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彙編5篇

文學 閱讀(1.59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隨筆》心得體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彙編5篇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1

古人云:“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領強”。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往往寄予過高的期望,一次,我去拜訪一位好友,發現她在訓斥女兒,原來她花很高的代價送女兒上了一所知名的鋼琴班,在最近的比賽中只得到第四名,遠不如獲獎同學的風光無限,比照下來,頓感臉上無光。我說孩子怎麼也得了名次,在臺上順利演完了節目,獲得了掌聲。對家長的這種心情我們是能夠理解的,孩子能得第一自然可喜可賀,可第一隻有一個,不可能人人享有,況且學鋼琴並非是你和孩子的最終目標,你的目的是為了將鋼琴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種鋪墊,為孩子將來成長提供便利,既如此,為什麼就不能從中少點排位意識,而從鋼琴本身獲得點什麼呢?

朋友不解的看著我。

“你看,孩子在彈琴過程中得到了艱苦的鍛鍊,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辛酸的眼淚,從中體會到了成功與失敗,同時在比賽中掌握了協作與美感,記憶力,應變力,觀察力,承受力鬥得到了提高,這些才是孩子的最大收穫呀!怎會以為一無所獲呢?”我認為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愛好,不能急功近利,關鍵是要從中鍛鍊孩子的意志,在於培養孩子的毅力與戰勝困難的勇氣,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其心理素質和其它綜合素質都得到磨練與提高,這些才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在擁有這些良好意志與品質面前,一個第一名又顯得多重要呢?我們作家長的,就應該儘量給孩子鼓勵和信心,並用心分析成敗的原因,讓孩子從中獲得比成功更多更有意義的東西。要意識到教育孩子學會競爭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使其健康發展,與大家一起交流與共勉:

一、告訴孩子不要輕視自己

首先要告訴孩子怎樣做人,然後是怎樣做事。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許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長要善於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不要訓斥、怒罵,使其喪失自信心、自輕自賤。

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並教會孩子應付困難。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有短處並不可怕,但知道自己有短處而不知道自己有長處卻對孩子極其不利。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找出孩子的長處,以此培養、鼓勵、督促孩子向他的長處發展。

三、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父母有責任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2

社會的進步以前的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不適應現在的資訊社會,教師必須儘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造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在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

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係、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得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著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3

你們都長大了

小馬長大了腿也長了,背也寬了,可以背大木頭了。小兔長大了,跳得更高,能摘果子了。小象長大了,鼻子更長,更有力氣了。小熊怎麼沒長大呢?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小熊也已經長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變小了,連原來跳不過去的小河也能輕而易舉地跳過了。

“你長大了嗎?”“我長大了,念大班了,是幼兒園裡的哥哥姐姐了;”“我長大了,會識字了;”“我也長大了,小時候的衣服穿不上了;”“我長大了,個兒高了,還會許多許多本領”……

這是孩子們的回答。是呀,和小馬、小兔、小象、小熊一樣我們都長大了。個子高了,教室也換了,現在是大班了,當起了哥哥姐姐。怡也不再膽小害羞了,你對媽媽說,我是姐姐了!對呀,這下子你飯吃得快了,朋友也多了。你的小臉袋上掛滿了成長的喜悅。欣長大了,會把聽到的故事複述給媽媽聽了,很完整也很生動,還會把每天發生的事一一回憶下來,對了,還學會了關心別人。語長大了,沒幾天就把西瓜燈節的舞給學會了,音樂節奏與動作配得完美無缺,表情也更加生動了。你們都長大了,瞧,主題牆上貼著的小衣服、小鞋子,早成了擺設品啦。再看看你們小時候的照片,有些快不認得了,那時候的你很小很小,還要媽媽抱一抱。現在的你學會了很多本領,還會關心媽媽呢。

“我會彈琴!”“我會吹笛子!”“我的本領是畫畫,畫得可好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本領告訴同伴。那麼就舉行個本領秀吧,把自己的本領展示給大家看。於是,課餘時間喬彈起了鋼琴、柔吹起了笛子、更多的孩子把自己的畫畫在了賀卡上,成為了教師節的禮物。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因為你們都長大了。和故事裡的小動物一樣,學會了更多的本領,還要繼續學更多更多的本領。你在幼兒園裡快樂地成長,小班、中班、大班,在最後一年裡你會學到更多更多。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4

