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杜甫經典詩詞

文學 閱讀(3.07W)

杜甫經典詩詞1

杜甫《絕句》原文

杜甫經典詩詞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註釋

①遲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溼又軟。

③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晒太陽。

杜甫《絕句》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經典詩詞2

【年代】:唐

【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一)

【內容】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闢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賞析】: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於大曆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陝、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複,前分後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於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闢”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闢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闢”,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闢”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彙富於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彷彿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裡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衝,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灩澦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徵,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絕句注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注重風調,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並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讚美。

杜甫經典詩詞3

《蜀相》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八陣圖》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勳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衝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登岳陽樓》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洞庭湖把我國東南之地劃分為吳、楚兩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親戚朋友故舊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隻船伴隨自己。關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經沒有希望了,依著樓窗流下了眼淚。

《旅夜書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古詩全文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翻譯】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江村》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古詩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翻譯】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裡,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樑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盤,小兒敲針作魚鉤。我老了,多病的身體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藥物,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奢求呢。

杜甫經典詩詞4

1.杜甫經典詩詞

送率府程錄還鄉

[唐]杜甫

鄙夫行衰謝,抱病昏妄集。常時往還人,記一不識十。

程侯晚相遇,與語才傑立。薰然耳目開,頗覺聰明入。

千載得鮑叔,末契有所及。意鍾老柏青,義動修蛇蟄。

若人可數見,慰我垂白泣。告別無淹晷,百憂復相襲。

內愧突不黔,庶羞以賙給。素絲挈長魚,碧酒隨玉粒。

途窮見交態,世梗悲路澀。東風吹春冰,泱莽后土溼。

念君惜羽翮,既飽更思戢。莫作翻雲鶻,聞呼向禽急。

2.杜甫經典詩詞

龍門鎮

[唐]杜甫

細泉兼輕冰,沮洳棧道溼。

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門雪雲隘,古鎮峰巒集。

旌竿暮慘澹,風水白刃澀。

胡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

嗟爾遠戍人,山寒夜中泣。

3.杜甫經典詩詞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杜甫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

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此行收遺甿,風俗方再造。

族父領元戎,名聲國中老。奪我同官良,飄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惡懷抱。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

尊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寶。皇天悲送遠,雲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

4.杜甫經典詩詞

獨坐

[唐]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斂洲渚出,天虛風物清。

滄溟服衰謝,朱紱負平生。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5.杜甫經典詩詞

九日寄岑參

[唐]杜甫

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6.杜甫經典詩詞

驄馬行

[唐]杜甫

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種。

夙昔傳聞思一見,牽來左右神皆竦。

雄姿逸態何崷崒,顧影驕嘶自矜寵。

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駿碨礌連錢動。

朝來久試華軒下,未覺千金滿高價。

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

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

晝洗須騰涇渭深,朝趨可刷幽並夜。

吾聞良驥老始成,此馬數年人更驚。

豈有四蹄疾於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時俗造次那得致,雲霧晦冥方降精。

近聞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7.杜甫經典詩詞

縛雞行

[唐]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於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8.杜甫經典詩詞

早發

[唐]杜甫

有求常百慮,斯文亦吾病。以茲朋故多,窮老驅馳並。

早行篙師怠,席掛風不正。昔人戒垂堂,今則奚奔命。

濤翻黑蛟躍,日出黃霧映。煩促瘴豈侵,頹倚睡未醒。

僕伕問盥櫛,暮顏靦青鏡。隨意簪葛巾,仰慚林花盛。

側聞夜來寇,幸喜囊中淨。艱危作遠客,幹請傷直性。

薇蕨餓首陽,粟馬資歷聘。賤子欲適從,疑誤此二柄。

9.杜甫經典詩詞

三絕句

[唐]杜甫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10.杜甫經典詩詞

病後遇過王倚飲贈歌

[唐]杜甫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絃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在於甫也何由羨。

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

王生怪我顏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

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

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餚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斗酒諧終宴。

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漩。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但使殘年飽吃飯,只願無事常相見。

杜甫經典詩詞5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韻譯】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

江南山澤是瘴癧流行之處,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訊息?

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裡,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

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路途遙遠生與死實難估計。

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靈魂返回是由關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樑,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

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裡。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註》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故人吉凶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本詩乃是初夢所作。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瀰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繫於江南瘴癘之鄉,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裡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裡,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樑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絡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二佳句,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杜甫經典詩詞6

古詩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譯文翻譯

我來這裡終究是為了什麼事?高枕安臥在沙丘城。

沙丘城邊有蒼老古樹,白日黑夜沙沙有聲與秋聲相連。

魯地酒薄難使人醉,齊歌情濃徒然向誰。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託著我的深情。

註釋解釋

沙丘:指唐代兗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說為位於今山東肥城市汶陽鎮東、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對岸。而根據1993年出土於兗州城東南泗河中的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又名沙丘碑),兗州古地名為沙丘,又名瑕丘,於唐代為魯西南重要治所,李白應於此居住。由於此重大考古發現,學術界基本上認同兗州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來:將來,引申為某一時間以後,這裡意指自從你走了以後。竟:究竟,終究。

