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勸學經典精選語錄

文學 閱讀(2.76W)

篇一:勸學名句

勸學經典精選語錄

說明:此《古典名句》完全摘自《人一定要知道的古典名句全集》 邵勳潛編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6年10月第1版。原書是按古詩、古文、唐詩等進行的分類,現在的分類是摘抄者從便於查詢某個內容的古典名句出發進行的拙劣分類,不能作其他參考。

勸學

古詩25、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東晉陶淵明《雜詩》

註釋:勉勵:勸人努力,鼓勵。 歲月:年月,時間。 待:等待。

譯文:每個人都應當及時地勉勵自己,奮發而起,歲月是不等待你的。

原作: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賞析: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勉勵自己,努力上進。 古詩30、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文嘉《明日歌》

註釋:復:又。 何其:多麼。

譯文:明天又明天,明天為什麼有那麼多。

原作: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流東,

今古悠悠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賞析:這兩句詩說明,許多人的大好時光是在“待明日”中白白流逝的,結果虛度一生,萬事皆空。因而作者告誡人們:人生有限,時間珍貴,千萬不要虛度年華,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因為對於人的一生來說,明天並不是很多的。

古詩38、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南宋朱熹《勸學》

註釋:易:容易。 輕:輕忽。

譯文:年輕人容易變老,學業卻很難成功。因此,更應該珍惜每一寸光陰,不可輕易浪費。

原文: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賞析: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寸陰。 古詩3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註釋:少汢:年輕力壯。這裡指青少年。 老大:年老時。 徒:只。

譯文: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努力,不珍惜時間,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只能白白地傷心了。

賞析:規勸人們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不要讓大好的年華白白地浪費。這千古名句多少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去搏

擊人生,以奮發向上的樂觀態度看待似水流年的人生。

古文名句

古文1、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註釋:詩:指《詩經》。 言:說話。 立:立足。 譯文: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賞析:這是孔子的教學名言。孔子對兒子的教育是從讀書識禮開始的。可見孔子教育兒子是從做人的根本入手的,所以後世稱孔子教育兒子的方法是“詩禮傳家”。

古文2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註釋:盡信:完全相信。 《書》:《尚書》,古代儒家經典。

譯文:完全相信《尚書》的記載,還不如沒有《尚書》。 賞析:這說明孟子對古書的`“去偽存真”的批判態度,他不一味地迷信古書。他在教育學生時,告誡學生讀書要深明大義,對書上的記載要採取分析態度,不能盲從。這對破除教條主義和清除迷信權威的神祕主義,無疑是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

古文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註釋:敏:靈敏,領悟快。 不恥:不認為??可恥。 譯文:才思敏捷而又喜愛學習,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學習為羞恥。

賞析: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問“何以謂之‘文’”而說的一句話,強調要虛心好學,要虛心向別人請教。人們常用它表示虛心好學,即使向學問比自己差、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也不以為恥。這也是孔子重要的自我修養方法。這也是我們需要發揚和倡導的求學精神。

古文43、三人行必有我師。 ——《論語·述而》 註釋:必:一定。 師:老師。

譯文: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必定有值得學習,可以當我老師的。

原作: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賞析:這是孔子的主張,關鍵是在於自己是否善於學習。這句話也是對“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修身理論的發揮。這是孔子的重要的自我修養的方法。

古文45、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清彭端淑《為學》

註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只要做,那麼難的也容易了。 不為:不去做。

譯文:天下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做,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做,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賞析:這幾句說明,天資平庸的人,只要勤學不倦,“難”就可以轉化為“易”,取得良好成績;相反,如果不肯刻苦學習,即便是一個天資聰明的人,也會毫無成就。此外,它還說明,聰明和機敏,可以依賴,但又不能僅僅地依賴它;自己仗著聰明、機敏而不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糊塗和平庸無能,可以阻止你前進,也可以阻止不了你前進;不讓糊塗和平庸限制自己,而努力不倦學習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學成的。這個道理至今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啟發。

古文48、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荀子·勸學》

註釋:須臾:片刻。

譯文:我曾經整天冥思苦想,但比不上片刻的時間來學習收穫那麼大。

賞析:這兩句是強調學習不是靠冥思苦想得來的,只有用心學習,才有收穫。同時,荀子在該文中強調了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利用有利的環境和條件,還必須要專心,要有恆心,鍥而不捨,才能有所得。

古文5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註釋:厭:通“饜”。本義是飽食。引申為滿足,厭煩。 誨:教誨,教導,誘導。

篇二:荀子的經典語錄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天論》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勸學》[21]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勸學》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勸學》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勸學》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勸學》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勸學》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勸學》

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勸學》

《不苟》

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不苟》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詳也。人有三必窮:為上則不能愛下,為下則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窮也;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知行淺薄,曲直有相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窮也。人有此三數行者,以為上則必危,為下則必滅。——《非相》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效》

言必當理,事必當務,是然後君子之所長也。——《儒效》

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雲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斫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積禮義而為君子。——《儒效》

縱情性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儒效》

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王制》

國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也,明君所尊後也。——《臣道》

仁者愛人,義者循理。——《議兵》

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議兵》

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天論》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天論》

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天論》

君子耳不聽淫聲,目不視女色,口不出惡言。——《樂論》

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性惡》

孝子所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子道》

篇三:勸學勵志經典詩文

“勸學詩”,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二、勤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三、惜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四、方法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五、體會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六、樂趣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