼樣的表現,果然在以後的幾個星期,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聽話,讓我以為他們都一下子轉性了呢,不過想想也對,對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對於他們還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想得到他們的青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這個就好像我們的學習一樣,只要讓讓學生對讀書有興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會做,如果他們還沒有興趣,那麼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他們也不會來理你的。所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的天性還是很可貴的。

從那次班隊課以後,我就在找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種,就讓他們去試,現在我和他們是走得越來越近了。慢慢的,我想總有一天他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到那時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2

在自己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通過語境幫助孩子理解詞語。

在教學《給予是快樂的》一文時。裡面有這樣幾個詞語:羨慕、饒有興趣、不由自主,我是通過下面的設計進行教學的。

在指名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讀的好,我藉機給她一個精緻的小禮物,這時所有同學都用自己好奇的目光望著這個禮物,我隨機告訴大家:“這個時候,大家的表情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饒有興趣”,而且大家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本文中的另一個詞語來表示,那就是“羨慕”,而且大家的`這種表情和心情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這就是“不由自主”,就是在這樣的情景當中,我讓孩子們理解了這三個詞語,然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走進文中細細體會。這樣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在對《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文進行教學時,對於這樣幾個成語: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不折不扣,我是這樣處理的——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放開玩,我站在教室門口不管不問,這樣過了一兩分鐘之後,我問學生老師的表情可以用文中哪幾個成語來表示,他們很容易就說出“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視而不見”,接著,我又問學生:對於這樣的老師你們怎麼看?用上“不折不扣”這個詞,對於剛才老師的表現做一下評價,他們很容易就說出了這樣的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沒有責任心的老師。

這些都是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例項,對於低年級的教學,也非常適合採用這樣的方法,不過,教學的要求要再降低一些,比如:一年級上冊課文中有“格外”一詞,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遙遠的,當時,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連用“格外”說了幾句話——今天的天氣格外好!媽媽做的飯格外香!奶奶對我格外親!接著讓孩子們說一說,這樣就讓孩子在對語言的不斷感知中,對“格外”一詞有了一些親近和觸控,對詞的意思產生一種感覺,一種意會。這才是真正的理解,也就真正培養了孩子的語文素養。

在字詞教學中,當詞意在學生面前真正成為一種立體的感知時,才是真正的有效學習。真正走進詞語教學,真的感到研究空間無限大。其實,任何一門學問都需要我們潛心去研究,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帶著一顆思考的心教學,教育靈魂才會逐漸豐滿。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3

1、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準確把握三個維度:⑴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⑵

知識與能力,⑶

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努力想辦法讓學生有學習興趣並使其長久保持。語文課改,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喜歡寫字,喜歡閱讀,喜歡交際,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對說話有濃厚的興趣。要實現這些,前提是尊重學生,與學生共成長。

2、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入學開始進行嚴格訓練,一絲不苟。要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充分重視讀書、講普通話等良好習慣的養成。

3、識字、寫字教學。識字要依託漢語拼音,通過識字、寫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教師要注意克服繁瑣的字形分析、字義理解,讓學生在讀中鞏固識字成果,克服學得快、忘得快的問題。注意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在一年級著重抓好寫字訓練,每一課時都應有35分鐘時間讓學生踏踏實實寫字,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書寫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級要讓學生能用《新華字典》識字,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

4、抓好朗讀訓練。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要捨得花時間,並持之以恆。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培養學生語感和節奏感。讓大面積學生儘可能多讀,以讀代講。要給夠時間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一般來說,第二課時後,學生應該能正確朗讀課文,基本能背誦課文。鼓勵學生及早開始課外閱讀。在不留書面作業的情況下,要給學生留讀書、背書的家庭作業。教師要堅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加強寫字、儘早閱讀的新課程理念不要動搖。

5、訓練學生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實現我有話了,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狀態。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適當時候引導孩子寫話,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的個別輔導,多激勵,增強信心。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4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

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說,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徵卻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於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瞭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為後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經過引導及發興趣,多數學生讀得較好,而且讀得入情入境,特別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讀得比較傳神。

在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針對性,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