高臥:高枕而臥,這裡指閒居。《晉書·陶潛傳》:“嘗言夏月虛閒,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夕:傍晚,日落的時候。連:連續不斷。秋聲:秋風吹動草木之聲。

“魯酒”兩句:古來有魯國酒薄之稱。《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此謂魯酒之薄,不能醉人;齊歌之豔,聽之無緒。皆因無共賞之人。魯、齊:均指山東一帶。空復情:徒有情意。

汶水:魯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稱大汶河,其源有三:一發泰山之旁仙台嶺,一發萊蕪縣原山之陽,一發萊蕪縣寨子村,流經兗州瑕丘縣北,西南行,入大野澤。耿元端說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處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聯想到汶水,不能認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參見《百家唐宋詩新話》)。

浩蕩:廣闊、浩大的樣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說南征指南流之水。

創作背景

根據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四載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南遊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詩文賞析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在李白傳世的詩歌中,公認的直接為杜甫而寫的只有兩首,一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這首詩。

沙丘城,位於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詩人送別了杜甫,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迴路轉、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強似一聯,以至最後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雲,都成了後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濃郁的詩味。

詩劈頭就說:“我來竟何事?”這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注,並造成懸念。“高臥沙丘城”,高臥,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閒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迴應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臥”,原因就在於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凌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後的複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的方式迸發出來了。

一二句偏於主觀情緒的抒發,三四句則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於詩人來說,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這蕭瑟的秋風,悽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然而,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魯、齊,是指當時詩人所在的山東。“不可醉”,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空復情”,因為詩人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麼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發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於魯地的西南。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你悠悠南行。”詩人寄情於流水,照應詩題,點明瞭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和那種“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的豐富多彩。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中,古體先於律體。但是,律體的盛行對於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例如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然不是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跡。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杜甫經典詩詞7

1、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2、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杜甫《九日寄岑參》

3、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杜甫《贈花卿》

5、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杜甫《月夜憶舍弟》

6、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7、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8、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春日憶李白》

9、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10、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杜甫《歲暮》

11、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杜甫《孤雁》

12、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13、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杜甫《夏夜嘆》

14、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二首》

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杜甫《柏學士茅屋》

16、日長唯鳥雀,春遠獨柴荊。——杜甫《春遠》

17、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杜甫《九日寄岑參》

18、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杜甫《曲江對雨》

19、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20、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杜甫《九日寄岑參》

杜甫經典詩詞8

[唐]杜甫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

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餧肉葡萄宮。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三年笛裡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成王功大心轉小,郭相謀深古來少。

司徒清鑑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二三豪俊為時出,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鶴禁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

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誇身強。

關中既留蕭丞相,幕下複用張子房。

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

徵起適遇風雲會,扶顛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更何有,後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白環,複道諸山得銀甕。

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

田家望望惜雨幹,布穀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

註釋:

【1】諸將:指廣平王李俶、郭子儀等將士。

【2】山東:此指河北一帶,華山以東地區。

【3】清晝同:晝夜頻傳,見得捷報完全可信。

【4】河:指黃河。

【5】一葦過:一蘆葦可航,形容官軍渡河極易。

【6】胡:指叛將史思明等。

【7】命在破竹中:指叛軍之破滅已近在眼前。

【8】祗(zhǐ)殘:只剩。

【9】鄴(yè)城:相州,今河南安陽。

【10】獨任:只任用。

【11】朔方:指節度使郭子儀的朔方軍士。

【12】汗血馬:一種產於邊地的寶馬。

【13】餧(wèi):同“喂”。蒲萄宮:即漢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14】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東一帶的叛軍。

【15】仙仗:皇帝的儀仗。

【16】崆(kōng)峒(tóng):山名,在今甘肅平涼西。

【17】笛裡關山月:笛聲裡奏著關山月的益調。關山月為漢樂府橫吹曲名,為軍樂、戰歌。

【18】萬國:即萬方。

【19】草木風:這裡有草木皆兵之意。

【20】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復兩京的主帥。

【21】轉小:轉而變得小心謹慎。

【22】郭相:郭子儀。

【23】司徒:指檢校司徒李光弼。

【24】清鑑:識見明察。李光弼治軍嚴,曾預料史思明詐降,終久必反,故說他清鑑懸明鏡。

【25】尚書:指兵部尚書王思禮。

【26】氣:氣度。

【27】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遠。

【28】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儀、李光弼等。

【29】為時出:應運而生。

【30】濟時:救濟時危。

【31】了:完畢。

【32】“東走”句:翻用西晉張翰的話,意謂現在不必像張翰那樣避亂,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說新語》:“張翰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33】“南飛”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說一般人民也有家可歸。

