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工作隨時努力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1.53W)

每天努力一點,你終會獲得成功。下面整理了一篇工作隨時努力散文隨筆,歡迎閱讀。

工作隨時努力散文隨筆

  工作隨時努力散文隨筆

知道《治史三書》,還是我大學臨畢業的時候。那時,我請教班主任吳老師,想讓他推薦幾本歷史方面的書給我。他是歷史教育專業的主科老師,哪些書值得一看,應該比較清楚。老師沒有向我介紹陳寅恪、呂思勉、錢穆等著名史學家的大部頭,也沒有告訴我諸如《明朝那些事》、《清朝12帝》之類的通俗讀物,而是讓我有空去瀏覽一本叫《治史三書》的書籍。我聽罷吳老師的話,便收拾行囊,隨同學們坐上五路車,匆匆離開紫峰山下。過了半年,我終於謀到一份工作,完成了學生到勞動者的蛻變。這才想起吳老師給我介紹的這本書。於是,在第一個月工資到來之時,我匆匆下單,買了《治史三書》。

“三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三本厚厚的“磚塊”,不曾想到手卻發現,只是一本薄薄的書冊,裡面還被瓜分為三部分“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錢賓四先生與我”,看來吳老師大概覺得我在學識方面功力尚淺,不能看晦澀難懂的,應該從這種小東西看起。我很無趣地翻了兩頁,卻發現這本小書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充滿哲理和方法論!

所謂的“治史三書”,內容其實就是作者、史學大家嚴耕望對自己一生師從國學大師錢穆(錢賓四)進行歷史研究的心路歷程和考究方法的總結。這原本物件牙塔外的我們是陌生的,畢竟我們的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讀史料、出結論、寫論文這些事離我們太遠。然而翻罷《治史三書》,我卻發現這本書對我的工作生活、人情交際、家庭責任、理想慾望方方面面都有著深刻的啟迪。

嚴耕望告訴我們,要想治學,除了要“專精”,還要“博通”,意思除了一門深入地研究歷史,還要懂得其他經濟、政治方面的知識和規律,這樣才不會落入片面的窠臼;他還提醒我們,讀書要看清楚,不要斷章取義,不要忽略反面證據,做到辯證地看待問題。除了治學的技巧,《治史三書》還大量地談到要搞學術,必須在生活和個人修養上加以“配套”。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要愛惜時間和精力,要淡薄名利,此外還要戒驕戒躁,不要急於表現,要開闊胸襟,要有長遠計劃……

應該說嚴先生的書表面上是一本治學指南,其實卻觸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各行各業中的我們,他的'書雖已出版多時,但其中的道理卻歷久彌新,依舊能給我們不小的啟發。看罷《治史三書》,我雖不治史,卻也頗有感悟。它很好地為我解答了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應該怎樣工作和生活,應該怎樣去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認為,我的工作和嚴先生的治史一樣,雖道不同,也可相為謀。作為一名職工,我當然要強健自己的身心,這樣才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任務;我也應該愛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要把業餘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用到學習、充電之上,不要泡吧、玩手機,要用好任何一滴短暫的時光;此外,還要淡薄名利,雖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內心私慾過重,理想的高度也會降低,應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養精蓄銳,才能心無旁騖地完成生命的理想……

讀嚴先生的書,似乎不是在讀一本學術的指南,更像在讀一本成功學的書籍。這些年,在《治史三書》的指導下,我想清楚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也順利度過了幾個學習生活中枯燥鬱悶的瓶頸時期。正如《治史三書》中一句格言式的句子“工作隨時努力,生活隨遇而安。”這樣的座右銘,和我們當下部分人所奉行的“生活挑挑揀揀,工作拖拖拉拉”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卻顯得相當實用。因為怎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意志,我們所要做的是更多的是適應它。但怎樣工作和創業,卻是我們可以把握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去做好它。在自己能改變的事情上努力,不能改變的環境上隨緣,這大概就是嚴耕望所要告訴我們最大偈語吧!

到現在,我突然明白多年前老師為何要把這本書介紹給我。或許,他認為我的工作生活需要更多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一種正確的處世態度。一個人,只有他的想法是積極的,他的所作所為才會是向上的。正如我的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輩艾珊女士常常對我講的“如果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謝謝吳夫子,讓我在最懵懂的青春年少時,遇到了這本有“內涵”的小書,它恰似一點星火,點燃了我生活中的一盞燈塔,讓我在職場泛海時,不再盲目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