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清明掃墓記散文

文學 閱讀(3.18W)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要到了,今年的清明節與往年比,真的

清明掃墓記散文

是不一樣。與丈夫清明回老家掃墓,已整整十一個年頭了,掃墓成了我們每年的一件重要事項,馬虎不得的。

今年的清明節,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下雨,四月四日清晨6點不到,天氣預報還說,今天會下暴雨,我們便從郴州的高速公路出發,往廣東的坪石趕,要接夫家的哥哥嫂嫂,再從坪石出發,往宜章赤石趕,哪知從廣東回湖南掃墓的車輛,將高速公路塞得滿滿地動盪不得,堵車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十一點才趕到赤石壇背村。因怕下雨,我們來不及休息,,便幫著把分好的祭祀品:有鞭炮、香燭、紙錢、石灰、水果、肉酒,用鑼筐擔上山了。風是微風,太適合掃墓了,這好像是十多年的第一次。今年的清明節,天氣真的是很好的了,兩個多小時掃墓,連雨點子都沒見著,太陽也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甫寫的清明時節的一個特有的景象。

清明掃墓,也稱掛墳,宜章的赤石鄉是有很多講究的:一是說女人是不能上山的,是男人的事,女人上山,一是晦氣;二是搶了男人的財路。對這,我真的是不敢苟同,第二年在給婆婆的掃墓中,我便破了村子裡的規矩,我是想,男人女人同為父母所生,為什麼女人就不能去呢,掃墓是後人對先人的尊重與孝敬,女人應和男人一樣啊。從這以後,曾氏家族的女人們年年也跟著去了。但有些規矩是不能破的,也沒辦法破的,,我這裡說他們一個最不好的規矩:就是父母百年之後不能合葬,兩人的墳離得越遠越好。所以我的公公婆婆的墳,一個在村子裡後山西頭,一個在前山的東頭,兩山遙遙相望,走路有三裡之遙,因為按村裡的說法,葬在一起他兩人會吵架,可我的公公婆婆六十多年的夫妻,他們一輩子只吵打過一次架,我的公公打過我婆婆一巴掌,是什麼事,兩人都記不清了。不能合葬,這個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所以男方為女方的父母掃墓,永遠與他們不相干的。我的丈夫,只在我父母分別過世的那一年,參加過他(她)們的追悼會,從來沒給他們掃過墓。我的父母親,一個北方人,一個南方人,他們在臨死前,都反覆地交待,一定要葬在一起,這樣才不會感到孤單。我母親92年過世,骨灰寄在殯儀館,97年我父親走了,骨灰也存在殯儀館,一年後選好了墓地,就把他倆合葬了一處,長沙王家灣公墓。栽上松柏,兩旁各立一個獅子,這才叫:死同穴,白頭偕老,相敬如賓。公墓那麼多的人陪著我的父母親,真的是不孤單,很開心的。宜章的這些規矩,我覺得有些真的不合時宜,有些好像還有點不近人情,丈夫家的姐姐妹妹,除了父母親下葬,做依子,豎墓碑,清明節是從不與父母掃墓的,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也從來不會邀她們一起去掃墓的,只邀二哥,大哥三哥他們在農村,剛開始那幾年,我還有些不能釋懷,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已知曉他們的習俗,也就對丈夫不去為我的父母掃墓釋然了。

宜章老家壇背村掃墓時還有些規矩:比如掃墓的最好時間是在正清明這一天,往後是不行的;最理想的時間是上午9點到中午的1點,不能穿大紅大紫的衣服;不能在墳前拍照,因為舉頭三尺有明月;燒香時嬉笑怒罵為大不敬,會滋擾陰靈;不得在墓前非議先人,對逝者評頭品足,是褻瀆行為,容易招麻煩上身;還有身體不好時,你也可以不上山,因為身體不好是運勢低迷,缺乏陽氣,容易招致晦氣,所以xx15年我腿膝關節疼,夫家的二哥好些年就杵著柺杖,上不了山,不去也不會說什麼。但祭品是一定要買的,別人是不能出錢代買的,否則,會被人所不齒的。

天氣真的是很好的,山上山下的村子,一片綠色,被藏在暖烘烘的小陽光下,更顯出一番詩情畫意。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大家邊走邊聊,因為公公婆婆已過世多年,已沒有那麼多濃烈的哀傷,但對長輩們仙逝的無限遺憾還在,山裡林間的空氣,節日的氣氛依舊。首先我們來到太奶奶的墓前,太奶奶的墓緊靠在村子的馬路邊,所有人都不知道太奶奶卒於何時,聽曾家大哥說,至少都有六七十年了,曾家的侄子們,把密密麻麻的墳頭草斬光然後擺上水果,酒和豬肉,紙錢燒起來,蠟燭插起來,石灰灑起來,鞭炮響起來,大家一起跪拜,祈求老祖宗保佑著她的後輩,這樣掃墓便完成了。