【34】冠冕(miǎn):指上朝的群臣。

【35】入:指進入皇宮。

【36】正耐:正相稱。

【37】煙花:指朝賀時點燃的香菸。

【38】鶴禁:太子的車。

【39】鳳輦(niǎn):天子之車。

【40】問寢:問候起居。

【41】龍樓:皇帝住處,此處指唐玄宗的住地。

【42】攀龍附鳳:這裡指攀附唐肅宗和張淑妃的李輔國等。靠其有擁戴唐肅宗之功,回京後氣焰極高。

【43】化為侯王:形容唐肅宗封官之濫。當時肅宗大肆加封跟從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肅宗在靈武的扈從之臣。

【44】汝等:斥罵的稱呼,指李輔國輩。

【45】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

【46】時:時運。

【47】誇身強:誇耀自己有什麼大本事。

【48】蕭丞相:漢代蕭何,此指房琯。

【49】張子房:漢代張良,此指張鎬。

【50】張公:指張鎬。

【51】江海客:指張鎬“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52】徵起:被徵召而起來做官。

【53】風雲會:風雲際會。動亂時明君與賢臣的遇合。

【54】扶顛:扶持國家的顛危。張鎬曾預料史思明的詐降。兩京收復,張鎬出力頗多。

【55】青袍白馬:把安史之亂喻梁武帝時的侯景之亂。侯景作亂,部下皆騎自馬,穿青衣。

【56】更何有:是說不難平定。

【57】後漢今周:用周、漢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擬唐肅宗。

【58】再昌:中興。

【59】寸地尺天:指全國各地。

【60】白環:傳說中西王母朝虞舜時獻的寶物。

【61】銀甕(wèng):銀質盛酒器。《孝經援神契》載:神靈滋液有銀甕,不汲自滿,傳說王者刑罰得當,則銀甕出。

【62】紫芝曲:秦末號稱”四皓“的四隱士所作。

【63】解:懂得。

【64】河清頌: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24—453年)鮑照所作《河清頌》。

【65】望望:望了又望。當時正遇春旱,農民盼雨。兩句表現了作者憂民之心。

【66】淇(qí)上健兒:指圍攻鄴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鄴城附近。

【67】城南思婦:泛指將士的妻子。

【68】天河:即銀河。

【69】洗甲兵:傳說武王伐紂,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作品賞析:

杜甫《洗兵馬》詩中有句說“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讚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以歌頌戰局的神變開端。唐室在中興諸將的努力下,已光復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三句借用以說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時,安慶緒困守鄴城,所以說“祗殘鄴城不日得”。復興大業與善任將帥關係很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讚揚當時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一種意願,希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無限之功。以上有很多敘述的地方,“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於邊地的名馬,春風得意;助戰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備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陳而又略寓諷刺朝廷借用回紇兵之意。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明戰爭克捷的意思,節奏急促,幾乎使讀者應接不暇,也猶如帶有破竹之勢。以下意思略微轉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結束上面的意思,當時河北尚未完全克復,說“清海岱”顯得用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唐肅宗居安思危,勿忘當初“鑾輿播遷”、往來於崆峒山的艱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裡”一聯,極概括地寫出戰爭帶來的創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這兩句提醒唐肅宗不要忘記苦戰的將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難。這兩句連同上兩句,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在歡快的用詞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極盡抑揚頓挫的情致,將作者激動而複雜的心情寫出。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開篇“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讚美。“成王”收復兩京時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小”,讚頌其成大功後更加小心謹慎。隨後盛讚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後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讚語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蹟,又表達出對光復大業卓有貢獻的“豪俊”的欽仰。“二三豪俊為時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是為重整乾坤,應運而生的。“東走無復”以下六句承接“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寫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如鳥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至“後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對此輩作申斥語,聲調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復轉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青袍白馬”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來對比安史之亂中的叛將,說明叛將不堪一擊;“後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時,房琯、張鎬都已經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複用他們,所以特加表彰,與讚揚“中興諸將”互為表裡。張鎬於乾元元年(758)五月罷相,改任荊王府長史。這裡說“幕下複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明“後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文人們都在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並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夫盼雨;而“健兒”、“思婦”還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的恢復,均有賴戰爭的最後勝利。詩人勉勵圍困鄴城的“淇上健兒”要“歸莫懶”,寄託著希望他們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切,表明他是把戰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展生產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於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強烈願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的基調是歌頌祝願性的,熱烈歡暢,興致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出來了,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的某些不良現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並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巨集亮的聲調,壯麗的詞句,浪漫誇張的語氣,表達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甫的詩原本以“沉鬱”的詩風見稱,而此篇是杜甫古風中的別調。從藝術形式看,採用了華麗嚴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傑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的喜慶內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熱情奔放中富有頓挫之致,詞句清麗而能有蒼勁之氣,詩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感染力。

