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著名外國隨筆集

文學 閱讀(1.16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著名外國隨筆集,歡迎大家分享。

著名外國隨筆集

著名外國隨筆集1

掩飾不過是策略或智謀中較弱的一種,因為要知道何時當說真話,何時當行真事需要強壯的腦筋和心胸也。因此政治家之中較弱的一流方是善於掩飾者。

泰西塔斯說:裡維亞同她丈夫底智略和她兒子底虛偽都很融洽就是說奧古斯塔斯有智略而泰比瑞阿斯善掩飾的意思。又當繆西阿奴斯勸外斯帕顯舉兵攻委泰立阿斯的時候,他說:我們現在起事,所與為敵者既不是奧古斯塔斯底洞察的判斷力,也不是泰比瑞阿斯底極端審慎或隱密這些特質權謀或策略與掩飾或隱密確是不同的習慣與能力,並且是應當辨別的。因為假如一個人有那種明察的能力,能夠看得出某事應當公開,某事應當隱祕,某事應當在半明半暗之中微露,並且看得出這事底或隱或顯應當是對何人,在何時(這些正即是泰西塔斯所謂的治國與處世的要術),那末在他這樣的一個人,一種掩飾的習慣是一種阻撓,一個弱點。但是假如一個人達不到那種明察的能力,那末他就不得不常趨隱祕,並且為一個掩飾者了。因為一個人在不能隨機應變有所選擇的時候,自以取那一般地最安全最謹慎的途徑為佳;就好象目力不濟的人走路是輕而且慢一樣。無疑地,從來最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坦白直爽的行為,信實不欺的名譽的;可是他們是象訓練得很好的馬一樣,因為他們極能懂得何時當止,何時當轉,並且在他們以為某事真需要掩飾的時候,如果他們果然掩飾了,以往流傳各處的關於他們底信實和正直坦白的見解也使他們差不多不至為人所疑的。這種自我底掩藏有三等。第一是隱密、緘默和守祕密;就是一個人不讓別人有機會看出或推測出他底為人。第二是掩飾,是消極的;就是一個人故意露出跡象端倪,教別人錯認他底真正為人,以真為假。第三是作偽,是積極的,就是一個人有意並且顯著地裝出他實際非是的那種為人來。

講起這第一件事隱祕來,這真是一位聽人懺悔者底德能。隱祕的人確實常是聽得到許多的懺悔的。因為誰肯向一個喋喋多言的人自白呢?但是假如一個人被人認為隱密,這就會招致他人底自白的;就好象密閉的空氣會吸攝空曠的空氣一樣;又在懺悔中的暴露既不是為任何實際用處而是為一個人心裡痛快的,如斯,隱密的人乃能得知許多的事;蓋人多樂於宣洩心事而不樂於增加心事也。簡言之,隱密直似有接受祕事之權也。再者(說真的),裸露精神的與肉體的,均是不美的;一個人底舉止與行為若不完全暴露,便增加尊嚴不少。至於多言饒舌之人多虛妄而且輕信。蓋言其所知之人,也會言其所不知也。因此,隱密底習慣是於處世及修身,兩俱有益的。這句話竟可作為定律。在這一方面,一個人底面容最好能讓他底舌頭自由說話。因為一個人底自我可由其面上的徵狀而看出者,乃是一個大弱點,大洩漏;這弱點和洩漏有多大,由人面之受人注意與信任勝過言語若干倍而可見也。

說到第二種,那就是掩飾;掩飾常常是必然的,不得不與隱密俱來的;所以一個人若要隱密,他就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作一個掩飾者。因為一般的人都是狡黠得斷不能允許一個人在坦白與掩飾之間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並且實際隱密而表面上不偏向任何一方的。這樣的一個人,人們一定會用問題包圍他,設法引誘他,並且探出他底口氣。所以除非他有一種一概不理的沉默,他就不免要顯露他是傾向何方的;或者即令他自己無表示,那些人也會由他的沉默中推測出來,猶如他自己說了一樣。至於模稜兩可,含糊其辭的話,那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沒有人能夠隱密,除非他給自己留一點掩飾底餘地;掩飾可說僅僅是隱密底裙或裳。

但是說到第三等,那就是作偽或冒充。那我認為,除非在重大與稀有的事件之中,是罪過多於智謀的。因此,一種普遍的作偽底習慣(那就是這最後的一等)是一種惡德。其起因或由於天性的喜偽或多畏,或由於一種有重大缺陷的心智。這種缺陷因為一個人不得不設法掩蓋,遂使他在別的方面也作偽,以免有荒疏之虞也。

作偽與掩飾底大益有三。第一是使反對者不疑而我可以出其不意。因為一個人底意向若是公開那就等於一聲喚起一切敵人的警報。第二是為一己留一個安全的退步。因為一個人要是明說要如何如何,因而束縛了自己,那末他就只有幹到底,或者被人打倒之一途了。

第三是可以有較好的機會來看破別人的心思。因為對一個暴露自己的人,別人是不會公開反對他的;他們將乾脆讓他繼續說下去而把他們自己言論底自由變為思想底自由。因此西班牙人有句成語:撒一個謊以便發現一件真事。這是一句很好、很精明的成語。這話底意思猶雲。除了作偽並無發現真情之術也。持平言之,作偽與掩飾也有三種害處。第一,作偽與掩飾平常總帶著一種畏怯的模樣。這種恐懼底態度在任何事件之中,都不免有阻撓直達目的之處,第二,作偽與虛飾使得許多人心中迷惘,莫明其妙,而這般人與那個作偽掩飾的人在相反的情形下也許會合作的;作偽與掩飾使人獨自跋涉,去達到他自己底目的。第三種而且是最大的害處,就是作偽與掩飾剝奪一個人作事底主要工具信與任。最好的結合是有坦白之名,隱密之習,掩飾之適當應用;並且有作偽底能力,假如沒有別的辦法