“小無賴”裡的大道理

——從幼兒面對攻擊時的種種反應說起

  案例過程:

鏡頭一:因為一本小人書,豪豪把庚汝推到地上。老師問清了事情的經過,輕聲說:“來,豪豪跟庚汝說聲對不起,大家還是好朋友”。等老師走開後,豪豪叉著腰說:“你還告訴老師,我的書就是不給你看”。

鏡頭二:豆豆在家抓傷了小表妹的臉,老師問豆豆:“你在幼兒園對小朋友都很友好的啊?”豆豆大聲說:“在幼兒園我不打人會得到貼紙,在家又沒有獎,還老讓我讓著妹妹”。

鏡頭三:小杰總是欺負其其,有一次其其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小杰走到哪都緊緊跟著他,不停地重複著一句話:“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杰“哇”地一聲哭起來了:“老師,他像個無賴一樣跟著我,媽媽罵過別人無賴,她說就是不停纏著別人的人”。老師笑了笑“是你先動手的,你自己想想辦法吧”。找不到援助的小杰嘟著嘴對其其咕嚕了一聲“對不起,行了吧”,從那以後,小杰再也不敢輕易欺負其其了。

  案例分析:

我們所提倡的正向的、積極的感受,如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愉悅感不是教會的,而是需要以具體事件為依託,必須幼兒親身經歷方能獲得的。幼兒越能利用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探究越能不斷改進、提高原有的辦法和策略,悟出更為匹配、高效的具體方法。怎樣應對攻擊同樣也是幼兒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一種探究,正如蒙臺梭利那首心聲小詩所說:

一、“我聽到了,但隨後就忘了”。教師對孩子的粗糙說教和輕描淡寫的態度,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原來打人並不是什麼大事情。說教在此時的作用就是行為暫停後將事態擴大,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二、“我看到,也就記得了”。經常受鼓勵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有條件的自我約制上的。,所以懸賞式的獎勵同樣對攻擊性行為的控制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三、“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無賴事件”表明:孩子在遇到困難找不到有力援助的時候反而會從習得的社會經驗裡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策略,並不像成人那樣受許多規範、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小無賴”的這種還擊使孩子自己出色地解決了困擾,也在相應程度上讓攻擊者得到了教訓,理解了攻擊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對攻擊行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決方案:

一、做滿懷關愛之心的旁觀者,把問題交給孩子。

從平日的生活場景孩子已經習得很多交往技巧,讓孩子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問題對孩子獨立和成功的與人交往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如“小無賴”的方法就起到了讓幼兒感同身受的作用,只有這種方式才可以讓孩子更直接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逐步抑制攻擊性行為。

二、做充滿理智的指導者,給予孩子及時的疏導。

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有時是對某種社會交往的模擬,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消極作用。例如出手還擊,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們去“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因為這樣做也會助長幼兒的暴力傾向,使幼兒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還擊也並不是對付被攻擊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語言警告、請他人幫忙、或如“小無賴”採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父母和老師在觀察這種解決方法時必須有一個尺度來衡量孩子的行為,並在孩子需要幫助和認同時給予指導。

當我輕輕和孩子們分享了“小無賴”想出來的好辦法後,我時常聽到孩子們對打擾到他們的同伴說“請你跟我說對不起”。或者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他要是不道歉,我們就不跟他玩了”。調皮的孩子也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免自己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5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鍾,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製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閒一角”手工製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製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一次嘗試製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說明天我們再拿一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裡拿著幾隻紙杯,和媽媽一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著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著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注著,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嘆息:“哎呀,剪壞了。”我試著安慰他:“沒關係,你還可以重新再做一個。”於是,他又拿起了一個紙杯,開始製作,我默默地看著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一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製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麼製作的。拿著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製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裡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摺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才會喊媽媽幫忙。一天早上,曄曄帶著一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讚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說:“小魚在池塘裡遊,池塘裡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裡綠綠的是什麼呢?”我接著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譁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譁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說:“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說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麼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一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一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為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說:“每個幼兒的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援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