今日讀者於古詩,常覺具有現實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頌”體詩歌難得佳構。杜甫《洗兵馬》似乎是個例外。詩中有句道:“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讚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此詩於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兩京克復後,相州兵敗前,作於洛陽。當時平叛戰爭形勢很好,大有一舉復興的希望。故詩多欣喜願望之詞。此詩凡四轉韻,每韻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以歌頌戰局神變發端。唐室在“中興諸將”(即後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復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詩經·衛風·河廣》雲:“誰謂河廣,一葦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時,安慶緒困守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故云“祗殘鄴城不日得”。復興大業與善任將帥關係甚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讚揚當時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一種意願,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無限之功。以上多敘述,“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於邊地的名馬(“汗血馬”),春風得意;助戰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漢元帝嘗宴單于處,此借用。)備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寫中略寓諷意(作者一貫反對借兵於回紇)。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戰爭克捷之意,節奏急促,幾使人應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勢。以下意略轉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時河北尚未完全克復,言“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則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肅宗居安思危,勿忘鑾輿播遷、往來於崆峒山(在今甘肅平涼西)的艱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裡”一聯,極概括地寫出戰爭帶來的創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此聯連同上聯,恰是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於歡快詞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極抑揚頓挫之致,將作者激動而複雜的心情寫出。故胡應麟說“三年笛裡”一聯“以和平端雅之調,寓憤鬱悽戾之思,古今壯句者難及此。”(《詩藪》卷五)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篇首“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讚美。“成王”即後來的唐代宗李豫,收復兩京時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小”云云,讚頌其成大功後更加小心謹慎。隨後盛讚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後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讚語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蹟,又表達出對光復大業卓有貢獻的“豪俊”的欽仰。“二三豪俊為時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為重整乾坤,應運而生的。“東走無復”以下六句承“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憶鱸魚”翻用《晉書》張翰語);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如鳥之有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喜慶的同時,另有一些現象卻是詩人斷乎不能容忍的。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至“後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對此輩作申斥語,聲調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復轉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青袍白馬”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擊;“後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時,房琯、張鎬俱已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複用他們,故特加表彰,與贊“中興諸將”相表裡。鎬於去年五月罷相,改荊王府長史。此言“幕下複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後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紫芝歌”為秦末號稱“四皓”的四位隱士所作),文人們都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並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夫盼雨;而“健兒”“思婦”猶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的恢復,均有賴戰爭的最後勝利。詩人勉勵圍鄴的“淇上健兒”以“歸莫懶”,寄託著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切,表明他是把戰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展生產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於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強烈願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基調是歌頌祝願性的,熱烈歡暢,興會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出來了,可以說,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的某些不良現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並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巨集亮的聲調,壯麗的詞句,浪漫誇張的語氣,表達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詩本以“沉鬱”的詩風見稱,而此篇在杜甫古風中堪稱別調。

從藝術形式看,採用了華麗嚴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傑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的喜慶內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於熱情奔放中饒頓挫之致,清詞麗句而能兼蒼勁之氣,讀來覺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選杜詩,標榜此篇為壓卷之作(見《王臨川集》卷八四《老杜詩後集序》)。今天看來,無論就感情之充沛,結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馬》都不失為杜詩的一篇力作。

【鶴注】當是乾元二年仲春作。按相州兵潰在三月王申,乃九年級日,其作詩時,兵尚未敗也。原注:“收京後作。”【朱注】公《華州試進士策問》雲:“山東之諸將雲合,淇上之捷書日至。”詩蓋作於其時也。

中興諸將收山東①,捷書夜報清晝同②。河廣傳聞一葦過③,胡危命在破竹中④。只殘鄴城不日得⑤,獨任朔方無限功⑥。京師皆騎汗血馬⑦,回紇餧肉蒲蕩宮⑧。已喜皇威清海岱⑨,常思仙仗過崆峒⑩。三年笛裡關山月(11),萬國兵前草木風(12)。

(此聞河北捷音,而料王師之必克。鄴城之師軍無統制,故欲獨任子儀,以收戰功。又恐肅宗還京,漸生逸豫,故欲其念起事艱難,而思將士之勤苦。下四句,有規諷意。《杜臆》:軍士從徵,已經三載,曰三年笛裡,悲之也。會兵鄴城,如風捲葉,曰萬國兵前,喜之也。)