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一個片斷想象的環節,請學生想象齊王給晏子設下慶功宴的情景。使學生受到啟發。思維得到發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裡,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5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為之寒心,教師為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說:“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蘊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國小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為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說:“雖然你說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踴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匯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說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著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為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文字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裡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願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為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為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佔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滑稽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誇張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將專注的目光投向於你。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教材爛熟於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多鼓勵,多賞識,讓學生在學中變得自信

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為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 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3.注重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是隻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國小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慾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資訊激情並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注重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慾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7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教師的主角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主角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於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僅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於按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主角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此刻,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能夠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先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主角,轉變為不僅僅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者與編寫者的主角。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供給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所以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進取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本案例中,教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後,先說說自我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後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等等,每一環節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尋自我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著這種體驗走入文字。整個過程,教師旨在進取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主角,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說感受,談體驗,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8

縱觀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誰創新,誰就進步,就發展,誰不創新誰就倒退,就落後,最終不打自誇,可見創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教育創新,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發現,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根椐本人數十年的教育經驗,數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認為這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我曾經就有過一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對學生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學生從討厭學習到熱愛、主動學習的奇蹟轉變。

我在國小語文教學工作中,記得,一次在接手另一個同事的班級時,同事在對班上學生作介紹時,特別提出了一位男同學的名字對我說:“這位同學情況特殊,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上課愛講話,還影響別人學習,我曾嘗試過找家長、罰作業,晚上家訪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但都無效果,希望你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這個訊息後,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經仔細瞭解,得知該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現在本人由外公照顧,個性倔強,但心腸很熱,有較強的影響力,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針對這個情況,我特意為他設計了一套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他進行引導。首先,我讓他擔任班級小組長一職,激起他的學習興趣,發揮他的領導才能,並針對該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學中設疑,在課堂上巧設疑,於無疑處設疑,喚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趣味性,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每次課堂上,我都有意識提出疑問讓他回答,讓他在課本里自行找答案,並激發他的想像力,同時讓班上所有學生討論,徹底改變原來硬性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成為與學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覺掌握全文知識要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可擊千層浪,在實行創新教育模式後,課堂內就不像以前那樣呆板,純粹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甚至有時可能看到學生在睡覺的不協調現像,而現在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願意學習,都願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裡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裡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於是我就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她一點燃火柴能看到這種景象呢?”同學甲說:“是她太餓了,產生了幻想”,同學乙卻說:“因為那天是聖誕節,而她卻又冷又餓,又不能回家,所以產生了幻想”,當時,該學生也參與到同學中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神情專注、態度認真,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理想。

因為改變了教學模式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學生意識,變硬性強迫接受為自己主動學習,到了期未考試,該同學的成績從最後幾位一下升到了前幾位,並在後來的國小升國中的考試中,跟許多同學一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據學生本人介紹:目前已在重點高中就讀,這就印證了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才是創造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型成果無一不是在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先得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一個調皮好動的學生,在傳統教育中也許是個後進者,但在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可能就可以改變成優秀的學生。

在國小語文教育崗位上磨礪了十來年了,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和深刻意義:是國小生個體自小展現和表達自我的必要途徑,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如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發揮的最大,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討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當今時代的發展急切呼喚教育的方式。本人通過調查總結,認為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探究式教學,摒棄"填鴨式"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學習母語漢語的學科,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祖國,積澱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都凝聚在語文中,因此學好語文並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僅僅通過四十五分鐘式灌輸就可以掌握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沒有熟練使用母語的積極性,也因此會有那麼多的國小生討厭寫作文。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尋找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初步掌握自學的探究能力(如廣泛閱讀);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同時就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形成了良性迴圈。

把握文化精髓,讓學生誦讀"古書"。熟讀唐詩三百首,未能作詞也能吟。可見誦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一課一練幾個生詞,應該放廣視野,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語感和靈感.不需要他們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誦,就是語文學習的寶貴積澱和利器.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潛移默化中大有好處。