著名外國隨筆集2

父母底歡欣是祕而不宣的,他們底憂愁與畏懼亦是如此。他們底歡欣他們不能說,他們底憂懼他們也不肯說。子嗣使勞苦變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們增加人生底憂慮,但是他們減輕關於死亡的記憶。由生殖而傳種是動物同有的;但是名聲、德行與功業則是人類特有的;而最偉大的事業是從無後嗣的人來的這種事實也是確實可見的;這些人是在他們底軀體底影象無從表現之後努力想表現他們精神底影象的。所以,無後代的人倒是最關心後代的人了。首先樹立家業的人們是對於他們底子嗣最為縱容的;他們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繼嗣,而且也是自己事業底繼續;因此,他們對自己底子嗣與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樣的看法。

父母對子嗣之間的慈愛往往是不平均的,而且有時是不合理的。尤其以母親底愛為然;如所羅門所說: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常見在一子嗣滿堂的家中,有一兩個最長的受尊重,還有最幼的受過度的縱容;但是居中的幾個則好象被人忘卻了似的,而他們卻往往成為最好的子嗣。父母在對兒子應給的銀錢上吝嗇,是一種有害的錯誤;這使得他們卑賤;使他們學會取巧;使他們與下流人為伍;使他們到了富饒的時候容易貪慾無度。因此為父母者若對他們底子嗣在管理上嚴密,而在錢包上寬鬆,則其結果是最好的。人們(父母,師傅,僕役皆然)有一種不智的習慣,就是當弟兄們在童年的時候,在他們之間養成一種的爭競。其結果往往在他們成人的時候,弟兄不和,並且擾亂家庭。義大利人在自己底子女及侄甥或近親之間無所分別;只要他們是本族,即令非己身所出,亦不介意。說真的,在自然界亦大類此;我們看見有時侄子象伯父或叔父或某位近親而不甚象自己底父親,這是血氣使然。由此可見以上所言之不謬也。為父母者當及時選擇在他們意中他們底子嗣所當從事的職業及訓練;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們最易訓導;同時為父母者亦不可過於注意子嗣底傾向,以為他們心中所最好的他們會最為樂就。如果子嗣底所好和能力是超群的,那末最好不要拂逆他,這是真的;但是就一般而言,下面這句話是很好的:就是選擇最好的(職業或訓練),習慣會使它成為合適而且容易的。兄弟中為幼弟者多半結局良好,但假如長兄輩被剝奪或削除繼承權,則鮮有或永無如是者矣。

著名外國隨筆集3

有妻與子的人已經向命運之神交了抵押品了;因為妻與子是大事底阻撓物,無論是大善舉或大惡行。無疑地,最好,最有功於公眾的事業是出自無妻或無子的人的;這些人在情感和金錢兩方面都可說是娶了公眾並給以奩資了。然而依理似乎有子嗣的人應當最關心將來,他們知道他們一定得把自己最貴重的保證交代給將來的。有些人雖然過的是獨身生活,他們的`思想卻僅限於自身,把將來認為無關緊要。並且有些人把妻與子認為僅僅是幾項開銷。尤有甚者,有些愚而富的慳吝人竟以無子嗣自豪,以為如此則他們在別人眼中更顯得富有了。也許他們聽過這樣的話:一人說,某某人是個大富翁,而另一人不同意地說,是的,可是他有很大的兒女之累,好象兒女是那人底財富底削減似的。然而獨身生活底最普通的原因則是自由,尤其在某種自喜而且任性的人們方面為然,這些人對於各種的約束都很敏感,所以差不多連腰帶襪帶都覺得是鎖鏈似的。獨身的人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僕人,但是並非最好的臣民;因為他們很容易逃跑,差不多所有的逃人都是獨身的。獨身生活適於僧侶之流,因為慈善之舉若先須注滿一池,則難於灌溉地面也。獨身於法官和知事則無甚關係,因為假如他們是易欺而貪汙的,則一個僕人之惡將五倍於一位夫人之惡也。至於軍人,竊見將帥激厲士卒時,多使他們憶及他們底妻子兒女;又竊以為土耳其人之不尊重婚姻使一般士兵更為卑賤也。妻子和兒女對於人類確是一種訓練;而獨身的人,雖然他們往往很慷慨好施,因為他們底錢財不易消耗,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較為殘酷狠心(作審問官甚好),因為他們不常有用仁慈之處也。莊重的人,常受風俗引導,因而心志不移,所以多是情愛甚篤的丈夫;如古人謂攸立西斯:他寧要他底老妻而不要長生者是也。貞節的婦人往往驕傲不遜,一若她們是自恃貞節也者。假如一個婦人相信她底丈夫是聰慧的,那就是最好的使她保持貞操及柔順的維繫;然而假如這婦人發現丈夫妒忌心重,她就永不會以為他是聰慧的了。妻子是青年人底情人,中年人底伴侶,老年人底看護。所以一個人只要他願意,任何時候都有娶妻底理由。

然而有一個人,人家問他,人應當在什麼時候結婚?他答道:年青的人還不應當,年老的人全不應當。這位也被人稱為智者之一。常見不良的丈夫多有很好的妻子;其原因也許是因為這種丈夫底好處在偶爾出現的時候更顯得可貴,也許是因為做妻子的以自己底耐心自豪。但是這一點是永遠不錯的,就是這些不良的丈夫必須是做妻子的不顧親友之可否而自己選擇的,因為如此她們就一定非補救自己底失策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