①《後漢·明帝紀》:“先帝受命中興。”《東觀漢記》:“上會諸將。”【趙注】山東,河北也,安祿山反,先陷河北諸郡。至二京已收,慶緒奔於河北。②《梁武帝集》:“奇謀間出,捷書日至。”《續博物志》:露布,捷書之別名,以帛書揭竿。夜與晝同,見捷音可信。③《詩》:“誰謂河廣?一葦杭之。”④《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⑤只殘,但餘也。《通鑑》:乾元元年十月,郭子儀自杏園渡河,東至獲嘉,破安太清。太清走保衛州,子儀進圍之,遣使告捷。魯靈自陽武濟,季光琛、崔光遠自酸棗濟,與李嗣業皆會子儀於衛州,慶緒悉舉鄴中之眾七萬來救,子儀復大破之,獲其弟慶和,殺之,遂拔衛州。《舊唐書》:相州,屬河北道。武德元年,以魏郡置相州。天寶元年,改為鄴郡。乾元二年,改為鄴城。《通鑑》:慶緒走,子儀等追之至鄴。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皆引後繼至。慶緒收餘兵,拒戰於愁思岡,又敗慶緒。慶緒乃入城固守,子儀等圍之。⑥《邠志》:邠州始鎮靈州,謂之朔方軍。《舊唐書》:祿山反,以郭子儀為靈武太守,充朔方節度使。自陳濤斜之敗,帝惟倚朔方軍為根本。⑦《公羊傳》:“京師者,天子之居也。京,大也。師,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稱之。”漢章帝詔:宛馬,血從前髆上小孔中出。武帝《天馬歌》“沾赤汗”,今親見其然。⑧《漢·張耳傳》:“如以肉餧虎,何益?”《匈奴傳》:元帝元壽二年,單于來朝,舍之上林苑蒲蕩宮。《通鑑》:是年八月,回紇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將驍騎三千,助討安慶緒,上命朔方左武鋒使僕固懷恩領之。汗血馬、葡萄宮,當指此事。⑨《魏志》:陳琳曰:“將軍總皇威,握兵要。”《西征賦》:“耀皇威而講武事。”《禹貢》,“海岱惟青州。”海岱與燕薊接壤。⑩沈約詩,“遊扮舉仙仗。”《括地誌》: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涼縣西百里。【朱注】肅宗自馬嵬,經彭原、平涼至靈武,合兵興復,道必由崆峒。及南迴也,亦自原州入,則崆峒乃鑾輿往來之地。(11)《樂府解題》:“《關山月》,傷離別也。”周王褒詩:“無復漢地關山月,惟有漠北冀城雲。”(12)《晉·載記》: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草木皆類人形,風聲鶴唳,疑以為兵。

成王功大心轉小①,郭相謀深古來少②。司徒清鑑懸明鏡③,尚書氣與秋天沓④。二三豪俊為時出⑤,整頓乾坤濟時了⑥。東走無復憶鱸魚⑦,南飛覺有安巢鳥⑧。青春復隨冠冕入⑨,紫禁正耐煙花繞⑩。鶴駕通宵風輦備(11),雞鳴問寢龍樓曉(12)。

(此言命將得人,而喜玉業之方興。成王,廣平王俶也。郭相,子儀也。司徒,李光弼也。尚書,王思禮也。東走句,見士慶彈冠。南飛句,見民蒙安宅。青春、紫禁,朝儀如故。鶴駕、雞鳴,帝修子職也。)

①《唐書》:至德二載十二月,廣平王俶進爵楚王。乾元元年二月,徙封成王。劉晝《慎言篇》:楚莊王功立而心懼,晉文公戰勝而絕憂,非憎榮而惡勝,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②《魏志·賈詡傳》:“策謀深長。”③《抱朴子》:“運清鑑於玄漠之域。”又《隋書》:薛道衡每稱高構有清鑑。《世說》:何點嘗目陸慧曉心如明鏡。④《鹽鐵論》:“義高於秋天。”公《哀思禮》詩“爽氣春淅瀝”,與尚書氣爽語合。⑤《鶡冠》:“德萬人者謂之俊,德千人者謂之豪。”《史記》:沛公時時問邑中豪俊。⑥《史記》:蒯通曰:“今范陽令,宜整頓其士卒以守戰者也。《易》:“乾坤定矣。”晉武帝《告上帝文》:“撥亂濟時。”⑦《史記·酈生傳》:“齊王引兵東走。”《世說》:張翰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蓴羹鱸魚,遂命駕東歸。⑧魏武帝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古詩:“越鳥巢南枝。”⑨《楚辭》:“青春受謝。”《風俗通》:黃帝始制冠冕。⑩天子之宮紫微,故謂宮中謂紫禁。謝莊哀誄:“收華紫禁。”王融詩:“煙花雜如霧。”(11)赤城謝省曰:鶴駕,東宮所乘。鳳輦,天子所御。言鶴駕通宵,備鳳輦以迎上皇;雞鳴報曉,趨龍樓以伸問寢也。《漢宮闕疏》:白鶴宮,太子所居。《藝文類聚》:太子晉乘白鶴仙去,故後世稱太子之駕曰鶴駕,禁曰鶴禁。《通典》:隋太子左右監門率,唐垂拱中改為鶴禁衛。《唐書·儀衛志》,輦有七,一曰大鳳輦。隋煬帝詩:“翠霞承鳳輦。”(12)《文王世子》:雞初鳴,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漢書》:成帝為太子,初居桂宮,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雍錄》:桂官南面有龍樓門。《博議》:史:肅宗即位,下制曰:“覆宗廟於函錐,迎上皇於巴蜀,導鸞輿而反正,朝寢門以問安,朕願畢矣。”

公詩正用詔中語。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①。汝等豈知蒙帝力②,時來不得誇身強③。關中既留蕭丞相④,幕下複用張子房⑤。張公一生江海客⑥,身長九尺鬚眉蒼⑦。徵起適遇風雲會⑧,扶顛始知籌策良⑨。青袍白馬更何有⑩,後漢今周喜再昌。