建議廣泛閱讀,而非選讀"作文精編" 。國小生語文基礎的優劣,主要體現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而非侷限於兒童讀物。拓寬知識和視野,早一點了解社會和生活,培養小主人精神,同時也達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閱讀刊物可以是全國及當地新聞報刊,優秀讀物等等.比如寒暑兩個假期,學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話,在語文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識寬度,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為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為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為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為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著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巨集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巨集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型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裡找到補救的辦法。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9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國小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髮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不要老師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由自發轉為自覺。

2、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的資訊刺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進入中學打好基石、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中學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在國小高年級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改變那種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是當教師放手後無所適從。要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教學密度,增加練習數量,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獨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國小會樂觀積極地對待學習,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切忌在國小階段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我想,當每個清晨國小生睡眼惺忪,爭開眼睛第一句話就說:我想上學,竊以為那

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0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簡單的

學生A:喜歡上簡單的語文課,安靜地聽老師講課,語文課上,老師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來引出課題,或者教授一些字詞。

學生B:我喜歡每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因為它比較簡單而不乏生動,我容易聽懂。

學生C:如果有難的閱讀理解,老師要慢慢講。

的確如此,什麼時候我們的語文課能如孩子所言簡單的,他的學習興趣肯定也將大增,簡單的、易學的知識,學生學了,容易懂,獲得的成就感也就增加,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習是很棒的呢?

也有學生向老師提出可以利用“猜謎,遇難題時可以慢慢講”等有效策略,來教學“簡單”的語文課,我想我們平時真的需要了解學生的想法,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問題提出,要適時地等待,等待就是給學生慢慢思考的時間,要相信我們的學生,信任學生,“簡單”的課堂其實離我們不遠。

二、語文課堂應該是有趣的

學生C:上一些課本之外的語文課,說一說有趣的語文知識。

學生D:我喜歡有趣的語文課,回家作業也是有趣的。

學生E:語文課上希望既能學到知識,又有讓我們開心的'趣味競賽活動。

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相對來說,似乎給人一種枯燥、單調的一面。其實我們可能沒有理解語文字身,語文知識很多都是有趣的,即使是所謂的字詞的默寫,文學常識的積累,我們也可以挖掘出其有趣的一面,只不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老師執拗於每個學生的作業、課堂的紀律,一旦有學生開小差或是作業不做,容易大動肝火,有趣的一面也被“抹殺”了。

從學生的想法出可以看出學生對有趣語文的渴望,學生C說的上些課本之外的趣味課,我們其實可以做到,我們的課前兩分鐘積累不就能這樣做嗎?至於語文課上得競賽活動,這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對教材研讀,設計好有益於教學,又能讓學生得益的競賽。

三、語文老師應該是可愛的

學生F:我喜歡在上課時老師對我們嚴肅些,下課時老師則變得和藹可親。

學生G:能每節課讓我們大笑,老師很溫柔。

學生H:我希望週末時老師給我們一句祝福!

很多孩子都說我上課蠻嚴肅,不太笑,不過一旦不教這個班了,孩子們還是會常常來看看我,私下裡我還是希望和每個孩子成為知心朋友。擔任班主任的時候,體鍛課時,我經常和學生一起玩一些遊戲,打打球。有孩子升國中了,記得我,印象深的就是這些遊戲,我想,老師應該可以和孩子們成為朋友,好朋友。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1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

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新增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影,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影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絡,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3

有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異常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經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範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兩人的特點就是上課不專心,小動作連篇不斷,思緒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就連午睡也是影響了一大片啊。應對這種現狀,起先我採取的是批評、鎮壓的手段,可是效果可想而知。而後,對於其中的一個學生我採用了表揚的辦法,只要他有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我都加以表揚,於是,從那天以後,張行健上課小動作明顯減少了不少,就連舉手發言的次數都比之前要多不少。但另一小朋友我依舊是批評方法,他的提高挺少的,甚至連做作業的態度都比以前要不好。

教師應深入瞭解待優生內心深處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錯誤上,要注意批評的應是學生錯誤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否則,一味的批評、指責、訓斥,學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學會撒謊、出現逆反的敵對與反抗行為。作為教師應注意從正面、進取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在表揚中少加批評,可能效果更好。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4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於是,在教學時,我先用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如趣味猜猜猜:(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麼?接下來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影,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最後小結: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為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字、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字、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絡生活"做",啟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裡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