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奢華過眼散文

文學 閱讀(1.29W)

奢侈品的概念總是有些含糊不定。如果我們把它定義為“超出需要之上的稀缺物品”,那麼它的範圍總是充滿變動的。有些奢侈品會由於所謂“拖拽效應”而淪為普通物品,比如手機在20年前是奢侈品,今天則不是。而有些奢侈品,比如10克拉的鑽石,除非菲茨傑拉德的《像里茲飯店那樣大的鑽石》從小說成為現實,否則鑽石將一直會是奢侈品。歷史上對奢侈品總是充滿爭議,有人將它視為無意義的墮落之物,有人則視其為創造未來的開路先鋒。但無論我們怎麼看,奢侈品都會和人類文明相伴始終。

奢華過眼散文

權力對金錢的反動

奢侈品從一開始,就圍繞著兩個主題:財富和權力。在現代經濟興起之前,權力是首要的,財富則是依附性的。因此,古代社會的奢侈品首先是一種權力物。社會需要靠它來展示權力、構建等級、維持運轉。

比如關於裘皮。現在你只要不被標籤上的一串零嚇倒,就可以買到任何款式的.裘皮大衣。但在春秋時代之前並非如此,那時天子才可以穿白狐裘,因其最為高檔;諸侯和大夫只能穿青狐裘;平民只能穿犬羊裘。平民也不許戴冠,所以被稱為“黔首”。至於絲綢,漢朝嚴格規定,商人不許穿絲綢衣服。

在西方,奢侈品也展現出這樣的權力結構。羅馬的尼祿曾下令,任何販賣、穿戴紫紅色衣服的人,統統處死。後來的拜占庭帝國皇帝又反覆重申這條禁令。在中世紀,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有過對奢侈品的各種禁令。比如平民階層如果在衣服上鑲嵌寶石,或者裝上毛領子,往往就會被沒收,本人也可能會遭罰款或被鞭笞。

這些限制是權力對金錢的反動。它在歷史上漸漸消失,卻給後來的奢侈品打上了心理上的烙印。

中國的與歐洲的

權力對奢侈品的壟斷走向鬆動,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總體來說,它是在中國的唐宋之際開始加速的。到明清之際,奢侈品已經滲透到了市民階層中。很多奢侈品出現了明顯的“拖拽效應”,開始成為日常用品。而奢侈品一旦普及,就成了“被玷汙的”東西,富人們轉而它求。

比如以前的“細木傢俱”屬於貴族化的奢侈品,到明朝就已經普及,富豪們轉而青睞花梨木、烏木等傢俱。這些傢俱的價格相當驚人。比如《金瓶梅》中,潘金蓮纏著西門慶要買一個“螺鈿攢造”的大床,價格居然高達60兩銀子。要知道,當時買一個小丫頭不過幾兩銀子,多也不過十幾兩。

西方奢侈品起步較晚。馬可·波羅到中國時,看見那些瓷器、傢俱,還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魂不附體。但在文藝復興前夜,歐洲的奢侈品行業快速起飛,用兩三百年的速度就趕上了中國。但它的發展路線和中國不同。中國是一個帝王集權的科舉制社會,階層間的流動性大,沒有固定的貴族階層。所以,中國的奢侈品消費有帝王氣、有士大夫氣、有文人氣、有富商氣、有土財主氣,但唯獨沒有足夠的貴族氣。而歐洲的奢侈品恰恰是以貴族氣質為核心的。

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奢侈品中心在義大利。義大利深受文藝復興的薰陶,奢侈品比較優雅,又摻雜著一點頹廢之美,宮廷氣、貴族氣並不太重。但是到17世紀,歐洲的中心北移,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第一強國,奢侈品中心也隨之遷徙。到了“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巴黎攀上了奢侈品巔峰。

路易十四喜歡花錢,而且喜歡勾著貴族們一起花,覺得這樣比讓他們把錢攢起來搞叛亂強。這樣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局面:法國宮廷引導時尚,貴族們追隨宮廷,巴黎追隨貴族,全歐洲追隨巴黎。巴黎正式取代了義大利的地位,成為奢侈品之都。

法國奢侈品和中國奢侈品的氣質很不一樣。中國士大夫或者財主,有了錢喜歡買地,就算是買奢侈品,也更看重奢侈品的“財產”性質。

中國奢侈品以傢俱、玉器、瓷器、古玩等為大宗,這些東西都有點“財產”的性質。衣服屬於消耗品,在中國的奢侈品裡所佔分量並不重。但是在法國,貴族們熱衷搞沙龍,重視社交聚會。他們喜歡把錢花在服裝、珠寶、車馬上頭——這些東西能夠在社交場合被人看到。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沙龍裡奪目的奢華,才能維繫他們的社會地位,為此他們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在同時期的中國富人眼裡,這些人簡直是一群瘋瘋癲癲的敗家子。

此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中國上層社會的女人多在閨房裡關著,法國女人則是沙龍的主角,因此在中國,引導奢侈品消費的是男人,在法國則是女人。法國把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得了1500萬美元。這筆錢有一半都被約瑟芬王后花在衣服上了,她丈夫拿破崙皇帝反倒沒有那麼多奢華服裝。

因此,法國的奢侈品消費帶有強烈的時尚色彩,中國在這方面則有所欠缺。也正因如此,真正開啟現代奢侈品之門的不是中國,而是法國。

巴黎創世紀

1835年,一位叫路易·威登的窮孩子,從鄉下徒步來到巴黎,到一家高檔皮箱店當學徒。後來他靠著出色的手藝,獲得“歐仁妮皇后御用皮箱整理師”的光榮稱號。歐仁妮皇后是拿破崙三世的太太,路易·威登為她製作各種箱包,據說其中還包括好多奇形怪狀的箱子,是按照皇后情人的不同體型製造的。他們鑽進箱子裡,被偷偷運進皇后的寢宮。1854年,他厭倦了做箱子裝男人,於是離開皇宮,在香榭麗舍大街開了自己的皮具店,推出一款附有鐵製鑲邊和木板條的行李箱,並以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路易·威登。路易·威登行李箱在法國上流社會一炮而紅,既而也開創了其品牌綿延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