(此嘆扈從者濫恩,望宰相得人以致太平。《杜臆》:當時封爵太濫,甚至以官賞功給空名告身,凡應募者,一切皆金紫,公故傷之。其稱張鎬有扶顛籌策語,人或疑之。考史,至德二年四月,罷房琯而相鎬,至次年二月,因論史思明不可假威權,又論許叔冀臨難必變,上不喜。且不事中要,故罷相。已而思明果反,叔冀果降賊,其料事之審如此。至兩京收復,俱在鎬相時,孰非宰相之功耶?夢弼注:青袍白馬,言思明、慶緒可平。後漢今周,以漢光、周宣比肅宗也。)

①《漢書·傳贊》:“攀龍附鳳,並乘天衢。雲起龍驤。化為侯王。”《吳志·魯肅傳》:“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②《晉書·苟勳傳》:“汝等亦當宦達人間。”《前漢·張耳傳》:“秋毫皆帝力也。”③陶潛詩:“時來苟冥合。”④《漢書》: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史記·蕭何傳》: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使給軍食。【朱注】蕭丞相未知何指。蔡夢弼謂杜鴻漸。考《唐書》,肅宗按軍平涼,鴻漸建朔方興復之謀,且錄軍資器械儲廥上之。肅宗喜曰,“靈武,吾之關中,卿乃吾蕭何也。”舊注云,“京師既平,以蕭華留守,故比之蕭何。”《錢箋》雲:房琯自蜀奉冊留相肅宗,故比之蕭相。兩說互異,當從朱注為正。⑤《戰國策》:“樂羊坐於幕下。”《漢·高帝紀》: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朱注】張子房謂張鎬。至德二載五月,琯罷相,以鎬代之。⑥《舊唐書》:張鎬風儀魁岸,廓落有大志,好談王伯大略,自褐衣拜左拾遺。玄宗幸蜀,徒步扈從,玄宗遣赴行在,至鳳翔,奏議多有弘益,拜諫儀大夫。尋代房琯力相,《隱逸傳》:“放情江海。”《說苑》:孔子猶江海也。⑦《後漢·文苑傳》:趙壹身長九尺、美須豪眉。⑧《雲臺二十八將論》:“鹹能感會風雲。”王粲詩:“遭遇風雲會,託身鸞鳳間。”⑨徐陵詩:“力弱不扶顛。”《老子》:“善計不用籌策。”⑩《南史·侯景傳》:先是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景渦陽之敗,求錦,朝廷給以青布,悉用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馬,青絲為轡,欲以應謠。庾子山《哀江南賦》:“桀黠構扇,憑陵畿甸。青袍如草,白馬如練。”

寸地尺天皆入貢①,奇祥異瑞爭來送②。不知何國致白環③,複道諸山得銀甕④。隱士休歌紫芝曲⑤,詞人解撰清河頌⑥。田家望望惜雨幹⑦,布穀處處催春種⑧。淇上健兒歸莫懶⑨,城南思婦愁多夢⑩。安得壯士挽天河(11),淨洗甲兵長不用(12)。

(末記禎符迭見,欲及時收功,以慰民心也。【張遠注】前六,頌其已然。後六,禱其將然。此章四段,各十二句。)

①【鶴注】寸地尺天,用《黃庭經》寸田尺宅語。顏延之詩:“亙地稱皇、罄天作主。”②班固《典引》:“窮祥極瑞者,皆來坰牧。”③《竹書紀年》:帝舜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④《瑞應圖》:“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則銀甕出焉。”《孝經援神契》:“神靈滋液,有銀甕,不汲自滿。”⑤《莊子》:“古之所謂隱士者。”【錢箋】肅宗即位,泌謁見於靈武,調護玄、肅父子之間,為張良娣、李輔國所惡。及上皇東行有日,泌求去不已,乃聽歸衡山。公以四皓擬泌,蓋惜其有羽翼之功而飄然隱去也。紫芝,見本卷。⑥《昭明文選序》:“詞人才子。”【趙注】是歲七月,嵐州合關河黃河三十里清如冰,蓋收京之祥,此實事也。《南史》:宋元嘉中,河濟俱清,當時以為瑞。鮑照作《河清頌》,其序甚工。⑦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按史:乾元二年春旱,故有田家望雨之句。王僧孺詩:“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⑧《爾雅》:“鳲鳩鴶鵴。”注:“今之布穀也。江東人呼為獲谷。”《禽經》:“鳴鳩、戴勝,布穀也。農事方起,此鳥飛於桑間,雲五穀可布種也。”鍾憲詩:“處處春雲生。”《吳越春秋》:“計磶曰:“春種八谷。”⑨【朱注】淇水,在衛地衛州,與相州相鄰。淇上健兒,指圍鄴之兵。城南,謂長安城南。《詩》:“送我乎淇之上矣。”古樂府:“健兒須快馬。”《杜臆》:健兒莫懶,速其成功也。思婦愁夢,從《東山》詩“婦嘆於室”來,以思家之至情動之也。⑩曹植詩:“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王徽詩:“思婦臨高臺。”(11)李尤歌:“安得壯士翻日車。”(12)《六韜》:武王問太公:“雨輜重至軫,何也?”曰:“洗甲兵也。”《說苑》:武王伐紂,風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曰:“此非妖與?”王曰:“非也,天洗兵也。”朱鶴齡曰:中興大業,全在將相得人。前曰“獨任朔方無限功”,中曰“幕下複用張子房”,此是一詩眼目。使當時能專任子儀,終用張鎬,則洗兵不用,旦夕可期,而惜乎肅宗非其人也。王荊公選杜工部詩,以此詩壓卷,其大指不過如此。若玄、肅父子之間,公爾時不應遂加譏切也。

