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描寫感嘆時光的隨筆:漸漸

文學 閱讀(7.06K)

編者按:人生有許多關於“漸漸”的故事,我們漸漸長大,漸漸成熟,漸漸忘記,漸漸習慣,漸漸老去,然後突然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

描寫感嘆時光的隨筆:漸漸

紫金港的食堂與教室之間是一片樹林,林子靠近路邊的地方,生長著不少無患子。我每日從樹下走過,駐足抬眼看那枝條,似乎與昨天,前天、大前天並沒有什麼不同。

可我從這樹下已走過四年,分明看了它四個輪迴的榮枯變化。入春則發芽長葉,入冬則落枝落果。遇夏則青翠,遇秋則明黃。在眾多的落葉喬木中,我獨愛無患子。此樹枝幹纖細挺拔,葉片錯落有致,果實精巧玲瓏,獨生則清新俊逸,成林則蔚然可觀。我還記得第一次聽說這種樹的名字,是在西湖花港觀魚的蔣莊。有一年端午節,讀書會在蔣莊舉辦紀念屈原的活動,我跟著一起湊熱鬧。活動結束後,我們在二樓露臺看射禮表演,也跟著學幾下。露臺周圍長著很多高大的喬木,細長的枝葉能探到人身邊,依偎在腳下。我感嘆這樹生的真好看,有種說不出的儒雅的味道。劉老師說,它叫無患子。

那已經是兩三年以前的事情了。

無患子是落葉喬木,它隨季節一歲一輪迴,冬日裡褪去濃綠的華服,於靜默中等待來年天暖之時脫素裹,著春裝,繼而一年年挺拔高大起來。正如唐代杜荀鶴的那一句:“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少有人能留意緩慢生長的過程,我們只能驚訝於成熟的結果。這是一個魔術,又或者是一場騙局。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還記得自己年幼之時蹣跚學步,個頭還不及窗臺高。整日如同跟屁蟲一樣追在哥哥姐姐身後,和妹妹搶遙控器,偷吃冰箱裡的雪糕,把炒熟的瓜子埋在土裡,期待著種出向日葵。後來上了國小,課間和朋友跳皮筋踢毽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買五毛錢一包的`辣條几個人分著吃。國中的時候,每天晚自習前,和閨蜜在操場上兜圈,名為散步消食,實為看班裡男生打籃球。上高中離家遠了,成日圍著卷子打轉,父母隔幾周來西安看我,一家人只能在學校附近的餐館裡匆匆吃頓飯。現在一轉眼,大學也快上完了。我總覺得,我還是我,但其實早已不是。

寒暑假回家,和父母在河邊散步,有時偶遇他們多年未謀面的故友,都說,幾年不見,閨女已經長這麼大了。那時候難免自己也心頭一驚,是啊,都長這麼大了。

我曾經寫過,自己在從赫爾辛基到斯德哥爾摩的遊輪上,凌晨四點多遛到船尾甲板上看日出。冬天海風凌烈,寒氣逼人,天亮之前尤甚。我冷地跺著腳,倔強地不肯回去,看著滿天的繁星漸漸隱退,東方顯出暖黃的光暈。天幕由普蘭轉而為蒼青,天際線處被點染出一道紅光,那紅光逐漸暈開,流淌進藍色的天幕中,化而為橙,為紫。然後再一個轉身,滿天霞光,讓你猝不及防。日出打動我的,不僅僅是美,而是變化,是對流逝的時間最詩意的描摹。

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後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裡,任其自由遊動。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熱度難忍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其實細想,我們都是青蛙,被生活煮在時間的鍋裡,鍋底填著零星的柴火,慢慢加熱。每一日都和昨日並無二致。忽而有一天,毫無徵兆地,死在時間這場巨大的陰謀裡。豐子愷說:”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以為其恆久不變。”然而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且大多數變化都以漸變的方式緩慢推進。水是漸漸涼的,天是漸漸亮的,頭髮指甲是漸漸長的,衣服鞋子是漸漸舊的。就連愛情,縱使是天雷勾動地火的開始,若要結束,也是漸漸失望,漸漸怨恨,漸漸冷淡,最後漸漸覺得無所謂的。時間以漸變的方式讓我們習慣,這樣便不會覺察光陰的流逝,也就難以反抗歲月的侵蝕。

朱熹說“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李白說“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韋莊說“流光似箭”,高登說“日月如梭”。這感嘆時光飛逝的背後,都是陰陽潛移,春秋代序自然法則。我們徘徊於時光之中,總時時難以察覺。直到這些細微的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才突然感嘆,“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才驀然唏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晚了。卻不能重來。

一個人一生要走很長的路,回頭看時,卻很短。我們漸漸長大,漸漸成熟,漸漸忘記,漸漸習慣,漸漸老去,然後突然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很多“漸漸”的故事,最終也都以“突然”收場,因為我們總記不得那漫長而微渺的變更,只記得開頭和結尾……


【本文作者:籽言。(公眾號:尋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