我的婆婆過世於2006年的正月初六,享年87歲,那是一個春冬交節的日子,好冷啊,下著雪,下著雨,上班的人還放著假,要正月初八才上班;打工的人還沒啟程,請的道士比平時貴了許多,買了500斤炭,是開著車到鄉政府才買到的,吃的肉、魚、豆腐去了三十多裡的縣城才湊齊。我們住在城裡人,我丈夫開著車,帶上哥哥嫂嫂,姐姐妹妹,帶著菸酒和鞭炮,晚上9點才趕到。四個兒子通宵為之守靈。老人家好福氣啊,後輩們全部到齊,一個不少,好不熱鬧。披麻戴孝,請來的道士每空閒十來分鐘就做一場法事,把我們的生庚八字都寫在黃紙上,口中唸唸有詞,每隔幾分鐘就下跪一次,要一兩分鐘才起來,每場法事時間大約四十分鐘,一天下來反反覆覆十多次,可她的兒子媳婦都是五六十多歲的人了,好幾個人到晚上跪得起不來了,到第二天依然照舊重複著昨天的儀式,一點兒都不能馬虎。老人家的'兒子,利用空隙的時間去找墓地,穿著蓑衣、套鞋,走了幾個山頭,後山一條黑狗翌立在半山腰的石頭上,任憑狂風暴雨和雪吹打,卻巍然不動,頭朝著三哥住的房屋。四兄弟渾身透溼,一同叫道:墓地就這裡了。正月初十早上八點,下葬時雪雨交加,八個壯漢抬著棺材,隨著一聲“起轎”,喇叭聲、哭喊聲、鞭炮聲,彼此起伏,四兄弟走十多步就得在棺材前頭跪下來,朝著棺材頭跪拜,有心人給他們膝下鋪一點兒稻草,一會兒稻草就溼了,十點才到下葬的地方,將公雞殺了,公雞血灑在棺材的四周;灑米時四兄弟的媳婦拿著孝布去接,說是接的越多越好,會有吃有穿,會發財這輩子不愁的。我是曾家最小的媳婦,米也是接的最多的,可到現在也沒發什麼財。十一點多點落棺時,一鏟黃土下去,原本還是陰霾細雨雪花飄的天空,突然一片光亮,一輪紅日在棺材的正前方上空,冉冉升起,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正月初十辦完婆婆的喪事,我請單位一輛麵包車拉著姑嫂回城裡的家,原本座不得車的妯娌們竟沒有一個嘔吐的。可當她們回到自己的家後,一個個都病倒了。我原本在老家就胃疼,回家後還整整疼了一個星期,我的二嫂感冒一個多月才好,其他的小侄們有好多人,都不舒服了好幾天。我至今也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我婆婆過世時,算上她老人家是10座墳,到現在是13座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又添了三座,曾家的侄子輩有2人,這裡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辛酸。我的公公,就是小孩子的爺爺,他老人家率於2008年的中秋節,91歲的高齡,葬在離我大哥家半里地對面公路的山頂上,四周蒼柏環繞,頂峰朝陽,一眼望去,就好像一座小山包立在兩座大山的中央。風水先生說,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山下有小溪流淌,四周有群山環抱,一塊碑在他老後一年的時間立,有半個人高。我公公婆婆先後相隔三年過世,按宜章人的風俗,從第二年開始,還要做依子,掛舍墳,要做整三年,婆婆三年做完後,到第8個月我公公過世,這樣做依子,掛舍墳立碑,埋罐,又是三年的時間,每年回老家三四次,前後時間七年之久終於完成。我公公待人,曾家人稱頌,在鄉村鄰里口碑也極好,老人家一輩子捨不得吃穿,80多歲了還上山挖樹蔸,種菜,記得從老家幫我帶小孩,為了節約5角車錢,竟然多走三十里多路。真叫人不忍心。80年代,我們那時還在燒煤球,他見我們上班累,就偷偷有時一個人不辭勞苦做著煤球。公公的離世,我傷心很久。所以我們每次掛墳時,我是十分地虔誠與用心。掃墓時我常想老人家也許能在某一天,驀然地能在我熟悉的文章的字行裡間飄然逸出,輕輕地叩開我的家門,和我記憶的大門,與我促膝長談,能讓我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軌跡,能讓我們這輩子生活幸福美滿;也希望兩邊的老人,在另一個世界裡,永遠地和睦與友善。

清明掃墓,是個永恆的話題,點燃一枝香,是點燃心中的無限哀思與希望;許個願,就是讓死者安息,讓活著的人將心裡的思念化做流水流淌,安然存放。人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不是什麼人就能改變的,繁衍後代的子孫也不必斷魂,只要父母在時能盡孝,給父母最大的幸福,讓其安享晚年,不留遺憾,在其墳前心也定會坦然。我想我的百年之後,骨灰任其自然地拋灑江河、山谷都行,天地作伴足矣,清明掃墓只是一種思念的形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