沈壽民曰:兩京克復,上皇還宮,臣子爾時當若何歡忭。乃逆探移仗之舉,遽出誹刺之詞,子美胸中不應峭刻若此。

王嗣奭曰:此詩四轉韻,一韻十二句,句兼排律,自成一體。而筆力矯健,詞氣老蒼,喜躍之意,浮動筆墨間。

唐汝詢曰:《洗兵馬》一篇,有典有則,雄渾闊大,足稱唐雅。識者詳味,當不在《老將行》下。

蔡絛曰:“作詩者陶冶物情,體會光景,必貴乎自得。蓋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強致也。譬之秦武陽,氣蓋全燕,見春王則戰慄失色。淮南王安,好為神仙,褐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哉?予謂少陵、太白,當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意欲卑而語未嘗不高。至於羅隱、貫休輩,得意偏霸,誇雄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不能易也。

吳江潘耒曰:《洗兵馬》一詩,乃初聞恢復之報,不勝欣喜而作,寧有暗含譏刺之理?上皇初歸,肅宗束失子道,豈得預探後事以責之?詩人以忠厚為本,少陵一飯不忘君,即貶謫後,終其身無一言怨懟,而錢氏乃謂其立朝之時,即多隱刺之語,何浮薄至是。噫!此其所以為牧齋歟?又曰:天子之孝,在乎安國家、保宗社。明皇既失天下,肅宗起兵朔方,收復兩京,再造唐室,其孝亦大矣。晚節牽於婦寺,省覲闊疏,子道誠有未盡。若謂其猜忌上皇,並忌其父之臣,有意剪鋤,則深文矣,移宮倉卒,上皇不樂,容或有之。幾為兵鬼之言,出自《力士傳》稗官片語,乃據以實肅宗之罪,至比之商臣、楊廣,論人當若是耶?房琯雖負重名,而鮮實效,喪師辱國,門客受賕,罷相亦不為過。子美論救,固是為國惜賢,雖蒙推問,旋即放免。逾年乃謫官,不知坐何事。今言其坐琯黨,亦臆度之辭耳。子美大節,在自撥賊中歸行在,不在救房琯也。錢氏直欲以此為杜一生氣節,欲推高杜,則極贊房,因極贊房,遂痛貶帝。明末黨人,多依傍一二大老,脫失路,輒言坐某人故牽連貶謫,怨誹其君,無所不至,此自門戶習氣。杜公心事,如青天白日,安有是哉!以此推之,牧齋而秉史筆,三百年人物,枉抑必多。絳雲一炬,有自來矣。

杜甫經典詩詞9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情感】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名豈文章著”是反語,也許在詩人的內心,自認為還有巨集大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

[註釋]

1)危檣:高高的桅杆。(2)著:著名。(3)“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這兩句說:我豈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職的確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詩別裁》:“胸懷經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休。立言之妙如此。”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杜甫經典詩詞10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接下來分享春望杜甫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甫春望翻譯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譯: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杜甫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麼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慼景象,內心焦慮至極。

杜甫春望詩意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杜甫經典詩詞11

《別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登樓》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樑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水檻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幹枕蓆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即事》

年代:唐作者:杜甫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雲髻,腰支勝寶衣。

群凶猶索戰,回首意多違。

《卜居》

年代:唐作者: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後遊》

年代:唐作者:杜甫

寺憶新遊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杜甫經典詩詞12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註解】:

1、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馬:指戰爭。

4、關山北:北方邊境。

5、憑軒:靠著窗戶。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

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

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

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

邊。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

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

然,毫不費力。

杜甫經典詩詞13

此詩作於公元745年秋,此時李白遭奸佞排斥、遠離京都、漫遊齊魯,與杜甫相會。李白也在這年秋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於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於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實際上,杜詩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視權貴,拂袖而去,淪落飄泊,雖盡日痛飲狂歌,然終不為統治者賞識;雖心雄萬夫,而何以稱雄?雖有濟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讚歎之餘,感慨萬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將自己的憤懣之情,訴之筆端,乃至於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他的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也是為自己而發的。

此詩突現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於李白的寫照。在七絕《贈李白》中,正突現出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特徵。

