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同學聚會的優美散文

文學 閱讀(6.33K)

看了趙本山和範偉演的小品《同學聚會》很有感觸,當年同學間的感情是多麼純潔、多麼珍貴;而一到社會上,這同學間珍貴的感情就有點變了味,有時就摻雜了一些功利或別的什麼成分,使人感到不像在學校那麼純潔了。

同學聚會的優美散文

一般來說,剛上大學一年的同學聚會,考到比較好的學校的同學很願意來,而考到不太理想的學校的同學不太願意來,聚會時總是缺那麼幾個人。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哪個人不願意風光體面一些呢?

可是,高中畢業二十年再聚會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二十年,每個人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工作、愛情一帆風順:工作上,職務一再提升;家庭生活美滿,有樓有車。而有的則不那麼順利,工作下崗,生活拮据。更有甚者,夫妻離異,工作無門。而這時候同學再聚會,那些順風順水的人總是藉口工作忙或者正出差而不來,而那些情況一般的人往往來得挺齊。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手握大權的人就更不願意來了。因為平時回家鄉時,都是地方各級領導遠遠地迎接,再由主要領導陪著大吃大喝,觀光旅遊,真可以說是“衣錦還鄉”,風光之極。而再到都不如他的'同學當中,大家平起平坐,甚至喊著外號,心理就不那麼習慣了,甚至感到有些彆扭甚至厭惡。

做為這些學生當年的老師,你平時喜歡那些好學生,往往離你很遙遠,聚會總是託故缺席;而那些平時總給你惹事的淘氣包,同學聚會非常積極,和老師的感情也很深。有一次同學二十年聚會,我和同學們講,當年老師工作時有些太嚴厲,有時傷了同學的自尊心,借這個機會向同學道歉。而這些同學卻說,當時有些不理解老師,可自己有了孩子,多希望有您這樣嚴格管理的老師啊!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偏疼兒女不得濟。

以上是不同時期聚會同學的不同表現,那麼從年代來看,最好的時期是八十年代。因為剛粉粹了四人幫,國家結束了所謂的階級鬥爭,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搞建設,這是全國人民精神面貌最好的一段時期。

這個時期,老師的工作熱情特別高,學生學習的勁頭也特別足,因此師生的感情也特別深。每到春節,老師家來拜年的都是學生,一夥接著一夥。待學生考上大學之後,首先給老師來信,報告大學的情況。一到元旦前,賀年卡如雪片般寄來。那時真是老師最幸福的時刻。一旦大學放假,班裡的幹部就會自發地組織聚會,同學也來得特別踴躍,有的同學還把處的朋友帶來見見自己的老師。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

到了九十年代,這種情況逐漸消失了。學生基本上沒有到老師家拜年的,考上大學之後,個別學生能給班主任老師來個電話就算不錯了。這和社會商品化有密切關係,如補課,學生要交補課的費,任課老師得一小部分,剩下的進學校小金庫。又如排座,誰的家長暗中遞給班主任錢,誰就能坐好座。教師節,誰的家長送的禮品貴重,誰就能得到老師的關照。學校為了進重點學校,造假資料、假班級、假公開課等等。這些,無形中破壞了老師的形象,疏遠了師生間的關係。所以,九十年代畢業的高中學生很少有聚會的,即使個別有聚會的,也是到歌廳唱歌,到飯店喝酒;沒有老師什麼事。

我自己當了幾十年的老師,還保持聯絡的,還是八十年代教的兩屆畢業生。九十年代以後的,別說聯絡,連名字都忘記了。師生間的感情在學校時就很淡薄,一畢業就基本上消失了。原本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寶貴的師生感情,也隨著這個一切圍繞著“錢和權”的時代而煙消雲散了。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