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孔子名人格言語錄彙總100句精選

文學 閱讀(5.28K)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下面這篇是小編為各位讀者收集的'孔子名人言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名人格言語錄彙總100句精選

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2、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5、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6、人能巨集道,非道巨集人。

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3、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4、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5、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6、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敏於事而慎於言。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7、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2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9、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2、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8、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40、朽木不可雕也。

4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4、孔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45、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4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8、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2、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55、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58、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59、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60、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不遷怒,不二過。

62、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3、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4、孔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5、孔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6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7、有教無類。

6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69、吾不與祭,如不祭。

70、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7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3、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74、不學禮,無以立。

75、雖然貧窮也不諂媚,富有也不驕傲,富貴仍然好禮。

7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78、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79、小不忍則亂大謀。

80、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81、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82、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83、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84、未知生,焉知死?

8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8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87、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8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89、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9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9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2、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甯戚。

93、驕傲自滿只會使自已摔跟頭,唯有低調處世,才可能受益匪淺,體味百味人生。

94、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95、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9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97、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98、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子曰:"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9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也已。

100、敏而勤學,不恥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