這首七絕,沉鬱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潮。清初錢謙益在評註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餘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少任俠,手刃數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雲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錢注杜詩》卷九)是說從新的角度和側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並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考《說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杜詩詳註》卷之一)此雖就字注字,就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徵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的節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一步突現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

杜甫經典詩詞14

【題解】

這首詩應當作於天寶四年(745)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744)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一見如故,結伴出遊。同年秋,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人相會於梁園(今河南商丘),並同遊了孟諸(今山東單縣)、齊州(今山東濟南)等地,途中相互詩文唱和,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分手以後,李白前往齊州的紫極宮,請那裡的高如貴天師授予道萊,正式履行了入道的儀式。而杜甫則去尋找道師華蓋,未能得遇。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於東魯,度過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親密無間的生活。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遊吳越。從此以後兩個人便再也未能相見,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後,客居於沙丘寓所時所作,也是留存下來的李白寫給杜甫的兩首詩中的一首。

【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①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②。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③。

思君若汶水④,浩蕩寄南征。

【註釋】

①高臥:高枕而臥,形容閒居無事。②秋聲:秋日西風吹動,草木零落的肅殺之聲。③“魯酒”二句:是說自己因為懷念杜甫,酒不能使其醉,歌聲也不能動其情,心情寂寥失落。魯、齊均指山東。④汶水:即大汶河,流經山東中南部。沙丘城就在汶水附近。

【譯文】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來到了沙丘這個地方,在這裡我整日閒居無事,生活乏味,嚐盡了孤單無聊之苦。自從和你(指杜甫)分別以後,每天早早晚晚陪伴我的,就只有那城邊的古樹,以及秋日西風乍起,木葉凋零的蕭瑟秋聲。我獨自一個人喝著悶酒,聽著絃歌,無奈這裡(指山東)的酒不能讓我沉醉,歌聲也無法打動我的心靈。我是多麼地思念你啊,這份思念之情就如同眼前這浩浩蕩蕩的汶河之水,我多想緊緊跟隨著它一同南去,到你的居所和你再度相逢。

杜甫經典詩詞15

【年代】:

 【作者】:杜甫——《又呈吳郎》

【內容】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賞析】:

大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裡。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分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於接受。

詩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從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撲棗”就是打棗。這裡不用那個猛烈的上聲字“打”,而用這個短促的、沉著的入聲字“撲”,是為了取得聲調和情調的一致。“任”就是放任。為什麼要放任呢?第二句說,“無食無兒一婦人。”原來這位西鄰竟是一個沒有吃的、沒有兒女的老寡婦。詩人彷彿是在對吳郎說:對於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

三四兩句緊接一二句:“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困窮”,承上第二句:“此”,指撲棗一事。如果不是因為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裡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正由於她撲棗時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情,所以我們不但不應該干涉,反而還要表示些親善,使她安心撲棗。這裡說明杜甫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陝西民歌雲:“唐朝詩聖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以上四句,一氣貫串,是杜甫自敘以前的事情,目的是為了啟發吳郎。

五六兩句才落到吳郎身上。“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這兩句上下一氣,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要聯絡起來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備,其主語是寡婦。“遠客”,指吳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說過慮。下句“插”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是說,那寡婦一見你插籬笆就防你不讓她打棗,雖未免多心,未免神經過敏;但是,你一搬進草堂就忙著插籬笆,卻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點太不體貼人。她本來就是提心吊膽的,你不特別表示親善,也就夠了,為啥還要插上籬笆呢!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太生硬,教訓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

最後兩句“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結穴,也是全詩的頂點。表面上是對偶句,其實並非平列的句子,因為上下句之間由近及遠,由小到大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上句,杜甫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寡婦的、同時也是當時廣大人民困窮的社會根源。這就是官吏們的剝削,也就是詩中所謂“徵求”,使她窮到了極點。這也就為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脫。下句說得更遠、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又一社會根源。這就是安史之亂以來持續了十多年的戰亂,即所謂“戎馬”。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杜甫竟聯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於流淚。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點醒、開導吳郎的應有的文章。讓他知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苦難的人還有的是,決不止寡婦一個;戰亂的局面不改變,就連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見得有保障,我們現在不正是因為戰亂而同在遠方作客,而你不是還住著我的草堂嗎?最後一句詩,好象扯得太遠,好象和勸阻吳郎插籬笆的主題無關,其實是大有關係,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想得開一點,他自然就不會在幾顆棗子上斤斤計較了。我們正是要從這種地方看出詩人的“苦用心”和他對待人民的態度。

這首詩的人民性是強烈而鮮明的,在通常用來歌功頌德以“高華典雅”為特徵的七言律詩中,尤其值得重視。詩的藝術表現方面也很有特點。首先是現身說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對方,用顛撲不破的道理來點醒對方,最後還用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儘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運用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作轉接。象“不為”、“只緣”、“已訴”、“正思”,以及“即”、“便”、“雖”、“卻”等,因而能化呆板為活潑,既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